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諸葛亮湊集軍糧
2023-11-17 22:32:23 作者: 木有感情的貓
雖然只有土豆這種周人從沒吃過的食物,但是它特殊的口感,依舊征服了諸多夏人的味蕾。
這讓新秦民在工作之時更添了三分熱情。
秦國的新城有條不紊的建設當中,在以工代賑這種模式的運作下,上百萬的勞動力已經建立起了一座雄城的雛形。
秦牧也不得不欽佩諸葛亮與栗滿倉二人,在戰爭爆發的,他們便發動全國的所有勞動力,不論是婦孺還是孩童,都迅速投入到了土豆的種植當中。
在秦陽與咸城強制性的推廣種植,兩地的種植都全面交給了栗滿倉,這讓他幾乎都已經跑斷了腿。
但隨著他的來回奔波,始終奮鬥在種植田地的前沿陣地上,栗滿倉也逐漸的成為了秦人心目中的聖賢。
他的勤勉並非是出自於秦國的高官厚祿,而是來源於想要民生富足,天下再無饑荒。
因為前線極度缺乏糧食,但又不願強征賦稅。
於是諸葛亮超時代的發行了「糧票」,承諾上繳足夠的糧食便可以獲得糧票,而糧票可以家中沒有存量的時候,在秦國的任何糧庫之中提取存糧。
出乎諸葛亮預料的是,秦陽的百姓紛紛踴躍的上繳餘糧,但是卻沒有任何一名百姓取走諸葛亮事先準備好的糧票。
這似乎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卻讓諸葛亮有些發愁。
因為秦陽的百姓這麼做是出於百分百擁護秦牧的狂熱,但是咸城的百姓,卻沒有達到這種程度。
以諸葛亮的威望,足以調動咸城的百姓將糧草借給國家,但是有著秦陽人搞出來的這麼一出,咸城的百姓便不好再收糧票。
而不能收糧票又捨不得糧食,只能將家中的糧食藏起來。
一旦糧食被藏在了百姓的家中,除了抄家之外便只能想辦法由他們自己拿出來。
秦牧與諸葛亮溝通良多,他的本意是「以仁立國,以法治國」。
提倡的是「民為本,君為輕,社稷次之」的治國理念。
如果強行徵集糧草便是動搖秦國根基,這可就讓諸葛亮犯難了。
但他的猶豫沒有超過半日的時間,而後諸葛亮便民家中的僕役暗自收購了一千石的糧食,而後諸葛亮堂而皇之的將這一千石糧食換成了糧票。
咸城的百姓一看主持秦國的文相都換取糧票,那他們這些普通的咸民有什麼好丟人的?
於是大量本就有心支持秦國的咸民們紛紛拿出了家裡的存糧。
而諸葛亮分發糧票的時候,卻是按照九斗十歸的方式。
九斗糧是可以獲得十斗的糧票,這無疑便形成了成了巨大的誘惑力。
一些糧食賣不出去的糧商也動起了歪主意,他們紛紛將手中的糧食捐給了秦國,從而獲取了糧票。
而為了防止他們瘋狂的套現糧草,諸葛亮規定按照九斗十歸方式兌換的糧票必須在一年之後才能兌換糧食。
商人們為了逐利,開始調集大量的糧草送到了秦國。
而秦國的糧票雖然只是諸葛亮用來徵集糧草的工具,但卻也相當於是秦國開創的第一種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