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李世民殯天
2023-11-09 03:25:39 作者: 大唐鎮國將軍
「許牧此人太過逆天,骨子裡有很重的市井江湖之氣,只要你不傷其底線,相信你長樂阿姊一定都能給你兜住的。」
李治眼淚在眼眶裡打轉,重重的點頭,他清楚的看見,李世民越來越虛弱,眼皮也越來越重,現在只是吊著一口氣,什麼時候這一口氣松下去了,人也就沒了。
李世民想不到還有什麼要說的了,這吊起來的一口氣也就鬆了下去。
「父皇!」
站在不遠處的老太監聞聲趕緊小跑過來,李世民已經閉上了眼睛,魂歸天際。
外面的皇子娘娘們同時得到了訊號,皆是震驚的看向裡面。
李治失魂落魄的從裡面走出來,眾人的眼光全部看向他。雖然心裡都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但還是期待著他親口說出那幾個字。
可李治沒有說,待到老太醫進去後又出來,緩緩說道:「皇上駕崩了。」
此消息如晴天霹靂,頓時將眾人嚇得一驚,幾乎是同時,到場的幾位皇子同時哭泣,娘娘們更是哭得撕心裂肺,精心打扮的妝容化為烏有。
一時間天地齊暗,好像天要塌下來了一般。
皇帝死如泰山崩,整個國家都將陷入哀悼之中。
李麗質還不敢相信那麼寵愛自己的父皇竟然會突然死去,之前感覺還好好的,怎麼會病逝得如此之快,不是說只是勞累過度調養一下就好了嗎?
「父皇!」
李麗質投入李嬋的懷中,現在她急需一個肩膀宣洩,李嬋和她相互擁抱,哭成了淚人。
一會兒後另一個人趕到,此人正是吳王李恪,聽到哭聲一片,他立刻便知發生了什麼事。
很快他的眼淚便流了出來,哭的肝腸寸斷、撕心裂肺,甚至想要跑進去見李世民最後一面。
「父皇啊,您為什麼走的這麼快啊,孩兒不孝還沒來得及見您最後一面呢,讓我見見吧!」
「吳王請節哀,皇上遺體需要及時蓋棺下葬,您不要衝動啊!」
李恪一屁股坐在地上,哭得像個娃娃一般,仿佛失去了生命的所有依靠。
直到副將將他抬了起來,他才顯得像個人樣。
李治眼淚已經幹了,父皇殯天,重擔落在了他的肩上,現在是該由他來主持大局的時候了。
「諸位都離開吧,本宮要送父皇最後一段,留著眼淚到守靈之時再流吧。」
說罷眾人也不敢再多留,陸續的從這座門裡離開,只剩下吳王李恪。
李恪仿佛忘卻了身份一般,抓著李治的肩膀不停的問道:「太子殿下,父皇臨死前說了什麼嗎?有沒有提到我,我已經好久都沒有單獨和父皇見面了,不知道他還記不記得我這個不孝兒子。」
言辭之間仿佛一個負罪的小孩一般,李治見哥哥嚎啕大哭,不忍告訴他真相,於是說道:「父皇臨死之前什麼也沒說,太虛弱了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李恪聞言終於是鬆開了手,捂面悲痛著離去。
宮城裡滿是悲愴的哭泣聲,李恪一路被副將攙扶著離開,在離開宮城之後,李恪瞬間變了一副面孔,變得冷峻嚴肅,顯得有些可怕。
到了吳王府內,老僕在門口等候多時。
「若老僕沒有猜錯的話,皇上應該已經殯天了吧。」
李恪聞言並沒有發怒,反而哈哈大笑:「他終於是死了,也不枉我在他的粥里下過那麼多的藥!」
老僕一路跟在李恪的身後說道:「皇上一死,李治守靈之後想必就會火急火燎的開展登基大典了,若是到了那個時候,王爺可就不能再名正言順的繼位了。」
李恪瞥了他一眼,笑道:「怕什麼,李治繼位又如何,現在朝廷百官雖以他為首,但是他暫時還做不到降伏百官,這其中的學問可大了去了。」
老僕接著道:「這段時間李治又要兼顧國事,又要處理守靈一事,定會忙得焦頭爛額,若是此時王爺再給他出一道難題的話,以李治那個懦弱的性子定會做出失德之事,到時候王爺再廣布恩德,百官心裡自然會明白,誰才是最有資格坐上那個龍椅的人。」
李恪咬牙切齒的道:「若是本王登上皇位,定要讓長孫一脈全部死絕!」
一想到自己從出生到現在一直被人欺負,就因為不是嫡子的身份,而嫡子身份只能是長孫皇后的子嗣。
所以李恪對長孫一脈都是深惡痛絕,他登上皇位最大的敵人不是李治,而是他身上流的庶子血脈!
「許牧不是要滅絕長孫一家嗎,這個本王跟他目標是一樣的,若是他需要的話,本王還可以暗中提供幫助。」李恪道。
「可萬一許牧不領情怎麼辦,距老僕所知,他可不是什麼容易被感動的人啊。」老僕道。
李恪道:「不管如何,只要他心裡能領著這份人情,到時候不要插手就行,若是他插手進來的話,我登上龍椅之路可就艱難多了。」
皇上駕崩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整個長安城,百姓們心中感念李世民在位期間的功績,對於他的駕崩心中十分傷心。
長安城中街上人都變少了很多,朝廷下令禁娛一個月,在這一個月內不准舉行任何娛樂活動。
本來許牧揚言要滅絕長孫家的事情是長安城十幾年來頭號大新聞,結果還沒過多久就被皇上駕崩的消息給蓋過去了。
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許牧待在府上哪裡也沒去,叫阿秀研墨,教她中原話和讀書寫字。
同時寫了一封信,叫人快馬加鞭的送往巴蜀都督府。
許牧望著外面的天空,只覺山風起勢,海浪滔天,大有風雨欲來之勢。
所謂世亂出英雄,隨著李世民的駕崩,局面會開始朝著不穩定的趨向發展,年輕的李治還沒有足夠的能力穩定天下,到時候後非常動亂。
無論如何,許牧都要開始積蓄實力,唯有實力是衡量話語權的唯一標準。
「倘使巴蜀有十萬精兵,駕馬縱橫天下又有何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