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2023-11-15 21:38:08 作者: 富春山居
起義的農民燒毀了土地登記簿和什一稅冊,趕走了地方上的貴族官員,成立了地方自治的議會。
威廉三世雖然在拿破崙的威脅下,不得不對德國政治進行了一些改革,但是顯然還是無法接受德國農民這種自下而上的自我解放的方式的。
他在封建貴族和地主階層的遊說下,對普魯士各地的農民起義進行了鎮壓。到了1823年年底,普魯士境內的農民運動基本被壓制了。
而在德意志各邦國的貴族要求下,威廉三世同弗蘭茨一世聯合出兵剿滅了,北德意志各邦國及薩克森等東部邦國的農民起義運動。
但是威廉三世同樣清楚的認識到,光靠鎮壓是無法壓制住德國農民對廢除農奴制度及一切封建義務的渴望的。
海因里希·弗里德里希·卡爾·馮·施泰因男爵和卡爾·奧古斯特·馮·哈登貝格,這兩位普魯士首相先後主持的普魯士政治改革,再次被威廉三世推進下去了。
特別是兩位首相一直推進的普魯士農奴制改革,曾經在拿破崙帝國覆亡之際,一度被普魯士貴族地主阻擾。
威廉三世於1823年底發布命令,宣布廢除一年前頒發的皇家公告,解除了用金錢和土地贖免封建義務的農民的範圍限制。
於此同時,首相卡爾·奧古斯特·馮·哈登貝格的去世,也讓威廉三世再次想要起用卡爾·馮·施泰因。
威廉三世以允諾普魯士實行代議制民主制度,換取了卡爾·馮·施泰因再次接手普魯士首相。
1824年初,普魯士首相卡爾·馮·施泰因推出了新的「調整法」,在確立了地主土地占有制的基礎上,無償地取消農民一些次要的封建義務,而同土地占有直接有關的主要封建義務,即各種強制勞役和地租,農民必須向地主贖買。
農民的贖買辦法有兩種:或者交納贖金,即向地主交納相當於重要的封建義務折算成的貨幣地租額的18倍的款項;或者出讓土地,即以價格相當於贖金的土地讓給地主。
對比起黑森-符騰堡地區的全面廢止封建法令,實施仿照法國憲法制定的萊茵自治區憲法相比,普魯士的改革無疑是不徹底的。
但是相比起其他德意志邦國及奧地利帝國來說,普魯士的政治改革又無疑是領先的。
為了緩和鄉村容克地主對於王國的不滿,威廉三世把軍隊中大量的軍職交給了容克地主作為補償。這也使得普魯士的容克地主階層開始逐漸掌握國家政權。
1824年的普魯士政治改革,使得這個國家開始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但是和英國、法國不同,推動普魯士前進的不是什麼工廠主和商會,而是普魯士的鄉村地主。
於此同時,卡爾·馮·施泰因開始大力推動和波蘭大公國、奧地利接壤的西里西亞地區。
這一地區原本是波蘭所有,但是在普魯士、俄羅斯、奧地利三次瓜分波蘭的過程中,被普魯士所占有。
上西里西亞的優質煤田,及西里西亞各自儲量豐富的金屬礦產,決定了這裡是普魯士工業發展的最好基地。
卡爾·馮·施泰因仿照巴黎工業區的發展模式,以卡托維茲為中心,包括比托姆、扎布熱、格利維采、霍茹夫等城市的工業集中區。
仿照法國關稅同盟的建立德意志關稅同盟的設想,也被普魯士政府的一些有識之士提了出來。1824年3月,普魯士和霍亨索倫家族領地之間率先實現了關稅同盟,稱普魯士關稅同盟。
1824年2月,普魯士境內第一條鐵路,柏林到波茨坦的鐵路也開始鋪設。
在卡爾·馮·施泰因的努力下,普魯士的經濟開始恢復和高速發展。
當普魯士人開始埋頭於內政的時候,德意志地區的其他邦國也或多或少的進行了一些改革,以緩和國內的激烈矛盾。
和普魯士人開始不斷的進行自我變革相比,奧地利則變成了保守主義的大本營。
以梅特涅主導的奧地利宮廷,除了對農民起義的瘋狂鎮壓之外,還對奧地利境內的學生組成的德意志統一組織進行了取締。
雷根斯堡被奧地利掌控的的德意志邦聯議會通過了一項法案,宣布對於報刊新聞書籍的審查制度,限制政治團體並嚴控公開活動。成員邦同意在政府遭遇社會動盪之威脅時可以藉助軍隊鎮壓。
奧地利宮廷這種秉持保守主義的頑固立場,讓奧地利漸漸失去了德意志地區的民心。原本支持奧地利統一德國的大德意志方案的支持者,紛紛轉向了排除奧地利,由普魯士統一德國的小德意志方案。
退回了俄羅斯的沙皇亞歷山大,雖然承認了華沙大公國的獨立地位,但是他依然堅持作為保護國,俄國有權在華沙大公國駐軍。
為了緩和波蘭人民的反俄情緒,亞歷山大替波蘭人頒布了一部自由化色彩濃厚的憲法,並允諾在恰當的時機,會給予華沙大公國完全獨立的地位。
雖然這次戰爭沒有徹底的摧毀法國,但是兩次進入法國的亞歷山大及他身邊的青年貴族軍官們,對於巴黎的富麗堂皇,及法國人民的自由生活開始變得心生嚮往。
亞歷山大返回莫斯科之後,就開始在波羅的海地區推行農業改革,而一些俄軍軍官則組建了救國協會,會員約30名。他們主張廢除農奴制,實行君主立憲。
而在英國這邊,滑鐵盧大勝的消息傳來時,內森.羅斯柴爾德憑藉著先進的消息傳遞系統,在倫敦股票交易市場把英國公債打到了票面價值的5%。
但是隨後一名美國商人艾倫.哈比和內森開始爭奪起英國公債,當英國公債升到了一個驚人的高位之後,艾倫.哈比又再次拋出了手中的公債。
這一來一去,讓內森只賺取了10倍的利潤。當大家都認為,英國將贏得這場戰爭的時候,艾倫.哈比又開始小批量的沽空英國公債。
已經掌控了英國大多數公債,成為英國政府最大的債權人的內森.羅斯柴爾德。對於艾倫.哈比這種挑釁行動大為震怒,他吃下了艾倫.哈比沽出的每一張空單。
當皇家海軍失利的消息傳回了倫敦之後,英國公債就一落千丈,內森.羅斯柴爾德從滑鐵盧之戰中獲取的利益,全部化為烏有。
而艾倫.哈比沽出的空單卻越來越大,內森.羅斯柴爾德發覺自己陷入了一個噩夢,如果他再這麼支撐著英國公債的價格,那麼英國如果不能取勝,不僅他在英國賺取的財富會毀於一旦,連整個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財富都會化為烏有。
內森.羅斯柴爾德不得不親自上門,請求艾倫.哈比住手。而艾倫.哈比只提出了一個要求,內森必須勸阻英國政府退出這場戰爭。
作為倫敦金融城的主宰者,左右著英國貨幣發行量及經濟命脈的主人,內森.羅斯柴爾德並不願意他所努力得來的一切成為泡影。
內森通過英格蘭銀行,開始收縮貨幣發行量,並拒絕了英國內閣為了繼續戰爭,而向倫敦金融界的繼續借款。
內森嚴正的警告首相利物浦伯爵,如果英國繼續這場戰爭,那麼英國經濟很快就會陷入崩潰。
利物浦內閣中主導外交政策的是卡斯爾雷子爵,他支持歐洲各國鎮壓國內的反君主勢力,主張歐洲協調原則,把反法戰爭繼續進行下去。
而任殖民地大臣的喬治.坎寧,卻提出了光榮孤立的,拋棄歐洲協調原則,英國不應當繼續為無能的反法同盟繼續提供巨額的軍費。
卡斯爾雷子爵獲得了皇家海軍和威靈頓公爵的支持,認為英國不應當從這場戰爭中退卻,這只會讓英國淪落為法國人的跟班。
卡斯爾雷子爵作為下院的領袖,他在下院中的演講,獲得了大多數議員的支持。
而喬治.坎寧卻得到了內森等英國銀行家及英國普通市民的支持,大多數英國人在皇家艦隊失敗之後,就意識到戰爭有可能燃燒到英國的國土之上。
十多年的拿破崙戰爭,讓英國人明白了這場戰爭的殘酷程度,他們可以忍受為了戰爭支付高額的稅收,但是卻不能忍受這場戰爭波及到自己的家園。
在這種情緒之下,英國內部的民眾衝突開始激烈起來,喬治四世這位喝醉時間遠比清醒時間更多的君主,在這種狀況下不得不同意了卡斯爾雷子爵的辭職,而同意他所厭惡的喬治.坎寧接任外交大臣。
1823年年底,在喬治.坎寧的主張下,英國宣布退出了反法同盟,這導致了第八次反法同盟的解散。
英國政府開始重新調整海軍發展計劃,試圖拉近皇家海軍同新法蘭西艦隊之間的軍艦質量差距。
而塔列朗在維也納的周旋也大獲成功,反法同盟破裂,南錫條約確定下來的各項和平條件也大多得到了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