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滿百賢相
2023-11-17 14:49:34 作者: 堂燕歸來
原本觥籌交錯,說笑聲不絕於耳的大堂,瞬間鴉雀無聲。
無論是霍去病這樣的武將,還是陳平這等絕頂智謀之士,這時都沉寂了下來,目光中不約而同的掠過一絲忌憚。
儘管袁紹擊滅公孫瓚,乃是意料之中的事,眾人也早有心理準備,但當這一天真正到來之時,他們的內心之中,還是無法克制的掠過了一絲寒意。
易京攻陷,公孫瓚自盡,袁紹用不了幾日,就能掃清幽州余敵,吞併了整個幽州。
這就意味著,幽并冀青四州,將徹底的落入袁紹手中,袁氏就此一統河北。
若純論所占有的州的數量,陶商擁有徐兗豫三州,還有半個揚州,小半個司州,滿打滿算,勉強也有四州之地。
只是,他這四州之地,卻完全不能跟袁紹的四州之地相提並論。
首先徐州一地,先是被曹操兩度血洗,接著又被陶商跟劉備呂布二人反覆的爭奪,遭受了巨大的破壞,至今經濟和人口都連原先的十分之一都不及。
至於從曹操手裡奪取的兗豫之地,早年就被黃巾寇大肆破壞,後又經曹操呂布和袁術三家反覆爭奪,再次破壞。
這些年雖經曹操的經營,稍稍有所恢復,但經過陶商跟曹操這場大戰後,再次遭到破壞,人口和經濟也不及原先十分之一。
至於洛陽所屬的河南尹,這一小片的司州之地,當初董卓之亂時,就被禍害的十室九空,近年雖然稍稍被恢復,也僅僅是比「不毛之地」強點。
還有淮南所在的北揚州,原本也是富庶之地,卻被袁術這個大紈絝禍害的民不聊生,同樣是殘破不堪。
所以,陶商所控制的這些地盤,面積雖大,但卻是一片殘酷,只能用一個「窮」字來形容。
河北就不同了,除了黃巾之亂外,主要就是袁紹和公孫瓚兩大諸侯在爭奪,並未被群雄反覆拉鋸,所遭受的破壞,自然就遠遜於中原諸州,人口和經濟也自然遠強於中原。
不說其餘三州,只單憑冀州一州,其人口只怕就比兗豫徐三個州加起來都多。
在這個科學技術不發達的時代,經濟的強大,兵力的多寡,拼的就是人口的數量,誰地盤上的人多,誰就能招到更多的兵馬,誰地盤上的丁口多,誰就能種出更多的糧食,養活更多的兵馬。
考慮到種種,陶商除了握有天子這張王牌,占據大義的軟實力優勢之外,硬實力全面弱於袁紹。
當然,陶商還握有英魂召喚,這個系統的外掛。
只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就算陶商有系統外掛,就算他現在把所有能召喚的英魂,統統都召出來,他卻變不出百姓丁口,召不出糧食來,空有一幫子人才,沒兵沒糧,照樣也得被袁紹給輾壓了。
「袁紹一統河北,不日必會舉兵南下,我們為今之計,應當儘可能的穩定中原人心,恢復經濟,屯集糧草,方才有實力跟袁紹決戰。」陳平酒也不喝了,一臉正色道。
陶商微微點頭,深以為然。
當務之急,自然是把中原從戰亂中恢復過來,讓各級官吏招攬流民,勸農歸田發展經濟,只有達到政通人口的境界,才能憑著這點家底,跟強大的袁紹一戰。
「只是,酒鬼我善於用謀,治政卻不是我善長,大司馬的麾下,似乎也很缺理政之才。」陳平慚愧道。
「而且。」頓了一頓,陳平又道:「不光是缺治政之才,想要在短時間內,把中原治理的政通人和,可以跟袁紹一戰,需要的還不只是理政之才,還得是一員精通理政的曠世奇才不可。」
精通理政的曠世奇才……
陶商神色微微一震,給他這麼一提醒,驀然間想到了什麼,心中暗忖:「既然如此,那我召一員政治能力超強的英魂,為我迅速的收拾了中原這副爛攤子不就完了麼。」
眼珠子轉了幾轉,陶商已有了主意,遂是集中意念,喚醒了沉睡中的系統精光。
「別睡了,又該工作了,把我現有的仁愛點,全都轉化成殘暴點,我要召喚一名理政奇才,把我能召喚的英魂名單,統統我調出來。」
「嘀……系統已轉換完畢,扣除轉換消耗點,宿主現有殘暴點100,可召喚英魂名單已調出。」
陶商的腦海里,立刻出現了一長串的名單,什麼商鞅、李悝、吳起、霍光,古之治理的名臣,皆都列在了眼前。
陶商上下掃了幾眼,腦子轉的飛快,權衡著利弊,最終,他的目光定格在了一個顯眼的名字上:
蕭何,西漢開國丞相,統帥60,武力57,智謀80,政治100,初始忠誠度20。
「100的政治值啊,乖乖,真是了不得,我還是頭一次能召單項值滿一百的英魂,這個大名鼎鼎的蕭何,還真是牛到不行啊……」
看著那「100」的數值,陶商就兩眼放光,興奮的差點就跳了起來。
大名鼎鼎的漢初三傑,大漢開國丞相蕭何,誰人不知,誰人不曉,陶商當然知道,他那100點的政治點,絕對符合。
想當年,楚漢爭霸,劉邦跟項羽在前線對峙,屢戰屢敗,卻依舊能死撐下去,靠的是什麼?
靠的就是蕭何坐鎮關中,為他守住了一個穩定的大後方,源源不斷的把關中的糧草,兵源輸送往前線,最終才使劉邦能反敗為勝,奪取天下。
三年的楚漢戰爭中,劉邦曾數次慘敗於項羽,隻身脫逃,全靠蕭何從關中派出軍隊來補充,軍糧也全靠蕭何轉漕關中,才保證了供應,堪當首功。
劉邦自己也說過:鎮國家,撫百姓,供軍霧,給糧餉,我不比蕭何。
其實以陶商現在的魅力值,他也可以召喚別的英魂,比如商鞅的政治能力,也是滿百的。
不過,陶商考慮來考慮去,還是決定召喚蕭何。
商鞅實施變法,使秦國強盛,為秦國一統六國,奠定了基礎,漢承秦制,蕭何實施的許多政策,以及律法,實際上也源自於商鞅。
若論才華和影響力,商鞅甚至還要略勝於蕭何。
可惜的是,商鞅變法,見效太慢,用了許多年才使秦國強大起來,陶商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他可等不起。
蕭何就不同了,楚漢戰爭僅僅三年而已,劉邦暗渡陳倉,奪取了關中之後,蕭何短時間之內,就以自己的不世才華,把關中治理的井井有條,成了劉邦奪取天下的堅強後盾。
由此可見,蕭何治政,優點就是見效快。
陶商既然最缺的就是時間,當然首選就是蕭何。
「來人啊,把集賢館的文生,給我傳一名前來。」陶商也不猶豫,當即下令道。
此前陶商征戰天下,多以武將為主,所以更注重武將英魂的召喚,才有了講武堂的存在。
隨著地盤越來越大,陶商對文士的重要性,也越來越清楚,故一月之前,就新建了「集賢館」,以為他召喚文士做幌子。
片刻後,一名三十多歲的文生,被召至了堂前,依舊跪在了陶商的跟前。
陶商遂將手按於他的頭頂,鄭重其事道:「本司馬跟袁紹決戰在即,麾下正缺一員理政奇才,我知你才華絕艷,深藏不露,今特為你賜名『蕭何』,望你如蕭何一般,為我治理後方,助我成就霸業。」
此言一出,左右眾人身形皆是一震,都知道,自家主公這又是挖出了一員奇才,要委以重任。
眾人驚訝的是,陶商竟如此看重此人,竟為他賜名為蕭何。
「肉身已經選定,開始召喚吧。」陶商又用意念下令。
「嘀……肉身符合,現在開始載入英魂,10……9……8……7……」
當最後一聲倒數結束,陶商鬆開了手掌,後退幾步,抬手示意他起來。
那名文士,緩緩的站了起來。
原來平平淡淡的氣質,驟然間已經改變,那雙眼中,流轉著蒼桑與深坑,仿佛看破了世事,對這個天下運轉的規律,瞭然於胸一般。
「蕭何拜見大司馬,承蒙大司馬信任,何願為大司馬赴滔蹈火,再所不惜。」蕭何向著他一拱手,從容淡然道。
這個氣勢,果然是漢朝開國丞相。
陶商拂手一笑,「赴湯蹈火,那是樊噲他們這些武將的事,我要任命你為尚書令,替我打理諸州政事,務必要以最快的速度,撫定士民之心,恢復經濟,你能做到嗎?」
陶商這任命一出口,不光是霍去病等武將,縱然是陳平這樣的謀臣文士,臉色也是一變,無不面露驚色。
尚書令雖管職不大,卻掌握著實權,自陶商這個大司馬之下,朝廷政務,諸州的事宜,統統都可以由尚書令代管。
這也就是說,陶商一道命令,便把這個剛剛賜名的蕭何,提拔成了文吏之首。
這份信任,這份用人的氣魄,如何能不叫眾人吃驚。
蕭何卻無絲毫受寵若驚之色,仿佛對陶商的這份器重,乃是順理成章之事,只一拱手,淡淡道:「誠蒙大司馬信任,何必竭盡全力。」
「很好。」陶商點點頭,卻又問道:「你說吧,你用多長時間,能把中原諸州經營到可養活我數萬大軍,跟袁紹一戰。」
蕭何想了一想,豎起了一根指頭,「何保證,最多一年,就可以達到大司馬的要求。」
「太慢了。」陶商一搖頭,舉起了手掌,「一年太長,袁紹不會給我這麼長時間,我只能給你五個月,最多五個月。」
「五個月……」蕭何眉頭微微一皺,面露幾分為難。
要知道,當年曹操奪取中原之後,可是花了整整三年左右的時間,才把中原的經濟,恢復到陶曹戰爭前的水平,那還是有荀彧等眾多的治政能手在輔佐。
陶商卻只給蕭何僅僅一年,就叫他完成曹操三年才能做到的事情,這是何等的困難。
左右英布等眾臣,暗也眉頭緊皺,流露出了難色,看著沉默的蕭何,以為他不敢應下這差事。
誰料,蕭何只沉默了片刻,便毅然道:「五個月就五個月,何接下這份擔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