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2023-11-18 16:45:05 作者: 河邊草
已經進入春耕季節,官道兩旁,都是縱橫有致的田壟溝壑,隨處可見田間農人的身影,不過,也都得了地方官吏的招呼,車駕一到,兩旁的農人不是躲開,便是伏在田間地頭,俯首而拜。
出了長安地界之後,太子扈從中,便摻入了地方官吏的身影,除了為太子殿下解說風土人情之外,還可以回答一些地方政事上的疑問。
當然,這也是他們一次難得的機會,雖說辛苦了些,但能在太子殿下面前露個面兒,又能說上幾句自己的政績,對他們將來的仕途都有著難言的好處,如果太子殿下記住了你,那麼,你的福分也許就來了。
在南方,此時已經算是進入了暮春時節,但在北方,春天好像才剛剛開始。
下過了兩場春雨,空氣中飄蕩著水草的腥氣,聞著就有生機勃勃的味道。
太子李珀端正的坐在寬敞的車輦之上,車輦上的帘子都已打開,侍從女官以及太監都已經被趕開,但太子殿下還是有些遺憾,因為視野不夠開闊,他的車駕總被圍在最裡面,能看到的景致極少。
遠不如去年到吐蕃的一路上,能夠隨意走動,甚至可以縱馬奔馳,這次舒服是舒服了,卻總感太過拘束。
少年時期,是人們變化最劇烈的時刻。才半年過去,太子李珀的身量已經長高了許多,也許是因為經過去年的那一次長途跋涉,見過了外間風物,還在稚齡的太子殿下身上,多出了些堅毅。
至於沉穩和人情練達之類的東西,皇家子弟從來不缺。
太子李珀對面坐著一個年輕人,身上穿著整齊的官服。頜下留著短須,只是坐在那裡,便能讓人感覺出很濃的書卷氣,這也許就是讀書人常說的腹有詩書氣自華了。
不過常年行走於宮廷之間,他的身上卻還散發著淡淡的官威,他就是東宮長史崔晉,河間崔氏後人。剛入東宮任職一載。正經的科舉官兒。
成武五年科舉案發,同科進士們紛紛受到牽連,飄零四方,卻只有這位看上去前程大好,從翰林院順利的入到東宮任職,還得了太子賞識,很快便占據了空缺的東宮長史一職。
春風得意之際,那些驚惶。那些背叛,那些艱難的抉擇,都已經被年輕人拋在了身後,經歷了科舉案之種種風波,年輕人已經具備了為官的基本素質。
只是現在的他心裡還是充滿了忐忑,太子年幼而聰慧,這是東宮眾人一致的認知,而從吐蕃迴轉之後,太子好像有了些變化。卻又無法用確切的言語來形容,畢竟。太子入主東宮也不過才不到兩載,他們這些東宮屬官和太子在一起的時間並不長久。
不管其他人怎麼想。反正作為東宮長史的崔晉,卻是敏感的察覺到,太子殿下拿主意的時候多了起來。
十幾歲的少年,正應該是耳根子比較軟的時候,但自從去年帶著些病色從西邊回來,太子殿下好像。。。。。有了太多自己的主意。。。。。。
這是好事,在東宮只是七品長史的崔晉一直在告訴自己,但心底還是有著遺憾,也許很快,東宮眾人的進言,便會被太子殿下當成耳邊風了,畢竟,他們都沒有實職,與外間朝臣們比起來,嗯,根本沒法比較。
也許,太子殿下很快便能意識到這一點,並做出選擇。。。。。。。。這對於東宮眾人來說,無疑是弊大於利的事情。
如今,讓他忐忑不安的是,他進言商事的奏啟好像。。。。。。不得晉國公喜歡。
這是他處心積慮寫就的文章,也是他頭一次向太子殿下真正的進言政事,時機上他覺得把握的剛剛好。
其實正如趙石所想的那般,東宮之內的紛擾也並不比外間少了,想要從眾人之中脫穎而出,也並不容易。
諂媚之徒,在東宮這樣的地方沒有生存的土壤,家世也不足倚仗,想要在太子身邊占據一席之地,看的還是見識和才能,投太子所好,胡亂進言做事的人,很快就會消失在東宮之內。
因為東宮的上空,還有著另外一雙威嚴的眼睛在盯著,欺瞞太子也許容易,欺瞞成武皇帝陛下。。。。。。為了身家性命著想,還是算了吧。
崔晉雖然年輕,但這個道理卻被人耳提面命多時了,自然不會犯下太過愚蠢的錯誤。
而這次進言,可謂用心良苦。
他去過大同,而且時間並不長,為此,身上耽誤了一科恩科。
那是成武二年的事情,隨著父親跟隨商隊回到河中崔氏故土,拜祭祖宗,順便遷移祖墳去河間。
那一年河間崔氏去了很多人,各支後起之秀皆在其列,因為河間崔氏已經在河間站穩了腳跟,所以,祖宗祠堂也到了該遷轉的時候了。
當年河中崔氏棲棲遑遑,隨著秦人大軍去到秦地安身,如今風風光光的回來,許多當年老人都哭的昏天黑地。
即便是崔晉,也感到一陣陣的後怕,因為當年他可還在襁褓之中,風霜雨雪,隨軍千里,一個不小心,可就見不到如今的景象了。
不過,這並非他記憶最深刻的事情,因為成武二年,大軍北向,克太原,陷大同,大將軍趙柱國輕車簡從來到軍前,半載之間,率兵攻取了金人半壁江山。
那是一場波瀾壯闊的戰爭,崔晉和幾個族中兄弟親眼見到了大同雄城在熊熊戰火當中陷落,慘烈而又驚心動魄的戰爭頭一次赤裸裸的展現在他們面前,對他們的衝擊可想而知。
至今,大同城中那場遮天蔽日的大火,依舊不時浮現在他的眼前。
如雲的軍陣,震天動地的廝殺聲,血流成河的戰場,崔晉在斑駁的大同城牆之下,頭一次感覺到了讀書人的無力,以及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這句話的虛偽。
所以,別的兄弟們都回去了河間,只有他在家僕的護衛之下,在大同呆了很長時間,在成武四年才重新回到秦地,準備參加科考。
於是,他見到了很多內外商旅,在雲中草原,他更見到了盛大的草原會盟。
可以說,他自信,在東宮眾人之中,他對北地大同以及雲中雲外草原的見識,是其他人比不得的。
而他精心準備的建言,確實也得到了太子殿下的看重,被乾脆的傳之於眾。
在他的計劃當中,這只是個開頭兒,還有許多話沒有說,到了大同那裡,故地重遊,四方打探之後,才是最好的機會。
所以,這次行程對於崔晉而言,可謂是天賜良機,是他在東宮脫穎而出的最佳時機。
不過,他沾沾自喜了沒多久,就有相熟的同僚隱晦的暗示他,晉國公看了他的奏啟之後,好像十分不滿。
雄才大略的晉國公。。。。。。。沒錯,崔晉就是用這個每每只會來形容帝王的詞兒來形容晉國公的,而且覺得很是理所當然。
那些豐功偉績在崔晉心間一晃而過,隨即浮現在他眼前的則是大同城中那沖天的大火。
在那火頭兒晃動之中,他卻好像被迎頭淋了一盆涼水,冷颼颼的,像是來到了寒冬臘月,也再顧不上同僚是好意還是歹心了,在片刻的暈眩之後,只是琢磨著該怎麼自處了。。。。。。。。。。。。
隨後,太子殿下傳召,他第二次進入了那令人羨慕的車輦,只是這一次心境則完全不同。
太子殿下的沉默,也給了他太多的猜想和壓力。
「晉國公。。。。。。。隨後便到,少說多聽,不要失禮。」
太子殿下的聲音好像自天邊傳來,讓有些恍惚的崔晉猛的驚醒了過來,心裡卻是稍稍鬆了一口氣,太子殿下的提醒,表明並不會讓他來完全面對晉國公的質詢。
但寬容卻不等於袒護,這是太子殿下表明了的姿態。
崔晉很快就明白了這一點,儘量壓抑著自己內心的恐懼和不安,恭聲道:「多謝殿下。」
一切盡在不言中,太子殿下點了點頭,臉上終於帶出了些笑意,因為靈醒的人確實讓人省心不少。
至於晉國公那裡,太子李珀並不擔心。。。。。。借著這個由頭,正好跟晉國公好好談一次,要知道,為了顯示一碗水端平,不得罪後面那些老臣,從出了長安之後,除了時不時的噓寒問暖,他還沒有召見過誰。
不過在出潼關北上之前,必定要跟晉國公商談一次,因為大同那裡,不但是晉國公本人的封地,而且,晉國公對那裡更加熟悉,態度也最為重要。
至於那些老臣,絮絮叨叨的話語,在宮中的時候聽的已經夠多了,他們的千言萬語,也許在到了大同之後,根本比不上晉國公一句話來的好用。
「也不必太過拘謹,晉國公乃明理之人,就事論事便好。」
他這裡可是越來越有章法了,還不忘安慰一下身邊近臣的心。(未 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