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7章 三把火
2023-11-10 10:27:07 作者: 鯰魚頭
這就是大權旁落的後果,哪怕是君王也一樣,面對強權,沒有絲毫的反抗能力。
僅僅是三天之內,開羅就恢復了平靜,好像一切都沒發生變化,又好像一切都有所不同。
英國人雖然承認埃及的獨立,但埃及的軍事、外交等權利都掌握在英國人手裡,福阿德一世名義上是埃及的國王,但和以前的蘇丹一樣,還是沒有任何權利,僅有的內政、經濟等權利也掌握在國會手裡,福阿德一世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傀儡。
楊德山——不,現在應該是易卜拉欣一世!
楊德山上台後,英國人仍然保留著軍事、外交等方面的權利,不過楊德山和福阿德一世畢竟是不同,楊德山是通過軍事政變上台,人家原本手中就是有軍隊的,於是兄弟聯盟的烏合之眾搖身一變就成了埃及國防軍。
這不是掌握在英國人手裡的國防軍,而是真正受楊德山控制的國防軍。
這麼看起來,英國人確實在埃及有軍事方面的權利,不過埃及也不是像以前一樣一點權利都沒有,至少楊德山有了組建軍隊的權利。
這是個好兆頭。
楊德山成為易卜拉欣一世之後,埃及軍隊發展迅速,超出包括英國人在內的所有人意料之外,僅僅是三天之內,楊德山手中的埃及國防軍就有了超過四個師的編制,雖然只有駐紮在開羅的禁衛師是滿編,有兩個師只是個花架子之外,但埃及出人意料的擁有了一個裝甲師,這實在是令包括英國人在內的所有人刮目相看。
這個裝甲師就是隆美爾率領的裝甲部隊,其實也不是滿編,只有一個四個營的部隊,勉強可以編成一個團又一個營,不過當鋼鐵戰車帶著巨大的轟鳴開進開羅市的時候,還是讓包括國民議會議員們在內的開羅市民都感覺到了一絲異樣。
看上去也不錯,至少新國王不像以前那個一樣的手無縛雞之力,有一位強力人士擔任國王,這讓不少埃及人感覺心裡踏實了點。
感覺心裡踏實的不僅僅是埃及人,英國人心裡更踏實。
當楊德山宣布成立埃及、也是整個中東地區第一支裝甲師的時候,英國人的確是感覺有些不安,但緊接著,楊德山宣布把蘇伊士運河的管理權完全委託給英國人,這讓英國人對楊德山徹底放了心。
蘇伊士運河對埃及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如果不算蘇丹,埃及全國百分之九十五的土地是沙漠或者半沙漠,也沒有發現什麼地下礦藏,自然也就沒有什麼工業,蘇伊士運河的收入對於埃及政府來說可以說是最重要的收入,埃及政府之所以一直和英國人談判,就是因為蘇伊士運河的管理權。
楊德山上台後,做的第一件事居然就是把蘇伊士運河的管理權交給英國人,這等於是把自己的命門交給英國人控制,這個態度讓英國政府非常滿意。
忠誠的獵犬應該獲得嘉獎,楊德山向英國人示好之後,英國人馬上投桃報李,宣布為埃及政府提供超過兩億英鎊的物資援助和無息貸款,同時將會把蘇伊士運河每年的收入分給埃及政府一半。
如果福阿德一世知道是這個結果,恐怕福阿德一世會被氣得從墓穴里跳起來,福阿德一世之所以和英國人齟齬不斷,就是因為蘇伊士運河的利益分配,如果英國人對福阿德一世有這麼大方,福阿德一世又何苦做惡人。
其實英國人真不怎麼在乎蘇伊士運河的那些收益,英國人在乎的是運河的控制權,只要英國人控制蘇伊士運河,那麼就等於英國人控制著亞洲和歐洲之間的連接通道,這對英國的戰略布局非常重要。
英國人對待蘇伊士運河的做法也讓埃及的國會議員們滿意。
客觀上說,就算是以前的埃及政府和英國人力爭蘇伊士運河,但所有人都知道,就算是埃及取得了運河控制權,埃及也不一定能保得住。所以主要的糾紛還在於運河的收益上,英國人家大業大可以不在乎,但一窮二白的埃及在乎,蘇伊士運河每年收到的那點「過路費」,就是埃及政府現在唯一的穩定財源,所以埃及政府在這個問題上才會如此堅持。
其實交給英國人也不錯,至少在英國人的管理下,雖然貪腐行為仍然不可避免,但也比在埃及人的控制下好得多,還是那句話,窮人一旦抓住機會,吃相比富人難看得多。
如果說在蘇伊士運河的處理上是楊德山上台之後的第一把火,那麼在國會的運作上就是楊德山的第二把火。
楊德山第一次在國會發表演講的時候,就遭到部分國會議員的抗議,當時楊德山的應對方式簡單粗暴,所有抗議的議員全部被送進監獄,隨後的兩天內,他們被安上種種罪名,然後就是一連串的「抄家問斬」。
說實話,這個「殺雞駭猴」很有效,剩餘的那些國會議員們已經有了一個面對暴君的心理準備,不過楊德山接下來的做法令人意外,楊德山沒有解散議會,也沒有搞獨·裁的意思,楊德山只要了一個「一票否決權」,然後宣布一切照舊。
一票否則權,也就是說,不管國會做出什麼決定,在楊德山看來如果不合適,國會都要重新評議,這當然是拿走了原本屬於國會的最大權力,不過同時也給了國會最大的自由度,畢竟楊德山不參與國會運行。
所謂的「不參與」只是個表象,實際上楊德山還是能用自己的方式對國會施加影響。
楊德山成為國王之後,國會議長艾布·拜克爾雖然是英國人授意任命的,不過兩名副議長都是楊德山的人,一位是最先支持楊德山成為埃及國王的賽義德家族的族長巴塞姆·賽義德,另一位是在利亞比就跟隨楊德山的麥提尼。
不算特別好,但也可以勉強接受。
按照慣例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嘛,楊德山把第三把火燒向蘇丹。
此時的蘇丹還沒有蘇丹和南蘇丹之分,兩個蘇丹是一個國家,然後又和埃及共同組成一個龐大的國家,楊德山這個埃及國王,全稱是「埃及和蘇丹國王」。
這個全稱是福阿德一世在位時的稱呼,到了楊德山這裡,楊德山就不想留下隱患,想要把「埃及和蘇丹國王」改成更純粹的「埃及國王」。
這麼一改可不僅僅是換個官方稱謂那麼簡單,而是從法理上和事實上抹去了「蘇丹」的存在,這不僅僅是讓英國人不以為然,更令一部分蘇丹人無法接受,就連國會裡也有人感覺楊德山是多此一舉。
「把『埃及和蘇丹國王』換成『埃及國王』,這肯定會傷害一部分蘇丹人的感情,會給本來就不穩定的局勢增加更多變數,如果陛下您確實有這個打算,不如等過一段時間,等局勢已經穩定下來之後再試行,那或許會減少很多阻力。」國會議長艾布·拜克爾履行規勸職責,直接找到楊德山要求楊德山撤回政令。
要求!
看來楊德山想要徹底控制埃及,還需要做更多工作。
「艾布,不管是什麼時候徹底抹去蘇丹,都會傷害蘇丹人的感情,所以阻力永遠都不可能減少,永遠都不會有最佳時機。在我看來現在就是最恰當的時機,蘇丹人既然連更換國王都可以接受,那麼再多點變化也沒問題。」楊德山不準備收回政令,如果是其他問題,楊德山或許可以考慮英國人的想法,但這個不行。
楊德山不想評價英國人對待殖民地的控制手段,但看非洲的國界線就知道,很多國界線就像是用尺子畫出來的一樣筆直,這本身就是簡單粗暴。
蘇丹嚴格說起來應該是埃及的殖民地,對待殖民地的方式,楊德山的態度和蘭芳如出一轍,那就是從根子上抹掉原有民族的痕跡,這樣一來,就算是目前來說蘇丹人民的反抗態度比較激烈,但長遠來說,情況還是相對令人滿意的。
最起碼民族覺醒已經沒有了覺醒的基礎,這會為楊德山的工作減少很多麻煩。
「那麼你要做好迎接蘇丹人反抗的準備。」艾布·拜克爾勸阻的態度也不堅決,現在可是楊德山和英國政府的蜜月期,英國政府也要考慮楊德山的感情,如果不讓楊德山感受到大權在握的快感,怎麼激發楊德山的野心呢?
和蘭芳有國家安全局一樣,英國人的情報工作也是非常細緻的,楊德山的兄弟聯盟是出自聯合石油控制下的傑爾巴島這種事,英國人肯定是知道的。
既然背景就擺在哪裡,那麼楊德山肯定和蘭芳存在著某種不為人知的關係。
英國人對此並不怎麼擔心,人的野心總是會隨著地位的提高而膨脹的,就算是楊德山和蘭芳有某種不為人知的聯繫,英國人也有信心把楊德山的野心挑撥到無法被蘭芳控制的程度。
蘭芳在亞洲確實是強勢,但在非洲,英國有著蘭芳不具備的優勢,最起碼蘭芳就不會給楊德山擔任埃及國王的機會。
「呵呵,沒問題,有反抗才正常,最好把所有的問題全部暴露出來,那樣就可以一併解決。」楊德山有信心,根本就不怕蘇丹人的反抗。
此時的非洲還是相當落後的,很多地方還保存著非常原始的生活狀態,就算是蘇丹人要反抗楊德山的統治,楊德山也有信心把那些反抗全部鎮壓下去。
畢竟蘇丹人連步槍都沒有,大刀長矛是蘇丹人的主要武器,而楊德山的軍隊已經裝備了坦克,這根本就不是一個當量級的。
「呵呵,您最好還是謹慎一點。」艾布·拜克爾不贊成楊德山的決定,不過還是有身為人臣的本分。
「不用擔心,所有的問題都不用擔心,如果有一個人反抗,那麼我只會抓一個人,但如果是有一百個人反抗,那麼我會懲罰所有應該負有責任的人。」楊德山果斷,寧可錯殺一千,絕不放過一個。
站在二十一世紀的立場上看這句話可能充滿了惡意,但在二十世紀初的世界上,這種做法是普遍常態。當初西方人進入非洲、亞洲時就是這麼做的,後來德國的那個小鬍子上台對於猶太人做得更徹底,甚至在東方,某個光頭也是一樣。
當然了,現在估計德國的那位小鬍子已經沒有了上台的機會,就算是有,也是威廉三世推出來的傀儡。而東方的那位光頭——
好吧,他已經快完蛋了,張雨亭現在已經開始造勢,只要張雨亭成功上台,南方軍政府肯定頂不住北洋政府的攻勢,最起碼就秦致遠所知道的,之所以民國的內戰打到現在,和張雨亭、秦雲鵬這些將軍們的出工不出力有很大關係。
華人社會的關係是很複雜的,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些典故幾乎人人都知道,張雨亭和秦雲鵬他們也不例外。只有亂世才能顯示軍人的價值,如果是和平年代,那就是許卜五這樣的文官的天下,武官統統要靠邊站,成為人厭鬼憎的存在。
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為了能繼續保有手中的權利,張雨亭和秦雲鵬他們有足夠的理由讓南方軍政府繼續存在。
不過這個「存在」也是象徵性的意味比較重,張雨亭和秦雲鵬他們也不敢太過分,要把南方軍政府打到奄奄一息,再加一把勁就能徹底打死的程度,這樣才方便後續操作。
八月初,英國人允諾的第一批援助物資運抵開羅,隨著商品供應的逐漸豐富,開羅物價趨於穩定,人心也開始穩定下來。
就和艾布·拜克爾說的一樣,楊德山宣布把「埃及和蘇丹國王」改成「埃及國王」之後,在蘇丹境內立即引起渲染大波,民族意識比較強烈的一部分蘇丹人公然反對楊德山的政策。
楊德山的反應快,在反抗苗頭剛剛出現的第一時刻,楊德山就派遣部隊進入蘇丹,準備武力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