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烽火連天
2023-11-17 05:39:56 作者: 嘆伶仃
不過自先皇劉宏駕崩之後,嘉德殿已經很久沒用了。
早先何進還活著的時候,基本上是在大將軍府內把所有的事情商議決斷,之後在嘉德殿走個過場。到了董卓,那就更簡單了,所有的事情全部在太師府內決斷,連那個過場也不走,十分的簡單便捷。
原因嘛,也很簡單,當初何進在的時候,還有一個太后垂簾聽政,使得何進不得不擺出這麼一個姿態,而現在,小皇帝劉協沒有任何的靠山,或者說董卓就是他最大的靠山,他年紀又小,能做什麼呢?
在這一點上,董卓不如何進,連表明功夫都不願意做,不過這也符合他那武夫的直爽天性。
今天董卓卻突然宣布,要在嘉德殿議事。
洛陽內的大小官員都有些不明所以,尤其是那些散官、閒官,他們搞不清楚董卓要幹什麼,但是董卓好長時間才上一次朝,他們若是不去的話,又怕落了董卓的面子,遭到董卓的報復,所以,洛陽城的大小官員到到齊了,但凡有資格上朝的,一個不差。
如今的皇帝劉協,坐在龍椅之上,怯生生地向四處張望,這大殿之上,基本沒幾個是他認識的人。
劉協年紀本來就小,又常年在宮中沒出去過,本來還算熟悉的袁逢、袁隗兩兄弟聽說也被董卓抓起來了,就連身邊的小黃門都被董卓換了一遍,再加上許久沒登上朝堂的劉協,突然聽聞要上朝,心裡不免有些忐忑。他可沒忘記,他的哥哥弘農王劉辯,就是在這被董卓揪下去的。
董卓環顧四周,見人已經到齊,笑著道:「諸位大人,今日請諸位商議朝政,所要談論的就是那關東諸侯,謀逆興兵……文優,把那反賊的矯詔誦讀一遍,讓大家聽一聽。」
李儒站出來,高聲誦讀檄文。
別看劉協年紀小,可是文辭方面的造詣並不差。董太后還在的時候,對這方面的管教非常嚴格,而董卓來了之後,也有專門給劉協安排老師,故而那檄文雖然用詞生澀,但劉協卻聽懂了。
隨著李儒的聲音越來越大,劉協的臉色卻越來越蒼白,兩隻小手緊緊握成了拳頭。
原來,這天下人並不認為我是正統,他們覺得皇兄是正統,現在要興兵殺了董卓,可董卓死了,我該怎麼辦?
劉協向董卓看去,卻看見董卓也正在看他,臉上有一眾很奇怪的笑容。仿佛在告訴他,小子,聽我的,你就能穩穩地做這皇帝,如果敢耍花招的話,只怕你這皇位就不穩了。
雖然董卓一句話都沒說,但劉協清楚,董卓想說的,就是這些話。
「徐州刺史陶謙、幽州刺史公孫瓚、奮武將軍曹操、北海太守孔融、平北將軍張揚……共十八路諸侯,於酸棗會盟……立渤海太守袁紹為盟主,糾合義兵,共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協力,護我漢室皇統,興我大漢社稷,以致臣節,必無二致……主盟者廣陵功曹臧洪。」
董卓一開始還正兒八經的聽著,不過聽到最後,特別是那主盟者的官位,卻讓董卓忍不住放聲大笑。
不是刺史、太守,就是將軍的一個同盟,卻讓一個小小的廣陵功曹站出來主盟?
雖說這臧洪名氣不小,乃是前護匈奴中郎將、中山太守、太原太守臧旻的兒子,但掩飾不了他官職低啊。董卓的臉上露出一絲冷笑,從這一點上就能知道,這同盟只怕是並不牢固。
「益州牧劉焉、揚州牧劉繇、交州刺史朱符等人為何沒有響應?」
滿朝文武,都用奇怪的眼神看著董卓,聽到那些同盟者,這些朝臣都被嚇得不輕,怎麼這一位還嫌人少了不成?
董卓掃了朝堂上的眾臣一眼,輕輕點了點頭,如今十八路諸侯騎兵,也代表著關東之內,所有的敵人基本都站出來了,不怕他人多,就怕他躲在暗處。
董卓抓捕袁逢和袁隗,未嘗沒有試探各地諸侯的意思。
至少從目前來看,李儒的計劃還算不錯,外面的敵人都站出來了,如今就剩內部的敵人了。
劉協顫聲道:「太師,如此多的反賊,該如何是好?」
董卓神色淡然道:「區區蟊賊,何足掛齒?」
一名大臣站出來道:「太師此言差矣,諸多刺史、太守,如何便成了蟊賊?如今諸侯數路發兵,五十萬大軍(詐稱)虎視眈眈,不知太師有何破敵之策?」
這大臣,名叫耿紀,官拜尚書台尚書。
耿紀話音剛落,另一人起身說道:「耿尚書此言差矣,諸侯兵將雖多,但是莫要忘記,關東百姓忘戰久矣,雖然人數眾人,可是戰力卻極為低下。袁本初等人養尊處優,清談或許是一把好手,可要論其行軍打仗,如何是董太師的對手?在我看來,諸侯中唯一值得顧慮的,唯有平北將軍張揚、幽州刺史公孫瓚等寥寥數人,其餘人等,不值一提。」
耿紀厲聲道:「鄭泰,莫忘記袁本初曾跟隨朱儁老將軍平定過冀州黃巾……」
「耿尚書難道認為,涼州軍和并州軍與那黃巾軍一樣,都是烏合之眾嗎?且不說太師麾下,有溫侯、華雄將軍這等絕世虎將,并州軍和涼州軍也全部都是天下強勇,反賊怎麼是對手?」
耿紀,是第一個忍不住跳出來的黨人,這一點所有人都清楚,讓董卓吃驚的,卻是那鄭泰。此人名聲也不小,靈帝在的時候,由三府辟命並由公車徵召,但鄭泰不應命。後來是被何進徵辟為尚書侍郎,在何進死後歸附董卓,卻沒想到在今天站了出來。
而且分析起來頭頭是道,似乎非常有見地,話里話外的意思,很明顯是站在董卓這一邊的。
董卓冷笑一聲,道:「來人,將這匹夫請下去吧。」
「鄭泰,你這反覆小人,莫忘記當年逢公、隗公是如何徵辟你,為你揚名的。如今國賊當道,你卻助紂為虐,他日必不得好死,不得好死!」
鄭泰神色淡然,道:「當今陛下在位,韓馥、袁紹等人卻稱聖上不為正統,才是大逆不道之徒。鄭泰當年雖得太尉和太傅看重,但也知道天地君親師,君卻排在師之前,何況兩位袁老大人並不是我師,鄭泰可為聖上粉身碎骨,亦不與小人勾連。以泰之見,耿尚書,你才會不得好死!」
耿紀破口大罵,被人拖下了金殿。
董卓點點頭,道:「鄭大人剛才所說非常在理,逆賊看似強大,實乃烏合之眾,我等何需擔心,不過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而已。」
劉協輕聲問道:「只是不知道太師該如何打呢?」
李儒冷笑道:「賊兵雖眾,但我觀之卻如土雞瓦狗耳。張揚、公孫瓚已領兵前往酸棗,是以三輔無虞,可全力對付關東諸賊。」
「但不知道該如何分配兵馬?」
李儒笑道:「京畿有兩大糧倉,東敖倉,於滎陽之畔,南面大穀倉,靠近伊闕關,這兩大糧倉囤積著洛陽三分之二的糧草,當需謹慎處置。大穀倉,毗鄰伊闕關,有張濟將軍鎮守,當沒有大礙。只是敖倉一地,靠近孟津,當不能不小心謹慎,以我之見,當有大將鎮守。」
說著話,李儒看了一眼徐榮。
徐榮心領神會,大步出列,道:「陛下、太師,末將請命,願鎮守滎陽。」
不等劉協說話,董卓點頭道:「徐榮將軍願鎮守滎陽,我自然放心,這樣吧,我與你精兵二萬,無我命令,不得後退。」
「諾!」
李儒道:「如此一來,大谷、敖倉可保無憂,則關東群賊,唯有自成皋和孟津二地進兵,當需派遣上將鎮守。」
成皋,就是當年被張揚攻破的虎牢關,也叫汜水關,根本不像三國演義中所說,還有一汜水關。倒是有一個汜水鎮,位於虎牢關和洛陽之間,沒有任何的戰略意義。
而且,因為汜水鎮靠近虎牢關,所以這汜水關,其實就是虎牢關。
呂布一聽李儒的話,大步而出,道:「太師,自呂布歸順以來,寸功未立,卻身居高位。如今反賊前來送死,布願請戰,鎮守虎牢,定不叫關東群賊踏入京畿一步。」
「殺雞焉用牛刀,溫侯護衛太師,未可輕動,末將不才,願鎮守虎牢關。」
「小將願往。」
說話的兩人人,正是西涼第一猛將華雄和呂布麾下小將張遼。
董卓點點頭道:「既然如此,便已華雄為主將,張遼為副將,鎮守虎牢,只是你二人當小心在意,當年張揚便率軍攻破過虎牢關,至今還不知其用了何種辦法,你二人不可大意。」
「諾!」
呂布雖然不甘心,但華雄把他捧得這麼高,他也不好反駁,只得站了回去。
「這孟津一地,距離洛陽最近,若是關東群賊在虎牢關下受挫,必然派奇兵偷襲孟津,所以這孟津也十分重要,不知何人敢去鎮守?」
「啟稟太師,小侄願往!」
董卓放眼望去,只見說話之人年歲不大,生得俊俏非常,但體格並不柔弱,反而十分勻稱,看起來武力不弱,正是董卓的本家侄子,董平。
「好,既然平兒願往,孟津便由你來鎮守,楊奉為副將,小心謹慎,不得大意。」
「多謝太師。」
當下眾人散去,並沒有把十八路諸侯當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