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方孝孺的遺願
2023-11-09 08:16:47 作者: 青史盡成灰
從魏國公府出來,朱棣回到了東宮。
這地方朱標住過,朱允炆住過,如今作為監國官署,朱棣成了新的主人。只不過朱棣很不喜歡東宮的布置,原來朱標很是節儉,他的住處比朱元璋還低了一個檔次, 可是等到朱允炆成了主人,就換了許多。
比如象牙楠木的大床,上面鋪著一層一層的皮子,有狼皮、貂皮、猞猁皮……花里胡哨,跟個大棉包似的。
朱棣懶得要這些,全都隨手賞給了軍中有功將士,他就弄了個老羊皮的褥子,薄薄的一層,然後躺在硬板床上,踏實!
「王爺,其實也不用這麼節儉,王妃就要進京了,她肚子裡還有王爺的孩子呢,總不能虧待了王妃吧?」
柳淳隨手給朱棣泡了一杯茶,是小龍團,也不知道他從哪裡淘換來的。
朱棣很清楚柳淳的德行,「你骨子裡是最貪圖享受的一個人,對了,我還記得,以前你吃過一道菜,是炒豆芽,結果每一根豆芽裡面,都塞進去一根火腿肉絲,也難為你怎麼弄的?」
柳淳賠笑, 「王爺,我就是偶爾嘗嘗,對美食我是覺得嘗過即可,天天吃,就是牛嚼牡丹,浪費東西。可一輩子不吃過一次,又會覺得遺憾。」
朱棣哼了一聲,「說得好有道理,可我不成啊!我有一點懈怠,有一次嘗過,就會被寫在史冊里,就會傳得天下皆知,就會上行下效,就會有很多人想要試試!」
朱棣深深嘆口氣,「所以說,我不容易啊!千千萬萬的百姓,都要張嘴吃飯,我就是管廚房的那個大家長,給誰多盛都不合適,必須一碗水端平……」
從吃穿花用,終於說到了家國天下,倒不是朱棣裝蒜,而事實就是如此。徐輝祖的日記固然涉及了太多的內容,足以清算清朝,徹底摧毀朱允炆集團。
可哪又有什麼用呢?
總不能證明了朱允炆是個壞蛋,他朱棣就成功了,這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
還是那句話,朱棣必須快速恢復民生經濟,快速讓老百姓吃飽飯,這樣才能站穩腳跟!
「柳淳,你忙了這麼長時間,弄清楚沒有,我那位侄子,到底留下了什麼樣的爛攤子?」朱棣探身詢問。
柳淳道:「爛攤子很多很多,什麼都需要解決。不過我覺得最應該解決,也是最棘手的,就是江南大城市當中的無業游民,他們的數量超過百萬,如果不能儘快安頓,就會成為一個火藥桶。」
柳淳每天忙碌,最大的精力就耗費在弄清楚發生了什麼上面,他必須要對整個情況作出了解和判斷。
還記得當初在發展海外貿易上面,朱元璋憑著本能,就要求控制貿易規模,不能衝擊農田。但是柳淳也擬定了官方貿易的方針,這才得到了朱元璋的認可。
但是到了朱允炆這裡,世家文官看上了海外貿易的利潤,他們拼命摻和,兩年的光景,土地兼併,大量的流民像牲口一樣,被趕到了城市謀生。
如果說這已經夠悲催了,那麼更悲催的還在後面,皇家銀行崩潰了,許多城市的作坊商行倒了,小老闆們的存款沒了,酒樓,茶館,車上,碼頭的腳夫,全都失業了。
原本的城市百姓就沒有了工作,更遑論湧進來的青壯。
這些人數有多少呢?
柳淳按照最保守的估算,光是應天加上蘇州,就有七八十萬之多!
除此之外,京城的二十萬禁軍,梅殷的人馬,加上各地的潰軍,鄉勇,數量也在六七十萬左右。
「王爺,也就是說,短時間之內,我們必須讓兩百萬以上的青壯,找到生計,能夠安居樂業。不然這些人就會和建文舊臣勾結在一起,繼續造反!」
朱棣眉頭緊皺,「像北平那樣,開始大工程建設,可以嗎?」
「很難!」柳淳老實承認,「我們在北平,需要安置的人不過一二十萬而已,江南是十倍還多,而且我們也沒有那麼多錢,工程可以做,但是解決不了主要的問題。否則先垮掉的就是我們的財政了。」
「那移民呢?向遼東移民如何?」
「也很難,現在北方,尤其是遼東,還是冬天,要大舉移民,必須等到三個月之後,而且要給移民配備足夠的物資,還要準備住房。總而言之,人數太多了,移民超出了我們的能力。甚至連恢復江南的工商業都不現實。破壞容易,重建太難了。」
朱棣深深吸了口氣,「柳淳,現在要安頓這些人,怕是只有一條路可走了。」
柳淳沒有否認,的確只剩下一條路了。
坦白講,過去柳淳講變法,費盡了心機,磨破了嘴皮子……但是人都有惰性的。現狀還不錯,就得過且過,受益的人未必感激,但是受害的人一定反對,而且還會攛掇一大堆人反對。
只是這幫人想不到,正是因為他們的折騰,鬧到了現在,就算想不變法都不行了,唯有拿整個士紳集團去填,才能解決問題。
朱棣捏著徐輝祖的小本本,這裡面還有專門記載徐家財產的部分。
都說包子有肉不在褶上,偌大的中山王府,從里往外,都是肥肉,流油的那種!
其中光是田產就有近三十萬畝!別的房舍、店鋪、莊園、商行……這些都不用說了。
「把徐家的財產分了,至少能安頓一萬人,也就是二百分之一。」朱棣衝著柳淳啞然一笑,「沒法子了,就算王妃不高興,我也沒有別的辦法。」
柳淳還能說什麼,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吧!
「王爺,我覺得做這件事情之前,應該先去看一個人。」
「誰?」
「方孝孺!」
……
簡陋的院子,一架葡萄,一張方桌,約莫20平的院子,三間正房,兩間廂房,這就是方孝孺在京的住處。
兩邊的廂房都堆滿了書卷,他死之後,還沒有人來破壞。
柳淳和朱棣來到了院落,正在四處觀看,突然外面有了腳步聲,侍衛攔住,此人連忙道:「下官是楊士奇,特來,特來拜祭方先生。」
朱棣在裡面道:「讓他進來。」
侍衛讓開,楊士奇快步走了進來,見到朱棣和柳淳,慌忙過來施禮。
「下官見過燕王殿下,見過少傅大人!」
柳淳笑了,「楊士奇,當初我請你進京,在雞鳴山學堂教書,還參與了皇明祖訓的編撰……這幾年沒有受到我的牽連吧?」
此話一出,楊士奇嚇得慌忙跪倒,按理說,他是柳淳一系的人馬,可別人多數都參與了靖難軍,就算沒參與的,人家也都退歸林下。
唯有他,繼續在朝中為官,還跟方孝孺攪在了一起,實在是有些說不過去。
「下官有負少傅大人提攜之恩,下官有罪!」
柳淳輕笑,「你不用說了,我知道你的事情。你有老母需要奉養,也是情理之中。」
楊士奇慌忙道:「多謝少傅大人體諒,下官在京,全靠方孝孺庇護,而且……」楊士奇不敢說話了。
朱棣瞧著他,「講,別吞吞吐吐的。」
「是……下官,下官覺得方孝孺和那些官吏,似乎有所不同!」
朱棣瞧著他半晌,突然發笑道:「什麼叫有所不同,就是很不一樣!」朱棣惡狠狠道:「這個姓方的就是不爽利。假如他願意投降本王,清丈田畝,落實均田,他是最好的人選,可他偏偏要跟著朱允炆一起去死,真是迂腐透頂,不可救藥!」
楊士奇朱棣的話嚇了一跳,畢竟方孝孺還是建文舊臣,而且是僅次於黃子澄的那個,燕王殿下居然對他推崇有加……難怪方孝孺最後的遺言那麼奇怪,此刻楊士奇似乎懂了。
想到這裡,他鼓足勇氣,「殿下,少傅大人,在城破之前,方孝孺曾經讓微臣帶幾句話。」
朱棣道:「講。」
「是這樣的……他說士人當中,或許有好人,但是要想徹底變法成功,就必須剷除士人……他還說,會,會替少傅大人除去最大的絆腳石!」
柳淳一愣,「他這話什麼時候說的?」
「就是在大軍渡江,朱允炆宣召商議國事之前……對了,方公入宮之後,衍聖公孔訥和孔公鑒就死了,然後百官在左順門痛打方公,他傷勢嚴重,幾乎喪命,等他回到府邸,吳華就帶人趕來,殺了方公。還說他跟,跟靖難軍勾結,居心叵測。」
朱棣和柳淳都大吃一驚,他們都知道衍聖公的死,朱棣還覺得是老天爺幫自己,沒想到竟然是方孝孺之功!
朱棣意味深長地嘆口氣,顯得很遺憾懊惱,「柳淳,這個方孝孺的確不一樣,只可惜,他不能為我所用啊!」
柳淳沉吟道:「他是看出了問題所在,當初在江上議和,我跟他聊過。方孝孺始終以士人自居。只不過我知道,他所謂的士人,應該是士為知己者死的那種古之仁人君子,和現在的士人完全不同。他選擇一死,其實是為了心中的道。」
朱棣在北平的時候,接觸過方孝孺,那時候的老方還是個腐儒一個,朱棣根本看不起,可十多年後,方孝孺居然有如此胸懷見識,實在是讓人刮目相看,偏偏他又寧死不願意效忠自己,真是可惜啊!
「楊士奇,你對方孝孺的遺言有什麼看法?」
「這個……」楊士奇沉吟片刻,突然眼前一亮,忙道:「剛剛少傅大人講,方孝孺的士,是古仁人,微臣覺得,方公多半是想除去現在士人身上的一切優待,讓士人恢復古之風采,重義輕利,以天下為己任,以蒼生福祉為念!」
聽完楊士奇的話,朱棣很滿意,他瞧了眼柳淳,「你覺得如何?」
「楊士奇所講,的確冠冕堂皇啊!」柳淳笑呵呵道:「上古士人各個都是地主啊,他們的日子比現在的士紳地主還要逍遙呢!」
柳淳話鋒一轉,「不過楊士奇也點到了關鍵之處,士人應該是一種責任,一種心態,而非一種特權!」
「所以……臣建議,立刻沒收所有士紳田地,安頓流民百姓,事不宜遲,必須立刻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