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零章 孔明的震驚
2023-11-13 14:29:48 作者: 鱸州魚
不過,結束這場對話的,並非眾人心中的震驚——震驚情緒只會增添大家的興趣,讓人想要尋根問底,搞個清楚。起到打斷作用的,是三名預期之中的不速之客的到來。
華佗,張寧,諸葛亮。
「元化先生怎地到得這般快法?」王羽大為驚喜。
他沒想到華佗來的這麼快,薊縣雖然不遠,又有馳道可用,但也有百多里地,就算兼程而來,來回也總得一天多的時間。
而華佗來的也正是時候,自己剛到的時候,公孫瓚還和自己有問有答,而後面的內容對其來說,應該具備著相當大的吸引力,他卻沒什麼聲息了。
王羽看得很清楚,鄒丹的問題,基本上都是幫公孫瓚問的,因為後者的意識已經開始模糊,之前的清醒,很可能就是最後的迴光返照!現在只是因為自己提出的話題的震撼性,勉強保留了一絲神智,性命,就在旦夕之間。
好在,華佗到了!
雖然說已經到了迴光返照的階段,人差不多已經有大半截身子埋進了土,絕大多數醫生,都只有搖頭嘆息的份兒,但華佗可不是普通人,除非對著已經冰冷的屍體,否則他總是能拿出點辦法來。
華佗的出現,簡直比久旱的甘霖還要及時,這叫王羽如何不喜?
「哼,遇上你這個小騙子。老夫算是倒了大霉!」華佗翻了個白眼給王羽,沒搭理他。看到王羽好端端的站在那裡。身上連個傷口都沒有,先前的謊言自然不攻自破。以華佗和他的關係,能給他好臉色才怪。
王羽也不惱,滿臉帶笑,有本事的人有點古怪脾氣是很正常的,在華佗這位神話級的名醫面前,挨他斥兩句算什麼?只要能把人救活,事後自己端茶奉水也沒問題啊。
華佗直接將王羽當做了空氣,眼睛在帳內一掃,眉頭頓時皺了起來:「明知這裡有傷者。還擠了這麼多人幹嘛?沒用的人都出去!別礙手礙腳的……」
他這一嗓子算是打翻了一屋子人,但也沒誰有什麼脾氣,都知道這是救星,看這叫囂呼喝的架勢就知道是有信心,有本事的,眾人很欣慰的起身開溜。
「你別動!」華佗抬手又是一指,喝住了正要掙紮起身的單經,「傷成這樣,還敢出去吹風。怕死得不夠快麼?來幾個人,再鋪一張床榻扶他躺下,另外,準備沸水。寧兒,取我藥鼎、刀具和麻沸散來……」
「是,師父。」張寧脆生答道。眼神這才從王羽身上移開,但那其中的一縷幽怨和寬慰。卻有如繞指柔紅,將王羽從鐵血征戰和生死離別的情緒中拉了出來。一顆心陡然變得柔軟起來。
「你先看著這邊,穩住,別讓他的傷勢繼續惡化,為師這邊可能要花些力氣,這些武人啊,腦子裡也不知在想什麼,怎麼就把自己傷成這副模樣了呢?我說你們幾個,怎地還不出去?像個柱子一樣杵在這裡幹嘛?等著老夫給你們糖吃麼?」
華佗一句話說給幾面聽,王羽、太史慈都是他口中的柱子,連一路同行的諸葛亮都沒被放過,一群人只能掩面而出。
「這老兒,脾氣真臭,要不是看在主公和張醫令面上,俺非得好好……」出了帳,太史慈總算是能罵兩聲了,但不滿終究蓋不過好奇,他轉向王羽問道:「不過話說回來,主公,這樣的傷,他居然也能治?莫不真有神仙手段?」
他自幼習武,膽量也大,在沙場上走了不知多少遭,什麼傷沒見過?公孫瓚這種先是外傷,然後又連番苦戰,已經傷到了元氣,精神更是大起大伏了好幾次。最後見到王羽還能說話,已經是他底子好,體魄夠強了。
要說有人能把他救活……那和實現主公剛才描繪的未來,難度也差不多了。
「應該能?」王羽其實也有些患得患失,但他不想表現出來,話鋒一轉道:「對了,孔明,你們怎麼會來的這麼快?」
諸葛亮的表情看起來有些愣愣的,他還沒從居庸大勝帶來的震驚中回過神來。這一仗,實在太莫名其妙了,沒辦法,他只能用這麼個詞來形容。他自幼便好讀書,因為記憶力超強,所以他讀書的速度也是極快,到了荊州,拜在鹿門山書院後,更是如魚得水。
縱觀古今戰例,就從未有那次是跟這次相似的。
主公就那麼仿佛心血來潮一般,帶著百十個親衛出城,然後全城沸然,兩萬將士就那麼一窩蜂的跟了上去,長驅直入,奔襲百里,立足未穩就和數倍於己的強敵接戰,然後……就贏了?
所有的細節,就沒有一條是符合兵法要旨的,特別是百里奔襲那一招,簡直就是對兵聖他老人家的教誨的最大顛覆!
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當年的名將龐涓,就是死於孫臏的這個論斷之下,結果在幾百年後,這條真理般的定律,居然被顛覆了。這對學院派的諸葛亮來說,是個很難接受的事實。
儘管他也知道,讀書不可盡信書,事後也想清楚了王羽戰前的一些思考,如此行事的用意,可他還是很難理解,王羽到底是怎麼在戰前確保勝算的。
如果沒勝算的話,那這不就是一場無謀的冒險嗎?
王羽連問了幾聲,諸葛亮才回過神,先簡要的回答了王羽的問題,然後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他和華佗來的快,是因為距離近,因為他們不是從薊縣來的,而是在西關遇到了信使,然後兼程趕來。
移防西關是諸葛亮的主意。此舉有兩個用意,一是為了接應:王羽若是攻不下對方。以驃騎軍強悍的戰力,應該也不至於當場覆滅。有西關這個據點在,就能有個安全的落腳點,保障了退路。
二來,即便王羽一戰而勝,也不可能全殲敵人,能不能將敵軍的建制徹底擊破都是個問題。在這一點上,諸葛亮倒是和鮮于輔不謀而合了,他擔心有賊軍不甘心失敗,仗著機動力。甩開王羽的追擊,繞到東面來,所以,他移防西關,也是為了拾遺補缺。
雖然這樣會使得薊縣變得空虛,但蹋頓、閻柔距離薊縣畢竟有好幾百里,來回得到消息就需要好幾天。薊縣以東還有關平、胡才兩路兵馬策應,蹋頓再狂妄,也不可能完全無視。諸葛亮完全來得及在居庸大戰塵埃落定後,及時返回。
王羽倒也不是完全沒想到西關這個破綻,只是他出兵前,以為單經、鄒丹就算出擊。也會留一部分兵,守住西關這個退路呢。誰想到那倆人根本就沒做成功的打算,全軍出擊。連輔兵、馬夫都跟去了。
等王羽到了之後,發現偌大的西關。竟是連個人影都看不到。他當然可以分兵留守,但他輕兵出擊。根本沒帶守城的器械,除了隱霧軍之外,其他各部連弓箭都沒帶。
隱霧軍客串的輕騎,是整個戰術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王羽可不捨得讓他們留下守城,乾脆也不管那麼多了。
當時他就隱隱想到,若是歷史上的那個諸葛亮,八成不會忽略這個漏洞。鄧艾滅蜀,偷渡陰平,奇襲成都那一仗,就曾驚嘆過諸葛亮的布防之密,讓人無隙可乘,若是諸葛亮還在,他偷渡陰平的奇招,純粹就是送死。
但現在的這位,他就沒多大把握了,畢竟他這次出兵的方式過於倉促了一些。
可事實證明,和歷史上那位相比,諸葛亮的經驗或許有欠缺,但心思縝密的本質卻沒差別,他甚至還想到了把張寧的軍醫隊拉上,做好了接應或善後的完全準備。
聽諸葛亮說了前因後果,王羽既讚嘆,且慶幸,麾下的人才越來越多,長處也都得以發揮出來,自己就可以越來越輕鬆,只要把握好大局,就可以像是下棋或玩遊戲一樣攻略中原了。
至於諸葛亮的問題,卻不怎麼好回答。嚴格來說,這次的突襲,不是王羽的原創,也是他從後世借鑑來的。而且他借鑑的戰例不是中原的,而是倭國的戰國時代最出名的那場突襲戰。
那場突襲戰技術含量不高,主要就是利用敵人的輕視,占個出其不意的先手,剩下的就只能看運氣了。
勝算有多少,王羽事先也沒衡量清楚,他只知道,要迅速扭轉幽州形勢,營救公孫瓚,出其不意的發動決戰是最好的辦法。
如果按照諸葛亮的辦法,保住幽州是沒問題,但被掠走的漢民就很難全部救出了。如果鮮卑人決斷的夠快,孤軍在外的趙雲說不定還會遇險。
所以,嚴格來說,王羽此番出兵也不僅僅是為了救人,他考慮的還是大局。
至於勝負,有時候的確不能算計得那麼清楚,狹路相逢,勇者勝。他有這麼底牌在,隱霧軍,鐵騎,斬馬劍陣,黃巾力士,就不信打不垮區區十萬胡騎。
但這些想法,卻不太適合說給諸葛亮聽。
因為很多常識都被顛覆,後者現在已經有點思維混亂了,對自己的崇拜也已經擺在了明面上,萬一諸葛亮因為個人崇拜,打算改變風格,那自己的罪過可就大了。
想想看,和張飛一樣性格的諸葛亮,那將是多麼讓人抓狂的一件事啊。
「孔明,和主公真正的籌謀相比,今天那仗根本就不算什麼……」王羽還沒想到怎麼轉移話題,太史慈就跳出來了,他憋了一肚子話,正要找人分享呢,他不由分說的攬過諸葛亮,哇啦哇啦就是一通說:「怎麼,你不信?來來來,讓某好好給你上一課……」
諸葛亮不太適應和同僚這麼親熱,但沒過片刻,他就被太史慈說的內容給驚到了,兩眼瞪得溜圓,直勾勾的看著王羽,像是看到了洪荒怪獸一樣。
「主公,您真想這麼做?可是,可是……」
不比幽州眾將,諸葛亮對青州的各項事務都是瞭然於胸,所以一聽就知道,王羽這是要來真格的!
殖民地這個名詞,早在東渡之前,王羽就已經提出了,當時的目標是三韓和更遠的倭島。剛開始,大夥也都是當主公只是一時興起,從什麼地方看到類似的典故了,就異想天開,可幾年下來,三韓、倭島的事務已經開始上了軌道,朝著王羽所說的方向發展過去。
很顯然,王羽的殖民地概念,不僅限於東面那兩個小地方,而是要將高唐將軍府正廳擺著的那張地圖上畫出的所有地域,都囊括在內!
這,有可能實現嗎?如果實現的話,真的會在普天之下,所有陽光能照耀到的地方,刻下華夏的標誌嗎?諸葛亮不知道,他根本無從想像,王羽到底是怎麼冒出這個念頭的。
然而,在震驚之餘,他對此卻也有那麼一絲期待,如果真如王羽所說的進行下去,自己會不會做為開創萬世基業的重要參與者,被後世銘記呢?
想到這裡,即便以他的沉穩,也禁不住一陣陣的心神激盪,難以自已。(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