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章 意圖安南
2023-11-09 19:53:40 作者: 月關
隨後,大批內侍從皇宮趕來,對這幾座大殿再度進行部置,佛龕、香爐、布縵……,無一處不檢查到,然後退出正殿,在外面侍候,緊接著從金陵各座佛寺召集來的有道高僧雲集大報恩寺,在金壁輝煌的寶剎內蒲囘團安坐,面前擺著木魚、鍾馨,一個個大紅袈裟,寶相莊嚴。
最後,鄭和與輔國公楊旭聯袂趕到,也不知楊旭對鄭公公說了句什麼,鄭公公點點頭,便在殿外站定,輔國公楊旭則手捧一個蓋著紅綢的盒子獨自進了正殿,過了一陣兒出來,已是兩手空空。而這座正殿所有的窗戶、門扉,除了正門,已被他全部釘死,並當眾傳出命令,這座正殿,從此以後再不許任何人進入,違者格殺勿論!
外面侍候的內侍和僧侶們凜然稱命,心中不覺奇怪,不知這祭祀祖先,如此光明正大的事兒,為何搞得這般詭秘,但是事涉天子,自然沒人敢亂嚼舌頭。
等朱棣擺駕大報寺後,便單獨進入了正殿,門扉立即合攏,裡邊不須一人陪侍,門戶左右,卻是輔國公和鄭公公站在那兒把門。
為何這般神秘?連鄭和都不是十分清楚,唯一的知情者只有夏潯一人,站在門口,聽著梵唱聲起,他的心中不禁感慨萬分。距皇帝如千萬里之遙的世人,依著自己的好惡,大肆渲染的朱棣,要麼是英明神武、文治武功俱臻大成的天子,要麼是殘囘暴不仁、殺戮成性的暴君、要麼是昏囘庸無道、貪囘淫好色的變囘態,可是誰能真正一窺這位皇帝的顏色,錦衣夜行小品誰能真正的了解他這個人?
他有令人詬病的一面、也有令人稱道的一面,他雄才大略,堪比秦皇漢武,遠邁唐宗宋祖。他派人七下西洋,親率大軍五征漠北,他疏通了大運河,貫通南北大動脈,對經濟的推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征服了東北、西南、安南;他修纂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永樂大典》;他確立內閣,影響了全世界的政治體制。
當有些人一葉遮目,只知道津津樂道於朱棣初登基時對政治對手的短暫清洗,並在殺人手段、殺人規模、女人和妓院這些話題上絞盡腦汁的大肆渲染、不斷誇張,以滿足他的獵奇心理時,可曾有人注意到,朱棣五征蒙古、七下西洋、疏通大運河、建造北京……,對東北、西北、安南、海洋各個方面軍事、政治上的卓越成就?
可有人想到,這些浩大的工程和軍事行動,任何一樣單獨拿出來,對此前的任何一個朝代都是極大的負擔,甚而可能因此亡囘國,而這麼多事情集永樂一朝完成,卻沒有給國家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這背後所喻示的他在經濟建設方面的強大能力?
沒有!
洪武三十年陝西白蓮教高福興、王金剛奴起囘義,參與之眾十餘萬,派開國大將長興侯耿炳文率數萬精兵鎮?壓,鏖戰一年,余戰十餘年,卻知者寥寥;然而僅僅發生於山東一府部分地區,參與者不過萬餘人、主要依靠山東地方軍隊鎮?壓,從起事到被剿滅不過兩個月的白蓮教唐賽兒起囘義,卻被大書得書,由此抹殺了永樂二囘十囘二囘年間創下的無數功績。
唐太宗比明成祖幸囘運,那時堅持嫡長正統觀念的儒生並不多;那時的大臣沒有罵皇帝的嗜好;唐朝之後不是一個自卑的異族統囘治中原數百年之久,從而有機會去不斷的篡改歷史。歷史對朱棣,不公平!
站在殿外,夏潯浮想聯翩,他忽然覺得,這個迫於輿論,只能悄悄躲在這裡,默默地向他的生囘母祭拜、懺悔,傾訴他的委屈、哀傷和愧疚的永樂大帝,著實的有些可憐。
朱棣出來了,帶著一身的檀香。
當他出現在陽光下,他依舊是那個強勢霸道的皇帝,一睥一睨、舉手投足,都充滿了天子的威嚴。也許他在殿中跪在母親靈位前焚香祭拜、默默祝禱的時候會軟弱、會悲傷、會流淚,但是當他出現在別人眼前時,他只能是天子、只能是永樂大帝。
「陪朕走走!」
朱棣看了夏潯,就只淡淡地說了一句。
夏潯隨在後面,一君一臣離去,鄭和依舊站在那兒,輕輕帶上了殿門。
從今天起,這裡,只有皇帝一人可以進入。
朱棣站住了,夏潯便也隨之站住。
過了一會兒,朱棣緩緩轉過身來,凝視著夏潯,緩緩說道:「士弘病故,安南戰事,現由沐晟,張輔負責。朕不甚放心,你覺得怎麼樣?」
夏潯早就聽到民間傳言了,今日皇帝特意召他來見,他就知道不是僅僅陪皇帝祭母那麼簡單,對這件事也曾認真考慮過,只不過沒有想到朱棣如此單刀直入,所以略略有些意外,他怔了怔,才道:「皇上,臣以為,沐晟久鎮南疆,熟悉地理,張輔名將之子,當初在軍中也曾歷經戰事,這兩員大將又正當壯年,兩人相輔相成,安南戰事,皇上勿須擔憂。」
朱棣笑了一聲,只當夏潯也聽了傳言,而皇上心意未決、旨意未下,民間已傳言四起,這是為君者的大忌,所以不免惶恐,如今見自己問起,自然不敢毛遂自薦。卻不知夏潯說的卻是實話,張輔打安南,當真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到後來安南人最怕的就是張輔,聞其名而變色。
朱棣便道:「兵者,國之大事,他們的歷練還少,而且安南之戰,不僅僅是行伍中事,交給他們,朕不是很放心。」
話說到這個份兒上,意思已經很明白了,為臣者就該為君分憂,皇上已經不放心了,夏潯趁機領命,朱棣必定欣然應允。如果不好毛遂自薦,夏潯也可以順勢說一句:「可以在朝中另擇大將,出鎮安南!」那麼朱棣也可以順勢點他為帥。
不過夏潯明知朱棣的暗示,卻還是不想順著他的意思來。夏潯在浙東剿倭也好、在遼東經略也罷,其實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政治前瞻性,在軍事上的成功,有取巧的成份。到安南的話,夏潯並不覺得自己能比人家張輔打得更好,就連沐晟,他也遠遠不如。
這不是夏潯妄自菲薄,而是他能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短處,沒有人是全才,他更加的不是,打仗是要死人的,如果因為他的指揮不力,造成過多的死亡,哪怕最後依舊取得了勝利,榮耀的是他,誰去憐惜那些失去兒子、丈夫、父親的百姓呢?如果他比張輔更能打,他可以當仁不讓,明明不如人家,何必攬功於己。
因此,夏潯猶豫了一下,依舊堅持道:「皇上,臣與英國公張玉大將軍也算是素識,對張輔也了解一些,臣認為,張輔必能不負聖望。成國公病故,張輔暫代征夷大將軍一職,為了振奮軍心士氣,必定有所行動,皇上不妨看一看,說不定張輔很快就會有好消息傳回來同,以向天下證明,他,也是皇上麾下一員名將!」
朱棣聽了微微有些不悅,只道是夏潯有意婉拒,仔細一想,確也如是。他兒子才剛剛出生,這一去至少又得一兩年,他哪捨得走。可是,為人臣者,為君分憂,這點覺悟還沒有麼?「你的岳父和白蓮教不清不楚,為了掩飾,你又擅殺朝廷命官,這等重罪,我未做任何處置,你兒子出生後,我破格提拔,恩遇隆重,現在又委你重任,卻還要推三阻四!」
不過一想到白蓮教,朱棣不免就會錯了意:「難道正因為此,楊旭才不肯領兵?他是為了避朕的疑慮麼?」
想到這裡,朱棣不禁釋然,微笑道:「文軒,朕的意思,是叫你去坐鎮,叫你去,那就是用人不疑,你無須有什麼顧慮。」
他轉過身,負起雙手,緩緩而行道:「朕叫你去,其實有朕的打算。士弘行前,朕曾誡諭他:『毋養亂,毋玩寇,毋毀廬墓,毋害稼穡,毋盜取貨財,毋掠人囘妻女,毋殺戮降附,有一於此,雖有功不宥,爾其慎之。……罪人既得,即擇陳氏子孫之賢者立之,使扶治一方,然後還師。』「其實於戰事之外,這些事你會比士弘處理的更好。不過,當時你經略遼東正在緊要關頭,脫不得身。實際上……」
朱棣說到這兒,忽又沉吟起來,似乎有些難以啟齒的樣子,夏潯不覺有些奇怪:「皇上吞吞吐吐的,他還有什麼不好吩咐的事情麼?」
朱棣遲疑了片刻,似乎下定了決心,轉身再度看向夏潯,目光有些灼熱起來:「文軒,安南,自秦朝時候起,便是中國故地,唐朝時候,還隸屬於安南都護府管轄著,朱溫滅唐,中原大亂,安南趁機自立,宋朝無力收復安南,遂任其自立,到元朝進候,戰無不勝的蒙古大軍卻在安南連遭敗績,也不得不止步於彼!」
夏潯心中一震,脫口道:「皇上的意思是?」
朱棣沉聲道:「朕已得到準確消息,安南陳氏,已經滅絕!朕出兵安南,討囘伐黎氏,興滅繼絕,以盡宗主之責不假。可是陳氏已絕,這安南四十八府州、一百八十縣,三百餘萬戶,介時,由誰來統囘治呢?唐之亡,交阯淪於蠻夷,迄今四百餘年,至是復入版圖有望!文軒,這開疆裂土之功,你不想要嗎?」
p:諸位仁兄,求月票、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