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大豐收 1
2023-11-10 22:33:45 作者: 老崔052
西元1620年八月月末之前,王府鎮附近幾千畝貧瘠的土地上,使用了來自現代社會的高產耐旱品種的玉米,率先成熟。
因為種植這些土地的農工營農工們,在教導員的指揮下,嚴格的按照《種植手冊》的要求,合理的使用了化肥和農藥。這些經過了時空旅行的種子,給王書輝交上了滿意的答卷。
王府鎮附近種植的玉米,達到了平均畝產七百斤的水平。雖然這個數字只有現代社會玉米畝產的一半左右。但是,這也比明末時空里,平均畝產一兩百斤產量的土著玉米,高出數倍。
王書輝在收割工作中再次大開金手指。在這次收割活動中,他使用了從現代社會運回來的,專門從現代的機械加工廠中訂製的蒸汽拖拉機,來開展玉米的收割工作。
說起來,在現代社會,託了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的好處。像蒸汽拖拉機這種只有在博物館裡才有存在意義的落後的東西,居然也能在現代中國的各種中小企業里實現訂製。雖然接到訂單的企業負責人的眼神奇怪了些,不過,這些在2015年的中國生產出來的蒸汽拖拉機,可不是像歷史上的它們那樣粗苯龐大和不靠譜。
在現代工廠里生產出來的蒸汽拖拉機,不過比普通的柴油拖拉機大了一些而已。以明朝末年,甚至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的眼光來看,這些蒸汽拖拉機都算的上小巧精緻,靈活牢固的好東西了。
王書輝本身沒有什麼太高明的戰略眼光。他有的不過是超越時空的知識,以及對真正的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的堅定信仰。他的這種信仰讓他特別尊重歷史的發展,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
比如說,土地革命的政策;比如說,反封建才能發展生產力的指導思想。再比如說,現在讓復興保安團的士兵們來操作這些蒸汽拖拉機的行為,都是王書輝根據已知的歷史做出的決定。
王書輝知道,在落後的社會環境裡,想要一下子建立起一個先進的政治組織,單靠常規的教育和培訓,是完全不行的。想要在明朝末年這個封建社會的環境下,想要與歷史現實相結合,考慮這個時代複雜的社會狀況,快速的培養出先進的組織的話,就必須採用先軍政治。
先軍政治,自然不是法西斯主義或者軍國民主義那套東西。
王書輝非常的注重從已知的歷史中汲取營養。他重視軍隊建設的原因,是準備通過軍隊這種組織化強,紀律性強的團體,改造軍隊中的人的思想。他想要把自己的復興會武裝力量,建設成為「武裝隊,學習隊,宣傳隊」這種即具備強大的軍事實力,又具備先進於這個時代的知識,同時還能擴散復興會思想的多功能組織。
儘可能的讓軍隊接觸先進的生產工具,讓他們直觀的感受蒸汽時代的氛圍。甚至於,讓他們成為最早的能夠掌握新的生產力的人。這就是王書輝組織復興團(復興保安團簡稱)的士兵們,熟悉和掌握蒸汽拖拉機這種,在明末時期里絕對是劃時代的神器的原因。
說起來,直接從現代社會把柴油拖拉機拿過來用,這樣的辦法當然是更簡單更方便的。柴油拖拉機無論是從操作上還是穩定性上,毋庸置疑的都要比蒸汽拖拉機更加優秀。這一點是肯定的。
可是,王書輝清楚的知道,在未來的時空中科技發展的基本階段。歷史上是先有了蒸汽機的普遍使用之後,才有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他認為,攀登科技樹必須按照歷史發展的必然步驟進行。
更何況,從另一方面講,採用柴油動力的現代拖拉機的燃料問題,在明朝末年的時空里無法解決。總不能機器從現代運,燃料還要從現代運吧。而二十一世紀中國製造的蒸汽機,在性能上並不比柴油拖拉機差太多。又因為在湖北本地區,甚至在枝江縣附近,就有很多煤礦。這樣,使用蒸汽拖拉機就不存在燃料問題。
即使沒有煤炭,蒸汽拖拉機燒木頭燒莊稼秸稈什麼的也是一樣的。在明朝末年,可沒有綠黨到處搗亂。
王府鎮附近和江北村左右的貧瘠土地大約有五千多畝。這五千多畝地,有兩千畝種植了玉米。在一千多名新編復興團士兵和農工營農工們的努力下,使用拖拉機和專用的玉米收割機,兩千畝玉米很快就被收割了上來。
根據統計委員會的統計人員的計算,這兩千畝地收穫了近一百五十萬斤的玉米。如果按照每人每天需要五斤糧食計算。一個人每年需要消耗大約一千九百斤的糧食。這樣看來,這一百五十萬斤的糧食,最多能供應790個人一年的消耗而已。而目前要依靠王書輝吃飯的,就已經達到一千四五百人了。
幸好,王書輝並不缺乏糧食。因為,他可以通過時空門,輕易地從現代社會買到各種類型的糧食。更主要的是,他在明朝末年也不缺乏土地。而且,僅僅在王府鎮附近,就還有三千多畝產量更高的地瓜和土豆等著收割呢。
王書輝對於這一百多萬斤的糧食有著自己的計劃。
就目前階段而言,整個王府鎮的所有成員,沒有一個人是吃玉米的。近兩千人吃的糧食,都是通過明朝末年的市場購買的大米白面等精糧細糧。而且,因為大營里的絕大多數人都是光棍一根,所以,幾乎所有的人都沒在自己家開伙。大家的飲食全部是由大營的大食堂提供的。
王書輝原本就在考慮軍糧的製作問題。在他看來,壓縮餅乾等簡易食品是很好的野戰軍糧。在後世的各國武裝部隊中,很長一段時間內,這些看起來乾巴巴,吃起來粗巴巴的東西,一直都是世界各國部隊野戰軍糧的主要內容。
不過王書輝並不是說馬上就要生產野戰軍糧。因為前不久他發現司馬峰在運送人力的時候,由於路途遙遠導致糧食不足的問題,對招納人力十分的不利。王書輝就想到,為了要幫助司馬峰更好完成自己交給他的任務。一種體積小,重量輕,便於攜帶的同時營養又足夠的旅行口糧,很有必要被先開發出來。
王書輝考慮過方便麵,火腿腸這些在後世常見的旅行食品。不過,因為火腿腸的塑膠袋需要化學工業為基礎,即使做成午餐肉也需要馬口鐵,這樣的原因讓火腿腸類的食物被王書輝首先放棄。而方便麵需要大量的食用油加工的同時,在惡劣的運輸過程中,熱水也不能有效的保障,所以方便麵類的食品也被王書輝放棄。
王書輝最終通過自己從現代運送到明末的一個東西啟發了靈感。那不過是一堆用來餵豬的豆餅而已。
王書輝在看到豆餅之後,立即就想到了混合型壓縮餅乾的設想。只要將玉米粒加工熟,和將經過分割處理後加了大量食鹽,使用大型鍋爐加工熟的雞塊(蚯蚓養雞導致整個王府鎮的雞肉和雞蛋供過於求)壓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個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都比較充足的硬餅子。
王書輝的這個設想很快就變成現實。早就已經建成的,被準備用來加工生鐵的鍛造車間,經過消毒之後,臨時改為旅行口糧的加工場所。蒸汽動力的,原本是為了加工熟鐵槍管的衝壓機,被臨時改造成專門用來壓制食物的壓製機器。
把經過大型鍋爐加工好的玉米和雞塊,放到衝壓機里一個專用的模具中,開動機器的閥門之後,只見沖錘只是起落了一次,一個成正方形的餅狀物就生產了出來。
除了王書輝之外,在加工現場的每一個人,都領到了一個黃白色的正方形硬餅。王書輝對自己的設想就近進行了驗證。
從現場的反饋上來看,除了有些硬以外,這種旅行口糧的味道還是不錯的。用一個鍛造車間的工人的話說,「除了硬一點,粗一點之外。這種餅子的口感還是可以的。總比他們當流民的時候吃的東西強一百倍。」
鍛造車間的那個工人的話,剛好就是王書輝想要得到的結果。是啊,連命都快保不住了的流民,怎麼會考慮什麼口感不口感的問題。他們有的吃就要謝天謝地了。
王書輝自己也嘗試了一下自己的發明。他自己的感覺就是,硬餅的味道還可以,就是嚼起來比較費勁。不過是吃了半塊硬餅,王書輝的腮幫子和太陽穴就酸痛的不得了。口感就更不用說了,嚼鋸末子什麼感覺,嚼這種硬餅就是什麼感覺。
不過這東西都是相當的能夠哄肚皮的。王書輝才咽下去幾口硬餅,就覺得肚子裡飽飽的了。而且,王書輝發現,吃這東西倒不用擔心出現,像吃那些後世的壓縮餅乾之後的排泄不暢問題。因為玉米這東西本身,就是個易於消化暢通腸道的東西。
不過王書輝還是覺得,這種硬餅存在一個弊端。僅由玉米和雞肉組成的硬餅,缺乏人體需要的維生素。
不過王書輝也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因為被壓制而成硬餅,並不是由脫水後的材料製成的。所以,硬餅的保質期不過是比正常情況延長了五六天而已。要是將容易變質的蔬菜也壓制進硬餅中的話,這個旅行口糧的保質期就會下降。
目前的現實情況是,保質期問題重於營養均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