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最終之章
2023-11-15 21:38:08 作者: 富春山居
原本在普魯士知識分子中,統一德意志一向是主流價值觀念,但是怎麼統一德國,本身就有排除奧地利的小德國方案,和包括奧地利的大德國方案。
現在路易.查理提出了一個人權、民主的概念,頓時讓一些知識分子的思想出現了混亂,狹隘的愛國主義說法開始出現。
一些本身就傾向於法國的普魯士知識分子,開始借著路易.查理的理念發揮,認為與其讓專制的普魯士君主統一德國,還不如讓德意志地區保持現狀。
對路易.查理行刺的普魯士學生,當路易.查理離開大學的時候,以他只是被狹隘的愛國主義洗腦,被軍國主義思想毒害了而已,就把他交給了洪堡大學自己管束。
對於路易.查理的這種大度,不少涉世未深的學生終於被蒙蔽了。
而路易.查理非只是口頭上說說,他在普魯士各鄉村廢除了農奴制度,打擊了普魯士的封建貴族及容克地主們,同時在普魯士各城市內廢除了封建行會,並推行了普選制度。
路易.查理的本意是藉此挑起普魯士內部的紛爭,讓普魯士的中下階層對抗普魯士的封建領主同容克貴族們。但是,主觀意願上的想法,所帶來的客觀後果是,增強了普魯士的力量。
不過路易.查理的目的基本已經完成,在他的攛掇之下,奧得河以西的普魯士地區,成立了一個民選政府,並通過了一部憲法,宣稱奧得河以西地區改稱為民主德國,脫離了專制的普魯士君主國的統治。
民主德國的成立,不但激怒了普魯士王國的君主威廉四世,同樣也引起了德意志其他邦國的警惕,雖然德意志各邦國的人民都有統一的意願,但是對於這些邦國的上層人士來說,由誰來統一德意志同樣很重要。
而且一群普魯士的知識分子、商人、小地主,居然背叛了自己的君主,成立了一個什麼民主德國,更是讓北德意志的君主國感到恐懼。
原本一直在暗中支持普魯士的德意志邦國們,開始倒向新法蘭西帝國,各德意志邦國開始主動鎮壓起,國內鼓吹普魯士統一德國的知識分子起來了。
在這種狀況之下,退守到奧德河以東地區的普魯士國王及上層人士,終於坐不住了。
他們終於發覺,路易.查理的目的不是要占領德意志地區,而是要把奧地利、東普魯士都割裂出去,成立一個鬆散的德意志聯邦。
而英國、奧地利也無法再繼續容忍,法軍在德意志境內大修鐵路,試圖把這片土地納入法國的統治之下。
在英國、奧地利、普魯士三國的極力勸說下,沙皇尼古拉一世終於決定,徵發國內的最後力量同聯盟的軍隊一起,和法國在普、奧地區進行決戰,以結束這場戰爭。
在中亞地區,共和國已經擊敗了布哈拉汗國、迫使希瓦汗國服從了共和國的命令,基本上已經取得了中亞地區的霸權。
而在哈薩克草原上,在哈薩克人的支援下,共和國已經完全奪取了額爾齊斯河流域,並擊敗了想要建立哈薩克王國的哈薩克部族聯盟。
曾國藩和左宗棠兩人的聯手,清除了哈薩克東部草原上的俄國勢力,牢牢控制住了大半個哈薩克草原。
並把共和國同俄羅斯的邊境,推到了烏拉爾河流域。當共和軍抵達了這一區域之後,就停留了下來。
不管是共和軍的將領還是曾國藩、左宗棠等人,認為共和國的力量已經使用到了盡頭,再繼續前進只會得不償失。
而奧倫堡總督在防守烏拉爾河的哥薩克部隊接連失敗之後,一方面從後方徵集大軍,一方面也做好了在奧倫堡作戰的準備。
但是共和國停下了腳步想要和談的想法,讓奧倫堡總督認為,這是趁機調集兵力拖延時間的最好機會。
不過在沙皇尼古拉一世看來,東方戰線上的停戰,終於可以讓他把國內的兵力調到西面去,先擊敗歐洲的共同敵人法國,然後再回身同東方的韃靼人進行決戰。
尼古拉一世不僅沒有同意奧倫堡總督增加援軍的請求,還調走了他身後的後援部隊,只是命令他儘可能的同共和國協商下去。
1840年3月,俄國派出了35萬軍隊,加上英國從巴爾幹半島撤退的4萬5千人,近40萬大軍進入了華沙大公國。
尼古拉一世、威廉四世同奧地利首相梅特涅,率領了各國的將軍們,在波茲南召開了一次作戰會議。
當時在奧得河以東的什切青地區有普魯士、瑞典聯軍18萬人,防禦駐紮在柏林的路易.查理所部15萬人。
在捷克方向有奧地利軍隊近25萬人,對抗駐守在維也納的拿破崙率領的法意聯軍22萬人。
在經過了激烈的討論之後,反法同盟決定把聯軍攻擊的主要目標指向駐守柏林的法蘭西皇帝路易.查理,並分出一隻偏師配合奧地利軍,阻止維也納的拿破崙軍隊北上救援。
溫迪施格雷茨親王、拉德斯基元帥被任命為奧地利方面的統帥,而柏林方面軍則由阿爾布雷希特·馮·羅恩元帥擔任了統帥,毛奇將軍成為了整個作戰計劃的制定者。
4月11日,反法同盟軍近45萬人跨過了奧得河,北路25萬人從施韋特向柏林進攻,南路20萬人從科特布斯向柏林進發。
而為了分化拿破崙同路易.查理之間的關係,反法同盟接受了梅特涅的建議,派出了使者去同拿破崙進行溝通,如果他在這場戰爭中袖手旁觀的話,那麼反法同盟將會支持他的兒子成為法蘭西帝國下一任皇帝。
對於反法同盟在西線集結大軍的消息,路易.查理並非沒有察覺。但是他裝作不知道,並在民主德國成立之後,就開始撤出了大部分後勤輜重部隊。
3月時,對民主德國的議會發表演說之後,路易.查理就表示,既然民主德國已經成為了一個民主自由的共和國,那麼法國就沒必要在這片土地上繼續駐軍了。
對於這位法國皇帝的說法,大多數議員都將信將疑,但是隨著法軍陸續撤出柏林,終於讓這些民主德國的議員們相信,路易.查理並不是想要成立一個傀儡政府。
但是很快反法同盟大軍跨過奧得河的消息,把這些議員們驚嚇到了,他們希望路易.查理停住撤軍的步伐,幫助他們保護民主共和國。
「不,不,不,先生們,法國可以給你們民主和自由,但是要保衛這民主和自由,就需要普魯士人流血犧牲。你們不能指望民主和自由從天上掉下來。
而我也同樣不能違背自己從這片土地上撤退的諾言,賴在這片土地上不走的話,那麼我同那些反法同盟的君主又有什麼區別?」
路易.查理冠冕堂皇的拒絕了議員們的請求,帶著最後的3萬多近衛軍撤退到了馬格德堡地區。
再離去之前,路易.查理還發布了一份告反法同盟書,要求他們服從於普魯士人民的意願,不要剝奪他們的民主和自由。
在維也納,拿破崙接見了反法同盟的使者,對於反法同盟提出的條件不置可否,但是他雖然加強了對德意志方向上的警戒,卻沒有派兵北上的意思。
北路法軍在路易.查理的率領下,幾乎一槍未放的撤回了科隆及法蘭克福一線,在這裡路易.查理會合了從國內過來的援軍,把兵力擴展到了25萬人。
反法同盟的君主們從路易.查理開始撤退時,就把它看做了這是法國皇帝的膽怯象徵,他們不停的催促同盟軍進軍,試圖趁著這個機會再次上演滑鐵盧之戰後的情形。
事實上當反法同盟軍不斷的收復德意志地區的城市時,毛奇將軍就已經發覺不對勁了。
雖然這些地區的收復,讓普魯士徵發了更多的部隊,但是這些部隊良莠不齊,嚴重拖累了反法同盟軍的戰鬥力。
而英國經濟的衰退,導致反法同盟軍無法獲得足夠的軍費,當反法同盟軍隊數目不斷擴大之後,就只能對開始富裕起來的西南地區的德意志邦國進行掠奪,這無疑讓反法同盟軍開始離心離德。
毛奇認為軍隊的數目不應該進行盲目的擴張,而對於就地徵發物資的行動,也要進行規範。但是想要儘快結束戰爭的三國君主,誰都沒有理會他的建議。
9月,增加到70萬人的反法同盟的軍隊,再次分為兩路。40萬人從黑森方向進攻法蘭克福,另外30萬人則從維爾茨堡進攻曼海姆要塞,試圖切斷法蘭克福法軍的後路。
這一次路易.查理並沒有退卻,在法蘭克福郊外的烏辛根小鎮上,做好了防禦工事的15萬法軍擋住了35萬同盟軍的進攻。
激戰了三天之後,銳氣受挫的同盟軍聽到了後方後勤基地馬爾堡被法軍攻占的消息。
彈盡糧絕的同盟軍試圖返身奪回馬爾堡,但是路易.查理發動全線反攻。1天後,被擋在馬爾堡之下的同盟軍統帥羅恩元帥向路易.查理投降。
率軍進攻曼海姆要塞的毛奇收到消息之後,就試圖退回維爾茨堡,但是乘坐火車的法國部隊,顯然要比同盟軍迅速的多。
毛奇的軍隊不得不轉道南德意志向奧地利邊境撤退,但是已經完全倒向法國的南德意志各邦國,主動出兵開始攔截這隻部隊。最終毛奇在烏爾姆要塞下投降。
烏辛根大捷的消息傳到維也納之後,拿破崙也開始出動軍隊,擊破了同盟軍對奧地利同德意志地區的分割。
11月份,普魯士、奧地利兩國最先退出了反法同盟,向法國求和。
而法國同土耳其的黑海艦隊,運送了5萬人攻占了兵力虛弱的克里米亞半島。
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不得不向路易查理屈服,請求向法國言和。在柏林會議上,普魯士被分成了兩個部分,東普魯士王國及奧地利均被排斥出了德國的範圍。
萊茵聯盟和北德意志幾個君主邦國,宣布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即德意志聯合王國。而德意志的其他地區,成立了一個共和邦聯。
尼古拉一世承認,華沙大公國獨立,並退出巴爾幹半島,挪威從重新獲得獨立地位。
英國被迫退出了歐洲大陸上的據點,歐洲第一次看起來獲得了和平。
返回巴黎的路易.查理獲得了最盛大的歡呼,但是在這場盛典上,路易.查理宣布退位,並把法蘭西帝國重新改成了共和國。
路易.查理的舉動,不僅讓歐洲各國君主感到詫異,就連法國的將軍們也覺得不可思議。
但是這個舉動,獲得了法國民眾最大的好感。路易.查理的行動,讓一些謀求法國皇帝位置的勢力,失去了通往皇帝寶座的道路。
而對路易.查理來說,放棄了頭上的王冠,卻加強了他手中的權力,不管是北美商會還是法國商業聯盟,都在他的手中。
而掌握這兩個國家的經濟命脈之後,一切民眾的怨恨只會發泄在名義上的國家統治者身上罷了。
宣布退位之後的路易.查理,換上了便裝,來到了曾經的巴士底獄,現在的共和廣場。
看著廣場上往來如梭的人流,50年的經歷猶如一場大夢,革命的法國已經完結了,英雄的時代也宣告結束,剩下的應該是屬於普通人的世紀了吧,路易.查理心中如此想到。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