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言•宮斗 >宋膽 > 第84章 良計

第84章 良計

2023-11-16 09:11:22 作者: 憨皮拉朋丫
  拋開民族之見,忽必烈絕對算得上一位好皇帝。甚至毫不誇張地說,這應該是古往今來最開明的一位君主了。

  在大都的朝堂上,有蒙古人、契丹人、阿拉伯人和白人,有女真人、高麗人,也有南北漢人。

  儘管蒙古軍事貴族依舊占據著主導地位,可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忽必烈能夠在貴族利益和各民族之間努力的尋找平衡,已經十分難得了。

  然而,這些還不夠,因為他腳下的這片土地,不同於以往征服的任何一片領土。

  這裡是中原!

  他深深地明白,若想在這裡實現長治久安,一統萬代,光有包容是不夠的,還必需得到漢人士大夫階層的支持。

  而謝迭山、文天祥、王應麟,則是其中最重要的三個人。

  「謝愛卿順應天命,報效大元,乃盛世昌平之象。朕感恩戴德,定不負諸位愛卿的重託!」

  一番話說的極是敞亮,也是忽必烈的心聲,一點都不虛偽。他是真想善治中原,傳華夏正統。

  殿中文武聽得自是振奮,齊拜君上,謝恩明志。

  接下來,是六部奏報、諸省軍政的匯報,忽必烈細聽靜思,一一提出意見,再交由臣子眾議。

  其間不分蒙漢,無論貴賤,一派祥和開明之態。

  等到雜事做罷,忽必烈傲然一挺腰身,揮手讓殿直大監朗讀一篇文章。

  臣子們側耳細聽,《告江南萬民書》?

  眾人面面相覷,這,這是誰寫的啊?好大的學問,也好大的膽子!

  文中言辭甚美,一聽就不俗。洋洋灑灑以漢人之心告勸江南漢人,學問那是好幾層樓那麼高。

  但是,膽子也是真大啊!

  怎麼說呢?

  告民書這種東西,別看元朝已經實控南方數載,可是卻一篇都沒發出去過。

  因為,寫這東西的條件太苛刻,蒙古人寫不合適,漢人寫又顧慮太多。

  可以說,有一個算一個,都不是傻子。

  你想吧,寫出來容易,發出去難,如何收場就更難。

  百姓如何看待?將來如何落筆史書?後世是遺臭萬年,還是頌德歌功?

  任誰也沒有膽量去碰觸華夏文化之中最敏感的「名聲」二字。

  說白了,有的人想寫,可沒那個資格;有的人有資格寫,但卻沒那個膽量。

  連王積翁、謝昌元這種鐵桿漢奸,也沒那個膽子拿自己的名聲冒險。

  留夢炎倒是有膽子,也有名聲,可惜.可惜被某人一句話就給干躺了,也沒資格出這個風頭。

  當然,這是後話。且先不說。

  總之,能寫告民書的人不多,敢寫的就更少。

  所有人都在好奇,誰人如此生猛,把這玩意搬出來了?

  結果,大監念到最後,署名居然是——謝、枋、得!

  列於前班的王積翁眼珠子沒瞪出來。

  留夢炎更是暗叫一聲,「完了,這特麼是來砸場子的!他這個翰林承旨怕是地位不保了。」

  謝迭山寫告民書,威力猶在所有人之上。

  如果說,留、王之輩一份告民書發下去,相當於投下一顆重磅炸彈,那迭山先生的就得叫原子彈了。

  舊宋江山,比他有分量的絕不超過一個巴掌。

  也正因如此,滿朝文武看著迭山先生的眼神兒都變了。

  原本大夥還奇怪,謝迭山的名號再大,也不可以一來就進翰林,僅次於留夢炎吧?

  原來,是有了這份告萬民書開路。

  那就不是僅次留夢炎的問題了,不用想也知道,很快就要取而代之了。

  一些蒙古貴族看到這裡,甚至對迭山先生心生鄙夷。

  暗道,「南人的氣節呢?都給了文天祥一人嗎?有如乞食之犬豕,絲耗不要顏面了?」

  反正不管怎麼說吧,一份告萬民書念天下,謝迭山在元廷之中的地位算是徹底穩固。

  忽必烈當然也是龍顏甚悅,命人將這分告書傳發江南、湖廣等地。

  而此文一發出去,迭山先生就再也無法回頭了。

  此議就此罷過,接下來又是一件大事,便是張弘范遠攻日本的準備工作已然就緒。

  日前,忽必烈特批錢糧以作軍用,算是補上了元軍補給不足的唯一短板。

  接下來,便是擇期渡海,還有怎麼攻打的戰略方針。

  在這個問題上,看似沒有爭議,畢竟忽必烈大軍就等一聲令下了。

  但是,誰也沒想到,居然還有爭論,而且還挺熱鬧.。

  主要還是王積翁、史權這些漢官的的軟弱勁兒上上來了,居然勸忽必烈別打,派人去勸降。

  把忽必烈氣的啊,又不好發作。心說,朕的使臣都讓倭國給宰了,還派?

  結果,王積翁上頭了,自薦為使,要出使東瀛,勸降天皇。

  對此,一眾卯足了勁兒的蒙古將軍當然是嗤之以鼻。連留夢炎都見風使舵,主張大軍壓境,揚我天威。

  伯顏、阿術這種暴脾氣的差點當殿揍人。大罵王積翁膽小如鼠,妄為元臣。

  嚇的王積翁、謝昌元等人再不敢多言一句。

  忽必烈在高位上看著,未曾插手。這個時候,就要上下一心,王積翁的觀點雖然有道理,大元國力尚弱,何必勞民傷財。

  可是,王積翁有一點沒說對,與勞民傷財比起來,揚大元國威,追擊遠逃殘宋,才是重中之重。

  和這一點比起來,花多少錢,死多少人都是值得的。

  瞥了眼老神哉哉的謝迭山,忽必烈心中好奇,不知這位新上任的翰林學士對此務有何意見?

  淡然一笑,「謝愛卿,你怎麼看?」

  殿上為之一滯,目光齊齊落向謝迭山。

  只見謝迭山短暫錯愕,出班上禮,「臣以為,都有道理。」

  「.」

  「.」

  眾人無語,忽必烈也是無語,等於沒說。

  哭笑不得,「朕的意思是,謝愛卿傾向何法?」

  這是把他往絕路上逼,必須表個態。

  迭山先生想了想,「臣還是那句話,都有道理。」

  忽必烈皺眉,顯然不喜歡這個答案。

  聲音漸冷,「那愛卿說說,怎麼有道理?」

  迭山先生一笑,「陛下莫急,且聽微臣細說。.」

  「臣覺得,東瀛殺我使者,辱我國威,發兵討之自是應當。」

  可是,攻伐三島目的何在?是絕其族裔?還是借地為港,使之成為我大元東擊海外的一處前出之地?」

  「這」忽必烈陷入沉思。

  說起來,東瀛如此不堪,他當然要絕其苗裔,威震四方。

  可是,真要那樣嗎?做為皇帝顯然就是不理智的了。

  謝迭山說的對,攻下日本最大的用處還是成為前出之地,為尋找殘宋,兵出海外做補給之地。

  「愛卿的意思是」

  「微臣的意思是,若陛下有意後者,自然是用最小的代價換來最大的收穫更為划算。所以,王尚書和謝尚書之言,也全是為陛下著想啊!」

  這話一出,不但忽必烈暗暗點頭,連王積翁和謝昌元也是感激不盡。終於有人為他們說一句公道話了。

  而謝迭山話還沒說完。

  「微臣以為,肅師百萬伐貴勞軍,懷柔不戰亦不足以揚威。所以,何不雙管齊下?

  一面出兵討之,讓東瀛知我大元雄心,嘗我兵戈之利。

  另一面,也派使臣隨軍,在適當之時宣講陛下仁德,招降倭國。不但可省軍力國力,也可達成所願,何樂而不為也?」

  先生說完,便退回班中,留下滿堂寂靜。

  良久,王積翁猛一指謝迭山,瞪著眼珠子,一臉的委屈,「臣下就是這個意思!」

  而忽必烈也在王積翁的哀嚎之中回過神來,大讚。

  謝迭山就是謝迭山啊,實乃大才神人也!一句話不但化解了朝堂矛盾,而且還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

  「善也,大善也!」

  忽必烈連連感嘆,眼見時辰不早,「那今日就議到此處,諸卿退下吧!迭山先生且留下,朕有話要說。」

  得,都不是愛卿了,尊為先生嘍!

  ,

  ————————

  感謝一下「悼武華夏」這位書友,特意加了qq好友,聊了很多,啟發很大。月月虛心受教,感謝感謝。

  另外,想多說兩句,大夥不急,你們看到的這些成文的章節,全都是鋪墊章節,真正的故事要到趙維離開大都之後才能展開。

  是一個和你們想像中完全不一樣的故事,不會讓大伙兒失望。

  另:求推薦,求收藏!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