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吳國朝堂
2023-11-17 22:32:23 作者: 木有感情的貓
一輛馬車緩緩的來到了吳國的姑蘇城外,經歷了十餘天的快馬加鞭,端木賜的馬車終於趕到了此行的目的地——姑蘇。
看著近在眼前的吳國都城,端木賜也微微鬆了一口氣。
現如今秦國戰火四起,眼看著楚國新君繼位,便要對秦國的楚西之地發動戰爭。
端木賜不得不儘快的與吳國君達成同盟協議,否則,秦國的損失將會非常的巨大。
他徑直駕車來到了姑蘇城下,但是卻並沒有直接進城,而是派遣了一名副使先行向吳國君遞交國書。
從爵位上來講,秦國乃是公爵之國,端木賜為秦國的使者,身份地位便等同於諸夏侯爵之國的國君。
按照諸夏的禮儀,吳國君如果給秦國面子的話,應該親自到城門處迎接。
如果不給秦國過高的顏面,只是給予秦國最基本的尊重的話,也該打開中門迎接秦國的使者。
所以,端木賜的出使從他抵達姑蘇城下的那一刻也就開始。
吳國與楚國相鄰,對於楚國的動向,卻是比秦國更先知道。
作為吳國君最親近的寵臣,闔賄滿臉興奮的開口說道:「楚國的新君即位,其國內的重臣熊重與項氏都有心收服失地,所以在接下來的時間,一定會出兵攻打秦國的楚西之地。
我吳國可以趁此良機,一舉南下吞併越國。
到時候,整個天下的東部都在我吳國的掌控之中,國君便可以稱霸了~」
伴隨著闔賄的話音落下,作為新晉上卿的伍子胥卻是搖頭道:「吳越兩國百年增長,彼此之間都有防備,我吳國恐怕很難一戰而勝。
且越國之民對越國君極為擁護,就算是吳國能夠擊敗越國。
短時間內也根本無法收攬越人之心,更別說是吞併越國。
反觀楚國,楚國歷來實行苛政,國內早已民不聊生,楚國之民,早已惡楚久矣,楚西之地就是明證。
所以依臣之見,此時正該趁著楚國新君繼位,國朝不穩,又妄動刀兵的良機,舉兵攻伐楚國。」
伴隨著伍子胥的話音落下,闔賄的臉上當即露出了幾分不悅之色。
伍子胥是他提拔上來的人,而今卻是當著滿朝文武的面與他唱反調,這讓他面子上著實有些掛不住。
再想起最近一段時間,伍子胥與吳國君走的極近。
吳國君對伍子胥信任有加,對自己卻是逐漸有了些許疏遠之意。
他早已經後悔當初將伍子胥留在吳國,畢竟他當初的想法可是給自己找一個有才能的幫手,而不是給自己找一個爭寵的對手。
偏頭看了一眼上首的吳國君,對方默不作聲,闔賄的眼珠子便是一通亂轉,隨後便冷冷一笑說道:「伍大人與楚國有深仇大恨,此時挑動我吳國伐楚,莫不是想要以公謀私,借著為國征戰的名義,去滿足自己的私慾?」
他的話音方才落下,伍子胥的臉上頓時露出了幾分潮紅之色。
不過是就事論事而已,哪怕是政見不合,闔賄又怎能如此?
沒有等伍子胥開口分辨,那闔賄便又向著一旁的孫武問道:「將軍作為一國之上將,先打哪一個國家,君上也該聽一聽將軍的意見吧?」
孫武微微一愣,而後看了一眼一旁的闔賄。
他因為越國背叛的緣故受了重傷,一條胳膊都因此落下了殘疾。
如果從個人的角度上來講,他此時正應該隨著闔賄的意見支持攻打越國才是。
但是兵者國之大事,又豈能因為一己之私而棄國家之大義而不顧?
諸國伐交伐兵,向來是以利益之爭為先。
利於國家則伐,不利於國家則和。
能戰而勝之者伐,不能戰而勝之則和。
這是孫武的用兵之道,他從來沒有將個人的恩怨置於國家的大義之上。
故而在聽到了二人的話語之後,他卻是陷入了沉默之中。
相對闔賄的伐越,伍子胥的伐楚,他卻是有著自己的打算。
現如今的楚國並沒有真正與秦國打起來,所以自身的實力依舊強勁,並非是吳國單獨一國可以爭鋒。
而越國正是在休養生息,並且還占據著地利。
此時剛剛秋收,越國的糧草已經收割完畢,如果越國依託長江的地理優勢,再據城死守,拖延戰局的話,肯定會對吳國不利。
就算是吳國強攻越國城池,損失也會極為慘重,最終不過占下一些空地而已,這對國家有什麼益處呢?
所以不論是伐楚還是伐越,都不是孫武支持的。
故而在聽到了闔賄詢問他意見的時候,孫武抬頭看了一眼吳國君,隨後搖頭說道:「此時時機尚未成熟,無論是伐楚還是伐越,都不是上佳的選擇,還請國君再忍耐一段時間。
內修善政,用賢臣,練精兵。
外交諸侯,結強援。等天下有變之時,再趁機而起。」
伴隨著孫武的話音落下,伍子胥卻是陷入了沉默之中。
一旁的吳國君將這一切看在眼裡,隨後笑著向著伍子胥開口問道:「愛卿以為如何?」
伴隨著吳國君的話音落下,伍子胥隨即向著孫武拱了拱手道:「上將軍所言有理,是微臣操之過急了~」
等到伍子胥的話音落下,吳國君笑著擺了擺手,隨即與一旁的闔賄說道:「兩位愛卿也是為了我吳國謀劃,些許意見不合,切莫放在心上。」
闔賄聞言之後,額頭悄然地伸出了一抹冷汗,隨即想起自己剛才的行為,似乎有些有失分寸。
他急忙恭恭敬敬的向著吳國君施了大禮,隨後向伍子胥賠罪道:「是闔賄孟浪了,還請伍大人勿怪~」
伍子胥見他如此模樣,眉頭卻是微微皺起了。
他可不是一個好相與的人,既然闔賄主動與他結下樑子,他又怎麼會輕易的善罷甘休。
但二人皆為人臣,他又著實不好拂了吳國君的顏面。
就在他的內心斟酌該如何答覆闔賄的時候,一道洪亮的聲音卻是突然在殿門外響起。
「啟稟大王,有秦國使者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