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幻言•仙俠 >三國之席捲天下 > 第三百零三章 鬱悶的本初

第三百零三章 鬱悶的本初

2023-11-13 13:47:48 作者: 君子毅
  所以葫蘆谷一戰,處於劣勢的公孫瓚絕對不能輸得太慘,更不能讓其損失太多兵馬。

  為了達到這樣一個目的,秦峰只能是放水了。

  戰場上,袁紹士兵與公孫瓚士兵的混戰,因為鳴金之聲而開始脫離接觸。然而滾滾黃沙遮曰並不會馬上散去,依舊是形成一團,籠罩著數萬兵馬。

  秦峰就趁著這個間隙,命令一萬騎兵部隊從這一大團黃沙的兩翼疾馳而過。

  就在公孫瓚心驚膽寒從黃沙中冒出頭來的時候,秦峰的騎兵部隊已經遠去。他暗呼一聲僥倖,他認為是由於有黃沙遮掩,秦峰的騎兵部隊才分不清敵我。由於害怕追擊,急急忙忙帶領敗兵撤退。

  當秦峰的兵馬在谷口集結的時候,袁紹氣的鬍子亂顫,這多好的機會就讓秦子進葬送了,他命令手下儘快收攏兵馬,這就去找秦峰理論。

  「子進,為何不揮軍掩殺,若是你我前後夾擊,一定能夠消滅了公孫瓚!」

  秦峰早就想好了應對的言語,聞言說道:「剛才聽到鳴金之聲,所以不曾攔截!」

  袁紹氣急敗壞,道:「那是公孫瓚在鳴金!」

  秦峰雙手一攤,道:「雙方兵馬絞殺在一起,塵土風揚中根本就分不清彼此,我怎麼知道不是本初兄鳴的金。我還以為本初兄出了事情,這不急急忙忙趕過來相助……。」

  到此,袁紹也不好再說什麼了。畢竟剛才他也看到那漫天的黃沙,就算是他,都無法分清己方亂戰的兵卒。他也只能自認倒霉,道:「子進,萬萬不能讓公孫瓚順利逃回大營布防,你我當速速追趕。你的騎兵行動快速……,你先去行不行?」他最後眼巴巴的說道。

  「行!」秦峰還真怕袁紹追殺過去,會令敗逃的公孫瓚再受損失,聞言也就點頭同意。

  於是,秦峰就帶領一萬鐵騎先追趕公孫瓚。

  騎兵部隊行動迅速,走了五里,就追上了公孫瓚的敗兵尾巴。

  「伯珪兄,留下一支部隊殿後吧!」劉備眼見後面的鐵騎裹著黃沙而來,心驚膽戰。

  一潰千里並不只是一句成語,由於秦峰的及時追擊,公孫瓚沒有機會重新收攏敗退的步兵。他手中倒是有一萬騎兵部隊,就是後世有名的白馬義從部隊。這支騎兵的戰鬥力十分強大,他有自信可與秦峰的騎兵一戰。

  但這支兵馬是他最後的王牌,若是現在就跟秦峰拼個淨光,袁紹追上來的時候,也就是他敗亡之時了。

  所以此刻的公孫瓚十分猶豫不決……。

  再說秦峰雖然追來了,但是並沒有讓部隊太過接近。陷陣軍團和匈奴軍團創建不易,是他手中的王牌部隊,所以他也有著跟公孫瓚類似的考慮。另外,儘可能在不折損士兵的情況下,將公孫瓚趕回北平才是硬道理,可不能平白便宜了袁紹。

  「這可不是後世玩遊戲,損失兵馬,過一季度收了錢就能再招募了。」於是秦峰再次命令部隊減慢速度。

  秦峰的部隊因此只保持三成的行進速度,追趕著前方的敗兵。

  公孫瓚的敗兵為了保住姓命,奮力奔跑。

  所以雙方始終保持著一里的距離。

  公孫瓚散亂的敗兵綿延數里,所以他帶領的依舊成建制的白馬義從騎兵相距秦峰的部隊前鋒有三四里。有這一段距離做緩衝,讓他能夠輕易布下騎兵衝鋒的方陣。

  當他回望後面的塵頭,就在想,「若是秦峰的部隊再靠近一些,我就布陣反衝鋒。」畢竟還有兩萬步兵,若是都被秦峰殺了,他亦是失敗了。

  於是,微妙的戰場形勢,因為雙方主帥都不願輕易交戰而保持著平衡。

  秦峰並不是蒙頭追趕,為防止袁紹追上來大開殺戒,他就命令部隊不斷呼喝,尤其是匈奴軍團呼哨響亮。這呼哨成了催命符,督促著公孫瓚敗退的步兵不斷向前奔逃。

  如此一來,袁紹的部隊追之不及。

  公孫瓚見秦峰追的太緊,也不敢回臨漳營寨了,而是望磐河而去。

  ……

  磐河在三國中也是比較有名的,演義當中第八回的章節名就引用了這條河流的名稱,號「袁紹磐河戰公孫」。

  因公孫瓚先到磐河岸邊,這裡又有他留守的上千兵馬接應,所以順利的過河。

  當秦峰,袁紹趕來的時候,公孫瓚已經在對岸集結備戰。

  袁紹騎在馬上,望著對岸的公孫瓚兵馬拍著腿嘆道:「可惜,可惜!」他本來滿心期望就此一戰滅了公孫瓚,然而到最後還是被他給跑了。

  磐河在這一段水流平緩,但是很有深度。

  三天後

  袁紹收集到了一定的船隻,就來找秦峰商議,「子進,公孫瓚新敗,兵無士氣。正是咱們一鼓作氣消滅他的時候,如今我已經尋找到了數百條小船木筏,咱們就此過河怎樣?」

  秦峰皺了皺眉頭,他來到東漢後大小几十戰,雖然積累了許多作戰經驗,但因為基礎不牢靠,所以與三國這些牛人相比還是有些差距的。然而他也有自身的優勢,就是多了上千年的知識沉澱。

  後世雖然不打仗了,但是影視上打仗的題材多得是。這搶灘登陸戰可不是開玩笑的,不損失三四誠仁,你根本就開不上去。雖然三國時代沒有飛機大炮,但是弓弩也受不了啊。

  尤其還是小船,跑不快,被弓箭射擊的輪次就會更多許多。

  白白損失兵馬的事情秦峰絕對不干,他琢磨了一下,就語重心長的說道:「本初兄,本想與你一同作戰,但是你也看到了,我的是騎兵部隊,小船不好進擊。不如這樣,你先去搶個灘頭陣地下來,我隨後就領兵過河!」

  袁紹直勾勾看著秦峰,心說你也好意思說你的是騎兵,前幾天你一萬騎兵愣是一個公孫瓚的步兵都沒追上!你以為我是白痴嗎!

  其實袁紹心裡清楚的很,知道秦峰是不願意為自己全力作戰,是在保存實力。他又何嘗不是抱著保存實力的想法,所以每次都要拉著秦峰一起。

  秦峰見袁紹哭喪臉,就笑道:「本初兄,不是兄弟不幫你。你看,你的小船最多帶兩匹馬,我過去兩三百人也沒有用啊!」

  袁紹聞言心裡罵娘,心說這秦子進最是艹蛋,他讓步兵將錢糧運回上谷郡,只留下騎兵來幫我,就是為了能有諸多藉口不出力。袁紹就此打定主意,今後若是有人找自己幫忙,自己就他嗎的只派騎兵去。

  秦峰搪塞的很有道理,畢竟二三百小船木筏,拉四五百騎兵過去屁用不頂。

  所以袁紹再也無法傍著秦峰一起出戰,於是他就派出五千人,準備搶灘登陸戰。

  五千人,分乘數百木筏小船,喊殺聲中向對岸衝去。

  秦峰就與袁紹一起在岸邊遠眺,秦峰是在觀摩作戰,袁紹則是心急如焚。

  另一方面,河對岸的公孫瓚見袁紹大白天的就敢渡河,頓時惱怒。「可惡的袁本初,他以為我真的敗了嗎!」

  劉備急忙出主意,「伯珪兄,袁紹以為我軍大敗兵無戰心,這是一次消弱袁紹兵力的機會,就用弓箭在岸邊射殺!」

  於是,公孫瓚將全部兩千弓箭手在岸邊排開。

  弓箭的範圍幾乎能夠覆蓋一半的河面寬度,箭如雨下中,袁紹軍的士兵大量中箭倒下。

  沮授因此心痛不已,再次勸說道:「主公,不可啊!如此,只能白白犧牲將士的姓命。當撤回從長計議,或是就從下游水淺之地渡河。」

  其實袁紹也不是不知道渡河作戰十分艱難,他依舊要搶灘登陸是有原因的。

  原因之一,就是繞道渡河,少說耽誤兩三天的時間,另外公孫瓚也不是傻子,自己大軍一動,他豈能不知道。自己走到哪裡,他就會堵在哪裡。這也是之前兩軍磐河對峙幾十天的原因。

  原因之二,公孫瓚剛剛戰敗損失慘重兵無戰心,可以嘗試一下。

  原因之三就應在了秦峰身上,他的一萬騎兵實在太消耗糧草了,每一曰都吃袁紹上千貫錢糧。袁紹已經快要養不起了,所以十分想要馬上結束戰鬥。

  以上三點,讓袁紹冒險選擇正面渡河作戰。

  然而公孫瓚的弓箭部隊太犀利了,袁紹士兵剛剛渡過河中心,就開始出現大量傷亡。

  這時,許攸就說道:「主公,沮公與說的也有些道理。不如暫且停止,等到晚上在渡河。那時候有夜色保護,公孫瓚的弓箭手就看不清楚了,就能最大限度保證我軍將士渡河過程中的安全。」

  審配,郭圖等人紛紛附和。

  難得手下意見有如此統一的時候,袁紹也就鳴金收兵了。

  因為有秦峰在身邊,所以袁紹這一次嘗試失敗後十分尷尬,然而又不得不面對秦峰,就給自己找了個失利的理由,勉強笑道:「子進,公孫瓚竟然有如此充足的箭矢,真是意想不到……。」

  秦峰很想說,爺早就想到了。畢竟是盟友,他就安慰道:「勝敗乃兵家常事,公孫瓚已經損失了兩萬人,如今戰事對我們有利,不要著急,總會有機會的。」

  不著急!

  袁紹能不急嗎,他早就急的焦頭爛額了,一天將近一千貫給別人養兵,攤到誰頭上誰能不急!

  「將近中午了,咱們還是讓士兵埋鍋造飯吧。」秦峰愛兵如子,他的兵馬,一天三頓飯,若是值班還有夜宵。可不能讓自家得將士餓著肚子,所以他習慣姓的望了望天色說道。

  袁紹聞言頓時有些變色……

  因為東漢這個時候,人們都只吃兩頓飯,早一頓,晚一頓。秦峰要吃三頓,袁紹有求於他也不能不給做飯。這問題就來了,袁紹的兵馬是吃兩頓的,他們見秦峰的士兵吃三頓,豈能善罷甘休。

  因此袁紹無奈之下,為怕譁變,只能是給自己的士兵也加餐。別看只加了一頓飯,但是原本也才只有兩頓,也就是說平白多出了百分之五十的糧草消耗。

  「本初兄?命令做飯吧。」秦峰見袁紹愣神,催促道。

  「傳令軍需官,做飯,做飯!」袁紹惡狠狠的說道。

  ……

  夜,已經深了。

  因為即將入冬,又是在河邊,所以四周起了大霧。

  「真是可惡!」袁紹大罵,因為這霧一起,就不好進兵了,看來也只好來曰了。

  秦峰見這大霧,突然就想起三國中十分著名的橋段,草船借箭。他越想越覺得此計可行,可以消耗公孫瓚的弓箭,畢竟弓箭是古代作戰的大殺器,若是公孫瓚沒有了箭矢,己方就能避免許多傷亡。

  但是,這個諸葛亮後來的絕頂妙計,秦峰並不像輕易告訴袁紹,就想變著法的賣給袁紹得些好處,於是就琢磨了起來。

  袁紹跟秦峰是站的很近的,就看到秦峰默默不語,眼珠滴溜溜亂轉。由於他與秦峰在洛陽時有過很長時間的接觸,所以知道這是坑人的前奏。這裡只有他一人可供秦峰謀劃,頓時心驚,「吾靠,秦子進又要吐壞水了,吾可要小心一點!」

  ps:喜歡的同學,可加,群,46870355,探討經典劇情。(未完待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