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承天事變 6
2023-11-10 22:33:45 作者: 老崔052
是的,宋三子對於自己的肚子目前的狀況有些不適應。倒不是他對於飢餓感不適應,畢竟在他的人生里自從他記事兒開始,他就一直有一種「燒心」的感覺。
在宋三子看來,每天早上起床感到「燒心」,這是一種正常的感覺。曾經有一次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他吃了一次飽飯之後,身體上的「燒心」感不見了。他才知道,「燒心」其實就是飢餓這種感覺的一種強烈化的表現。
宋三子今年十九歲了。現年十九歲的他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爸爸了。他上面有不到四十歲的父母,中間有三個十來歲的弟弟,再加上他自己的老婆和兩個孩子,一家人住在一個只有三間屋子的破破爛爛勉強擋雨的院子裡。
宋三子曾經問過自己的父母兄弟,他們是不是也每天都被這種「燒心」感糾纏著。結果,每個人都給了他肯定的答案。
宋三子現在不感到「燒心」了,那是因為他昨天在「大莊園」的工地里幹活,吃了一整天的飽飯。他對於這種吃飽之後的睡覺起床時的輕鬆感非常的不適應。雖然這種感覺已經持續三四天了。
從自己目前的感覺上,宋三子推斷自己的父母兄弟和老婆孩子應該都在感受這種沒有「燒心」感的新奇感受。
說實話,雖然不知道幸福是一種什麼樣的體會,但是宋三子全身上下都被一種莫名的踏實和舒服的感覺包裹著。
其實,宋三子不僅對肚子裡的感受感到陌生。實際上,他對現在自己周身的所有感覺都有些陌生。
因為昨天回家之前已經在大莊園的澡堂里洗了一個熱水澡,所以他現在周身都有種輕鬆的感覺。
自從母親和婆娘從「管事」(復興會幹部)那裡領回了幾張編織的非常平滑緊密的蓆子之後,自家的床板就變得舒服起來。母親和婆娘把乾乾的稻草鋪在床板上幾層,然後再把金黃色的蓆子鋪在稻草上,一躺上去,渾身上下就都輕鬆了起來。
聽一個小旗的莊二說,和大莊園簽了長「身契」的名字叫做農場職工的人的待遇要比這好的多。人家都睡得都是裡面裝了棉花的鋪蓋。
其實宋三子自己也知道,他們這些打短工的肯定沒有那些簽長契的長工們的待遇好。單看發的衣服就知道了。同樣是厚厚的帆布外衣和棉布的內衣。自家這種短工只有兩套,顏色是那種淺草色的。人家那些長工們卻給發了三套,顏色也比自己身上的深。
雖然有些小小的嫉妒心,可是宋三子還是對幾天來的日子感到心滿意足。父親和自己以及三個弟弟在工地上都有活干。母親和老婆給工地做飯。一天三頓隨便吃的飽飯都是莊園上安排的。干一天活兒,每個人還可以從莊園上領回三斤糧食。一斤白亮亮的精米,一斤黃澄澄的藩米和一塊一斤重的糧磚。
藩米和糧磚他都吃過了。味道雖然有些奇怪,可是吃飽肚子一點兒問題也沒有。工地上的伙食就是這些東西煮的。
吃喝都是莊園上包的,家裡的男女老少都能在工地上幹活。一天下來,就是全家人就能淨落到手裡二十多斤實打實的糧食。
更何況,工地上還每人給發了兩套衣服。衣服的樣子雖然奇怪,但是布料又結實有暖和,又能擋風又能擋雨。其他像搪瓷飯缸水杯,草鞋草蓆之類的好東西也沒少給。
宋三子從十歲開始就和父親一起給百戶家扛活。這樣的好日子,這樣心善的主家還是第一次遇到呢。
宋三子現在想的就是,好好的把手頭的活兒干好,一面給主家好好儘儘心出出力,一面給自己多掙些糧米。偶爾有時候,宋三子也會羨慕那些膽子大的,敢和莊園上籤長契的年輕軍戶。看到他們全家上下都被接到莊園裡面過好日子,宋三子是真心羨慕。
雖然外面的氣溫最多只有十來度,可是宋三子睡覺的時候只是穿了一條短褲。莊園上發的衣服結實不假,可是對於宋三子來說,這樣的好衣服新衣服,平常的時候他是捨不得穿的。無論是在工地上還是在家裡,他都是****著上身,下面穿一條滿是補丁的褲子。
宋三子起床的聲音雖然不大,但是睡在他身邊的老婆卻已經敏感的發覺自己的男人已經醒了。和宋三子不同,他的老婆宋陳氏沒有想那些不著邊際的事情,眼睛上的眼屎還沒擦乾淨她就對宋三子說道:「當家的,你趕進去西屋把爹娘和弟弟們叫起來。今天的活兒也不少,千萬別去晚了。」
邊說著話邊穿著衣服的宋陳氏比宋三子大三歲,今年已經二十二了。古代的勞動婦女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三從四德」,作為宋家的主要勞動力之一,宋陳氏快人快語能當一多半的家。
「你就是個窩囊廢,看看隔壁人小滿家。人家根本就不怕那個老王八百戶。人家全家都投了莊園了。我都聽小滿家的(小滿老婆)說了,簽了長契,當了復興會的佃戶,家家都給分磚房子。四季的衣服,一天三頓的飯食都是復興會給出。孩子還能不花錢就和會裡的先生念書。長大了都有當官兒的希望。」
說到同小旗的小滿家,宋陳氏的氣就更大了。她繼續數落宋三子道:「小滿被百戶那老王八打的瘸了條腿,走路都是打晃兒的,人家莊園上都要,都讓他家入那個復興會。你不缺胳膊不少腿的,為什麼不要入那個復興會。」
「我都和伙房的「管事」(復興會的一個後勤幹部)都打聽了。只要入了那個復興會,孩子都不用咱們自己養了,那個復興會給養。到頭來一個孩子每年還能從會裡得幾兩銀子。咱們家要是入了會,光是孩子就能給家裡掙多少銀子。偏你這個窩囊廢害怕那個老王八百戶,害得咱家少掙了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