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第三代計算機
2023-11-09 10:44:34 作者: 神聖智狼
在漢京市南郊靠近襄陽的位置,有一片占地上數千畝的警備區,有一個乙種營擔任護衛工作,戒備十分森嚴,這裡就是中國工程院三十六分院所在地。工程三十六院是以計算機、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的研究為主,分為一所(計算機主體)、二所(計算機外設)、三所(人工智慧)、四所(機器人)、五所(軟體)等八個研究所。
今天,三十六分院迎來了中國總統、中國科社黨主席文德嗣的視察。這是因為他們在計算機的發展上,有了新的突破性進展。
此時,在中央實驗大樓的會議室的,文德嗣拿著一塊撲克牌大小的透明卡片左右端詳著。卡片上有著極為複雜的線和點,看起來就像一幅迷宮圖
他看了一會兒問道:「這就是我們的第一代集成電路處理器?」
分院長馮遠征連忙答道:「是的,文總。這就是我們第一款實用化集成電路中央處理器。我們分院的計算機研究所經過四年的奮鬥,途中經過幾款次型發展,終於成功集成了第一款可以實用化的8位元集成電路中央處理器。這顆晶片集成了4000個左右的電晶體,採用16-bit位址線,可以定址到64k記憶體,使用同樣由集成電路造出的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DRAM)晶片憶體片,工作頻率為0。5MHz。」
說著,他拿出一份資料遞給文德嗣。
文德嗣仔細瀏覽了一遍資料上的實驗記錄數據,最後拍板道:「嗯,很好,那麼這款中央處理器就開始定型生產吧。」
根據那些實驗記錄數據,文德嗣的評估,其整體計算能力大約和原時空中的Intel公司的C8008八位元處理器相近,但是記憶體定址能力達到C8080的等級。
不過也只是計算性能相近而已,體積相差就大了。比起原時空Intel出品的只有拇指大小的8008,三十六分院拿出的這款處理器可是有整個撲克牌大小,面積達到8008的十倍以上,功耗與熱量也高的多。文德嗣也知道這是工藝技術上的限制造成的,工藝水平這種東西必須依靠時間積累,就算有著後世技術的完整資料,也需要一個消化過程,一時半會兒是不可能達到後世的水平,急不得的。雖然依靠基地內的那些23世紀的設備,完全可以製造更先進的產品,不過那就太不合算了,這些設備可是沒有補充的,玩壞了就沒了。如果用來直接做產品是很浪費的行為,用它們製造工具機等生產設備才是最合理的利用手段。
所以文總也沒有要求太多。無論如何,這總算是一款可以實用化的8位元處理器,終於讓他看到PC的曙光。這款處理器被定名為2757081型,也就是共和曆2757年式8位元處理器一型,簡稱57081型。雖然這東西做出的PC肯定又大又貴,但他現在有的是錢。
「是,文總。我們準備在新一代的河圖五型計算機上採用這款處理器……」馮院長高興的說道。
中國現在計算機的型號都是「河圖」,河圖一型到四型都是電晶體計算機。現在集成電路中央處理器出來了,從五型開始,計算機這個產品就算是正式進入了集成電路時代了,這就是第三代計算機。
這比起原時空要提前50多年。實際上相對於其他科目,如材料、能源等,電子技術這塊的提升速度要快得多,基本上只要有一項技術突破,性能就會有飛躍性的提升。當然,這種速度也是開始階段,到了後面速度也就沒這麼快了。
文德嗣微笑著點點頭:「只是計算機本體也不行,終端、輸入、輸出等附屬支援裝備也要跟上才行。這些新型計算機先配置給各個研究所、中央計算局進行普及,另外還要加快開發軍用型號,我記得軍艦上現在很多還是河圖三型吧?」
旁邊的軍務秘書顧曉媛說道:「是的,文總。除了我們建造中的孫武級戰列艦和夏朝級航空母艦採用了河圖四型,其他的都還是河圖三型。而且護衛艦以下的艦種因為空間不夠,都還沒有安裝計算機。」
文德嗣說道:「軍用型號最重要的是穩定性和耐用性,防震防潮,這些問題你們要想辦法解決。計算機對於軍事領域非常重要,你們在這方面要加強力度。」
「是,文總,我們會加強這方面的研究,爭取讓軍隊早日用上新型計算機……」馮院長連忙答應。
接下來,馮院長又介紹他們現在的任務。除了這款可以正式拿出來應用的處理器外,計算機研究所已經在研究更好的處理器了。其研究方向有兩個,其一是塞入更多電晶體,造出性能更強,體積更小的八位元處理器;其二是下一代的十六位元處理器。據馮院長介紹,這次應該不用等太久了。
文德嗣龍顏大悅,他立即大筆一揮,給相關研發人員發下獎金,從三千元到五萬元不等(其平均月薪是300元),總共花出去兩千多萬元。然後鼓勵他們再接再厲,繼續研發下一代產品。同時告訴他們,這一代計算機量產後,到時研究院以技術和專利入股,享受提成,而所有的研究人員都能拿到相應的股份。
………………………………………………………………
這裡簡單說一下本位面中國的計算機發展史。
從一開始,文德嗣就放棄了電子管計算機,因為他覺得這種東西實在不給力。因此在半位面的中國,是直接從電晶體計算機開始的,電子管計算機僅僅是作為技術儲備,當然等以後有了機會,這些東西也可以拋出去買高價。
計算機研究所於1908年做出的第一台電晶體計算機,使用第一代電晶體,約有一個辦公桌的大小,電晶體數量約2500個左右,每秒可執行5萬次計算。這是種進行4位元運算的計算機,同時配有相應的讀卡機,大致相當於原時空的Intel4004的大型版本。命名為河圖一型。不過它的製造數量不多,只是每個研究所配了幾部,計算機所自己配了十部而已。另外還有十幾部軍用型主要作為彈道計算機,配備給重炮旅和要塞炮部隊。這主要是練手用的,再它的價格也不太理想。
1910年二代電晶體出來以後就不一樣了。此時出來的是8000個電晶體構成的八位元運算系統,擁有32K容量的磁芯記憶體,體積大約是兩個辦公桌上下迭起來的大小,同時配有完整的人機介面,滑鼠、鍵盤、顯示屏、小喇叭,讀卡機,甚至還有一個7寸(21cm)的超大軟碟機。不過此時要實現後世計算機的很多功能都還不現實。這就是河圖二型,運算速度達到了每秒十二萬次,這也是第一種上艦的計算機。
更重要的是,這一代計算機把硬體規格固定下來,區分出實體與邏輯兩層,又在系統層中規劃出作業系統核心、驅動程式與應用程式三層,並成立計算機軟體研究所(三六〇五所),開始進行作業系統的規劃與撰寫。同時進行組合語言轉二進位碼的規格書與相關組譯器的製作,以及一些基本檔案格式與文字編碼的規劃制定。比如說字元編碼,ASCII是絕對不用的,直接用16位編成的Unicode萬國碼,省的後來還要到處轉碼。而後兩者的測試那是最初的作業系統完成之後的事了。研究所將這八位元電腦的八個符號以八卦表示,同時規定以後的暫存器、位址線與匯流排,需以八的二倍數上翻,以達到向下兼容的目的。
1912年底所有相關支援軟硬體全部完成,作業系統第一次上線,組合語言組譯器經過幾次測試修改也完成了。計算機軟體研究所花了幾個月,利用後世資料和主控電腦「小扉扉」的處理能力,開發出了視窗作業系統(稱為「洛書01型」作業系統),以及上百個個應用程式,例如配合撰寫組合語言的文字編輯器、彈道計算器、科學計算器以及各種指揮管理軟體等等。更重要的是,他們還開發出了幾個簡陋的小遊戲,譬如吃豆豆、打磚塊、小蜜蜂等等,另外當然不能忘了非常經典的「俄羅斯方塊」了,當然在本位面這個遊戲被重新命名為「河洛方塊」。
然後開始建立工廠全力生產這種電腦,除了配置所有的研究機構和計算中心,還有中央銀行等政府部門,以及軍隊。當然,這些電腦對外還是保密的。文德嗣不是不知道這東西的商機,但是現在放出去影響太大,因此先僅對內公布。而這東西一出現就廣受各個單位的歡迎,它的高速計算能力也就罷了,大家更喜歡的還是上面附的那幾個小遊戲。
隨後的河圖三型,是在1913年定型並投產的。這款計算機採用了第三代電晶體,體積更小,集成度更高。它的大小和河圖二型差不多,但是電晶體數量增加到了12000個,運算速度達到了每秒二十四萬次。
次年的1914年底又推出了性能更好的河圖四型,這也是中國最後一種電晶體計算機,它集成了二萬個電晶體,運算速度達到了每秒四十萬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