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穿越•重生 >抗日之我為戰神 > 第三百七十二章 南太平洋上的漣漪

第三百七十二章 南太平洋上的漣漪

2023-11-09 11:50:31 作者: 風雪雲中路
  完全可以先徹底解決太平洋戰場問題,在集中兵力調過頭解決滿洲的問題的結論之下。就在楊震抵達延安開會的當天,日軍南方軍挾中途島海戰取勝之威,在強大的海空軍的掩護之下,繞過尚未完全占領的紐幾內亞島,突然澳大利亞本土登陸。

  沒有想到日軍會在紐幾內亞島爭奪戰尚未結束,便突然進攻自己的澳大利亞軍隊,被日軍的突然襲擊打了一個搓手不及。倉促應戰的澳軍兩個旅,在日軍迅猛的攻勢之下,被打的連連敗退。當天日軍登陸部隊,就徹底的站穩了腳跟。

  登陸日軍在站穩腳跟之後,不顧兵力尚未完全到位,補給物資正在卸船的態勢,立即轉入快速的進攻。短短兩天之內,接連突破澳大利亞陸軍三道防線,深入澳大利亞內陸達三十餘公里。

  如果不是日軍機械化程度低,第一批投入登陸的坦克只有二十餘輛,導致進攻速度並不是很快。以及後續兵力因為美澳飛機的干擾登陸速度不快,導致投入進攻的兵力不足。恐怕以日軍一貫的進攻速度和方式來說,深入內陸的日軍不會停止在三十公里的距離之內。

  日軍在新喀里多尼亞島爭奪戰尚未有結果之際,突然出兵進攻澳大利亞,不僅打了澳軍一個措手不及。更為嚴重的是此刻正在新喀里多尼亞島與日軍激戰的澳軍,被切斷了整個補給線與後路。

  如果不儘快解決這股日軍,讓其在澳大利亞橫衝直撞。不僅影響到美軍在太平洋戰場的整個作戰計劃,失去反攻太平洋戰場最好,也是最大的基地。這無疑會對整個太平洋戰局,帶來致命的影響。

  在紐幾內亞島上正與抽調的第二師團一部苦戰的澳軍一部,也將處在腹背受敵的態勢。儘管該部只有五千人,但在澳軍僅有的四個最精銳的師,此刻都在北非戰場的情況之下,這五千人已經是澳軍最後的精銳部隊的三分之一了。

  澳大利亞本土受到入侵,在北非戰場作戰的澳軍兩個最精銳的師急速回援。但在澳軍主力返回增援還需要時間,短時間之內無法趕回參戰。澳軍本土防守兵力,又實在無法應對日軍進攻的情況之下。

  原本已經進至澳大利亞南部,準備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拉起整個太平洋戰場反擊戰序幕的美軍。只能改變配合澳大利亞留守本土的部隊,應對日軍的大舉進攻。接過澳大利亞戰場的擔子,讓澳軍其餘部隊可以繼續在中東作戰,以減輕中東戰場英軍的壓力。

  在日軍突破灘頭登陸的第三天,美軍的一個七拼八湊的海軍陸戰隊師,就與紐西蘭軍隊兩個旅即投入了戰場。試圖在日軍控制區外建立一條防線,阻止日軍的攻勢,為澳軍主力與新的美軍增援抵達爭取時間。

  在海軍陸戰隊反應迅速的同時,美國海軍南太平洋艦隊,將原有準備用於瓜島的所有海空力量,全部調往澳大利亞周邊海域。與日本海軍的護航艦隊,在澳大利亞東北海岸爆發了一場規模不算大的海空戰。

  美國海軍利用作戰海域,在澳大利亞航空兵基地作戰半徑之內,以及自己飛機航程遠和數量上的優勢。集中大量陸海軍航空兵,在皇家澳大利亞海空軍的配合之下,在這場海戰之中打了一場規模不算大的勝仗。

  此戰美澳聯軍以一艘美軍輕巡洋艦,美軍一艘驅逐艦,澳軍兩艘驅逐艦被擊沉,美澳兩國共三百七十七架飛機被擊落。戰前從大西洋艦隊緊急調過來的一艘航母,被日軍轟炸機偷襲得手,炸成重傷為代價。

  擊沉日軍瑞鶴號艦隊航空母艦,重巡洋艦和輕巡洋艦各一艘、驅逐艦五艘,重創輕型航空母艦龍驤號、戰列艦比睿號,以及兩艘重巡洋艦。使得日本海軍護航艦隊,只能撤離澳大利亞東北海岸戰場。

  此戰之中美國海軍,不僅重創了日本海軍掩護艦隊,還攔住打散了完成卸載,正準備返航的日軍登陸艦隊。並一舉擊沉了其中的五艘運輸船,為運輸船隊的護航兩艘老式巡洋艦吾妻號、出雲號。

  初步遏制住了拉包爾的日軍二十三軍主力,繼續向澳大利亞戰場增援的勢頭,並暫時切斷了澳大利亞戰場上日軍的補給通道。此次海戰的勝利,也改變了新喀里多尼亞島上正在激戰中澳軍,腹背受敵的窘迫境地,重新打通了其與本土的聯繫。

  此次在澳大利亞東北海岸的海空戰之中,美軍獲得了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第一場海戰勝利。給自開戰以來連戰連敗,丟失大片土地的美國軍隊,以相當大的鼓舞。重新讓中途島海戰之後,幾乎是跌落到谷底的士氣恢復起來。

  但這場海空大戰之中,美澳兩軍付出的代價也是慘重的。儘管艦艇損失微不足道,但出擊的一艘航母近百架艦載機,在日軍性能占據絕對優勢的艦載機,以及從紐幾內亞島日軍控制區起飛陸基航空兵零式戰鬥機的血腥屠殺之下,全部艦載機只剩下五架。

  從岸基起飛的美軍陸軍航空兵,以及澳大利亞皇家空軍性能更加落後的作戰飛機,更是幾乎全部被擊落。這一戰空戰的結局,與之前的東南亞和中途島、珊瑚海幾戰類似。整個空戰過程,全部成一邊倒之勢。

  無論是美國海軍的F四海盜式艦載機,陸軍的P三九、P四零戰鬥機,還是澳大利亞的颶風戰鬥機。在日軍零戰的絕對優勢面前,根本就無還手之力。整個澳大利亞東北海域,幾乎成了美澳飛機的墳場。

  此次海空作戰之中美澳兩軍損失了三百餘架作戰飛機,甚至是全部戰鬥機的一半,而日軍則只損失了不到三十架零戰。美澳兩軍每次起飛作戰,他們的長官都將他們的名字從花名冊之中勾去。因為他們知道,那些飛行員恐怕再也回不來了。

  如果不是美軍艦載航空兵的TBD俯衝轟炸機,與澳大利亞皇家空軍的布倫海姆輕型轟炸機,利用零戰被自己戰鬥機飛行員不惜一切代價的纏住,在沒有掌握了制空權的情況之下冒死出動,擊沉了日軍瑞鶴號航母,重創了龍驤號輕型航母。

  讓整個日本艦隊失去了絕大部分的空中掩護,無法承受持續的損失,不得不迅速的撤往拉包爾。再加上日本陸海軍航空兵不和,從來都沒有共同行動過,讓美澳兩軍的空勤人員能夠得到一絲的喘息機會。

  此次海就發生在澳大利亞東北海岸,可以目擊到地方的海戰,恐怕美澳聯軍依舊無法取得任何的勝利。不過雖說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比日軍損失還要大。尤其是航空兵,損失的代價相當驚人。

  只是海戰的勝利,雖說在一定程度上支援了陸戰,並使得登陸日軍腹背受敵,切斷了其得到增援和補給的通道。但在地面參戰的海軍陸戰隊,卻並不是很爭氣,表現還不如裝備和數量都不如他們的澳軍。

  很顯然初出茅廬,只有一個團是完成全部訓練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一師,明顯不在狀態外加訓練還不足。該師剛進入戰場,還未來得及展開就日軍兩個聯隊打垮。第一批投入戰場的三個團,連同配屬部隊一萬八千人,只逃回了不到三分之一。

  其餘的不是戰死,就是步他們在菲律賓同袍的後塵,進了日本人的戰俘營。投入戰場的所有裝備,幾乎全部被毀或是丟棄。在十餘架B十七大型轟炸機不計代價的地毯式轟炸掩護之下,撤出戰場三十多公里之後才勉強站穩了腳。

  而且如果不是靠著美國軍艦不惜一切代價,冒著日本海軍航空兵空襲,以及日本陸軍設置在海岸線上的,從菲律賓拆卸下來的二百四十毫米岸炮的轟擊。集中十多艘艦艇拼命向日軍沿岸陣地縱深開火,造成美軍要從日軍背後登陸的假象,分散了日軍的注意力。

  再加上進入澳大利亞的陸海軍航空兵,在澳大利亞皇家空軍全部兵力配合之下,集中了所有可以飛行的殘存飛機全部出動,拼命的阻止日軍攻勢。搞不好日軍投入澳大利亞戰場的兩個半師團,將會席捲整個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戰局之所以沒有惡化到底,美英兩國還真的感謝抗聯在之前的會戰中,將日軍原計劃用於南太平洋的兵力吸引回來兩個。導致了日軍投入兵力由原計劃的四個師團,削減到了兩個師團外加兩個聯隊級的支隊。投入坦克的數量,也削減到了一半。

  兵力下降了一半,讓登陸後的日軍在兵力部署上捉襟見肘。在每次戰鬥之中,都只能儘可能對兵力的使用細化。而坦克部隊的不足,在地形更加有利防禦的情況之下,也減少了日軍登陸部隊的突擊能力。

  同時澳大利亞在本土的留守兵力,雖說因為主力都在北非戰場上,而在數量上顯得有些不足。但是這些參戰部隊,可都是實打實的澳大利亞陸軍最精銳的部隊。不僅清一色的英制裝備,而且戰鬥力也相當強。

  與日軍作戰的時候,爆發的戰鬥力,都遠遠超過了在東南亞戰場上,他們那些三流雜牌部隊一樣的同僚。尤其是在日軍已經打到自己家裡的情況之下,澳軍爆發出來的戰鬥力更加驚人。

  在從最初的突然打擊之中,緩過勁來的澳軍。在僅有的兩個團馬爾蒂達二型步兵坦克,以及英國新式二十四磅野炮的掩護之下,抵抗的勢頭和力度極其猛烈。只是兵力太少,無法全面抵擋住日軍的攻勢。

  但在美軍增援部隊抵達戰場之前,在某些地點上這些澳大利亞牛仔,在一定程度上已經遏制住了日軍的攻勢。只不過美軍的潰敗,再加上自身在之前的戰鬥中,傷亡過大缺少補充,也連累了澳軍只能不斷的收縮防線。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