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言•宮斗 >奮鬥在洪武末年 > 第454章 罪己詔

第454章 罪己詔

2023-11-09 08:16:47 作者: 青史盡成灰
  朱棣跟柳淳湊在一起,一個人滿肚子壞水,另一個呢,執行能力極強,簡直是珠聯璧合,默契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他們很快就商量出來一個方案,朱棣立刻安排落實……說實話, 一直以來,謀逆的罪名都困擾著朱棣,雖然他打出維護變法的大旗,但是在整體輿論上,還處於下風。可這一戰,就是扭轉大局的關鍵點!

  朱棣要徹底將大義名分, 拿到手裡。

  別覺得這東西是虛無縹緲, 不值一提的。不說別的,像平安一樣的人, 所在多有。如果眼睜睜看著他們替朱允炆賣命,最後身死沙場,絕對是大明的損失,如何能讓他們醒悟過來,反戈一擊,才是最重要的。

  而這一次將朱允炆踢出玉牒,就是關鍵的一步!

  朱棣格外重視,他首先召集了五位藩王,將自己的意思說了一遍,這五位都已經站在了朱棣這邊,自然是無話可說,而且這個辦法簡直太好了。

  「四哥,朱允炆德不配位,早就該滾蛋了,我們都同意四哥的主張!」

  朱棣滿意道:「記住, 這次將朱允炆逐出玉牒,剝奪宗室資格,是基於兩條原因, 其一,他違背祖訓,推翻變法,其二,他勾結蒙古,與外賊合謀,出賣大明疆土百姓,將先帝苦心打下來的江山,輕易送給蒙古仇人、有此兩條,他非但不配做大明的天子,就連朱家的子孫都算不上!我們身為先帝之子,大明藩王,肩負攘夷護民之責,如今天子跟敵人勾結在一起,讓我等情何以堪!不討伐朱允炆,就枉為先帝之子,枉為大明藩王!」

  「說得好!」

  代王領頭鼓掌,「四哥,你這話算是說到了大家心坎上,朱允炆簡直喪心病狂,什麼事情都幹得出來。咱們立刻向四處發布檄文。」

  「別急。」朱棣攔住了他,「這麼大的事情,我們必須按照禮法行事,在三日之後,我們一起祭奠先帝,向他老人家訴說朱允炆的罪過,同時在先帝面前,秉承皇命祖訓,將朱允炆踢出玉牒,這才是正辦!」

  朱椿點頭,「四哥說得對,就這麼辦了!」

  伴隨著朱棣的命令,整個西安都動了起來,地點選擇在了東門外的大校場,十萬將士雲集,到處都是旌旗,到處都是人馬。

  密密匝匝,一眼望不到頭。

  不光是將士,西安的百姓,各地的商賈,全都趕來了,他們在外面等著。

  朱棣領頭,六位藩王,依次來到校場,朱棣一身明晃晃的盔甲,手裡按著一柄寶劍,充滿了威儀。

  「恭請先帝神像!」

  一聲令下,有士兵抬著老朱的神像,緩緩走了過來。這是一個坐像,朱元璋一身龍袍,面容和藹,帶著微微笑意,目光直視前方,仿佛就是上朝一般莊重肅穆!

  當眾人將神像安放穩當,朱棣帶頭跪在了地上!

  「父皇,兒臣率領五位弟弟,連同十萬將士,西安的百姓,拜見父皇!」

  朱棣領著行了君臣大禮。

  在朱元璋神像出現的那一刻,許多將領老兵都情不自禁哭了。

  或許朱元璋活著的時候,很多人對他都有怨言,有這樣那樣的非議,可朱元璋一死,天下大亂,這一年多的戰火,讓所有人都了解了老朱的可貴。

  正所謂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大家都哭得像是淚人一般。

  朱棣擦了擦眼睛,重新站起,等所有人都安靜下來,止住了悲聲,朱棣猛地舉起一物!

  朗聲道:「這是皇明祖訓!是先帝晚年修訂的治國方略,是先帝的心血結晶,也是我大明萬世不變的根本所在!」

  「先帝駕崩之後,皇孫允炆繼承大統,然則,登基之後,違背祖訓,殘害重臣,變法大業危在旦夕。兒臣朱棣不得不舉起義旗,奉天靖難,實指望朱允炆能改過自新,重新做人。誰能想到,他竟然怙惡不悛,一意孤行!辦鄉勇,設厘金,荼毒天下百姓,尤其可恨,勾結蒙古,出賣祖宗疆土,是可忍,孰不可忍!」

  朱棣說到這裡,再度提高了聲音。

  「兒臣身為宗人令,秉持父皇遺訓,廢除朱允炆皇族身份,將其從玉牒剷除。兒臣非是為了一己之私,而是為了我大明江山社稷,為了天下蒼生,為了父皇苦心經營的基業!」

  「兒臣在父皇面前,要告訴朱允炆,他必須立刻懸崖勒馬,趕快放棄諸般惡行。靖難軍願意和他進行談判,罷除干戈,還黎民蒼生一個太平。如果不聽,兒臣懇請父皇在天之靈見證,兒臣必定統帥靖難大軍,剷除這個背棄祖宗的不肖子孫!如果不能成功,兒臣情願一死,以謝天下!」

  朱棣說完,一轉身,抽出了佩劍,高高舉起。

  「將士們,你們知道嗎?朱允炆派遣手下,給蒙古人送信,讓他們越過河套,攻擊咱們的後方,還許多,事成之後,將大寧都司讓給蒙古人!俺朱棣問大傢伙一句,你們能忍受嗎?」

  「不能!」

  「不能!」

  「不能!」

  士兵憤怒大吼,聲音震天。

  朱棣滿意點頭,「本王奉天靖難,是為了剷除國賊,恢復祖宗法度。如今外寇來襲,本王雖然德薄力弱,可也斷然不能准許韃子屠戮大明子民!」

  「先帝提三尺劍,起義興兵,掃蕩暴元,恢復華夏河山。先帝御極三十一年,前後八次北伐,奪回了中原大地,光復了燕雲十六州,拿下了遼東大寧,攻取河套!先帝武功之盛,遠邁漢唐。先帝一生都在於韃子征戰,幾時同韃子講和過?又幾時讓過寸土!」

  「朱棣不才,既然身為先帝之子,就不敢違背先帝之命。本王宣布,立即派遣十萬大軍北上,迎戰韃子,勢必保住河套不失,不讓韃子傷害大明子民一分一毫!」

  朱棣輕蔑道:「朱允炆,爾的詭計得逞了,本王分兵北上,抵禦外辱,保護百姓。你大可以趁機發兵,攻打西安。只要你敢來,我靖難軍上下,就會讓你明白,何為天心,何為民意!」

  「燕王千歲!」

  「燕王威武!」

  「靖難軍威武!」

  雄壯的喊聲,直上雲霄。

  好容易大傢伙安靜下來,朱棣又道:「天下的臣民百姓,應該看得清楚。朱允炆已經成為了少數臣子手中的提線木偶!這些奸賊居心叵測,他們圍繞在朱允炆周圍,搖唇鼓舌,顛倒是非。廢除變法,推行鄉勇,設卡厘金……所作所為,無非是滿足士人的貪婪胃口,將天下蒼生百姓視作予取予求的魚肉!」

  「本王希望天下百姓看得明白,能追隨靖難大軍,一起討伐朱允炆和他身邊的佞臣!本王更深知官場之上,士林之中,有許多先帝在日,就重用的賢臣義士,本王希望你們能順天應人,歸附靖難軍,跟著朱允炆,你們除了身敗名裂,別無第二條路!」

  「本王還希望那些禁軍將士,勛貴舊臣,能反戈一擊,朱允炆視武夫如奴僕,是蒼生為螻蟻。你們在陣前流血,你們的家人卻被士紳官僚盤剝,過著食不果腹的日子。弟兄們,將士們,跟著這樣的昏君,你們還要好下場嗎?」

  ……

  朱棣的這番講話,絕對比他當初帶著八十人舉事,倉促之間所說的要好許多倍,幾乎可以說是字字千金,直接給靖難定了調子。

  首先,朱棣當著朱元璋神像的面,手捧皇明祖訓,將朱允炆從玉牒踢出,等於宣告朱允炆不再是朱家的子孫,既然不是朱家的子孫,那皇位自然也就不合法了。

  其次朱棣表明了態度,他要光明正大,北上抵禦蒙古,一面奉天靖難,一面保護百姓,要兩全其美。

  第三,朱棣向幾乎所有人喊話,普通商民百姓要支持靖難,有良知的文官要跟朱允炆切割關係,將領士兵要反戈一擊。

  很顯然,朱棣將目標瞄準,就是朱允炆,他身邊的少數文臣,還有那些地上上的世家地主,就是這一小撮人,既是變法的敵人,也是奉天靖難的敵人。

  他舉兵靖難,不但不是欺君犯上,相反,是用戰爭的手段,繼續先帝的變法……毫不誇張說,這一下子朱棣徹底拿到了大義名分。

  戰場上的局勢在扭轉之中,而人心的天平,也向著朱棣傾斜……柳淳早就安排好的暗樁,全都使出了渾身解數,把朱棣的講話向四處傳播,不遺餘力。

  不出意外,這些講話也一字不漏,送到了應天,擺在了朱允炆的面前!

  「反了!」

  朱允炆厲聲咆哮,這段時間下來,他已經漸漸適應了皇位,雖然內憂外患,但朱允炆覺得他還能應付過來,畢竟他是天子,又占據大明朝最富庶的資源,擁有數之不盡的人力和財力,絕沒有失敗的危險。

  事到如今,他可沒有這個自信了。

  六大藩王,召開宗人會議,剝奪他的皇族身份,就像是狠狠的一記直拳,打得朱允炆暈頭轉向,找不著北!

  怎麼辦?

  該怎麼辦?

  怎樣才能挽回民心?

  朱允炆不得不召集所有文臣,一起商量對策……這時候一直沉默不語的六元黃觀突然站了出來。

  「啟奏陛下,既然燕逆敢剝奪陛下皇族身份,陛下就應該針鋒相對,免去他們的藩王,去玉牒除名,號召天下,一同討伐。」

  朱允炆點頭,這倒是個辦法,可問題是已經落到了後面,用處不大了。

  好在朱允炆手下永遠不缺天才,禮部尚書陳迪突然站了出來,「陛下,藩王謀逆,天下震動。老臣以為,陛下應該降罪己詔,以挽回民心,鼓舞士氣!」

  「罪己詔?」朱允炆不悅道:「朕,朕有何罪?」

  陳迪慌忙道:「老臣惶恐,老臣並未說陛下有罪,而是說宗室反叛,骨肉相爭,百姓看在眼裡,難免議論紛紛。陛下身為天子,仿效歷代君王,降下罪己詔,百姓必定感恩戴德,上下一心,不愁不滅燕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