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守將董卓(六更)
2023-11-12 03:04:02 作者: 大漢護衛
「諸葛亮、張須陀,在長社大破司馬懿,連克長社、許昌等城池,司馬懿退至汝南。」
張華在天都寨種田,諸葛亮傳來捷報,已經擊敗了司馬懿,儘可能吞併司馬懿的地盤, 徹底占據中原的土地。
「令諸葛亮去宋州城解圍。」
張華考慮到宋州城還在被40萬楚軍圍困,於是令諸葛亮前去為宋州城解圍。
「主公,秦王政派來縱橫家張儀,前來求和。」
張華沒有放鬆對秦軍的戒備,還在觀望局勢,秦王政派來縱橫家張儀。
「將他帶來見我。」
張華對縱橫家張儀,頗有興趣。
早在張華與唐玄宗、秦孝公、曹真在關中爭鬥時, 縱橫家張儀已經奉秦王政的命令, 在關中合縱連橫, 避免張華占據關中,只不過失敗了。
很快,一個中年男子到來,向張華作揖:「在下秦國張儀,奉命前來求和。我在經過黃河時,看見一隻河蚌正張著殼曬太陽。有一隻鷸鳥,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連忙把殼合上,緊緊地鉗住了鷸鳥的嘴。鷸鳥就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會死』。河蚌也對鷸說:『今天不放開你,明天不放開你,你就會死』。兩個誰也不肯放。漁夫看到了, 就把它倆一齊捉去了。如今西戎進犯, 如果我們兩國繼續爭鬥,那麼下場猶如鷸蚌相爭。大王您已經獲得了賀蘭山附近的土地, 得到了足夠多的好處。還請各自罷兵, 相安無事。」
張儀陳述他的意見,不知不覺開始影響張華的想法,而張華都難以察覺。
「咳咳,張儀,你是在混淆前後的因果關係。是秦王政主動挑起戰爭,並非我們主公有意爭鬥。形勢對秦王政有利,他就揮師東進。形勢對秦王政不利,他就罷兵求和,天下間,豈有這麼輕易的事情?」
王守仁輕咳兩聲,讓張華從張儀的影響中清醒過來。
縱橫家最擅長的就是顛倒因果,而且話術會讓人不知不覺,受到影響。
張儀被王守仁揭穿,厚著臉皮,無動於衷,繼續說道:「無論是周天子的臣民,還是漢人,都不願看到西戎進犯, 而內部卻還爭鬥不休。請聽我一言, 各自罷兵, 才對雙方有利。」
張華陷入沉思。
他已經知道,陳慶之帶領的50000騎兵,還是無法幫助歸義軍扳回局勢。
歸義軍在此之前,劣勢太大,陳慶之的五萬騎兵,只是杯水車薪,因為僅僅匈奴騎兵,至少有十幾萬人,還不包括突厥、突騎施、鐵勒等部落的騎兵。
西域大軍攻克歸義軍的領地,與秦王政的領地接壤,下一步,要是西域大軍攻打玉門關,必定與秦王政產生衝突。
秦王政擔心腹背受敵,因此才會放下霸道的作風,派出張儀,請求停戰。
秦王政需要留著兵力,確定一件事情。
如果亞歷山大的遠征軍,真的攻打玉門關,秦王政決不允許被西戎貼臉輸出,肯定會出兵玉門關。
正如張儀所說,如果自己與秦軍繼續打下去,兩敗俱傷,導致西涼兵力空虛,那麼反而會給亞歷山大、冒頓單于、阿史那土門這些狠人機會,入寇西涼。
張華作為漢人,自然不願意看到強敵入寇。
讓秦王政來抵擋亞歷山大的兵鋒,最好可以同時消耗秦王政、亞歷山大的實力。
在內心權衡一番之後,張華心中已有決定。
「雖然秦王主動挑事,但我已經原諒他了。我們以地圖為界,劃分領土,暫且停戰,如此一來,你也好有個交代。」
張華同意罷兵。
「……」
張儀發現自己似乎被小小地擺了一道。
現在張華高高在上,已經取得了主導權。
是戰是和,都在張華的一念之間。
不過,張儀也算是完成了和談的任務,於是再次作揖:「多謝大王,在下告辭。」
「且慢。」
「稍等。」
「大王可還有事情?」
「先生高才,何必事秦?不如留下為我效力,高官厚祿,不成問題。」
「在下事秦,已有主公,豈能同時侍奉二主?」
「良臣擇主而事,良禽擇木而棲。先生只要願意,隨時可以前來投奔。另外,這是五百兩黃金,還請先生笑納。」
「……」
好傢夥,張華居然當著其他秦使的面前,招攬張儀。
這是離間計啊!
張儀智謀堪比一流謀士,哪裡想不明白張華的用意?
張華當著其他秦國使節,招攬張儀,成功了血賺,失敗了也可以讓秦王懷疑縱橫家張儀的立場。
縱橫家雖然擅長合縱連橫,但最終,會因為立場搖擺不定,遭到國君猜忌。
張華如此對待張儀,無疑會讓秦王猜疑。
果然,其他秦國使節,看向張儀的神情,不免有些古怪。
「大王過於抬舉在下了,這些賞金,大可不必。在下告辭。」
張儀趕緊帶著秦國使節離開。
「主公看來,是想要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啊。西戎亞歷山大,看來來頭不小。」
王守仁在張儀離開之後,已經明白張華的用意。
估計張華認為亞歷山大和秦王政都是強敵,所以就任由他們大打出手了。
張華默認,因為他想要知道,是亞歷山大的馬其頓方陣,還是秦國的強弩更勝一籌。
歸義軍的張議潮遷徙人口,返回關內,其中部分人口,已經抵達北地郡。
張華將放牧的人口,安排在賀蘭山一帶,而種田的人口,進一步遷徙至關中。
陳慶之、張議潮帶兵斷後,以免亞歷山大、冒頓單于、阿史那土門等人率領騎兵來追。
西域不缺少率領騎兵的武將,有一些草原梟雄,本身就是自幼在馬背上長大,他們的騎兵來去如風,追擊獵物,更是他們的拿手好戲。
然而,冒頓單于、阿史那土門等草原梟雄,並不打算窮追到張華的領地。
陳慶之在黑水城停留,發現黑水城竟然沒有被哲別的蒙古騎兵奪回,多少有些驚訝。
「聽主公說,蒙古騎兵進攻的欲望強烈,且認為自己天下無敵,以蒙古騎兵的性格,應該不會容許怯薛長被我們活捉之後,還能無動於衷,不設法奪回黑水城,真是一反常態。」
「難道是漠北的蒙古部落,發生了什麼變故?」
陳慶之不禁懷疑鐵木真的蒙古部落出現巨大變故,否則哲別不會放任怯薛長赤老溫被活捉。
「我們的兵力,還不足以攻取漠北,也不好插手那邊的事情,只能置之不理了。」
鄧艾沒有心思考慮蒙古部落出現什麼情況。
張華這邊強敵眾多,要是再插手蒙古部落,兵力更是捉襟見肘。
「很快就要返回關內了,這個擊敗了唐玄宗的張華,到底是什麼來歷?我高仙芝,是否要為之效力?」
安西大都護高仙芝,在中途猶豫再三。
如果返回關內,高仙芝的安西軍,也有眾多選擇,甚至投靠秦王政都沒有問題。
秦王政雖然喜歡大興土木,但似乎沒有對功臣下死手。
不過從形勢來看,占據了關中、河洛、中原的張華,無疑是實力最強橫的幾個諸侯之一,安西軍投靠張華,依賴張華的人口,完全可以重建安西軍,然後收復安西四鎮。
「為了重建安西都護府,必須依附強大的諸侯,並且獲得支持,奪回安西四鎮。」
高仙芝握緊拳頭,對在中亞河中地區輸給亞歷山大,很不服氣。
「不知道長安城,是否已經重現大唐時期的繁華……」
隨軍詩人王昌齡,充滿期待。
玉門關,在歸義軍放棄這座雄關的同時,歸義軍通知秦軍前來接管。
西域聯軍兵臨瓜州,占據西涼的秦軍壓力驟增。
一個體型臃腫的武將,率領幾十員部將,十萬雄師,進駐玉門關。
「沒想到我董卓,有朝一日,竟然會為秦始皇效力。」
董卓摸了摸發福的肚腩,成為玉門關守將。
董卓與馬超一樣,都是反抗秦軍的西涼諸侯之一。
只是在秦軍橫掃河西走廊之後,董卓見勢不妙,直接向秦軍投降,成為苻堅一樣,臣服於秦王的諸侯。
秦王政和武王嬴盪,都已經知道了董卓的為人,但正值用人之際,於是啟用董卓。
再者,兩個秦王,都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知道只要任何一個秦王活著,董卓就不敢背叛。
此時歸義軍敗北,玉門關無人防守,秦王政勒令董卓,暫且守住玉門關。
等與張華停戰之後,再陸續調遣兵力,加強對玉門關的防守。
秦王政本來只需要對付張華一個強敵,但西域聯軍的到來,客觀上讓秦軍有兩面作戰的壓力。
「你們,修築工事,日夜不停,否則休怪我讓你們人頭落地!」
董卓進駐玉門關後,立即發配周圍的青壯,大興土木,加強玉門關的守備。
「大人,亞歷山大遣使,送來大量金銀珠寶……」
李傕找到董卓,私底下稟報亞歷山大的想法。
「這群蠻子,還真是上道。可惜我董卓雖然不是什麼好人,但也不會放任一群蠻夷入關。將亞歷山大的使節當著十萬大軍斬首,以示三軍,然後將頭顱掛在關前!」
董卓大手一揮,給亞歷山大的使節判處死刑。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
如果真的斬了來使,那麼往往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雙方決定不死不休了。
「王,我們的使節,被玉門關守將斬首了。」
亞歷山大在瓜州紮營,與郅支單于、蘇祿、阿史那土門等東方遊牧部落的梟雄,把酒言歡,同時讓手底下的武將,迎娶各個遊牧部落的王公貴族,藉以拉進與遊牧部落的關係。
他們馬其頓人是來者,必須拉攏遊牧部落,才能在這裡立足。
亞歷山大利用金銀財寶和聯姻,再加上軍隊,進行統治和結盟。
然而,亞歷山大派出遊說董卓的使節被董卓下令斬殺,說明無法使用懷柔的手段攻下玉門關。
「只要攻克玉門關,再繼續往東,就是你們所說的關內了,那裡有更多的金銀財寶和美女。」
亞歷山大想要繼續東征,征服更加富庶的土地。
「繼續向東,那裡可是秦軍的地盤啊……」
郅支單于、阿史那土門等草原梟雄面面相覷。
秦軍比起歸義軍、安西軍還要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