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合影
2023-11-17 16:45:06 作者: 薪越
新月社一直都是較為鬆散的組織,包容性比較強,可以容納各家的觀點,比如聞易多就是一位泰戈爾的批判者。
這是徐至摩借鑑英國文壇的模式形成的一個文學交流圈子。
在英國,以維吉尼亞伍爾芙為首的布盧姆斯伯里集團同樣如此,並非所有成員的觀點都一樣,那樣也沒有交流的必要了。
正因為思想觀點不同,才能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來。
坦誠的交流,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是他們的宗旨之一。
新月社聚集了一批從歐美留學的精英,有詩人,有文學評論家,還有社會活動家等等,他們以文學為紐帶,談論各種話題,各人的思想大相逕庭。
有提倡自由主義的自由派,有像聞易多那種愛國熱情高漲的革命派,還有倡導資產階級政治的改良派,甚至有不少對政治毫無興趣的公子哥。
林子軒在北平的這些天,都是新月社的成員陪同,對他們有所了解。
他覺得這樣挺好,沒必要弄出一個文學主張來讓大家都遵從,不遵從的就開除,他也不想把新月社變成自己的私人地盤。
他不認為自己有權利強制別人接受自己的思想。
就像是這次他提出「第三條路」的主張,不少新月社的成員就不認同。但沒有關係。大家可以坦誠的交流,也可以各自堅持自己的觀點。
獨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這是最為寶貴的東西,應該堅持。
徐至摩對這次泰戈爾的生日會尤為重視,或者說他對泰戈爾尤為尊重,這也讓他受到了不少的攻擊。他也寫文章做了反擊。
但正如後世網絡上的罵戰一樣,不會有什麼結果。
這次生日會的規格很高,由胡拾作為大會的主持人,梁啟朝會給泰戈爾祝壽,北平的名流都接到了邀請,大多數都會到場賀壽。
北平的各家報紙媒體自然不甘落後,不少記者守候在大禮堂的門口,看看來了哪些名人。
如果鋪上紅毯,很像是後世的頒獎典禮。
在邀請帖子上。預備是晚上八點開始。
徐至摩和不少新月社的成員在招待來賓,大禮堂內張燈結彩,早到的名流在各自閒聊。
林子軒也邀請了沈叢文,讓這位湘西青年儘快的融入北平的文化圈子,他在和別人聊天的時候會介紹一下沈叢文,為他引薦。
這幾天的時間。不少人都知道林子軒在北大慧眼識人。找到了一位寫作天才,據說還是北大的旁聽生。
有人覺得林子軒願意提攜新人,是好事。
也有人嘲笑一個旁聽生都當寶貝,可見林子軒的眼光不怎麼樣,浪得虛名。
林子軒並不介意,他也不怕抬高了沈叢文,從而導致沈叢文心生驕縱。
他發現沈叢文或許是因為早早的踏入社會,心性沉穩,恪守本分,有一種鄉下人的樸實和內斂。這種品格尤為可貴。
此時林子軒正和胡拾交談。
胡拾親眼看到沈叢文遞稿子給林子軒,雖然當時林子軒不以為然,但想必這人的稿子真的寫得好,否則不會得到林子軒的青睞。
在北大,林子軒找一位旁聽生的事情已經傳開。
據說為了這個旁聽生,林子軒在教室外邊站了半個小時,可見是真的看好沈叢文。
其實是林子軒不想打攪講堂里正在進行的課程,不過傳言就是如此,會有各種解讀,他也沒有必要去解釋。
胡拾勉勵了沈叢文幾句,又和林子軒說起這幾日的論戰,讓他不要放在心上。
北平文壇的論戰向來如此,大家一窩蜂的湧上去,各人發表各人的觀點,混亂的很,只有等到事情平息後,眾人才會回過頭整理論戰中的內容。
這時候,魯訊走了進來,作為北平文壇的領軍人物,他自然也接到了邀請。
有眼尖的記者突然發現這是一個好機會,新文學的三位領軍人物難得同時出現在一個場合,這會是一條不錯的新聞。
有這種想法的記者還不少,他們簇擁著魯訊朝著胡拾和林子軒這邊走來。
胡拾和魯訊相識將近七年的時間,在一所學校共事,兩人雖然觀點不同,但還沒有到形同陌路的地步,相反會經常聯繫。
1924年4月,北大學生李秉仲寫了一部章回體小說《邊雪鴻泥記》,托魯訊聯繫出版,魯訊就托胡拾幫忙聯繫商務印書館。
林子軒前些日子才去拜訪過魯訊,兩人的關係尚可。
看到魯訊走過來,胡拾和林子軒便迎了上去。
三人就在大禮堂的東側會面了,互相寒暄了幾句,魯訊還笑言林子軒這幾日在北平可謂是出盡了風頭。
在這次論戰中,胡拾和魯訊都有發文,他們兩人的文章還算公允。
胡拾仍舊是崇尚西方的制度和科學,但覺得青年人學習國學並無壞處,還開出了一個長長的國學書目,分為工具書、思想史和文學史。
林子軒被他的書目給嚇到了,共計數百本國學書籍,光是看完就需要好幾年的時間。
魯訊不同意林子軒提出的新文化過激的說法,認為對於舊文化的打擊還不夠,民眾還沒有被喚醒,新文學的使命還沒有達到。
不過他對林子軒提出的融合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觀點有點興趣,這並不容易,需要真正學貫中西的人才能完成。
魯訊不認為現在的中國有人能做到,但這種方向值得嘗試。
在這場論戰中,魯訊是較為清醒的一個人,雖然也批判了林子軒,卻看到了問題的所在。
林子軒不是想反對新文化,相反他支持新文化,他只是在支持新文化的同時,兼顧傳統文化不要就此沒落。
有記者提議給三人照一張合影,留作紀念。
胡拾和林子軒沒有異議,魯訊想了想,也同意下來,按照年齡,魯訊站在了中間。
魯訊比胡拾年長了10歲,而胡拾比林子軒年長了9歲,他們的年紀可以說很有代表性。
三人都穿著長衫,魯訊居中,雖然個子不高,卻很有氣勢,胡拾站在左邊,溫文爾雅,林子軒站在右面,年輕俊朗。
隨著相機的閃光,這張三人唯一的合影定格在底片上。
從此以後,他們三人在各自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未 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