第730章 連坐制度
2023-11-17 22:32:23 作者: 木有感情的貓
一旦秦國對武遂發動強攻,那麼緊隨其後的便會是大量的人員消耗。
這消耗不單單是會折損魏韓兩國的有生力量,同樣也會對秦國造成巨大的損失。
這些損失是秦國所不願意承受的。
作為一名大將,岳飛雖然並沒有立下赫赫功勳,但是他的能力突出,武略已經達到了102,他絕不願意與魏國韓國打消耗戰。
故而在魏國大軍龜縮不出的情況下,岳飛選擇了古往今來最常用的圍城戰術。
這看上去有些呆,但是卻行之有效。
在圍城的同時,秦國的工匠們還造出了不少的投石車,每日源源不斷的落石在武遂城頭落下,雖然沒有對有所防範的魏韓聯軍造成巨大損傷,但是卻也極大的打擊了兩國士氣。
秦國岳飛部圍攻武遂,掐斷了韓國新鄭與平陽之間的聯繫,而徐國吳國與越國之間的聯軍,也在這個時候向著韓國的新鄭而來。
他們的目標當然不是攻破韓國的王都,畢竟現如今玄鳥國的援兵已經抵達了韓國新鄭城內,三國聯軍雖然名義上都是由張儀在指揮,但是張儀也非常的清楚,僅僅依靠三國聯軍的兵力,根本無法攻破新鄭。
三國聯軍圍攻新鄭,其目的當然不是為了拿下新鄭,他的目的同樣是為了牽制玄鳥國的援兵。
而秦國真正正面主攻韓國的戰場,乃是秦牧與秦國五虎上將聯同秦國上將軍白起共同正面攻打的平陽。
平陽與安邑相領,占據著秦國進兵韓國腹地的交通要道,韓國上將軍韓德早已領兵在此恭候多時。
三年前韓王之子韓非變法韓國,想要推行中央集權制度,但是因為韓國公卿的阻力,最終變法失敗,韓王之子韓非因此被當做質子送到了玄鳥國。
雖然名義上是為了兩國之間的和平,實際上所有人都非常清楚,這是韓王藉機平息韓國公卿的怒火。
韓非到了玄鳥國之後,隨即便拜在了玄鳥國丞相管仲門下學法。
隱約有傳聞,言說玄鳥國非常欣賞韓非,有意提拔韓非將來接替管仲。
當然這些都是旁外的話,韓非變法雖然給韓國造成朝局動盪,但是在強兵這一條道路上,卻也得到了韓德等武將的支持。
歷經數年的時間,韓國改變了原本的募兵制度,除了常備的二十萬精兵之外,韓國還在農閒之時訓練鄉勇。
而今戰事一起, 國家危急存亡之際,這些鄉勇們匯聚在一起,在韓國王室分發兵器之後,很快的便又聚集了四十萬人馬。
韓國如今共有軍隊六十萬,其中30萬被調撥到了平陽,另外有15萬被分散到了韓國各處。
然而秦國的軍隊在攻打平陽之時,除了白起親自率領二十萬兵圍困平陽,其麾下的呂布等人各自率領本部人馬分散攻打韓國各郡縣。
無奈之下,韓王下達了勤王令。
只要是有人能夠組織軍隊抵擋或者反擊秦人,便可以獲得韓國的官職。
並且,如果最終韓國擊退秦國,韓王還會對這些義士論功行賞。
不單單不會收回他們的兵權,還會賜予他們封地。
伴隨著一條命令傳達,整個韓國的公卿世家頓時沸騰了起來。
一個又一個原本籍籍無名的家族趁勢而起,一支又一支義軍在韓國土地上生根發芽。
他們不成編制,藏身於尋常百姓之家,在秦國的軍隊破城之後,突然爆發攻打秦營。
秦國的軍隊非常的悍勇,大多數的秦軍都擊潰了這些義軍。
但是這些義軍一旦脫去了身上的鎧甲與兵器,便又化為了普通的百姓。
原本計劃的四面開花攻破韓國,以柔和的手段安撫民心。
但是伴隨著這些韓國義軍的出現,秦牧不得不緊急下達王命。
但凡秦軍新占領的區域,每五戶為一伍,設立伍保一人,兩伍為一什,設立什保一人。
伍什連坐,但凡有一人造反,同伍無人檢舉,則全伍受罰,一什無人檢舉, 則全什受罰。
其懲罰的力度分為兩類,一類為不查,也就是沒有及時發現造反之人進行舉報, 則將全伍什男丁充為徭役,女子劃分為役婦,全部統一收管到軍營之中負責漿洗秦人衣物等等。
二類為不舉,便是有多人從賊,有人知道他們造反,但是卻並沒有人檢舉,則全伍全什盡數坑殺。
這樣嚴苛的律法,在頒發之初當即引起了秦國占領區域,韓人普通居民百姓的恐慌。
但是與這些連坐制度一同被頒發的,還有秦國的堂鼓鳴冤制度。
凡是秦國占領的城市,在城鎮中心設立衙役,衙役門口放置一方鳴冤鼓。
但凡有人敲響鳴冤鼓,主事之人便會接見響鼓之人。
響鼓之人可以鳴冤狀告不法之人,但凡有人劫掠,奸*淫,欺壓百姓等等,不論出身,都將會遭受到相對應的懲罰。
當然,若是查出有誣告,陷害等等情況,狀告之人也會反罪。
為了防止冤假錯案,秦國還設立了繼續上訴的渠道。
這些也就不再一一贅述。
最開始的時候韓國百姓並不相信鳴冤鼓,直到有一名管不住自己的秦卒強占了一名少女。
少女的未婚夫敲響鳴冤鼓,最終秦卒遭受到了軍法處置,被當眾斬首。
這個消息很快的傳遍了所有秦人占領的韓地,頓時便讓韓人對秦人生出了幾分信任。
但是在信任的同時,他們也越發的恐懼連坐制度。
畢竟秦人為了維持自己的律法,就算是秦國自己的戰士也會斬首示眾,如果他們違反了連坐法,恐怕秦人也不會心慈手軟。
於是沒有等秦人的屠刀舉起,秦人便憑藉著一個制度平息了占領區域的大量隱患。
然而總有一些人想要趁亂而起,也有一些人心懷僥倖,最終的結果自然是秦卒高舉屠刀,殺了一個血流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