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後一戰?
2023-11-09 11:50:31 作者: 風雪雲中路
抗聯調進關的坦克部隊,在完成江淮作戰之後。一部就地編入江淮軍區,一部則調到石門,航空兵的配備則以江淮軍區和平津沿線為主。此次整編之後,江淮軍區已經成為關內各大戰略區之中兵力和配置,僅次於擔任總預備隊的晉察冀軍區。
對於入關部隊被成建制的改為新四軍,楊震也只能搖頭苦笑。實際楊震認為如果將晉察冀軍區部隊和晉冀魯豫軍區部隊一部,南下與新四軍和編,抗聯進關部隊完成江淮作戰之後,分別部署晉察冀與山東軍區,擔任關內全軍總預備隊效果會更好一些。
但楊震也明白,在這件事情上自己還是不插言的為好。中央這麼部署,肯定是有中央的意圖和想法。所處的環境和地位不同,考慮問題的角度也不同。中央將抗聯部隊與新四軍和編,應該更多的還是考慮江淮周邊的整體形勢。
至少眼下在中國戰場,對僅剩下江南一隅外加台灣的中國派遣軍,可以保持足夠的威懾力的同時。也對其他方向,同樣保持著足夠的威懾力。最關鍵的是江淮之地,雖說眼下正受到黃河的侵害,但相對於華北來說要富庶的多,也有足夠的實力支撐大軍的供應。
此次收復江淮加上冀中以及山東的產糧區,讓關內老區的負擔基本上可以下降到之前的三分之一。如果黃河三角洲地區在開墾出來,按照目前的墾荒速度來看,這個比例更是可以再降低一些。
不過中央也考慮到東北的開發問題,在江淮戰役完成後。從新四軍和山東軍區,調往東北一批部隊,成建制的轉為農業部隊,加快對遼河三角洲的開發。而山東軍區也加大了對黃河河口的屯墾力度,以儘可能的減輕關內的負擔。
楊震堅持開發遼河三角洲的要求,雖說給東北財政帶來了一定的負擔,但整個遼河三角洲的開發速度卻很快。四五年五月底,遼河油田第一口油井正式出油。而且根據某位美國專家預計,如果保持足夠的投入,儲量不低的遼河油田,將會成為第二個羅馬尼亞。
遼河油田開發成功,讓楊震的心放了下來。而六月末第一船遼河油田產出的石油,運往挪威以支付從挪威購買德國裝備的剩餘款項,以及隨後出口到法國的五萬噸石油訂單的簽訂,也讓東北緊張的財政大大的鬆了一口氣。
只是眼下財政一樣快要破產的法國人,卻沒有足夠的現金來支付這筆石油訂單。但楊震也很大方的同意法國人可以不用支付現金,而是用其在德國占領區的工業設備,以及法軍繳獲的德國裝備來頂帳。但只限定於指定的設備和裝備,以及相應的技術。
法國人占領區是德國汽車工業與光學的主要分布區,這裡有雄冠整個歐洲,即便放眼世界也居於領先的工業基礎。汽車工業設備,楊震沒有太指望。但是光學設備和技術,卻是中國人眼下最急需的。
這兩筆交易做的雙方皆大歡喜,一個得到了急需的設備,一個慷他人之慨搞來了自己急需的燃料。眼下同樣囊中羞澀的法國人還是很現實的,面對著整個歐洲燃料緊缺的局面,只要能不用支付大筆現金,搞來急需的油料,他們可以不管做生意的對象是誰。
對於眼下的法國人來說,戰爭已經結束,美國人的慷慨已經停止。國內先經過德國人長期占領掠奪,後北部工業重鎮又稱為西線主戰場之一。雖說在法國境內的大規模戰事,只維持了半年,但產生的破壞也足以驚人。
眼下對於法國人來說,搞到廉價的、最好不用支付現金的物資來源,渡過戰後最初的危機,為國家恢復創造條件已經成為首要的選擇。這個時候中國人願意做這筆交易,對於法國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至於德國人,讓他們去見鬼去吧。這些德國佬都餓死了,對法國才是最好的消息。二戰之中被德軍全面占領,無疑對高傲的法國人是一個嚴重的打擊。這個時候中國人提出財政快要破產的法國,用法國占領區的設備和技術,以及法國的工業產品換取石油和藥品,是傳統出口市場基本上已經丟給美國人的法國人自然樂不得的。
法國是第一個,然後就是比利時、荷蘭、挪威、丹麥、丹麥,甚至包括整個二戰之中,德國人的盟友義大利,都提出同樣的要求。不用支付現金,對於這些被打的殘破國家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只不過這些在德國沒有占領區的國家窮的很,可以交換的東西有限。
但中央認為這無疑是一個用來交朋友,打開貿易通道的好時機,第一時間批准了楊震提出的關於以石油加上糧食,以及天津與遼東的紡織品,與西歐國家採取以貨易貨的貿易,即解決了歐洲國家的燃眉之急,也獲得了一定的技術和急需的設備。
荷蘭沒有貨幣,也沒有德國的機械和武器怎麼辦。這好辦,你們出面去美國人那裡購買,中國人以石油作為支付手段。荷蘭的奶牛不錯,造船技術也可以,拿出來中國人也不會拒絕。破破爛爛的比利時,也可以照此辦理。
其實楊震盯上的是比利時的鋼鐵廠,只不過這廠子比利時人寧可挨凍,打死也是不賣的。不過比利時人在困境之下,最終還是提供了部分眼下東北最急需的,模具鋼和造船用鋼全套冶煉設備和技術,以換取急需的糧食、石油、紡織品,以及遏制大規模流行傳染病的急需盤尼西林和鏈黴素。
義大利的造船和汽車、飛機製造技術、軍火工業,同樣也並不弱。打醬油一樣的戰爭態度,是戰爭態度的問題。但義大利人的工業底子,在歐洲還是有一定水平的。丟光了殖民地的義大利人,為了獲取物資還是很大方的。為了獲取東方的廉價糧食和石油,義大利人很慷慨的拿出魚雷的技術。
等到反應慢了半拍子的美國人,開始在歐洲實施馬歇爾計劃,對歐洲國家實施大規模的援助開始時。東北局和東北人民政府,已經打開了石油出口的通道,並與戰後西歐各國建立了貿易關係。
以貨易貨這種交換方式,無疑很適合眼下大部分,已經打成了一片平地,亞洲的殖民地不是還在日軍控制之中,就是已經開始風起雲湧的歐洲國家。除了英國靠著海外屬地,還在強硬的堅持著之外,其餘西歐國家基本上都與東北建立了貿易關係。
其實這些事情楊震基本不插手,他甚至連過問都不過問。所有經濟工作,他都很放手的交給了東北人民政府去處理。他在東北政府的進出口方面,除了讓情報部門幫著牽線搭橋之外,其餘的一概都是甩手掌柜做法。
他現在即沒有精力,也沒有心思去管那些事情。尤其是眼下整個東北軍區,軍長被調回中央工作。原來的軍區政治部主任,也被調回中央。第一政委只管某些秘密工作,郭炳勛又被他調到朝鮮坐鎮,很多東西都只能他親力親為。
他根本不可能將很多精力,挪去插手自己並不擅長的經濟。除了讓情報部門提供一部分協助之外,楊震主要的精力還是放在了自己的計劃上。這期間他不斷飛往中央匯報工作,與主席和副主席談事情。甚至在整個七月份,他在中央的時間都比在東北多。
而就在杜開山全力在朝鮮南部戰場上,發動全線攻擊的時候,楊震提前從蘇聯北方艦隊抽調回來的水兵。加上大量情報部門和技術部門的人員,也陸續以預備隊的名義開始秘密進入朝鮮。
抗聯的遠程偵察機,也不斷的出動對日本沿海各個軍港,以及整個日本本土進行最廣泛偵察的行動。此次偵察行動涉及面之廣,空中偵察行動之細緻,還是抗聯對日開始大規模偵察的第一次。
從軍港到城市,從鄉村到海岸線,整個日本本土的所有一切動向,都在抗聯偵察機的偵察範圍之內。尤其是從最北面的南千島群島一直到南面的九州島,日本本土的所有軍港以及海軍造船廠,抗聯的偵察機幾乎天天在這些地點上空徘徊。
只是此刻本土防空力量已經耗盡的日軍,面對著這些天天在自己腦袋上盤旋的偵察機,只要不投擲炸彈就只能聽之任之。僅存的防空戰鬥機,已經無力去攔截這些偵察機。反正被炸的幾乎沒有剩下什麼的本土,也沒有什麼秘密可保了。
這些偵察機拍下來大量的照片,被詳細的一張張的分析。只要類似工廠的地方,都被清楚的標到地圖上。整個偵察行動拍完的照片,在戰後整整堆滿了幾間屋子。情報部門根據偵察,還重新繪製了日本本土四島,尤其工業最集中的本州島地圖。
進駐朝鮮半島的傘兵二師,也在不斷的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從東北調集的幾個完整建制的師,也替換下傷亡不輕的朝鮮集群各個師,進駐釜山、蔚山各個港口。同時從東北想發設法,在鐵路未完成搶修之前,在釜山、蔚山兩個港口儲備了大批的柴油。
而大連、葫蘆島有造船工業的地方,也在不斷的加大馬力將從山東、蘇北沿海,調集的大量帆船改為機帆船,並對船工進行集中培訓,完成一批調往朝鮮一批。而這一切要避開此時已經完全掌握了西太平洋制海權和制空權的美軍眼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整個七月份,楊震一方面不斷的奔波於北平和瀋陽之間,一方面不斷的採取種種技術和宣傳手段,掩蓋自己的戰略計劃。在報紙與廣播上不斷的宣傳對日最後一戰,將日本人民從萬惡的軍國主義統治之下,徹底解救出來的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