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言•宮斗 >大逆轉1906 > 第213章 大戰後的影響

第213章 大戰後的影響

2023-11-09 10:44:34 作者: 神聖智狼
  各國都在玩飛艇,當然也知道飛艇受天氣影響很大的缺點,雖然轟炸機載彈量遠遠不能和大型飛艇比,但卻有更加靈活,速度快,受天氣影響較小的優點。

  最重要的還是價格便宜多了。尤其現在各國都在大搞飛艇,需要大量的鋁材,而目前只有中國和美國有大量的航空用鋁出口,德國的鋁業相關技術也不錯不比美國差,但產能不大,剛剛只夠自己用。於是幾乎壟斷了世界鋁材市場的中國和美國就趁機提價,航空用鋁材的價格瘋漲,從1909年時的每噸450美元,飆升到目前每噸1300美元的價格,增加了快三倍!

  至於被美國獨家壟斷的氦氣倒是影響不大,因為歐洲人也不是傻子,不會傻著等著美國佬敲竹槓。航空鋁材那是沒辦法,相關工業鏈一時半會的建立不起來,但氦氣這東西又不是沒有代用品,憑什麼要被你揚基佬卡脖子?你個死牛仔太過分的話,老子不用氦氣了,用氫氣不行?

  嗯,你說安全性差?真要打起仗來了,這氦氣飛艇的安全性又能高到哪去?這又不是客運飛艇。反正開飛艇的不會是那些政客和將軍們,大不了就是死幾個大頭兵罷了,哪有什麼關係?

  但是僅僅是鋁材價格的瘋漲,就搞得飛艇的造價現在打著滾往上翻。現在歐洲國家造一艘中型飛艇,少說也得要五六十萬元(折合人民幣),大型武裝飛艇造價更高,百萬才是起步,要是豪華配置的話,幾百萬都打不住。

  這個價格太貴了,真心受不了。就連美國這樣財大氣粗的傢伙,哪怕自己的原材料再便宜,也有些受不了。倒不是說美國佬沒錢,主要是國會的老爺們捨不得在裝備多花錢,每年的軍費就那麼點兒,愛要要,不要滾!所以美國軍方也只好精打細算過日子了。

  可飛機就不一樣了,現在一架戰鬥機也不過二三千元,一架重型轟炸機也就七八千元的樣子,最多不過萬把元而已。造一艘大型飛艇的錢,足夠造一百架重型轟炸機還有多。大型飛艇的載彈量再多,也不可能和一百架重型轟炸機比啊。

  歐洲的政客和將軍們越想越有道理,就不約而同想到了採用轟炸機來代替昂貴的飛艇。當然,飛艇也是不能少的,這東東現在已經戰列艦一樣,成為一個列強的門臉和實力象徵,就算再貴也不能沒有。當今世界上,哪個國家手裡要是沒有幾艘充門面的大型飛艇,出門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列強。

  聰明人總是不缺的,在看到中國空軍的實際使用之後,列強們也不約而同的想到了「高低搭配」這種方式,以此兼顧數量和質量。現在中國已經是公認的頭號空軍強國,掌握著最先進的航空技術,而且又有實際使用經驗,自然是最好的學習對象。列強們要搞轟炸機,自然繞不開中國,因為星科集團等中國公司早就把多項相關技術在各國註冊了專利,這些個專利壁壘可不是那麼好繞過。

  不過這裡得說明,專利壁壘這種玩意兒是列強內部自己玩才有效。要是一個弱國或沒有背景的傢伙想要用什麼專利之類的玩意兒來挾制列強或資本家的話,呵呵,那就太天真了。專利壁壘是列強的遊戲規則,連列強都不是的傢伙也想進去玩,那就是笑話了。真以為列強和資本家們是開善堂起家的啊?不會玩雙重標準的叫什麼列強?

  比如原時空的侯德榜在三十年代發明了「聯合制鹼法」,可他連半毛錢專利費都沒拿到,就被迫向世界公開了。有這種遭遇的還有很多,侯德榜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

  和原時空不一樣,本位面的中國已經是公認的列強,大夥自然就得守規矩了。列強一致嘛,這是本世界最高原則,連英德兩國都快開扁了,但還是的互相遵守這種規矩,該花錢的就得花。當然如果真的打起來,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現在大夥就都找到中國了,要求購買轟炸機以及相關專利使用權等等。

  首先找上門的是美國,他們仗著准盟友的關係很直白的要求購買這些東西,其中轟-1「燕鷗」輕型轟炸機和轟-2「白鷺」重型轟炸機就各訂了200架,還有500台發動機,以及相關專利、圖紙和生產許可。對於美國的訂單,中國開的價格還是比較良心的,現在雙方合作的東西很多,沒必要宰得太狠。「燕鷗」單價5000美元,「白鷺」單價1萬美元,發動機單價2500美元。

  當然出口的飛機都是「猴版」,性能都比自用版的縮水了,轟炸機最重要的就是轟炸瞄準鏡,這東西可不能這麼容易就給他們。出口型轟炸機的轟炸瞄準鏡就是簡化版,性能遠遠比不上原版。此外,發動機也是縮水版,無論功率和還是壽命都要比正版低些。還有就是機載電子設備,全都都換成了傻大粗的電子管型號,電晶體型號僅供自用。

  這一攬子採購合同,中國一共收了1300萬華元(約650萬美元)。

  接下來的德國,他們要了「燕鷗」和「白鷺」各200架,發動機500台,以及相關專利、圖紙和生產許可。出於增強德國實力的打算,文德嗣這個特大「自乾五馬克」給二德子開了一個超級優惠價,1000萬華元(約2200萬馬克)。

  等到協約國找出上門來,價格就不是那麼便宜了。牛牛花了2200萬華元(約220萬英鎊),買到了「燕鷗」和「白鷺」各200架,500台發動機,以及相關專利、圖紙和生產許可。法國也不差錢,他們買了和英國一樣的項目,花了2200萬華元(約5800萬法郎)。

  俄國、奧匈和義大利各自買了「燕鷗」和「白鷺」各100架,發動機200台,以及相關專利、圖紙和生產許可。花了1100萬華元。

  另外還有奧斯曼、巴西、阿根廷、瑞典、荷蘭、西班牙、智利、加拿大、澳大利亞、比利時等國也來採購,這些就比較少了,十幾架、幾十架的買,他們有些工業實力有限,連生產許可都沒買,直接買的成品以及培訓服務。這些交易一共獲得了2550萬華元。

  中國在這次飛機交易中,一共獲得了11450萬華元,其中利潤至少有7000萬,軍火果然是暴利行業。

  就連日本,雖然不好意思直接來買,但他們也從牛牛手裡搞了幾架回去拆著玩,對此中國也假裝不知道。既然要賣給列強,就不要怕泄露。不過牛牛也不是傻子,他們最多只肯送幾架飛機,不肯送技術。要技術也行啊,給錢就行!不然你們自己找中國人買去,老子又不是開善堂的。

  …………………………………………………………

  然後就是坦克這種新武器,也受到了各國的重點關注,不算太弱的日本陸軍居然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除了中國的空軍給力之外,這種碉堡的武器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畢竟飛機能不能用,還要看老天給不給面子,但坦克就不一樣了,受氣候影響小得多。而且歐洲美國的交通條件可比朝鮮台灣這些地方好多了啊,這真是太適合我們了!

  事實上,坦克或者它的本名「裝甲戰車」,這種東西在當時也不是什麼稀奇的玩意兒,並不是英國人才想到了,幾乎所有的列強都有開發的計劃。只是各國軍方對它的作用還有懷疑,而且當時的產品性能也確實不理想,所以都沒有正式裝備部隊。

  最重要的是,當時的坦克還沒有形成一個標準體系,各種各樣的、稀奇古怪的腦洞作品不枚勝舉,比如英國的菱形坦克,像中國這樣成熟的設計是沒有的。最重要的是,中國的兩種主力坦克已經是經過了實戰考驗,已經充分證明了它們的價值。

  於是,列強們的採購清單上又多了坦克這種東西。不過坦克的價錢可不便宜,中國開出售價比飛機貴多了,ZZC-1型1911年式「水獺」兩棲戰車單價4。5萬華元,ZZC-2型1912年式「狼獾」戰車單價5萬華元。(早期確實如此,大量使用帆布和木材的飛機要比坦克便宜)。

  而且最少50輛起,少了不賣,要買相關專利和授權的話,起碼得100輛。嫌貴啊,愛買買,不買滾!反正文總又不急。

  當然「關係親密」的美國和德國又拿到了優惠價,中國給他們都打了七折,這兩家直接下了200輛的訂單,加上備品備件,以及相關專利和生產授權。

  看到這兩家買了,英法俄等國也坐不住了,也咬牙各買了200輛。其他的二流列強看到這行情,也覺得不能落後時代,也紛紛下了50輛到100輛的訂單。

  中國這一下就賣出去了1700輛坦克,一共獲得了13000多萬華元,其中利潤至少有8000萬。當然,這些外銷版坦克也是猴版,用的裝甲鋼更差,發動機也更差,車載電台也被取消了。

  ……………………………………………………

  最後,就是海軍武器,各國瘋狂建造的超無畏艦,終於在實戰真正證明了自己的價值,打前無畏艦就跟玩似的。中國海軍的大勝,徹底讓前無畏艦退出了歷史舞台,今後的海洋將是超無畏艦的天下了。

  於是,各大列強對於超無畏艦的建造就更加的熱衷了。這裡面最鬱悶的是英國,因為他們以前建造了太多的前無畏艦,足足有七八十艘啊,這下可全砸在手裡了。要是東海大戰之前,這些舊貨還能找到下家賣出去,但是現在誰還傻到去買前無畏?

  鬱悶啊,看來只能拿去拆廢鐵了。

  但是另一項在海戰中大放異彩的武器潛艇,卻沒有得到太多的重視。英國佬在仔細研究過中日大海戰的詳細經過之後,認為潛艇的作用還是僅僅在於偷襲。如果當時中國的主力艦隊沒有壓倒日本艦隊,中國的潛艇根本沒有發揮的餘地。也就是說,這東西就是個錦上添花的玩意兒,可以發展,但不值得花太多精力。

  其他很多國家的海軍專家也是差不多的結論,不過德國就不一樣了,因為有中國的提醒,他們很清楚潛艇的作用並不是體現在正規海戰上,而是破交和封鎖。因為中國潛艇以及魚雷的出色表現,他們對自己的選擇更有信心了,於是又向中國訂購了50艘潛艇。當然,是外貿版的魔改U艇,「海狗」現在是不會賣的。

  至於文德嗣非常重視的航空母艦,因為天氣原因,在決戰期間表現不好,只有在最後戰爭快收場是,才有了幾個小小的戰果。因此完全沒有引起列強的重視,他們認為這種軍艦用來代替巡洋艦做偵查工作是不錯的,還有隻對付輕型艦艇上,也比較有優勢,但是相比它的造價,用途還是顯得太狹窄了。

  大西洋可不是太平洋,那邊的海況更加惡劣,如果說太平洋的風暴是每年幾次的話,那麼大西洋就是每年幾十上百次了。英德的海軍專家們在仔細研究過之後,認為中國的航空母艦那種設計,完全不適用於大西洋環境,於是他們就腦洞一開,不約而同的提出了一種「航空巡洋艦」的方案。

  也就是把巡洋艦和航空母艦結合在一起,又能打又能放飛機,多用途、多功能,一艦多用,這多棒!至於這種設計會造成艦載機減少的問題,在他們看來根本不是問題。反正都奈何不了戰列艦,多幾架飛機有個屁用,能給戰列艦充當耳目就足夠了。

  毛子?他們完全看不上這種東西,他們喜歡的是戰列艦。

  而法國、義大利、奧匈的感覺就不太一樣,因為他們都在地中海這個大澡盆里,這裡的海況比太平洋還好得多,完全可以使用嘛。於是,這三個國家紛紛開展了航空母艦的研發。

  奧斯曼的想法也地中海三國差不多,不過他們是因為嘗到了飛機的甜頭,覺得如果能有航空母艦的話,就相當於多了移動的機場。不得不說,奧斯曼在誤打誤撞之後,反而是在中國之後,最先認識到航空母艦作用的國家。

  因為前面的合作,奧斯曼覺得中國這個新列強更有良心,提供的產品物美價廉,而且不霸道,比那些白皮好打交道多了。加上本來就在中國訂購了一艘伏羲級,所以他們索性又找到中國,再訂了一艘航空母艦。不過,他們偏重的是航空母艦的艦載機性能和數量,對於航母本身的性能倒不是太重視。因此他們要求自己的航空母艦要有更多的艦載機,速度慢點無所謂。到時候和那艘伏羲級組成搭檔,這樣就遠近兼顧了。

  至於美國,則是兩種意見針鋒相對,不過他們財大氣粗,手一抖就準備先造兩艘來玩玩,看看效果再說。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