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調戲(下)
2023-11-17 05:39:56 作者: 嘆伶仃
以大計問降將,還是兩個剛剛投降,被他恐嚇了一番的降將,這一舉動基本和鬧著玩差不多。
這種事拿來詢問降將就是笑話,別說不久之前還是敵對,就算是當初剛剛請來的劉伯溫、荀攸等人時,他們想要回答這種問題都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更別說熟知自家情況的張揚自己都思慮了整整一個晚上,尚且難以做出決斷,就不用說其他人了。
這世間或許有足不出戶便能知曉天下事,甚至還能謀劃出三分天下這麼高明計謀的諸葛孔明,但千百年來這種人可絕對就那麼寥寥幾位,有數的很。
像徐世勣和劉光世可沒那種本事,況且人家兩位還年輕的很,不談天分如何,至少在經驗這個方面就很欠缺。
至於說看不上李建成和李世民這回事,張揚就這麼直接說了出來,徐世勣和劉光世也沒覺得什麼不對。他們確實看好李建成和李世民,但那是因為這兩個人擁有成為明主的一切條件,並非這兩人已經成為了明主。
不談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之間的明爭暗鬥,只說如今的實力,在李淵損失了十萬兵馬之後,他們兄弟兩人哪怕精誠合作便是張揚的對手?
不管是徐世勣還是劉光世,他們都沒有這樣的信心,否則也不會這麼痛快的投降。
幽州的戰亂帶給了他們無數的傷痛,也同樣會是他們受益終生的財富,不過這些需要時間來沉澱,在他們這個年紀上,其實還無法很清楚的明白,他們在幽州戰亂頻繁之中成長,究竟收穫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
當然,這話大多是對徐世勣來說的,劉光世這個長腿將軍雖然一樣年輕,但已經顯露出他於逃跑一道上的本事,對他的未來,張揚其實並沒有什麼期待的情緒。
劉光世這個人不能算不學無術,畢竟作為漢室宗親的他家境雖然敗落,但還算是讀過書。他的眼界或許從來都不寬,但他卻並非一個蠢笨的人。
進來這麼久,似乎是察覺出了張揚對自己的不喜,所以他基本上一句話都沒有說過,事事以徐世勣馬首是瞻。
這麼做的好處不言而喻,如果情況有什麼不對,或者徐世勣說了什麼讓張揚不喜的話,他有改口補救的機會,甚至還能憑藉和徐世勣撇清關係來保住自己的小命。
至於說大放異彩,得到張揚的賞識.得了吧,在剛剛進門的時候,兩人想的都是怎麼活命,命都沒保住的時候就想飛黃騰達,這種人或許有,但絕對不是他劉光世。
所以說,這次的問題同樣也不例外,因為他仍舊沒有把握能保住自己的性命,誰知道哪一句話便會惹張揚發怒,然後所以讓徐世勣來打頭陣絕對是一個萬無一失的辦法。
同時他也沒有閒著,眨巴著眼睛用眼角的餘光來觀察張揚,使勁的想在剛才這些隻言片語之中尋找出他這位新主公的好惡來。至於張揚的問題,反倒沒有難住劉光世。
在他看來,張揚絕對是閒得慌,才能問出這種問題。
十萬大軍被你一戰而滅,連李淵都當場戰死,這個時候說什麼進退?自然是趁勝追擊,先下幽州,然後揮師向南,能占多少地盤就占多少地盤,能收攏多少大軍就收攏多少大軍。難不成看著只餘一兩萬兵馬的李建成兄弟和懦弱無能的袁尚蹦躂,然後您老人家退回晉陽不成?
當然,不管心中怎麼想,他都沒有輕易開口。因為他下意識感覺有些不對,如果事情真這麼簡單的話,張揚為什麼要問他們?
徐世勣和劉光世不同,或許是因為個人的能力不同,徐世勣毫無疑問更加自負,所以他明知劉光世是把他拋出來擋雷的,但依舊沒有退縮。
性格決定命運,這話一點都不錯,或許這就是原本歷史之上徐世勣能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而劉光世只是一個逢戰則逃的長腿將軍的原因。
用最快的速度在腦海之中思索了一番,徐世勣便抱拳道:「末將新投之人,無寸功以立足,本不應該多言,但大王垂問,末將只能以淺薄之見應之,若有謬誤之處,還請大王恕罪。」
自負是一回事,不知死活又是另外一回事,徐世勣的應對毫無疑問是一個聰明卓絕的人做出的選擇。
「但講無妨。」
張揚隨意的揮了揮手,他本就是準備調戲調戲這兩人,發泄一下自己鬱悶一晚的心緒,沒準備從他們這裡得到什麼真知灼見,自然也就沒什麼所謂。
要知道他麾下文武眾多,如果真想找人商量的話,劉伯溫、荀攸、高熲三大謀主放著不問,徐晃、李嚴、馬超還有即將趕到的岳飛、高順不垂詢,找他們兩個降將問計才真是有毛病。
徐世勣和劉光世明顯並不了解張揚的性格,只道這是張揚在他們一次展現能力的機會,所以徐世勣說出來的話可沒有半點應付的意思,當然,現在的他們也沒有應付的資本。
「末將猜測,大王可是為了糧草輜重不足而憂慮?」
一邊觀察著張揚的臉色,一邊有些忐忑的說出了這話,這是徐世勣能想到張揚唯一躊躇不前的理由。張揚麾下的地盤除了新得的益州之外,其他基本也是苦寒之地,所以在幽州這個窮地方待久了徐世勣下意識認為張揚這是在為糧草而發愁。
否則的話,就憑同樣貧瘠的並、涼兩州,異族遍地的西域,還有殘破不堪的京兆,憑什麼能養起這麼多的騎兵和戰馬?
至於俘虜,徐世勣不是沒想到,只是他確實沒把他們當成一回事,按照他的想法和李淵之前慣用的做法,俘虜的降兵定然是盡數招降之後挑除老弱,打散重組,又能收穫一支大軍,這有什麼好發愁的?
張揚笑了笑,沒去揭穿徐世勣,而是問道:「若果真如此,又該如何應對?」
徐世勣那雙充滿著智慧的雙眸在黑暗之中閃閃發光,很顯然,他已經進入到了角色之中,想來以前在李淵的面前,他也沒少這麼侃侃而談。
「末將以為,大王糧草雖然不足,但應該不會在短時間內短缺,何不以重兵屯於幽州,以精銳重騎南下冀、青?若能將袁尚一戰破之,那自然是再好不過,但就算不成,大王亦可盡取冀、青兩州之糧草,到時候坐擁大河以北,向南俯視天下,又有何人可與大王為敵?」
張揚鬱悶了一晚上的心情終於好了起來,並不是因為徐世勣說的有多對,而是這個傢伙與當年的他有著很多相像的地方。
盡取冀、青之糧草,如果無法擊敗袁尚的話,又如何取得這些糧草?
徐世勣話沒說得太明白,這一點符合這個時代人的特徵,但言語中的意思卻和這個時代格格不入。
其實他的意思是想讓張揚拿冀、青兩州的世家開刀,就像當年張揚剛剛起兵時做的那樣,每到一地不去禍害百姓,而是將世家屠戮一空,取得糧草輜重為己用。
這麼做行不行?
如果張揚缺乏糧草的話,這確實是一個最便捷,也是最沒有風險的辦法,但問題是,如今的張揚已經不是那個剛剛起兵,一心只為活下來而不擇手段的陷陣營大頭領。如今的他是晉王,是當今天下最大的諸侯,他的目標是一統天下,而不是當一個山賊土匪。
張揚固然不喜歡這些世家,但解決問題的辦法永遠不會是一個殺字,否則的話,他何必費心費力的於治下大肆修建三學,何必一直醞釀著科舉,來打斷世家對於知識和書籍的壟斷?
更別說殺戮世家的刀只要舉起就無法輕易放下,而今後他不管是攻打何處,都將面對最為猛烈的抵抗。
人都在慢慢的成長,張揚這個穿越者也不能例外,十多年征戰的生涯讓他的思維越來越接近這個時代,越來越接近一個梟雄,而不是只意圖用武力來解決所有問題的屠夫。
不過徐世勣的話並非全部都是意氣之言,張揚至少從他的話中聽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南下,但並非全軍南下。
他完全可以趁著這個時機率精銳南下一戰擊敗袁尚,將許多的意外扼殺在搖籃之中,如此一來的話,也無需再去擔心俘虜的問題。
不得不說,徐世勣確實是一個人才,而且是個大才,雖然沒猜中張揚正在發愁什麼,但三言兩語之間,便為張揚一直所發愁的問題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