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四章 官制改革
2023-11-13 13:47:48 作者: 君子毅
朝廷百官、各州軍政大員,五百多人齊聚一堂。
弘武皇帝駕到的時候,群臣三呼萬歲,新朝新氣象。
秦峰升座,百官抱著朝板站位。
有大內總管德全,開始宣讀弘武皇帝秦峰改革朝廷官制的詔書:「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大秦開國,百廢待興,……。」
百官一個個低著頭,心思轉悠,想著自己能夠得到怎樣的任命。
大秦朝任命如下:兵部尚書徐庶、吏部尚書荀彧、戶部尚書荀攸、禮部尚書郭嘉、刑部尚書龐統、工部沮授、都察院左都御史田豐、通政司通政使賈詡、大理寺卿程昱,此為新九卿。
冊封孔子的後人孔融為「衍聖公」,監察國子監。華歆擁立是有功的任命為布政司左布政使,楊彪為右布政使。提刑按察使司蔣琬、都轉運鹽使司費禕。
又有太醫院太醫令華佗、太醫丞/頂/點/小說 張仲景。
這些要害部門大規模換用當初秦王國時候的官員。
而王朗、蒯越、陳宮、郭淮、傅巽、王粲、陳琳、張既、楊修,辛評、滿寵、劉曄等人,皆為各部門副職。
而當初舊有朝廷的百官多退居次要部門任職。
一朝天子一朝臣,這也是能夠想像到得,所以舊有官員雖然嘆息,但並沒有太大的波動。
軍政部方面:趙云為大將軍、高順為驃騎將軍、張遼為車騎將軍。
黃忠、馬超、徐晃、張郃為四征將軍.
魏延、龐德、李典、樂進為四鎮將軍。
張燕、高覽、陳到、文聘為四安將軍。
王雙、紀靈、馬岱、周倉為四平將軍。
典韋、許褚為御林軍統帥,號龍衛將軍。
臧霸、廖化、張衛、侯成、魏續、雷薄、陳蘭、張允等人。皆為各州守備將軍、守關校尉。
弘武皇帝又在軍政部成立新的部門海軍部,甘寧為大都督、太史慈為副都督、蔡瑁為衛海將軍。掌管內河外海軍艦。
緊跟著,弘武皇帝秦峰。以明詔劃分了大秦朝新的行政區域:上北下南,自西向東,依次為涼州、并州、幽州(草原遼南郡併入幽州)、雍州(漢中暫時編制為雍州轄區)、司州、冀州、袞州、青州、豫州、徐州、荊州、揚州,共計十二州之地。
又有自治區晨國歸入幽州、羌族自治區歸入涼州、氐族自治區歸入雍州。
行政區域明確後,便任命各州要員:法正為徐州刺史、董昭為布政使,閻象為提刑官。
魯肅為司州刺史、韓浩為布政使,牽招為提刑官。
陳群為青州刺史、逢紀為布政使,高柔為提刑官。
糜竺為袞州刺史、張承為布政使,劉馥為提刑官。
陳登為豫州刺史、蒯良為荊州刺史。田疇為涼州刺史,鍾繇為冀州刺史,步鷺為揚州刺史,伊籍為雍州刺史。
刺史總督政務,布政使掌民生,提刑官掌刑罰。分工明確,直屬清晰、百姓報官上訴也有門路可循。
幾乎一個時辰,詔書才全部念完。
就在眾人思咐回去後好好研究一番詔書內容的時候,大內總管德全又摸出來一道詔書:「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考量國家未平。有西蜀、東吳依舊割據。特在內廷暫時設立軍機處:掌書諭旨,參贊軍國機務,參議重要政務及刑獄。比及用兵之時,則考其山川道里、兵馬錢糧之數。以備謀略之顧問。而天下未平之時,文武官員的簡放、換防、引見、記名、賜與,以及擬定對外藩朝覲者的頒賜等事物。皆有軍機處眾位軍師擬定上奏,備朕考量!因用兵西東。官署在外,恐漏泄機密。特旨內廷乾清宮廣場西側設置軍機處值房,以為處理緊急軍務之用,輔佐朕處理政務之通達。」
「咦?暫設?值房!」百官聞言心中疑惑,「不是官署?那就不是正式的朝廷機構,但職責又這麼大,皇上什麼考量?」百官一時間想不明白。
後世軍機處的出現,本來就是為了加強皇權。秦峰敲過來有了這軍機處後,便也感到非常合心。在沒有登基的那一段很長的時間內,秦峰無需考慮朝廷內統籌事務,只需將事情交給諸位軍師,自己的一切命令,便能夠通達於天下。
大秦國的軍機處大臣依舊稱為軍師又稱為輔臣,軍師之下的屬官為軍機章京。徐庶為首輔,其餘為次輔。
這職位看起來權利很大,但其實是傳達弘武皇帝命令的,若是按照後世的一個職位,或是秘書,或是助理。同時,開國聖祖皇帝秦峰的詔書上分明寫著暫設。這樣一來,大秦朝不論各代皇帝,都可以隨時撤了這個機構,便能夠防止後世如內閣大權獨攬凌駕於皇權之上的情況出現。
就此,在弘武元年三月,秦峰頒布了改革的政令。以前百官雖然也各有職位,但怎麼說也是前朝任命的,心中多少不順暢。這一下好了,制度改革,弘武皇帝明詔任命,大家真真正正成了大秦朝的官員。名正言順,百官心氣高了許多,更加用心為大秦朝做事。
私下裡,弘武皇帝秦峰召見了自己最早的一位重臣周山,給了他一道詔令。讓他重整華夏商會,改革為華夏皇家商會。官府,軍隊指定供貨商。正是因為覆蓋了官府、軍隊所有的物資供應,所以皇家商會涵蓋了所有的行業,就如同後世所有國企加起來一般。秦峰因此日進斗金,國家除了俸祿的外的一切,轉了一圈刨去物資成本後,又回到了秦峰的手中。最終還是國家的。因此,國家花費的就少了。皇權因此更加強橫有底氣。
另外,秦峰又給了胡車兒詔令。在都察院之外,黑衣衛依舊擁有執法的權利,輔佐秦峰從另一個角度監察民間與官員。
四月,秦峰在御書房召見軍機處軍師。
秦峰高坐在龍椅上,有紅顏女史辛憲英在一旁記錄。
秦峰望著殿中的軍師,鄭重的說道:「大秦國,需要有自己的國旗。」
「國旗!」
以徐庶為首的軍師們,頓時有些發蒙。聽字眼稍微明白一點點,但仔細想想又一點都不明白了。
徐庶奏對道:「皇上。何為國旗?」
原來,在華夏歷史上,直到清晚期才開始頒布正式的國旗,一千八百年前的三國時期天下人根本不懂。
「國旗是國家的一種標誌性旗幟,是國家的象徵!國家有了國旗,百姓不論在那裡,見到國家的旗幟,就會知道那裡有同胞,那裡是自己國家的領土。國家就會更有凝聚力!」秦峰大聲說道。
國旗是一個國家的主權意識不斷增強後必然的產物。秦峰就是要讓當代的百姓提高國家意識,所有的民族,所有的百姓都屬於一個國家,那就是大秦國。就算有一天。秦峰的大秦國衰敗了,擁有國家意識的百姓,也絕不會允許國家出現分裂的情況發生。
軍師們明白了過來後。眼底難掩敬佩之色。賈詡一摸鬍子,激動的大聲呼道:「皇上聖明。您聖明呀!」
荀彧雙目炯炯有神,躬身道:「皇上。那麼我大秦國旗該是怎樣的樣式呢?」
秦峰一笑,揮手間,就有兩個小太監,舉著一面旗幟走上殿來。
眾人望去,紅色的旗幟上,有明黃「秦」字大篆,一條赤黃五爪金龍環繞。
「紅色,是不要忘記,是萬千大秦勇士付出了生命,才有了我大秦國!」
女史辛憲英這樣記載道:當我大秦國的國旗出現的時候,軍機處的輔臣們目光狂熱。在弘武元年四月,大秦國擁有了自己的國旗。這面國旗,是大秦國的第一面國旗,同時也是華夏千百年來第一面國旗。從此,大秦國擁有了國旗,華夏也擁有了國旗。
軍機處的軍師們,一致認為弘武皇帝親手繪製的這面國旗,極其具有代表意義。於是,這面秦字金龍紅旗,便成為了代表大秦國的旗幟。而秦字玄黑旗,則為秦軍的軍旗。
後來,秦峰又製作了以太和殿為圖案的國徽,代表國家的徽章、紋章,為國家象徵之一,也是民族的象徵。國家重要的文件,皇室重要的詔書上,有皇室的玉璽印,同樣也要有國徽大印,這才能夠正式生效。
至此,弘武皇帝秦峰開始提出大國家概念:中原的漢,草原的匈奴、烏丸等,西北的羌族、氐族等,包括晨國的晨韓族,雖然我們民族不同,但我們都是一個國家。
並且,弘武皇帝秦峰,指示國子監這所中央官學,提出遊學制度,凡是沒有在邊族遊學宣講兩年以上者,不得入學國子監,有經歷者,入學國子監的同時,科舉之時優先錄用。
他又指示翰林院,依照大秦國國內的學究制度,號召各鄉學究們,支援邊族文化教育,凡是在邊族教育兩年以上者,優先招錄入翰林院。
大秦國的這些學究們,最初加入的是晉身無門的寒門士子。如今加入的大多是科舉落地的學子,想要通過大秦國的學究制度當官。而秦峰搞鄉間學究制度,就是運用這些人想要當官的迫切心理,讓他們為千千萬百姓掃盲。
成效是卓著的,千百年不識字的百姓有了機會,誰不想認識字?所以發奮學習下漸漸擺脫了文盲。
這項新的制度實施後,想要當官的,想要實現理想的,大批人前去西北、草原宣傳中原文化。教導沒有文字的邊族學習漢字,說漢語。多年後,匈奴、烏丸、羌族、氐族這些後世多民族的前身民族,拋棄了自己陳舊原始的制度,開始用華夏的禮樂。這些民族本來沒有成型的文字,就開始用漢字。這些民族在地區內混雜,語言多不通。發現學習漢語後,就能夠順暢交流,於是都學漢語。(未完待續。。)
ps:感謝:dickyzhu,投出一張寶貴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