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屈邑戰起
2023-11-17 22:32:23 作者: 木有感情的貓
司馬東職為太師,也肩負起了攝政周國的重任。
他掌握大權之後,並沒有開始排除異己,沒有與王允還有鍾毅銘為敵。
他表現得極為謙遜有禮,朝中大小事宜也都交給朝臣們共同商議,方才作出決定。
魏國與韓國的求援使者來到周天子之國,沒有來得及朝見天子,便趕上了天子發喪。
在知道周天子殯天,大周已經無力出兵援助兩國之後,兩國的使者不得不調轉馬頭回到各自本國。
與此同一時間,地處在趙國西南與韓國北方的屈邑郡, 趙辟疆親自率領三十萬大軍南下。
他以趙大為先鋒,趙二鎮守靈丘邢丘一帶,負責防備北方的燕國。
斷了一臂的趙七越發的像是一名文臣,但是趙辟疆還是讓他登上了戰場。
只不過這一次趙七負責的是整個大軍的後勤補給。
當趙國的軍隊抵達屈邑之時,韓國大軍也已經集結完畢,韓國丞相張開地之子張平為將,率領三十萬韓國青壯鎮守此地。
雖然兩國的人數相當,但是趙國30萬兵馬都是精銳,而韓國的三十萬兵馬之中,只有10萬算得上是精銳之士,另外的一些人馬都是新徵召的民夫。
這些民夫若是用於守城尚可,如果想要用它們來與趙國正面決戰,那就無異於是在送死。
張平並非是愚鈍之人,他十分乾脆了當的下令死守屈邑,不論趙國的軍隊如何挑釁,張平都沒有派遣一兵一馬出城迎敵。
趙辟疆的勇武,趙國騎兵的強悍天下皆知,張平可不會傻到平白去送死。
仿佛也早已經預料到了韓國會有如此反應,故而在數日挑釁無果之後,趙辟疆隨即按照顏漠戈臨行之前制定的方略行事。
趙國想要兵不血刃地擊敗韓國,最好的辦法就是就食於敵,同時阻隔韓國各城鎮之間的相互支援。
軍隊數量與韓國相當的趙國做出了一件十分危險的舉動。
趙王派遣趙大率領十萬騎兵在韓國境內展開劫掠。
以屈邑為起點,晉陽,平陽一帶相繼遭受到了趙國騎兵的劫掠。
在諸國討伐秦國之時,魏,韓與周天子之國,距離函谷關最近,為了能夠在滅亡秦國之後獲得更多的利益,所以韓國貢獻了大量的糧草。
函谷關這一場大敗雖然沒有折損韓國多少兵馬,但是對於韓國的國力消耗卻是極大。
顏漠戈作為一名豪商,他的消息貫通這個諸夏的北方。
趙魏韓原本屬於晉國,他的情報網早已經覆蓋了晉國的每一寸土地。
在函谷關聯軍失利之後,顏漠戈當時便已經察覺到了這其中的戰機。
韓國強弩遠勝於趙國,正面強攻趙國損失極大,最終恐怕得不償失。
但如果趙國掐斷韓國諸城之間的補給,然後用二十萬趙軍圍困住韓國的大軍,剩下十萬趙軍殺入韓地,便可如入無物之地。
韓國糧食稀少,趙國的糧食實際上也並不多。
但是在曾經富甲天下的魏國投奔趙國之後,趙國已經籌集到了三十萬大軍兩年的軍糧。
這也就是說,就算是不主動與韓國交戰,趙國也能夠硬生生的圍困騷擾韓國兩年的時間。
這兩年的時間內,趙國國內的農夫依舊會生產糧食,南來北往的商賈依舊會給趙魏兩國積蓄大量的財富。
到時候,說不定兩國能夠供給的糧草還會更多。
反觀韓國被趙國圍困,根本沒有辦法出城種地,也沒有辦法進行通商貿易。
糧草多的城池還可以堅守,如果糧草稀缺的話,最終恐怕也只有投降。
也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所以顏漠戈方才會積極支持趙國伐韓。
韓國打不過趙國,同樣也耗不過趙國。
唯一能夠影響勝利天平的魏國,而今還要遭受來自秦國聯盟的打擊。
相比於韓國未來的危機,此時此刻的魏國危機更重。
秦國的軍隊出函谷關,走焦城直奔魏國的安邑而去。
吳,楚兩國分別走許城與鄭邑從南方直撲向魏國國都大梁。
而越國與徐國合兵一處,發兵打鄢陵,目標也是魏國的大梁。
眼看著諸國大軍分兵來襲,魏國都城大梁之內,滿朝文武都啞了火,就連剛剛成為上將軍的信陵君魏無忌也閉口不言。
安邑乃是魏國的大郡,甚至可以說是魏國的發家之地。
秦國直撲魏國的老巢,魏國當然是想要救援的。
但是其他四國又來勢洶洶,如果此時將魏武卒調走支援安邑,那又該派遣誰守護大梁的安危呢?
魏韓兩國幾乎已經被秦趙等國逼到了死地,魏王端坐上首怒罵不止,信陵君魏無忌等人一聲不吭,心底卻是憋屈到了極點。
丞相李悝張口想要說話,但是卻被魏王毫無顧忌的開口打斷了。
因為吳起的緣故,魏王已經不再信任他,故而根本不給他開口說話的機會。
李悝只能嘆氣,隨即將目光看向一名他親自提拔的臣子。
而伴隨著他的目光對視,那臣子當即會意道:「王上,而今諸國聯合討伐我魏國,正是我魏國危機存亡之際。
此時此刻,除非有經天緯地之才的賢能出仕,方才能夠保全我魏國的社稷。
故而微臣以為,王上應當廣招賢能統兵,同時發詔動員全國青壯共同參軍抵禦諸國!」
伴隨著他的話音落下,魏無忌的心底卻是一陣愁苦。
兵貴在精而不在多,諸國聯軍的數量雖然總共不超過60萬人,但是這六十萬人都是諸國的精銳。
動員整個魏國得青壯,或許能夠得兵一百多萬以上。
然而這些臨時徵召起來的青壯,就算是三四個一同對付一個精兵,最終恐怕也會死掉一兩人。
更何況諸國大軍都是列陣作戰…
「難道我魏國真的要亡了嗎?」
他的心底生出了這樣的想法,隨後腦海中卻是突然想起了兩個倨傲的年輕人。
一個自稱要作他魏國的上將軍,一個要作魏國的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