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天下一統
2023-11-17 05:39:56 作者: 嘆伶仃
同月,魏延、張任兩將率軍從荊南直入交州,一舉攻破交州州治龍編城,交州刺史虞翻降,在交州風頭無兩,威望甚重的士燮降,交州各郡望風而降。
之後,魏延、張任兩將率軍馬不停蹄,直破會稽郡,擒殺會稽太守呂岱。張任趁機分兵,攻入丹陽郡內。
十月,雨季剛過不久,荊州都督張頜率黃忠、沙摩柯等將自江夏出兵,斬殺丹陽太守張紘。
好消息不少,壞消息自然也有。
羊衜設計偷襲曲阿,被吳國丞相諸葛亮識破,中途設伏,圍困羊衜。
羊衜率軍堅守半月,糧草殆盡,身染重病的羊衜一把火將自己和五千前來偷營的江東將士全部化為灰燼。
這也是在晉朝建立之後,第一次對張揚的重大的打擊。
武威三年正月,張揚宣布改良朝政,三公正式取消,組建內閣,設立首輔、次輔等官職統管中央。
其實這內閣制並不算陌生,當初的承平殿其實施行的就是這麼一套規矩,只是有實無名,用得還是田豐、寇準等六部尚書來頂替首輔、次輔的職位,所以如今正式打出這個旗號並不突兀。
田豐擔任首輔,次輔分別由賈詡、劉伯溫、寇準擔任。
王猛接任吏部尚書,蘇威接任戶部尚書,兵部尚書則由高熲接任。
這制度的優劣,目前無人知曉,唯有在日後的實踐之中,方能慢慢檢驗。
不過至少在當前,根本無人敢出面反對。
經過三年的經營,和晉陽早已成熟的律法推廣開來,冀、青、兗、豫四州恢復元氣,就連幽州也擺脫了受人接濟的命運,逐漸實現了自給自足。整個天下開始重新當年黃巾之亂前的興旺和繁榮。
武威三年六月,吳國丞相諸葛亮正式與孫權的妹妹孫尚香成親。與諸葛亮的沉穩、謹慎相比,孫尚香敢作敢為,果敢勇練,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諸葛亮的缺點,夫妻兩人也算是相得益彰。
而同樣是這一年,當年慘敗之後身受重傷的徐庶終於撒手人寰,歷仕江東三位君主的老臣張昭緊隨徐庶之後身染重病,臥床兩月,終是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但同年十一月,有感於諸葛亮的勢力越來越大,江東老臣又逐漸凋零,孫權不顧眾議,親自率軍八萬反攻上虞,被法正設計埋伏。
在逃回建業的路上,又遭遇豫州都督張遼。
兩軍苦戰,張遼親率八百親衛陷陣先登,連斬賈華、孫桓等將,最後一戟斬殺孫權。
法正沒有任何猶豫,立刻和張遼合兵一處,正式展開對吳國的全面攻伐。
武威四年,內外交困的諸葛亮無奈放棄建業,退守吳郡,丹陽全郡收復。
而在孫權死後,其子年幼,雖說尚有孫翊、孫匡、孫朗等兄弟在,但在孫尚香的支持之下,諸葛亮正式執掌江東,雖沒有稱帝,但晉位為攝政王,憑藉殘存的吳郡一地與法正、陸遜繼續周旋。
這個時候的諸葛亮,在經過十餘年的歷練之後,終於展現出了在三國演義之中,他那近乎妖人一般的智謀。
就連張揚接到戰報之後,都忍不住感嘆道:「這世上哪有什麼天才?任何人只怕都得經過一番磨練,不被逼到絕境的人,或許連他們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有多強。如果當年諸葛亮在曹孟德麾下之時便有這日這等能力,朕想要攻破荊州,只怕絕對沒有那麼容易。縱然最後能勝,也將是一場慘勝。」
沒錯,就在張揚以為諸葛亮被那本演義誇大無數倍時,他終於見識到了諸葛亮驚人的手段和能力。
唯一可惜的是,僅存吳郡一地的吳國比歷史上的蜀國還要悽慘,縱然諸葛亮天縱奇才,也終究是無力回天。
而諸葛亮同樣也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他沒有絲毫的保留,將他天馬行空的想法一一實踐,竟然僅憑一郡之地和法正、陸遜以及武威三年的狀元龐統打得有來有回。
至少在這一年之中,面對龐統、法正、陸遜三人的聯手,諸葛亮沒有絲毫落入下風。
只不過,張揚雖然沒有動用舉國之力征討江東,但荊、徐兩州的實力卻也不是一個小小的吳郡能夠比擬的。整整一年的爭鋒,吳郡資源耗盡,諸葛亮勉力支撐,直到武威五年末,終於迎來了戰敗。
對於張揚來說,雖然沒有親臨戰場,但這武威五年,無疑是極為精彩的一年。
法正、龐統、陸遜三人聯手,奇謀妙計層出不窮,諸葛亮獨自迎戰,在文臣只有他兄長諸葛瑾一人,武將唯余張定邊等寥寥數將的情況之下,他硬是抗著三個人的猛攻,並沒有落入下風。
只不過,張揚卻看累了。
從他登基開始,到武威五年末,一個小小的江東打了整整五年,他也在這一年正式年滿四十。這五年來,消耗的錢糧不計其數,就算晉朝的國力蒸蒸日上,但他覺得這仗卻不應該這麼耗下去了。
於是,張揚親筆手書一封,命人交到了諸葛亮的手中。
信中具體寫了些什麼,無人知曉,有人猜測是張揚告訴諸葛亮,如果他再不投降的話,張揚將會舉兵親征,也有人猜測張揚是勸諸葛亮以天下百姓為念,莫要再頑抗下去,更有人猜測張揚是拿諸葛亮和諸葛瑾的三弟諸葛均,以及諸葛誕等一眾同族逼迫諸葛亮投降。
各種傳言甚囂塵上,不過當事的兩人卻沒有公布的意義,據後來江東軍將士講,諸葛亮在收到張揚的信後,將自己關在大殿之中整整一天一夜,不吃不喝。
而孫尚香聞訊趕到大殿之後,傳回了激勵的爭吵,最後又復歸平靜。
武威六年三月,在陸遜、龐統、法正三路兵逼吳郡之後,諸葛亮清楚大勢已去。他沒有任何猶豫,帶著家眷和願意跟隨他的將士偷襲鹽瀆縣,奪得徐州水軍都督呂蒙麾下的二十餘艘新式戰船,一路南行,遠遁他鄉。
大約在二十年後,在當時一片荒蕪,而在後世被稱為馬來西亞的土地之上,建立了一個名為大吳的國家,從此雄霸於南洋,這卻是後話。
而隨著諸葛亮的逃遁,紛亂二十餘年的大漢重歸一統,只不過卻換了一個名字,名為大晉!
同年,年事已高的蔡邕在甘州撒手人寰,張揚悲痛欲絕,親自前往甘州,為蔡邕扶靈送回陳留老家安葬。
可還沒等張揚返回洛陽,首輔田豐、次輔賈詡相繼病亡,得到消息後的張揚一病不起,罷朝三月,身體方才好轉。
而晉朝在太子張征以及投靠在他麾下的周不疑、曹丕、司馬懿、高忠、徐質等文武和寇準、沈富,以及剛剛班師回朝不久的法正、陸遜、龐統等人的維持之下,依舊平穩的前進。
大病初癒的張揚以寇準為首輔,王猛、高熲等人晉位次輔,狄仁傑、魯肅等人則分別擔任各部尚書,權利平穩渡過,甚至沒有一絲一毫的波瀾。
而隨著天下一統,空缺多年的皇后一位也迎來了它的主人,雖說這件事有些詭異,甚至驚駭,但張揚嚴令任何人不得走漏風聲,這就導致蔡琰復活的消息只是在宮中流傳,雖然外間也有一些謠言,但卻並沒有興起多大的風浪。甚至有人謠傳張揚是因為思念蔡琰過甚,在民間尋找了一個樣貌、身材都與蔡琰有八九分相像的女子來代替。
對於此事,張揚保持了沉默,所以哪怕知道詳情的臣子也不敢隨意提起,而欽天監則將此事歸咎於張揚一統亂世,有大功於百姓,所以上天垂憐,復活蔡琰,以全張揚的相思之苦。
這種說法,只要不傻的人就不會相信,但所有人都保持了沉默,在他們看來,這件事雖然讓人恐懼,但卻不會引起太大的混亂,因為誰來當這個皇后,跟他們其實並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
太子的位置穩固,更何況復活的蔡琰是張征的生母,既然不會影響國祚,那他們自然也不會多嘴。
大晉,在張揚的統治之下穩步向前,並且始終沒有停下他們的進去的步伐。
武威九年,兵部侍郎陸遜掌兵,水軍副都督呂蒙為副將,豫州都督張遼將馬步卒十萬兵發倭國。當時倭國正陷入一片內亂之中,邪馬台女王卑彌呼遣使者難升米請求大晉助其平叛,對於當時和野人並沒有多大區別的倭人來說,大晉雄兵宛如天兵天將,陸遜等人耗時一年,正式一統四島,合稱瀛州,併入大晉。
同樣,車騎大將軍岳飛統兵攻略三韓,破之,正式將朝鮮半島收入囊中,年逾三十的郝昭正式就任三韓太守。
水軍副都督蘇飛因為打擊一夥亡國的倭人盜匪,偶然在大晉東南方向發現一座大島,被張揚命名為夷州,台灣島第一次併入大晉的領土。
大晉在張揚的統治之下,國富力強的同時,版圖始終在向外擴充,直到有一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