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頁

2023-09-04 18:48:58 作者: 槐根一夢
    「漢武帝時期,國家面臨著許多方面的危機,可以說是內憂外患,內有王國問題影響著中央集權制度,外有北方的匈奴和西羌時時騷擾邊境,嚴重威脅著漢朝對邊境的統治。」

    「同時國內長期的人頭稅政策,也使百姓窮困不堪,土地兼併問題日益嚴重,從而導致國內的階級矛盾不斷加深。」

    聽到林老師總結的漢武帝所面臨的統治危機,嬴政也是微微蹙眉,這些問題的確不是那麼好解決的。

    「因此漢武帝即位之後,首先面臨的幾個問題就是加強中央集權、加強君主專-制、抑制土地兼併、推動農業發展以及緩和社會矛盾。」

    「在這種統治需求之下,漢武帝就必須要從『無為』變成『有為』,之前的政-治史和經濟史的學習中,我們已經學過了漢武帝為了應對這些危機,在政-治上、經濟上以及軍事上的一些主要措施,今天我們就繼續來看他在思想上的措施又有哪些。」

    「《漢書 董仲舒傳》記載:『武帝即位,舉賢良文學之士前後百數,而仲舒以賢良對策焉。』這裡就提到了漢代儒學發展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董仲舒。」

    「董仲舒是漢代的儒學大家,他在漢武帝廣納人才的時候三次應對漢武帝的策問,他所提出的理論後稱《天人三策》。」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受到了漢武帝的極大認同,其中包含這幾個方面:第一,董仲舒提出了『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尊崇儒術』的思想,這就是在推崇思想上的大一統,正好適應了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和發展統一多民族國家的要求。」

    「第二,董仲舒提出『天子受命於天,天下受命於天子』的君權神授思想,這也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漢武帝加強君主專-制的客觀需要,但是為了防止君主濫用權力、獨-裁專-制,董仲舒也同時提出了『與天同者大治,與天異者大亂』這樣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的思想主張。」

    君權神授、天人感應,在贏政聽來其實就是換湯不換藥,他所處的時期統治者本質上來說也是這一套方法,一方面把神權和王權相結合,另一方面又要利用其他諸侯國的天災來趁機控制輿-論打壓對手。

    自己前世的那些黔首將河魚大上和蝗災疫災與國家命運聯繫起來,不也是一種天人合一的思想嗎?

    至於罷黜百家、尊崇儒術,不過也是一種變相的思想專-制罷了,比秦朝強不到哪裡去,不過仔細想想,也許他強就強在選擇了儒家這種較為溫和的治國手段吧。

    屏幕中,林老師為了方便學生理解和活躍課堂氛圍,繼續說道:「這裡的天人感應思想對後世的統治者影響比較深遠,後來許多統治者只要在其統治期間出現嚴重的天災或者統治危機時,就會被認為是統治不當,甚至要下『罪己詔』來檢討自己的過錯。」

    罪己詔?嬴政記得秦國也有一任秦王下過罪己詔,似乎是第九位國君秦穆公。

    只是若是一有天災便要下罪己詔,自己不知要下多少回了,放在帝王之術上,這也只不過是安撫民心的一種手段罷了。

    「同時,董仲舒還把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發展成為『三綱五常』,這個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三綱指的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是什麼大家知道嗎?」

    林老師以為學生肯定很清楚這個常識性的問題,結果剛一隨口問出這個問題,就看見屏幕上有幾條彈幕飄了過去,類似於這樣的:【中國、俄羅斯、英國...】

    看到這些國家名稱,林老師一時還沒反應過來,等到反應過來之後,一時之間露出了哭笑不得的表情:「我問的是三綱五常的五常,不是這個五常啊同學們。」

    嬴政:這個五常是哪個五常?

    還有,他怎麼又看見了英國?

    作者有話說:

    本章引用資料文中均有標註。

    一時有點想像不出始皇大大學習世界史的心路歷程會是怎樣的,哈哈

    第54章 繼續上網課

    嬴政很好奇林老師剛才說的五常是什麼, 就直接問小叮:「小叮,這個學生說的五常究竟是什麼?」

    小叮很熱心地對他解釋道:「宿主,這個後世的五常指的是一個國際性組織的常任理事國。」

    國際性組織?

    後世的國家居然不僅沒有繼續發動爭霸戰爭, 甚至還建立國際組織?

    嬴政有點好奇林老師後面會不會講到這個組織了, 只是他目前在教材上還沒有看到。

    林老師沒想到學生思維如此發散,她笑了一會兒,又繼續講起課來。

    「好啦,不開玩笑了,我們繼續來看, 董仲舒『三綱五常』的思想迎合了漢武帝穩定社會秩序的需要,同時,針對當時越來越嚴重的社會矛盾他也提出了輕徭薄賦的思想主張。」

    「董仲舒的一系列思想, 從理論上適應了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維護國家統一的政-治需要, 因此才能受到漢武帝的賞識。」

    嬴政聽到這裡,對董仲舒此人頗有好感, 他覺得這種人才正是帝王所需要的, 能夠提出完全符合統治需求的思想政策, 並且不完全拘泥於傳統思想, 將各家學派融會貫通,整合出一套適應時代需求的思想主張。

    雖然這樣的人才不是生在秦朝,但是嬴政也不是特別遺憾,畢竟他自覺自己身邊的人才也是不遑多讓的。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