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海軍假日和國際聯盟(下)
2023-11-09 10:44:34 作者: 神聖智狼
…………………………
國際聯盟是個東東呢?說穿了,它就是大家所熟悉的「聯合國」的前身。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的一些資產階級和平團體積極主張建立一個調解國際糾紛的機構。美國總統威爾遜非常贊成這個主張,並將此納入他的「十四點原則」,力主建立國際聯盟這樣一個組織。在原時空的歷史上,這個組織雖然是美國一力張羅起來的,但因為揚基佬被英法坑哭了,最後根本沒有加入這個組織。
在後世,「聯合國」雖然被大家調侃為「居委會」,但多少還能在國際事務上發揮一些正面作用。而「國際聯盟」卻更沒存在感,這個組織簡稱「國聯」,在國際事務上並沒有什麼卵用。它就是在原時空的歷史上,常公在本子暴打後,最喜歡說的「要求國聯介入」,「要求國聯調教」的那個「國聯」,大家該知道它有多無能和廢柴了吧。
它的失敗之處有很多,首先在於很多強國都沒有參加,美國一開始就沒參加。而之後義大利和日本又因為方便自己的侵略而退出。蘇聯1934年才加入,蘇芬戰爭時被開除了。其次,它的制度設計相當的「井」,所有的決議都需要所有會員國一致同意,沒錯,就是「一票否決制」,民主到姥姥家了。還有就是缺乏常駐組織,對國際事務反應緩慢等等。
總之,這個組織就是個擺設。
當然上面說的這些是指原時空的「國聯」,本位面的「國聯」又不一樣了。至少在普及性上比原來的好多了,幾個主要列強都加入了。當然,要指望它多給力那是不用想,恐怕比原來那個「國聯」更可能淪為扯皮的工具。本位面「國聯」的內部形勢要複雜得多,原來那個只是被英法操縱,而現在這個可是好幾方勢力,僅僅是中美英德就有的是東西撕逼了。
當然這是後話,至少在目前,除了知道歷史潮流的文德嗣之外,大夥還是對這個組織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慘烈的一戰是把老歐洲都打得沒了脾氣,都不想再這麼來一次了。有這麼一個國際調解組織還是不錯的。
雖然文總對這個組織的前景不是很看好,但他還是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議,大多數是以後世「聯合國」的一些組織形勢和規章制度。
當文德嗣說完那些建議之後,各國元首和首腦們都紛紛點頭,土耳其等小弟們更是讚不絕口。這時英國首相勞合?喬治突然問道:「文總統閣下,您說的關於設置國聯常駐機構的這些建議都非常好,可以增加辦事效率和對國際事務的反應速度,但是經費問題怎麼解決?」
「當然是由各個會員國繳納。我的初步建議是這樣,第一批會費可以先定出一個預算,然後由會員國分攤。」文德嗣說道:「另外,我建議成立一個世界銀行,國聯的日常開支由世界銀行墊付,每半年結算一次,花掉的費用由會員國分攤。當然,這只是銀行功能的一部分。它可以通過對生產事業的投資,協助成員國經濟的復興與建設,鼓勵不發達國家對資源的開發。同時可以協助成員國提高生產能力,促進成員國國際貿易的平衡發展和國際收支狀況的改善……」文總又順便拋出了「世界銀行」的構想。
「總統閣下,這個會費分攤的比例怎麼確定?」比利時首相問道。
「我認為按照各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確定各國的分攤比例是很公平的事情……」文德嗣笑著說道。人均大殺器就是贊!
「這不公平,應該按國家和殖民地的總人口確定比例!」義大利首相立即提出異議,反正他們的殖民地都丟光了,人口也不算多,所以按人口算對他們最有利。
一聽這話,日本的原敬不幹了,他大聲說道:「這個分攤比例應該由國家總收入來確定……」雖說本位面的日本經濟情況比原時空好得多,但比起歐美中等列強,也還是吊絲窮逼一個,他們的總收入還不如西班牙、荷蘭等一些歐洲二流國家。
果然,無論什麼事情,一旦說到錢,就不親熱了。剛才還一團和氣的各國大佬們頓時爭得面紅耳赤,沒人願意當冤大頭,都想出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
看到各國大佬「進行著坦率的交談,充分交換了意見,增進了各方的了解」,作為東道主的考克斯總統就站出來打圓場。
「關於分攤比例的事情,可以由專業人員來談。我們美國可以先墊付國聯的日常開支……」
美國不愧是土豪國家,考克斯大手一揮就準備自己包了。但英國和德國又不幹了,拿誰的錢給誰辦事,這是常識,要是你們美國把國聯的費用包了,那麼這個國聯到底是給辦事呢?
於是又開始爭吵,這個事情無論用哪種標準都不能得到多數支持,最後不得不互相妥協,搞了一個和稀泥的標準,也就是根據每個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支付能力等幾種因素,綜合起來予以確定。
另外為了避免某一國出錢太多或太少,會費還有最高和最低攤款限額的規定,最高攤款限額不能超過整個預算的25%,最低不能低於0。001%。好吧,這一條是文總建議的,就是照搬的後世聯合國的標準。
最後這個「國際聯盟」的框架被大佬們確定了下來,由中美英德法日意奧八國擔任常任理事國,並從其他成員國當中決定非常任理事國(由各國輪流擔任,任期一年),日常事務由「八常」和「五非常」處理,處理一般性國際事務時,採取簡單多數原則。重大決議的通過需取得三分之二多數,且「八常」有一票否決權。基本上就是後世「聯合國」的弱化版,當然比原版的那個「國聯」強得多就是。
國聯的事情算是敲定了,但是文總提的那個「世界銀行」卻不了了之。不是說各國沒興趣,而是興趣太大了,幾大列強都想在股份裡面占大頭,配股比例根本談不攏,最後也只能不了了之,至少近期是沒戲了。文德嗣也不強求,他打算回去後先建立一個「人革聯銀行」,在人革聯內部自己玩。
…………………………………………………………
從3月15日開始,談妥了組建國聯事宜的各國大佬們就先後各自回國了,而海軍條約的會議還在吵。這次會議的氣氛之熱烈,讓人嘆為觀止,只見會場上「嘴炮與板磚齊飛,口水共臉皮一色」。一直吵到4月21日,抄了一個多月,才算有了一個大家都勉強能接受的方案。
由於國際形勢不一樣,這個條約的內容也和原時空的那個區別極大。比起原時空的那個《華盛頓海軍條約》,本位面的該條約涵蓋面更大,不僅僅是幾個主要列強參與,更包含了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主要國家,當然是指有出海口的主權國家,沒獨立的殖民地和自治領不單獨算。
另外就是,這個條約的內容也增加了很多,不單單是限制主力艦和航空母艦,還把巡洋艦、驅逐艦、潛艇等其他艦艇也進行了限制,實際上是相當於原時空的《華盛頓條約》和《倫敦條約》的綜合。
首先是噸位的比例問題,目前海軍實力最強的中美英德是第一檔,比例為10。僅次於四大流氓的日本是第二檔,比例為7。法意奧為第三擋,比例為4。巴西、智利、阿根廷、俄羅斯和土耳其為第四檔,比例為2。其他的小國都是算第五檔,比例為1。也就是說,世界海軍從此分為五等,規模比例就是10:7:4:2:1。
這個比例問題大家是吵得最凶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這上面。事實上,按照這個比例分配下來的噸位,很多國家都是用不完的。比如原時空的歷史上,法國和義大利直到條約結束也沒用完自己的份額。但這個份額用不用是一回事,有沒有又是另一回事,這是關係到國家顏面的大問題,各國都不想讓步。吵了很久才勉強達成了這個比例。當然主要都是八個大流氓在吵,小屁國們連會場都進不了,它們只需要聽結果就好了。
然後就是各種艦艇的噸位限制,具體是這樣劃分的:主力艦100萬噸(包括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航空母艦50萬噸,重巡洋艦40萬噸,輕巡洋艦40萬噸,航空巡洋艦10萬噸,驅逐艦30萬噸,潛艇15萬噸。這些噸位是是第一檔國家的份額噸位,其餘各國按照自己的檔次領取份額。比如日本的份額就是主力艦70萬噸,航空母艦35萬噸,重巡洋艦28萬噸,輕巡洋艦28萬噸,航空巡洋艦7萬噸,驅逐艦21萬噸,潛艇10。5萬噸。
順便提一句,此次的大流氓當中用公制的最多,中德奧意法日都還是,只有英國才是英制,而美國是一半一半,英制公制都在用。所以本次條約中的噸位全是指「公噸」,而不是「英噸」。
接下來是各種艦艇的定義和規定。
對於主力艦的具體規定是。凡是新造主力艦標準排水量不得超過45000噸,主炮不得超過420毫米(16。5英寸)。如果是超標的,以前造好的就算了。還沒造好的,如果完成度高於50%的,可以繼續建造,但需要更換主炮。完成度在50%以下的可以改建為航空母艦,但需要占用航空母艦份額。凡是超過了噸位份額的,就必須進行退役或拆除。
中國為「青城級超標重巡」到底算不算主力艦和其他國家很久的皮,最後雙方各讓一步。中國把青城級的主炮換為重巡級別,就不計入主力艦,按重巡算了。
在主力艦上超標的主要是美英德三家,當然牛牛隻要把那一票前無畏艦退役了就滿足標準了。而德國雖然主力艦噸位最多,但他們也有不少前無畏艦、舊船和戰利品二手艦,只要把這些退役掉,也就差不多達標了。真正需要大拆除的是美國,他們全都是新船,要拆掉30多萬噸無畏艦才能達標。
對於航空母艦的規定是:航空母艦的排水量不得小於10000噸,不得裝備口徑超過210毫米(8。3英寸)的艦炮。如果艦炮口徑超過155毫米(6。1英寸),那麼所有艦炮的總數不能超過10門。如果該航空母艦未搭載口徑超過155毫米(6。1英寸)的艦炮,則其艦炮數量不做限制。在所有的情況下,防空火炮和口徑不超過130毫米(5。1英寸)的艦炮的數量不做限制。
新造航母的標準排水量不得超過35000噸。因中國已經有4艘4。5萬噸級的遼寧級航母,因此美英德也可在份額內建造或改建4艘4。5萬噸級的航母,日本可在份額內建造或改建3艘,法意奧可在份額內建造或改建2艘,其他國家可以有1艘。
巡洋艦的劃分與原歷史不同的是,它分成了三種:重巡洋艦、輕巡洋艦和航空巡洋艦。
重巡洋艦的標排不得超過15000噸,艦炮口徑不得超過210毫米(8。3英寸)。輕巡洋艦的標排不得超過10000噸,艦炮口徑不得超過155毫米(6。1英寸)。
而航空巡洋艦是一個妥協的產物,這種雜種艦美英德三大流氓都有,就中國沒有。而中國又有所謂的鄭國級「兩棲登陸艦」,也就是「兩棲攻擊艦」,這種東西他們又沒有。
在一開始,各國要求把鄭國級算成航空母艦,這樣一來中國的航母就超標了,中國當然不干,傻子才同意呢,再說這本來就不是航空母艦。於是中國就提議,你們也可以建造類似的艦艇,但其他國家不同意,他們覺得這種所謂的「兩棲登陸艦」沒啥用,純粹是中國人自己的腦洞,他們一點兒興趣沒有。
扯了幾天之後,大家達成妥協。中國的「兩棲登陸艦」就算入航空巡洋艦的份額,其他國家可以建造航空巡洋艦,也可以建造這種「腦洞」的「兩棲登陸艦」,不超過份額即可。所以說,這個航空巡洋艦的份額其實是包括了兩種戰艦,共用一個份額。
至於對航空巡洋艦的定義是:標排不超過1。5萬噸,可以搭載不超過6門的210毫米艦炮,採用直通甲板或半直通甲板。因為中國6艘鄭國級總噸位達到10。8萬噸,單艘標排也達到1。8萬噸,兩項都超標了,作為補償,中國承諾不在該級艦上安裝口徑超過130毫米的艦炮。
然後是驅逐艦,對於這種軍艦的定義是排水量不超過3000噸,艦炮口徑不超過130毫米(5。1英寸)。
對於潛艇的限制不用說肯定是針對德國,協約國特別是牛牛可是被二德子的潛艇打哭了。條約規定,各國新建的潛艇標排不能超過3500噸,艦炮口徑不超過130毫米(5。1英寸)。但是各國可以有6艘標排不超過5000噸的大型潛艇,但艦炮口徑不得超過155毫米(6。1英寸)。
按照條約規定,有兩種作戰艦艇是不受任何限制,想怎麼玩就這麼玩。第一種是主炮口徑不超過105mm(4。1英寸),標排不超過1200噸的軍艦。第二種是標排超過了1200噸,但沒有超過3000噸,而且主炮口徑不超過76mm(3英寸),主炮數量不超過4門,也沒有安裝魚雷的軍艦。第一種是護衛艦,吃夠了潛艇苦頭的英法美日三家都反對這種艦艇設限制。第二種主要就是指海警或巡邏用船,也必要設限。
補給、運輸、修理、掃雷等輔助艦艇的噸位和數量不受條件限制,但要求主炮口徑不超過76mm(3英寸),主炮數量不超過4門,也不能安裝魚雷。另外不能有超過2部的水機彈射器,也不能有降落普通艦載機的功能。水上飛機母艦屬於特種艦,噸位和數量也不受限制,和前者的要求差不多,還多了以一個不能是直通甲板的限制。
另外,條約還規定了,中美英德日五家,可以把兩艘主力艦、四艘巡洋艦或驅逐艦,兩艘艘潛艇改造為訓練艦艇,就可以不占用這些艦艇的份額。這些水面艦艇要拆除全部裝甲,拆除一半的主炮和全部的航空設施和魚雷,並把速度降到18節以下。另外各國可以有一艘訓練航母,噸位不超過12000噸。
各國那些超過份額需要報廢的軍艦,可以改造為靶艦,但需要拆除全部的武器、火控系統和無線電設備,並保證不將用做靶艦和訓練艦艇的艦船再度修復用於作戰用途。
條約最後規定了各國替換艦艇的周期,以正式竣工時開始計算,只能在份額中替換艦齡超過18年的艦艇。該條約的有效期到1936年12月31日為止,如果有效期滿前兩年之內,沒有任何一個簽約國要求終止,則該條約自動續約兩年。直到有簽約國提出廢除後,在兩年後自動失效。
這份《華盛頓海軍條約》在1921年4月25日正式簽訂,從此本位面進入「海軍假日」的階段。鴉片牛最算可以鬆口氣了,而中美德等國從內心來說,其實也不願在大戰之後繼續進行軍備競賽,還是種田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