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遼東危急
2023-11-10 03:39:32 作者: 叢林靈貓
倭寇首先進攻了城外的漢軍,漢軍猝不及防,比較慌亂。倭寇集中了主力近三萬人在炮火掩護下強攻,很快就突破了漢軍的臨時營寨,不到一個時辰,漢軍死傷殆盡。殲滅了城外的漢軍之後,倭寇開始攻打龜城。
龜城只是一個人口僅僅只有1萬的小城,並沒有高大堅固的城牆。倭寇集中炮火,猛轟北面的城牆,不多時就將城牆轟塌,經過三個時辰的巷戰,漢軍雖然勇敢抵抗,但是最後敵不過裝備精良、訓練有素而且數倍於己的倭寇。
龜城陷落了,近8000名漢軍被俘。田中一郎沒有將糧草焚毀,而是以搬運糧草者,可得兩成的條件,組織當地百姓,為倭寇將糧草運往鐵山,裝上了軍艦和徵集的船隊。他率領倭寇主力向東迎擊李典。
田中一郎的打算是,趁著李典在平壤,不知道這裡的情況,他率領倭寇主力奔襲安州,然後與平壤守軍夾擊漢軍。他沒有料到,李典會率領漢軍主力脫離平壤,提前返回,此時已經越過了安州。李典也沒有想到田中一郎已經打下了龜城,而且這麼快就來奔襲安州,結果兩軍在安州以西博川遭遇。
兩軍前鋒一照面,立即發生了激戰。
倭寇的主力除了在龜城損失的,和在龜城留守的,在此地的共有28000人,漢軍共有45000人。李典見自己的兵力占優勢,立即全軍壓上,希望能迅速解決戰鬥。
博川的地勢是西高東低,倭寇占有地利上的優勢,田中一郎立即指揮部隊搶占有利地形,居高臨下阻擊漢軍。李典發現倭寇雖然火炮和床弩厲害,但是射速較慢。李典立即發揮長弓部隊的威力,掩護主力進攻。雙方在山坡上激戰。李典見長弓部隊有效地壓制了敵人,就一面正面進攻,一面派出一支部隊迂迴攻擊倭寇的側翼。
田中一郎發現有被包圍的危險,他迅速判斷了形式,決定利用地形拖住漢軍。他指揮部隊收縮,向高處轉移,搶占了三個山頭,居高臨下,抵消了漢軍長弓的射程遠的優勢。漢軍仰攻傷亡太大,就暫時退了下去。
按說倭寇被包圍在山上,沒有補給,連水源都成問題。可是朝鮮的四月,山上的積雪仍未化盡。解決了倭寇的飲水問題。不管怎麼說,形勢應該對漢軍有利。但是,漢軍自從與倭寇在平壤對峙開始,攜帶的給養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安州本身就沒有什麼給養,也沒有給他們補充多少。對峙下去,漢軍將面臨彈盡糧絕的險境。
倭寇不必擔心,因為他們有援軍,朝鮮境內近期可以趕來參戰的偽軍還有四個師團,平壤方向的漢軍只有2萬人,而倭寇和偽軍足有10萬之眾,很快可以擊敗漢軍趕來支援。漢軍由於沒有給養補充,堅持不了幾天。
李典發現,漢軍現在處於極其危險的境地,自己如果在這裡被倭寇纏住,沒有給養,很快就會面臨全軍覆滅的局面。李典仔細分析了面對的情況,做出了一個極其痛苦的決定:放棄朝鮮,馬上撤退。
李典不忍心放下平壤前線的那些漢軍,但是將他們救回已經沒有任何可能了。他只好派人通知他們,讓他們自行突圍。他率領手下的漢軍突然向北面的雲山方向奔去。
田中一郎看見漢軍逃走,立即下令部隊下山追擊,想纏住他們。他知道,只要纏住漢軍,用不了三天,漢軍就會因為補充不了給養而潰散。
李典無奈,下令一個部將率領3000漢軍死戰,阻擊倭寇的追擊。倭寇最終殲滅了這3000漢軍,但是耽誤了近兩個時辰。
田中一郎不甘心讓漢軍逃走,但是由於先前上山防守,馬匹都落在了漢軍手裡。此刻能湊出來的騎兵只有不到200人。一個倭寇大隊長請纓去纏住漢軍。田中一郎知道沒有多大作用,但是去騷擾一下也沒有壞處,就同意了。
李典逃到雲山,此時通往遼東的有兩條路,大館方向和古豐方向。距離上大館方向要近,但是他怕龜城的倭寇阻攔,就選擇了古豐方向,準備經過楚山度過鴨綠江。
當漢軍逃到古豐時,已經一天沒有進食的漢軍只好搶劫古豐的百姓。這時,那個倭寇大隊長帶著那200騎兵出現了。
李典不知道有多少倭寇追來,以為這些倭寇只是前鋒,大隊馬上就到。於是下令逃走。結果約3000名分散搶劫的漢軍步兵,被截住了。他們見大隊漢軍已經逃走,無心作戰,就向這些倭寇投降了。
田中一郎率軍趕到時,知道漢軍主力已經逃走,深深遺憾。他見到那個倭寇大隊長竟然以200騎兵,俘虜了3000名漢軍,十分讚賞,當即提升他為聯隊長。
幾天後,李典終於回到了鴨綠江西岸。此時,他身邊還剩下32000人了。至此李典出兵朝鮮,以損失5萬漢軍而告失敗。
沒多久,倭寇已經開始陳兵鴨綠江邊,虎視遼東。
老話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壞消息接踵而來。
東漢末年,東北的少數民族,主要是濊貊和扶餘人。
周成王在洛陽召開的成周大會,東北地區到會的「肅慎、穢、良夷、高夷、孤竹、不屠何」等東北夷,其中「穢」的代表,就應該是居住在「濊城」的濊王,其「濊王之印」,亦為中原王朝所賜。
濊貊人的北支為索離族,飼養豬、馬、牛,又善於狩獵。索離人生活在嫩江以東、松花江以北的松嫩平原地帶。嫩江下游肇源縣白金寶遺址就是索離人的文化遺存。索離人的社會內部已出現私有制和階級對立,已跨入文明的門坎。索離族人東明稱王,不用濊族和索離族名,而採用鳧臾族名,中原漢族王朝譯作夫余,後改為扶餘。夫余是漢朝在東北的地方政權,漢時受玄菟郡管轄,漢末三國初改屬遼東公孫氏。
由於漢朝以大漢自居,對於這兩個民族一直採取高壓政策。因此他們的怨氣極重。倭寇以支持他們自治為誘餌,並且給予了他們秘密的援助。此刻他們見漢軍在朝鮮大敗,也開始反叛,他們驅逐了漢朝的官吏,宣布自治。在倭寇的幫助下,訓練軍隊,與倭寇共進退。
遼東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