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言•宮斗 >我靠獻藥抱了秦始皇大腿 > 第 394 章 少昊與大秦

第 394 章 少昊與大秦

2023-11-17 06:50:11 作者: 軒轅侯
  不過柴尺在給少昊國王的書信中把所有的證據都寫了出來首先柴尺引用了《韓非子·顯學篇》中說:「孔子墨子俱道堯舜而取捨不同,皆自謂真堯舜,堯舜不復生,將誰使定儒墨之誠乎?」

  也就是說,孔學和墨學為了證明自己的學說,都根據自己的需要對堯舜這些上古的帝王所作所為所言所行,進行了再加工和取捨,讓堯舜為自家學說做背書。

  所以,有關於上古的記載,假的太多,真的也有,如何辨偽存真?

  可不光是歷史記載,甚至連考古資料都極少,所以歷來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中州上古時代,我個人認為也是一個類似於春秋戰國的大時代,各個部落以及部落聯盟間為了爭奪有限的生存空間互相攻伐,弱小的部落或部落聯盟被打敗吞併,然而,如何讓這些弱小的部落或部落聯盟在被吞併後順利融入本部落或聯盟呢?

  最簡單而有效的辦法就是,把這些部落的祖先和神靈加入到本部族或聯盟的祖先或神靈體系中來。於是,大家都成了中州的民族」。而炎帝和黃帝的兄弟關係也由此而來。

  如果理順一下中州的祖先或神靈譜系,會發現很多的添加痕跡。最明顯的就是盤古的傳說,由於南方的蠻族在東漢的時候才被漸漸同化,所以盤古神話最早的記載就在《路史》中轉引的東漢應劭之寫的《風俗通》。

  有此一例,柴尺就可以把黃帝、炎帝與蚩尤之間的戰爭以及神話傳說,類同於此。

  根據《史記·五帝本紀》中記載,「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

  神農氏是通用版的三皇中最後一個,黃帝,乃少典之子,也有認為神農氏即是少典的,當時,神農氏衰落,不能轄制諸侯,諸侯間開始爭奪首領之位,黃帝趁機而起。

  之後,黃帝慢慢地用武力打服了四周的諸侯,重新確立了聯盟首領的地位,接著,就開始向四周擴充領地。

  這個時候,黃帝遇上了勁敵,那就是炎帝。這一段歷史,如果用通俗點的話來說,就是一個部落聯盟的首領大概是去世了,繼任者以及繼任者所在的部族的實力不行,導致各個聯盟部落開始爭奪首領之位,最後的勝出者是黃帝——此黃帝也很可能是這個部落聯盟對其首領的尊稱。

  再次統一後的黃帝部落聯盟在擴張的過程中遇上了另一個部落聯盟,雙方發生了激烈的吞併戰。

  「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

  黃帝先與炎帝在阪泉打了一仗,勝利後,又有蚩尤作亂,於是征伐蚩尤,在涿鹿與蚩尤一戰,又勝利了。

  這個阪泉之戰與逐鹿之戰可以說是中州上古時期最重要的兩場戰鬥,自此,確立了黃帝部族一統的地位。

  然而,後世對於這兩場戰爭也有一些異議。其實蚩尤的身份到底是炎帝部落下的一支還是炎帝之後裔,亦或者蚩尤確與炎帝是兩撥人,不同的部落?

  《逸周書·嘗麥解》中記載:赤帝命蚩尤宇少昊以臨四方,蚩尤攻逐帝於涿鹿,黃帝乃執蚩尤殺之。

  這裡是把蚩尤認作炎帝的下屬部族,炎帝命令蚩尤征戰四方,於是,蚩尤與黃帝在逐鹿一戰,黃帝抓住蚩尤,後又殺之。

  《路史·後紀》則說:蚩尤姜姓炎帝之裔,逐帝自立,僭號為帝。蚩尤是姜姓,那是炎帝的後裔,他放逐了當時的炎帝,後又自立為帝。

  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記載,唯一能夠確定的是,蚩尤確實是炎帝部落的一份子。至少關係極其密切。

  這裡還有一個疑問。那就是阪泉與逐鹿這兩個地方,其實就是一個地方。《史記正義》引《晉太康地理志》云:「涿鹿城東一里有阪泉,上有黃帝祠。」

  《路史注》引《魏土地記》亦云:「濟城南東六十里,有涿鹿城,城東一里有阪泉,泉上有黃帝祠。」

  《正義》又引《括地誌》云:「阪泉今名黃帝泉,在媯州懷戎縣東五十六里,出五里至涿鹿。」

  也就是說,黃帝與炎帝戰於阪泉,不久後,又與蚩尤戰於逐鹿。而阪泉與逐鹿同在一地,這種機率有多大?

  所以,可以得出一個可能會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的結論,那就是阪泉之戰、逐鹿之戰可能是一場戰爭的不同稱呼,或者是一場大戰中不同階段的兩場小戰役。

  這理就有了一個猜測,那就是阪泉之戰後,當時的炎帝榆罔因為戰敗的關係,其統治被動搖,遂被蚩尤驅逐,由是,蚩尤成了新一任的炎帝。這一切就發生在阪泉,所以古籍上多處可見把蚩尤叫做「阪泉氏」的記載。

  就是因為蚩尤在阪泉自立。在阪泉自立不久,即遭到了黃帝部落的又一次進攻。

  古人對此早有記載和猜測,《逸周書·史記解》中明確的說了「蚩尤逐帝榆罔而自立,號炎帝,亦曰阪泉氏。」

  帝榆罔即史書記載中炎帝的名字。此句話何解?意思就是蚩尤殺了前任炎帝(或者首任炎帝),登上了炎帝部族的首領位子,也自號炎帝,另有一個稱呼是阪泉氏。

  寫了《風俗通》的東漢應劭也在書中直說:「蚩尤古天子。」這一說法的由來可能就是蚩尤代帝榆罔而自立為炎帝,所以才說蚩尤亦為「天子」。

  而蚩尤就是炎帝。或者該說是在任的炎帝。正如我們上面所說的,黃帝、炎帝可能是某個部落聯盟首領的尊稱,就好像我們後世草原民族尊稱其首領為大汗一樣。

  黃帝和炎帝可能是前後相繼的多人,後人不解其意,以為炎帝是炎帝,蚩尤是蚩尤,所以就把同一場戰爭用不同的名字加諸其上,因此出現了記載上的混亂。

  實際上,在歷史記載中,逐鹿之戰中,黃帝並沒有完全打敗蚩尤,兩者之間的最終決勝局不在逐鹿(阪泉)而在中冀。

  《黃帝本行記》中記載:帝與蚩尤,大戰於涿鹿之野,帝戰未克,《汲冢周書》中則明確記載著:黃帝執蚩尤,殺之於中冀。

  《山海經》中也有記載:黃帝令應龍攻蚩尤於冀州之野,遂殺蚩尤,所以,蚩尤最後的埋骨之地應該在冀州。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湖南境內的苗人自稱是蚩尤後裔,而湖南株洲境內有炎帝陵的存在。

  按照一貫的做法,戰敗的炎帝部落高層一部分被殺一部分逃走,逃到哪裡呢?就是當時還是窮山惡水的湖南。

  有理由相信,湖南境內的炎帝陵所埋葬的就是帶領著這一支炎帝部族艱苦跋涉到此地的首領,也就是新一任的「炎帝」。

  而因為蚩尤在與黃帝部落的戰爭中一直是作為首領的存在,所以,很可能就是蚩尤的後人帶領著炎帝部族的遺民到了湖南,他也很可能就是新一任的「炎帝」,所以,苗人才會自稱蚩尤後裔。

  當然到了這裡也就能看出了一個很嚴肅的事情了,其實在上古的時候無論是三皇的哪一個皇帝都是處在中州的同一個地區,即使是逃走的炎帝也是在大秦現在的版圖裡。

  自然這個給他提供了更多的論據,不過再多的論據也不不能和這次大戰留給這些商民的印象深刻,大秦軍隊的作風硬朗的很,絕對和商朝的軍人是一個樣子的。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