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頭等大事
2023-11-09 11:50:31 作者: 風雪雲中路
因為宿醉顯得有些萎靡不振的楊震,在想起昨天夜裡因為酒醉耽擱了原本想要與李延平談的事情,連忙用涼水擦了一遍臉。感覺到清醒一些後,才讓小虎子在給他去打早飯的時候,順便將李延平找來。
典型關東漢子出身的李延平的酒量,明顯比楊震這個內外實際上也是地道的東北出身的人大很多。儘管昨天晚上也沒有少喝,甚至比楊震喝的還多。見面的時候,精神頭卻比楊震好上太多了。
喝了一晚小米粥,感覺到胃裡舒服多了的楊震,看著不知道自己這麼一大清早便著急的將自己找來有什麼要緊事情,而顯得有些迷惑的李延平道:「政委,下午各級幹部就要趕回來,參加軍區召開的團以上幹部會議。」
「會後我們又要分別找各自幹部談話,今兒一天我們都不能有多少時間。明天我又要和老郭上前線,勘察地形,要在外邊跑很長時間。所以這才一大清早,就將你找來,有些事情想和你商議一下。」
說到這裡,楊震看了看面前的李延平道:「政委,我有一個想法。你看這次我們在佳木斯繳獲了大批的日偽資金,目前財政的狀況有了一定的緩解。雖不能說徹底的緩解下來,但比以前那種拮据的情況,卻是好的多了。」
「我想以偽滿佳木斯師範學校,以及各縣的偽滿各級學校為基礎,在生產建設兵團各個支隊的駐地,以及各縣建立一批集中寄宿制學校,在根據地內實行普遍義務教育制。」
「讓軍區政治部制定一項規定,所有適齡孩子全部必須入校學習。全部學習費用、生活費,全部由軍區統一擔負。如果家長拒絕孩子入學,將承擔一定的責任,並要受到一定的罰款等處罰。」
「本來這項事情應該由地方政府執行,但現在東北工作委員會剛剛成立,地方政權還在鞏固階段,沒有實力也沒有精力來執行這件事情。我想還是軍區來執行好一些,等適當的時候,再移交東北局。」
「還有建立幾所實行供給制的保育院和完全寄宿制學校。將部隊幹部、戰士的孩子都收容進去,統一安排人照顧。還有烈士的子女,尤其是本地參軍烈士的子女,全部收起來由軍區統一供養。還有根據地內的孤兒,也要全部都收起來。我們的政策只有一個,就是不能讓一個適齡的孩子失學。」
「隨著形勢的逐漸穩定,根據地的日益擴大,我們的幹部成家的也會越來越多。雖然是戰爭期間,但總不能連後代也耽誤了吧。年幼的上保育院,年紀大一點的進學校讀書。我們不能讓這些革命的後代出現散養沒有人管的狀況。」
「這樣有幾點好處,一是可以穩定軍心,讓幹部戰士在前方打仗的時候沒有後顧之憂。二,在生活補助不夠的情況之下,也可以減輕幹部家庭的負擔。三,也避免了讓敵人趁虛而入,在拿我們無可奈何的情況之下,對我們的家人下手。」
這些事情還是楊震昨晚上在感嘆李延平家庭生活負擔重的時候,突然想起來的。這件事情,陳泊也曾經和他提起過,讓他按照延安保育院的模式,將幹部、戰士的子女統一收起來。一是讓幹部戰士安心作戰,不要為自己子女安全擔憂。二也是為了照顧好這些革命後代,避免出現他們因為父母的犧牲,而無人撫養,流落街頭的情況。」
只是戰事繁忙,雖然覺得很有道理,但楊震一直沒有顧得上去仔細琢磨。但在後世曾經看過《啊,搖籃》這部經典電影的他多少對陳泊所說的有些印象,正好這次索性一併的解決了,也算解決了成家的幹部一個後顧之憂。
至於在根據地內實行普遍義務教育制,楊震早在發起佳木斯戰役之前,就已經想好了的。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實行普遍強制義務教育,改變整個社會知識結構,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
就連日本人這些侵略者,為了籠絡人心,尚知道在偽滿境內建立大批的所謂國民學校,自己總不能連那些兩條腿的畜生都不如吧。
說到這裡,楊震看著李延平,有些動感情的道:「政委,我知道這麼做會給根據地造成極大的財政負擔,但這都是後代啊。現在的確在進行著一場全民族的解放戰爭,但戰爭總有一天會結束的。」
「戰爭結束後,這個國家還是要人去建設的。我們這些人拿了半輩子,甚至是一輩子的槍桿子。也許打仗還算行,但要搞建設需要的還是大批的知識分子的。我們不能馬上打天下,也馬上治天下。」
「教育從娃娃抓起,這是一個國家的根本。我們現在的壓力是大了一點,但等將來戰爭結束後,我們的新中國還需要大量各方面的專業人才去建設的。實行普遍全民強制義務教育制度,從根本上改變人民知識結構,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養,這是與抗戰救國同等重要的大事。」
本來以為楊震急著將自己找來是有什麼大事,聽到楊震說完自己的想法後,心中鬆了一口氣的李延平卻是沒有立即回答他,而是沉思了好大一會才道:「司令員,你這個想法我理解。實行普遍的強制義務教育制,這件事情是利國利民的大事。」
「只是這樣做,適合我們目前的情況嗎?你要知道按照你的計劃來看,這一筆資金投入進去幾乎是一個龐大的數目。我們眼下的財力能支撐的住嗎?」
對於李延平的擔憂,楊震卻是搖了搖頭道:「政委,我不僅僅是吉東軍區的司令員,更是吉東省委第二書記。雖然我這個第二書記只是一個務虛的書記,但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做的。現在的確是戰爭壓倒一切,但我的同志哥,教育這件事是百年大計,耽擱不得的。」
「現在根據地內的中小學幾乎已經全部停擺,大量學生現在基本上是無學可上。前一階段戰事頻繁,我們無力解決。但現在形勢已經有所好轉,學生失學的問題必須在短時間之內儘快解決,絕對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我們要對人民負責任,對後代負責任。我們是人民的軍隊,我們是人民的政黨,代表著人民的利益。若是連學生復學這麼一件小事都解決不了,我們還何談自稱為代表人民?學生複課這件事情,要當做與部隊擴編、生產建設兵團組建一樣的頭等大事來抓。而且在財力要優先保障。」
「這些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我們的祖國今後還要依靠他們去建設。大到未來建設國家,小到建設我們的根據地,都需要有文化,有知識的人才。難道我們抗日聯軍連小鬼子和偽滿的那些漢奸都不如?就算壓力再大,我們也要將這件事情辦好。哪怕停發所有單身幹部的生活津貼也要做好。錢不夠,從我這裡先扣。」
楊震的堅決,讓李延平微微一愣。教育的重要性他不是不明白,但在眼下戰爭壓倒一切的形勢之下,對於教育這件事情還是不宜超之過急。畢竟現在軍區根本就沒有這個財力去保證建設這麼一大批的學校。
但看著楊震的態度如此堅決,李延平沉思了一會後道:「司令員,你看這樣可不可以。部隊子弟以及烈士遺屬學校,可以由軍區組建。你說的對,這是涉及到軍心穩定的大事。他們是部隊家屬和遺屬,部隊有權,也有責任和義務管。」
「至於擬議中的生產建設兵團以及地方的強制義務教育學校,我建議還是由東北局和東北工委出面為好。我們軍區可以從人力、物力上全力配合。尤其是財力上,甚至可以全部由軍區出。」
「你不是從在佳木斯繳獲的資金中給新成立的東北工作委員會調撥了一部分資金嗎?我看可以做出一個預算,將軍區準備投入的資金也加進去。這麼做,即是可以有效的協助東北工委利用這個出發點,迅速的打開工作局面,也可以避免了軍隊干涉地方行政的非議。」
「根據地內各縣都有現成的偽滿國民小學、國民中學校舍可以利用,本身也有大量的教師可以使用。我們只需要選拔部分中國教師,接替日本人教師,以及擴建一部分宿舍和食堂就可以了。興山要塞之中還有庫存的水泥,基建可以由軍區工兵團承擔。」
「至於生產建設兵團所需的學校,現在組建還為時過早。我們現在還沒有開始移民,生產建設兵團連架子都還沒有組建,有的只是部分已經開墾好的荒地和預建的房子。我看可以這樣,完成移民一個支隊,就組建一個。這樣下來,即便所有費用全部由軍區負擔,也不用一次性投入太多。分批投入,至少可以容我們緩一口氣。」
「我們可以做出一筆預算,按照整體計算,每年需要投入多少資金,先行撥出一部分專款以及黃金,建立一個儲備金,以後在逐步的積累。這樣以來我們可以逐次的投入,既避免了出現後續資金乏力的情況。也避免了一次投資太大,給軍區本就不寬裕的財政帶來巨大的壓力。」
說到這裡,李延平苦笑道:「實際上整個投資來說,資金一次的投入應該不會太大。先期的投資主要是校舍的改擴建,這原來就有基礎,花費不會太多。在一個就是教師的薪金,要是我們按照偽滿標準發放,應該是資金的消耗大頭。」
「實際上真正的壓力在糧食上。根據地內的老百姓在百萬以上,適齡就學的人口,男女都算上,至少也要在十萬左右。若是口糧也都包下來,這一年的消費的糧食不次於我們擴編之後的部隊一半所需。」
「原來這些孩子在家,消耗不到我們。但這一包下來,恐怕壓力就會大增。尤其是這些孩子都處於長身體的時候,不僅要吃飽,更要吃好。你看是不是可以讓每個學生每個月繳納部分糧食作為象徵性的生活費?哪怕每個人一二十斤也好,副食則由我們全部包下。特困家庭可以由當地政府出具證明,學費全免。」
李延平的想法很符合實際,也可以避免給軍區的財政帶來太大的壓力。但楊震卻並不贊同:「政委,現在各縣偽滿設置的學校大多設立在城鎮中。而我們沒有空中優勢,學校又是人口聚集之地。」
「一旦今後在作戰中,日軍像這次戰役開頭那樣,對根據地內實行普遍無差別轟炸,會出現較大的傷亡的。學生們沒有防空知識,一枚炸彈就可能引起上百學生的傷亡。我們不能冒這個風險。」
「而且江南地區,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之內,會成為我軍與日軍拉鋸的戰場。所有江南的學校,包括佳木斯在內必須全部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北遷。新校舍要建立在有植被覆蓋,最好是山區。雖然交通不便,但卻保障了師生的安全。」
「另外儘量將學校集中在一起,可以有效的方便我們管理。這件事情,你抽空去找東北工委的同志談一下,你們是親兄弟,這件事情應該不會難辦。
「至於所需要的糧食,被服。先從軍區儲備糧裡面劃撥。需要多少,就劃撥多少。資金,從明年開始,軍區管理的幾個金礦,從產量之中每年拿出五百兩,作為專門的教育資金。」
楊震部分否決了自己逐步投入的建議,李延平只能無奈的苦笑道:「司令員,現在下江地區已經開始上凍了,就是想修建校舍都不可能了。要是復學就只能暫時先利用原有的校舍。我看這樣吧,先讓根據地內的孩子利用原有校舍複課,至於修建校舍,等明年開化後,再行建設。」
「至於集中寄宿,我看先這樣,農村的孩子每個月繳納十斤糧食,不夠的軍區補足,一天三頓飯包下來。況且日軍現在對我們實行嚴格的封鎖,這些糧食也賣不出去,百姓手裡的餘糧很多。我想按照東北地區的生活水平,每個月十斤糧食還是應該沒有問題的。」
「至於城裡的孩子,不用繳納糧食,但只管一頓中午飯。早晚先行回家就餐,等學校整體搬遷後,在視情況重新規劃。另外除了孤兒以及烈屬之外,需要住宿的學生免收一切雜費,但被服自帶。這樣可以部分緩解我們的資金緊張,以便節省下來資金,全力在來年興建新的校舍。」
「司令員,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這種事情是急不得的,只能一樣樣來。我們現在先解決孩子們上課的問題,剩下的我們逐步在想辦法籌集資金解決。至於家兄那裡,我會找他去談的。他現在就在蘿北與總指揮商議一些事情,我想最遲兩天內就會抵達興山。到時候你也見見。家兄可是和我說了好幾次了。」
儘管還有些不滿意,但楊震卻也知道。李延平說的沒有錯,眼下確實無法興建新的校舍,自己之前的話的確有些太武斷了。住在農村的學生,一個月繳納十斤糧食,對老百姓來說,也算不上什麼負擔。按照這個數目,比偽滿規定的所謂國民學校的學費可是低的多了。想到這裡,對於李延平的這個新的思路,楊震終於點了點頭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