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章 西域震動
2023-11-17 05:39:56 作者: 嘆伶仃
卑陸國王拒不投降,並言語之間頗為倨傲,一副看不起張揚的姿態。
張揚勃然大怒,命魏延、冉閔、典韋、裴元慶四將分別率軍五千直接攻城。
區區兩個時辰,卑陸城破,國王被典韋剁下了頭顱,但其餘不管是大軍還是百姓,竟然很少有投降之人。
張揚一怒之下,下令屠城,一時間卑陸城宛如地獄一般,萬餘民眾被屠戮一空,人頭被張揚下令壘成京觀,就在卑陸城外。
漢軍以前所未有的強硬姿態出現,頓時讓整個西域都陷入了一股莫名的恐慌之中。
自定遠侯班超之後,大漢很少會用這種強硬的手段來對付西域諸國,甚至就連班超當初也不過是帶著三十六騎而已,要知道他當時只是出使,並不是開戰。像這種大軍侵入的情況,可以說是大漢成立之後的頭一遭。
其他的時候,更多的是出兵恐嚇,用使者和溫和的態度來進行安撫。
畢竟是天朝上國嘛,若是沒有氣度,怎麼當得起大國的稱謂?
不過這一次的漢軍卻表現出了與之前大不相同的姿態。
殺戮、投降、遷徙、京觀。
簡簡單單的四個詞,從今往後,西域將不會有任何的國家存在,別管你什麼大宛、烏孫,在張揚這不好使,就像他說得那句話一般,他所視之人,除了漢人之外,皆為死人!
不同意也沒關係,解決的辦法很簡單,一個殺字貫穿全程。
殺得你不敢再強硬,殺得你投降,殺得你低下那高昂的頭顱,殺得你亡族滅種,這可不只只是漢軍的恫嚇,若是不信就去看看卑陸國的下場,那座京觀可不會說什麼假話。
當然,張揚不會一味的只知道強硬,過剛易折,一味的殺戮固然能讓人覺得畏懼,但卻不會讓人認同,反而會種下仇恨的種子,在張揚一直強勢的時候不會有什麼問題,但是在他虛弱的時候,這些仇恨的種子便會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為參天大樹。之前無數次的經驗證明了這個事實,而在張揚的腦海中,之後還會有無數次這樣的經驗,他寧願把西域人屠個一乾二淨都不會願意造成這樣的結局。
所以,只要你自願投降,自願遷徙的話,那待遇同樣很不錯。
不但可以分到屬於自己的土地,還有擁有自家的牛羊,並且,從今往後,你就是漢人的一員,受到漢軍的庇護。真正的漢人受到什麼待遇,你們就能受到什麼待遇,若是被人欺負了,同樣可以像漢人一般尋求漢軍的保護,甚至若是被馬賊、或者還殘存的西域諸國之人攻打了,那漢軍還會出兵為你復仇。
說實話,這個待遇真的不錯,西域諸國中有不少都還保持著奴隸制,國中最多的不是貴族,不是平民,而是奴隸。張揚開出的條件對貴族來說沒有任何的吸引力,畢竟他們的生活可比普通漢民滋潤不少,但是對平民和奴隸的吸引力可不是一般的大。
別看西域有不少的特產,運送到中原都是是價值千金的東西,但是,這些和平民、奴隸卻沒有太大的關係。相反,對於他們來說,西域的氣候、地理其實都很不理想,能成為漢民絕對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條件。
於是乎,西域各國都出現了不少的難民,離得近的,攜家帶口地向著車師後部國的方向轉移,而離得遠的,則直接朝著敦煌的方向遷徙而去。
不過各國的國王和貴族們卻不會允許這種情況發生,畢竟他們作為貴族,是和平民、奴隸區分的,若是這些人都沒了,那他們去當誰的貴族?更別說漢軍如今就在西域境內,麾下的奴隸都沒了,去哪徵集大軍,難不成讓這些貴族老爺們親自上陣殺敵?
各國的大軍都開始行動起來,各國的國王都下了狠心,拿出不少積攢的錢財犒賞大軍,他們很清楚如今能依靠的只有這些大軍,若是再捨不得出血的話,只怕是
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內,卑陸後國、東且彌、移支等國盡皆被罪軍營攻陷,兵力不僅沒有絲毫的減少,反而生生膨脹到了八萬大軍的地步。
而與此同時,張揚果斷分兵,由冉閔率大軍向南,連下宜和都尉城、戍己校尉部、高昌壁三城。
前面兩座城一看就是漢人建立起來的城池,如今收回來順理成章,而這個高昌壁同樣和大漢有著不淺的關係。
曾經的西域都護府就在高昌壁中,原來這座城的名字就叫西域都護府,不過後來大漢衰落之後,這座城被車師前部國攻破,改名叫高昌壁。
雖然後來王淵憑藉著父祖的威名勉強收回了這座城池,但卻根本不敢把名字改回來,否則著空有一個名字的西域都護府瞬間便會再度覆滅。
而如今高昌壁易手,讓車師前部舉國震動。
張揚派出使者,責令車師前部國王三日之內出城歸降,否則會將那座城池夷為平地。
面對張揚的使者,雖然有不少人勃然大怒,期望國王能夠斬殺這個親兵,但是車師前部國王在苦思冥想三日之後,負荊出城,跪在冉閔的面前請降。
這其中還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在冉閔攻打高昌壁的時候,有一個漢人少年手持一柄大刀,連斬十人之後打開城門,迎接冉閔入城。
這個少年名叫王雙,正是當年死在張揚手中西域都護府長史王淵的兒子。
後來張揚曾經問過王雙,為何在明知道是自己大軍的情況下,還去打開城門?
大王與家父是私仇,而攻伐西域卻是為公事,公私豈能混淆?而且家父在日,最恨的便是西域諸國的反覆,最期望的事就是能讓西域重歸大漢懷抱。如今大王完成家父的遺願,相信哪怕家父在天之靈不僅不會怨恨大王,還會感激,雙身為人子,自該完成亡父的遺願。
這是王雙的回答,也讓張揚意識到,自己當年可能真的殺錯了人。
於是乎,王雙便成為了張揚的親衛,對晉王殿下的大度和信任,王雙並沒有辜負,終其一生,始終不曾背叛。
而車師前部舉國投降更是使得整個天山南麓十餘國慌亂不堪。
樓蘭、且末兩國緊接著臣服,精絕更是在起女王的率領之下,舉國向敦煌郡的方向遷徙,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
當然,這些都是一些小國,其中最為果斷的精絕只有不到一萬人口,而且還是母系氏族,不過從今往後,他們只能按照大漢的規矩來生活。
對於取得的目前取得的戰績,張揚有些洋洋得意,畢竟兩個月內,連破十餘國,逼降數國,不說後無來者,但是絕對前無古人,張揚算是開創了一個記錄,哪怕是最後他沒有奪得天下,僅僅這些戰役便足夠他在青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不過李鴻章的一盆冷水很快便澆到了張揚的頭頂。
「大王,如今雖說兩線的戰事都頗為順利,成果也十分喜人,但卻不是得意的時候。我軍取得了大勝不假,但所面對的都是一些千餘戶,人口幾萬的小國,大勝並不可喜。烏孫、大宛,還有大月氏、烏戈山離卻俱為人口超過十萬的大國,更不要說還有北匈奴虎視眈眈,輕敵大意的話,難免會落得敗績,畢竟是他們的主場,不管是天時還是地利,我軍都不占優。」
這話一點都不錯,能不能占領西域,其實和攻破多少小國不能說沒有一點關係,但是關係絕對不大。烏孫和大宛這兩個最大的國家才是重中之重。
而和西域其餘國家貌合神離的大宛、烏戈山離的人口同樣也有數十萬,雖說他們和西域諸國算不上和睦,但在張揚這個大敵的面前,卻未必不會聯手。唇亡齒寒算不上什麼高明的道理,這些胡族或許不清楚這個成語,但是這道理卻不會陌生。
之前張揚發動攻擊很快,說上一句迅雷不及掩耳一點都不為過,受限於情報,他們並沒有什麼時間做出反應,但是兩個月的時間,哪怕再遲鈍都應該得到了消息,再想像之前那樣摧枯拉朽,基本是不可能的事。
不過張揚卻並沒有什麼擔心的意思,反而一臉笑容地看著李鴻章,道:「此事孤自然知曉,攻破些許小國也不足以讓孤得意忘形,不過接下來究竟該如何應對」
說到此處,張揚臉上的笑容更甚,目光灼灼地盯著李鴻章道:「孤帶漸甫來,不就是為如今的情況考慮?不知漸甫有何良策教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