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集體拋棄
2023-11-10 10:27:07 作者: 鯰魚頭
協約國因為1917年發起的數次進攻,雖然看上去有輸有贏,但至少保持了進攻的態勢。更因為秦致遠率領外籍軍團獲得的兩次勝利,看上去局面占優。
但尼維勒和黑格的貿然進攻給英、法兩國軍隊帶來了極大傷亡,再加上義大利戰線的崩潰重組,協約國並沒有一口吞掉德國的實力。
德國人雖然感到疲憊,但並沒有完全絕望,魯登道夫繼續國內的洗腦,德國人普遍認為只要他們再加一把力,德國就會占領巴黎。
所有問題的關鍵就在美國人,按照魯登道夫的預計,在法國的美軍部隊到年中將擁有25萬人,到時候將成為決定勝負的力量,德國如果想要獲得勝利,必須在六月份之前擊敗協約國。
實際上也確實是如此。
到了1918年,英、法兩國終於肯面對現實,如果沒有更多的新鮮血液加入,協約國無法徹底擊敗德國人。
秦致遠確實能打,但秦致遠也不可能只手擎天。
在蘭斯戰役中,秦致遠的外籍軍團一度打到埃納河畔,但最終又退回到敘普何,因為陣地太過突出,已經受到德國人的三面圍攻,為了和其他陣地保持平衡,福煦命令接替外籍軍團防守的第10集團軍後撤20公里。
在去年底的協約國首腦會議中,協約國首領一致決定,在1918年不再發動大規模攻勢,他們想要採用一種更加划算的方式戰勝德國人——把德國人活活耗死。
魯登道夫明白德國面臨的處境,因此不會給協約國消耗德國的機會。
那麼魯登道夫會選擇何處發動進攻,就成了協約國的頭等大事。
目前的西線,還是一條彎彎曲曲的戰線,黑格手中有57個師,分別來自英國、印度、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以及葡萄牙,這些部隊防守著從弗蘭德斯到索姆河以南25公里之間的漫長戰線;福煦手中則有包括外籍軍團在內的104個師,其中60個被布置在第一線,其餘的分布在縱深戰線,以及「兵變」之後才開始的輪休。
相對來說,福煦手中的兵力較多,但福煦負責防守的戰線也更長,因此英法兩國在西線面臨的壓力差不多。
雖然知道德國人在1918年肯定會發動進攻,但英國遠征軍總司令黑格在布局上出現了紕漏。
英軍第五集團軍總司令休伯特·高夫奉命防守英、法兩國軍隊的陣地結合部,第五集團軍只有14個師,要負責防守52英里長的戰線,而在第五集團軍北部的另外兩個集團軍加起來擁有32個師,只負責61英里長的防線。
這樣一來,如果刨掉去年支持義大利戰線的五個師,黑格手中只剩下六個師的機動兵力。
因此黑格和法軍參謀部聯繫,想建立一個支援機制,當任何一方的防線遭遇維基的時候,另一方必須無條件支援。但限於黑格手中只有六個師的機動兵力,負責談判的法軍總參謀長貝當也承諾在英軍遭遇緊急情況時,會排出六個法軍師前往支援。
於是當高夫向黑格抱怨要求增兵的時候,黑格告訴高夫,一旦他的防線出現問題,法軍會派出部隊支援。而此時貝當給法軍下達的作戰命令是,一旦戰局不利,法軍要退往巴黎,保證巴黎的安全,而不是救援英軍。
之所以會出現如此之多的變故,源於英軍內部的人事變動。
黑格對英國英國首相勞合·喬治的不恭敬人盡皆知,勞合·喬治也看黑格不順眼隨時都想收拾,兩個人在指揮上也有很多不同意見,種種原因累積到一起,終於在1918年初爆發。
1918年初,勞合·喬治逼迫黑格更換了他的總參謀長、副總參謀長、情報部門負責人、工兵負責人、醫護部門負責人,看上去除了黑格,勞合·喬治把遠征軍司令部換了個遍。
同時勞合·喬治任命亨利·威爾遜擔任去年決定成立的最高戰爭委員會中的軍事代表,這對黑格又是一個冒犯。亨利·威爾遜和黑格之間關係不和,他常常批評黑格,是黑格的競爭對手。
黑格當然不會示弱,於是拉攏英軍總參謀長威廉·羅伯特·羅伯遜一起對抗勞合·喬治。
因為威爾遜是勞合·喬治排出的,同時又是羅伯遜的手下,於是就衍生出一個問題,威爾遜到底應該向勞合·喬治匯報工作,還是想羅伯遜匯報工作。
威爾遜選擇勞合·喬治,這引起了羅伯遜的不滿,羅伯遜向勞合·喬治證明了他是忠實於原則而不是權利,向勞合·喬治提出,如果威爾遜不按照規定聽從參謀部命令,那麼羅伯遜就將辭職。
勞合·喬治求之不得,於是羅伯遜辭職。
羅伯遜也算是求仁得仁。
羅伯遜的綽號叫「快活人」,他是英軍中唯一一個從士兵晉升到元帥的人。辭職之後的羅伯遜在給黑格的信中寫道「我已經厭倦了這充滿死亡的生活」。
厭倦了這充滿死亡的生活……
是啊,戰爭已經進入第四個年頭,很多人都厭倦了,卻只有羅伯遜敢說出來,果然不愧是「快活人」。
羅伯遜辭職之後,勞合·喬治想任命第二集團總司令普盧默擔任總參謀長,但普盧默想到羅伯遜的下場,果斷拒絕了勞合·喬治的任命,於是威爾遜成為英軍總參謀長。
考慮到威爾遜和黑格之間的惡劣關係,黑格出現失誤的原因不言自明。
英國自顧不暇,自然沒心思給荷蘭人足夠的支持,於是等談判重新開始的時候,荷蘭人發現,不管是英國人還是法國人,都沒有站在他們這邊。
英國人和法國人的態度很明確,眼看德國人即將發起規模前所未有的進攻,英國人和法國人沒有心情為荷蘭人「主持公道」,英國人和法國人必須保證秦致遠把精力全部集中在歐洲戰場上,好為己方增加更多勝算。
於是得意洋洋的黃富貴提出一個看似絕不可能實現的要求:荷蘭人可以保有婆羅洲的稅收權益,但荷蘭不再直接管理婆羅洲,婆羅洲的管理由「蘭芳公司」負責。
聽到黃富貴提出這個要求的荷蘭代表維拉爾杜姆被驚得目瞪口呆,這個要求實在是太無恥了,先不說蘇門答臘島和巴布亞島上的領土現在都在殖民政府的控制之中,就連蘇拉威亞和加里曼丹,「蘭芳公司」都沒有完全占據,而蘭芳公司居然貪心不足蛇吞象,對整個荷屬東印度提出領土要求,這令荷蘭人無法接受。
「蘭芳公司」雖然提出可以保留荷蘭人在婆羅洲的稅收權益,但誰都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如果荷蘭人無法直接管理婆羅洲,到時候稅收具體有多少完全就是「蘭芳公司」說了算,每年給一億荷蘭盾是給,給一千萬也是給。
如果考慮到「蘭芳公司」的無恥程度,更有可能是每年一萬……
就連這一萬,估計也給不了幾年。
更令維拉爾杜姆無法接受的還在後面,聽完黃富貴的要求之後,英、法兩國的代表居然表示很合理,欣然支持黃富貴的要求!
支持你妹啊?
印度如果獨立英國人會不會支持?
阿爾及利亞如果要獨立法國人會不會支持?
維拉爾杜姆當場失態破口大罵,然後被趕出會場。
接下來是閉門會議……
把荷蘭代表維拉爾杜姆關在門外的閉門會議!
當大門再次打開的時候,協議已經簽署,就等維拉爾杜姆簽字。
「我絕對不會簽這個字,荷蘭絕對不會同意這種無理要求,你們實在是太過分了!」維拉爾杜姆悲憤欲絕。
過分?
這是英法兩國的一貫作風,想想巴黎和會上的民國,想想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波蘭,沒有無恥,只有更無恥。
和原本的歷史不同的是,秦致遠現在也屬於無恥的行列,而且是最無恥的那一個。
其實維拉爾杜姆簽不簽這個字都無所謂,英、法兩國既然簽了這個字,就表示英法兩國已經承認「蘭芳公司」的合法存在,以後英、法兩國就不會拒絕和「蘭芳公司」的「貿易」。
因為有秦致遠的存在,這種「貿易」和實際支持沒有任何分別,而且還是光明正大的支持。
現在的荷蘭人在和「蘭芳公司」的對峙中已經處於絕對劣勢,如果再有英、法兩國的支持……
荷蘭人終於感受到全世界滿滿的惡意!
荷蘭人在憤怒、在哀嘆、甚至是在悲泣、但他們不知道應該找誰發泄。
這種惡意,華人在荷蘭人身上已經感受了幾百年,或者說華人從全世界已經感受了數百年,現在終於原封不動的返還回去。
英國向中華走私鴉片的時候有沒有問過華人的感受?
八國聯軍入侵清帝國的時候有沒有問過華人的感受?
列強逼迫清政府一次次簽訂不平等條約的時候有沒有問過華人的感受?
華人在「紅溪慘案」中哀嚎的時候,荷蘭人沒有在意過華人的感受;婆羅洲原住民侵入華人的家庭,掠奪華人的財產,屠殺華人成員的時候,荷蘭人可以裝作視而不見,那麼現在,華人憑什麼在意荷蘭人的感受?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不外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