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李績與魏徵
2023-11-12 03:04:02 作者: 大漢護衛
徐世勣令人打著李密的魏公旗幟,將夏鎮眾人吸引至瓦崗寨。
張華坑了單雄信一把,又招攬猛將程咬金,帶兵追擊至瓦崗寨。
徐世勣站在瓦崗寨的城牆上,望著兵臨城下的夏鎮兵馬,心情複雜。
不久前,瓦崗軍還在圍攻梁家堡, 而現在,夏鎮兵馬正在圍攻瓦崗寨。
「勸降李密。」
張華、陳宮等人都被徐世勣的李代桃僵之計欺騙,以為李密逃回了瓦崗寨,於是派人進入瓦崗寨勸降。
「蔣欽、陳午、廖化、耿恭,奉命來援!」
張華兵臨瓦崗寨不久,四員武將帶兵攻入瓦崗寨的勢力範圍,來到瓦崗寨下方,與張華匯合。
四員武將合力擊退努爾哈赤第十二子阿濟格的XHQ兵馬,來與張華合力攻打瓦崗寨。
為了擊敗阿濟格, 這些武將折損千餘人。
不過只要吞併瓦崗寨,那麼一切損失都能彌補。
「此次征戰,空前慘烈,辛苦諸位了。」
張華掃視這群苦戰多時的武將,因為瓦崗寨和多爾袞這兩個強敵來襲,夏鎮武將凝聚力空前,這些武將對所在的勢力產生了歸屬感。
花木蘭為了阻擋單雄信擊殺張華,奮力作戰,身受內傷,讓張華不免心疼。
其餘武將,也在此戰多次受傷,無不立下赫赫戰功。
缺少任何一個武將, 或許都有可能落敗。
种師道說道:「我等蒙受主公恩情,這不算什麼。」
「等攻下瓦崗寨, 我會設宴招待諸位,看各自功勞進行擢升。」
張華在眾人捨命立功之後, 不能沒有表示。
眾將答道:「多謝主公!」
張華帶領他們擊敗一個個強大的勢力,威望大漲,這些武將已經陸續稱呼張華為主公。
他們相當於重生,重新選擇勢力。
張華一邊著手攻打瓦崗寨,一邊派人進行招降。
張華不會給李密喘息的機會,他只給瓦崗寨半天時間考慮是否願意歸降。
不降,則打到降為止。
「主公,瓦崗寨守將徐世勣聲稱願降!」
出使瓦崗寨的使節回來,帶回了好消息。
「奇怪,李密不是帶兵逃回瓦崗寨?怎麼瓦崗寨守將變成了徐世勣?」
夏鎮眾人追擊李密的將旗,見到大量騎兵產生的滾滾沙塵,進入瓦崗寨,自然下意識認為李密退回瓦崗寨自保。
陳宮稍一思索,大概明白其中是非曲折:「不好,這是徐世勣的李代桃僵之計。他故設疑兵,讓我們以為他是李密。真正的李密,可能早已經離開此地。」
「徐世勣的智謀還真是超群,僅僅以障眼法,就騙過了我們。不過徐世勣似乎沒有用盡全力。」
張華總覺得徐世勣有所保留, 沒有全力以赴。
「讓徐世勣前來見我。」
張華差點被李密的伏兵之計擊殺, 擔心智謀更高的徐世勣在瓦崗寨伏兵,為了安全起見, 張華令徐世勣來到張華營中相見。
徐世勣帶著幾個親信到來,這些親信手中還捧著大量文書。
張華見到了瓦崗寨的軍師徐世勣。
瓦崗寨時期的徐世勣不過二十來歲,與張華年紀相仿,還能征戰數十載。
「此乃瓦崗寨所有村鎮的戶籍,瓦崗寨原本有人口二十五萬,並秦鎮,得人口七萬,則有人口三十二萬。因為梁家堡攻防,瓦崗軍以及多爾袞的僕從軍損失兩萬多人,李密又帶走數千人,故現在應當只有人口二十九萬。」
徐世勣如數家珍,說明最重要的人口情況。
張華粗略估計,吞併金兀朮之後,自己有人口27萬,後來又掃蕩邙山山賊和流民,張華領地人口增加至30萬。
因為與李密、多爾袞鏖戰,張華領地人口銳減為28萬。
瓦崗寨加上秦鎮有29萬人口。
那麼張華勢力的總人口變成了57萬。
「為何你不與李密一起離開,而是選擇投靠我?」
張華盯著徐世勣,徐世勣的智力值很高,有一種讓張華捉摸不定的感覺。
「我對多爾袞沒有好感,不願前去投靠。但李密對我有恩,故願李代桃僵,設法為其脫身,算是報恩。至於我本人,還是希望有一番作為。」
徐世勣坦然說明原因。
救走李密是為了報恩,而投靠張華是個人選擇。
張華對徐世勣的解釋還算滿意,於是留下徐世勣。
徐世勣可是隋唐名將,打了五十年仗,幾乎隋唐之際大大小小的戰事,都有徐世勣的身影,徐世勣也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徐世勣主動投降,獻上瓦崗寨,讓張華避免了慘烈的攻城戰,這個功勞不小。
「從今以後,我打算改名李績,不再稱徐世勣。」
出乎眾人的意料之外,徐世勣主動更名為李績,與瓦崗寨再無關係,以李績的身份征戰四方。
「李績啊……」
張華知道,徐世勣要與瓦崗寨的歷史做個訣別了。
徐世勣知道後來自己投靠李世民之後,會成為唐朝的名將,心裡有了更高的追求,不再以瓦崗寨武將自居。
在李績身後,有一個文官引起了張華的注意。
「你是何人?」
「在下魏徵,字玄成。」
「李密以你治理瓦崗寨內政,看來你熟悉瓦崗寨各座村鎮之事,今後你與懋功一同為我效力。」
張華表面不動聲色地招攬魏徵,保持威嚴。
但張華內心卻暗暗吃驚。
魏徵也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而且,魏徵是文臣。
魏徵是李世民的宰相之一,以犯顏直諫聞名,民間還流傳著「魏徵夢斬涇河龍王」的故事。
李績、魏徵、程咬金,張華勢力一下子就有了三個凌煙閣功臣。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與雲台二十八將等組合有些相似,有戰功赫赫者,也有相對平庸一些的人物。
不過李績、魏徵、程咬金,這三個凌煙閣功臣,無論名氣還是實力皆有之。
其中李績的能力可能最強。
在大唐開國眾將,用兵勝過李績的人,可能只有軍神李靖和天策上將李世民了。
張華在掠奪位面之子劉秀的部分氣運之後,又開始挖李世民的牆角,在這些文臣武將認識李世民之前,提前招攬至自己麾下。
李績、魏徵、程咬金還不認識李世民,更別說效忠了。
搶走其他氣運之子的文臣武將,這種感覺還不賴。
……
努爾哈赤的領地,多爾袞、阿濟格帶著殘兵返回,還帶回來李密和王伯當。
「此戰竟然折損十五個牛錄!」
努爾哈赤聽到多爾袞、阿濟格的損失,怒不可遏。
多爾袞、阿濟格帶兵前去相助李密,結果一無所獲,還因此折損十五個牛錄。
虧!
血虧!
十五個牛錄,相當於一個旗的兵力了!
「孩兒無能……」
阿濟格、多爾袞汗流浹背,卻責無旁貸。
他們確實戰敗,損兵折將,十五個牛錄、四千兵馬啊。
皇太極站在一側,冷冷地看著努爾哈赤責罰阿濟格、多爾袞,無動於衷。
皇太極就知道張華沒有那麼容易對付。
阿濟格、多爾袞這次失敗,比皇太極更加狼狽,相比較之下,反而讓努爾哈赤更加重視皇太極。
皇太極與努爾哈赤勢力合併之後,帶兵攻略崇禎皇帝朱由檢的領地,攻克一座鎮子、十七座村莊,更是讓努爾哈赤認可皇太極的能力。
皇太極有文臣范文程相助,不只是純粹憑藉武力攻城略地,而是籠絡、離間、分化,各種手段齊下。
努爾哈赤看向皇太極:「你怎麼看?」
皇太極這才站出來:「張華滅亡瓦崗寨,在洛陽盆地將會出現一個不亞於我們大金的勢力。父汗可利用李密,在西邊給他一點領地,讓其為我們防備張華。我們集中兵力,先全力攻滅崇禎以及附近的其他勢力,壯大八旗,再圖謀洛陽。」
「言之有理,就依你所言。」
努爾哈赤聽從皇太極的提議,讓李密、王伯當在洛陽東邊駐兵,防備張華,然後全力進攻崇禎皇帝。
努爾哈赤、皇太極與崇禎皇帝的矛盾,遠遠超過張華。
「可惡……!」
阿濟格、多爾袞想要憑藉擊敗張華,獲得超過皇太極的威望,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反而讓皇太極獲得努爾哈赤重視,不禁咬牙切齒。
崇禎皇帝朱由檢的領地,大將李文忠帶兵擋在最前線,抵擋努爾哈赤的兵鋒。
李文忠為洪武大帝朱元璋的外甥,也是明朝開國名將之一,戰功赫赫。
朱元璋麾下武將,徐達、常遇春這對帝國雙璧當之無愧排在第一檔次,接下來就輪到李文忠等武將了。
李文忠因為朱由檢是朱元璋的後人,帶兵投靠,為朱由檢多次阻擋努爾哈赤的攻勢。
努爾哈赤帶著幾個驍勇善戰的兒子,輪番攻打李文忠。
「中原之地,不只是建州女真,還有蒙古人、唐朝節度使,此乃大爭之世,連我也無力。」
李文忠屹立在城牆上,眺望一望無際的平原。
洛陽以東的平原,有更多勢力割據,相互攻伐,烽火連天。
崤山北道,一隊流民向秦川走去。
蒙恬趁著夏鎮與瓦崗寨爭鋒相對,兵荒馬亂之際,與副將王離,保護公子扶蘇偽裝成流民,進入崤山北道,前去秦川投靠秦孝公。
秦孝公是公子扶蘇的祖先,應該會樂意接納公子扶蘇一行人。
「根據涉間的傳書,孝公麾下,文有商鞅,武有司馬錯,人口二十萬。」
「秦川戰火不斷,各個勢力大舉修建塢堡進行自保,以至於每隔十里,就有一座塢堡。」
「塢堡眾多,又有諸多勢力相互勾心鬥角,哪怕是孝公,也難以擴張。」
蒙恬輔佐公子扶蘇,每一步考慮都相當深遠,提前派都尉涉間進入秦川探路,找到了秦孝公建立的勢力,秦孝公深感意外,選擇接納公子扶蘇這一後人。
八百里秦川的競爭遠比洛陽盆地的競爭激烈,誕生在秦川的人口更多,此地也更加遼闊。
哪怕是推行商鞅變法的秦孝公,也難以脫穎而出。
秦川平原幾百個勢力,來自歷朝歷代,不乏一流文臣武將。
秦孝公收留公子扶蘇和蒙恬,也是為了重建秦國,避免被秦川其他勢力滅亡。
「秦川逐鹿如此激烈,若是白起、王翦兩位將軍在此就好了……不過,如果白起將軍知道先王逼迫他自盡,他是否還會為我們秦國效忠,不好說啊……」
公子扶蘇想到白起在長平之戰結束後不久,因為功高震主的緣故,被秦昭襄王賜死。
白起、韓信都是飛鳥盡、良弓藏的悲情人物,他們如果知道自己的下場,那麼未必還會對秦王、漢王忠誠。
失去白起、韓信這種級別的武將,意味著什麼,可想而知。
蒙恬也不敢與白起相提並論:「當前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偽裝成流民的蒙恬、公子扶蘇一行人繼續向西。
在通往八百里秦川的崤山山道,有不少小股的山賊、馬賊盤踞,不免有山賊襲擊蒙恬等人,反而被蒙恬等人擊敗,洗掠這些山賊。
蒙恬經過袁術的領地,發現袁術勢力盤踞在八百里秦川的入口,徵收關稅。
進入八百里秦川之後,各個勢力混戰,兵荒馬亂,哪怕蒙恬也不敢亂來。
在八百里秦川的慘烈角逐中,可以崛起成為霸主的勢力,都有不亞於蒙恬的名將坐鎮,哪怕蒙恬有與之相當的兵力,也不敢說能夠取勝。
歷朝歷代的名將太多了,僅僅秦國的白起、王翦,蒙恬都難以望其項背。
在沿途中,公子扶蘇眼界大開,他看到了形形色色的勢力,有漢人、匈奴人、党項人、蒙古人、契丹人……
袁術勢力在八百里秦川,只能算是二流勢力而已。
「秦川似乎不止八百里,面積可能更加遼闊。」
公子扶蘇進入秦川,發現秦川面積擴大了。
蒙恬點頭,認可公子扶蘇的見解。
秦孝公的領地,秦孝公親自帶領商鞅、司馬錯,於十里之外迎接蒙恬和公子扶蘇。
秦孝公聽說公子扶蘇因為李斯和趙高的假詔書而自盡,不禁訝異。
這個後人也未免太認耿直了一些。
蒙恬收到秦始皇的遺詔,以蒙恬的沉穩,一眼就辨認出遺詔不實。
蒙恬認為秦始皇以自己為將,公子扶蘇監軍,統帥三十萬兵馬守長城,為的是確保扶蘇執掌兵權。
這個時候最佳選擇是領兵南下,奪回帝位。
結果公子扶蘇選擇了自盡。
這樣的性格,不適合在亂世爭鋒。
秦孝公還是很樂意收留自己的後人,而且蒙恬、王離為戰將,可以幫助自己成就霸業。
在某地,一個勢力的領主無意間打探到孫尚香在洛陽盆地。
「我是否要派出兵馬接她過來?罷了,周圍還有強敵虎視眈眈,不能讓她跟著我冒險。等我擊敗這些強敵,再將其接來此地。以後遇到父親大人,也好有個交代。」
這個領主自言自語,他忙著征戰,也不好派人去接令人頭疼的妹妹。
張華有意傳開孫尚香在自己領地的消息,藉以招攬東吳的文臣武將。
結果這個消息傳到了孫尚香的兄長那裡,讓對方確信孫尚香還活著。
瓦崗寨,張華對此事一無所知,他正忙著清點糧倉,糧倉還有軍糧八萬石。
魏徵一直在組織勞力耕種,因此瓦崗寨種田的進度沒有落下,到了秋季,還可以收穫一批糧食。
兼併瓦崗寨,占領洛水、伊水沖積出來的平原,張華終於可以安心種田了。
此時還有各種事項等待張華安排,比如武將晉升、劃分行政區域、設立關卡、選拔官吏等等。
其中一件事最為重要,那就是重新規划行政中心。
夏鎮所處的山谷相對偏僻,張華考慮將夏鎮搬遷至洛陽盆地中間的平原,在此地大舉屯田,繼續實行「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
洛陽有山河之固,只要扼守幾處關隘,還真沒有幾個勢力可以打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