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建業革新(三)
2023-11-09 02:25:01 作者: 紫恪
能叫這兩位能臣心服,也算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
「陛下天縱英才,我等望塵莫及!」
高弘圖五體投地,行了一個大禮。
「臣剛才聽了陛下的一番話,醍醐灌頂。臣有些拙見,還請陛下指點。除了鹽稅,我們還可以收取商稅,比如商會使用了土地,要交土地所有權的稅。他們要吃飯,得交增值稅。還有城建稅,垃圾糞便處理稅……」
高弘圖鬼使神差的拿出一個算盤,噼里啪啦打的賊響,嘴裡每說一個一個稅項,都迅速的算出相應的稅收。
朱慈烺和程先貞坐在那裡,聽他嘮叨了足足半個時辰。
朱慈烺倒是挺佩服高弘圖舉一反三的能力,僅僅只是聽了自己的一番話之後,就能羅列出一大堆的稅項。
果然,古人的智慧真的是深不見底。
「高愛卿不愧是國之棟樑,能夠聯想到如此之多的稅項,委實不易。不過,這商稅的事情以後徐徐圖之。目前的當務之急是拿下鹽稅,畢竟這一塊的收入已經夠大了,路要慢慢的走。」
高弘圖和程先貞兩人趕忙磕頭,尤其是高弘圖,他知道皇帝這是敲打自己急功近利了。
「起來吧,說說你對農稅的看法吧!」
高弘圖並不是什麼市井小人,只是有些急功近利。
適度的提示一下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叫他膽戰心驚的。
「陛下,這些農稅主要取決於土地數量。還有土地的所有人,現在我大明三分之二的土地。依舊全都集中在地主豪紳,世家勛貴的手中。百姓手中所掌握的土地不過是一些貧瘠的土地……」
說到農稅,高弘圖坦白的說出了全國土地的現狀。
大明初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以後,對一些士人、宗室、勛貴採取了免稅的政策。
那個時候,這些人的人口基數和勢力並沒有那麼強大。
但是到了崇禎時期,絕對就是災難性的了。
比如你成了一名舉人,那麼恭喜你,那你就是大明的一名士人了。
崇禎時期,宗室雜七雜八的加起來快到一百萬的人口了。
不過經過李自成、張獻忠、還有八旗的禍害。人數急劇下降,現在也就一兩萬的數量了。
至於那些勛貴和世家商人們,也是達到了恐怖的兩百萬人,這是拖家帶口的數字。
正是這樣一群人數極少,卻占據了大明三分之二的土地。
而且還都是能夠澆得上水的肥沃之地,百姓手中的土地就可想而知了。
這個時代是鼓勵開墾荒地的,所有權歸百姓所有。
可惜的是這些百姓辛辛苦苦開墾出來的土地,也被這些無良的地主豪強霸占了。
不僅僅是民田,就是軍屯的土地,也被他們一點點霸占。
這樣的情況,百姓能不揭竿而起。
老百姓被闖賊一蠱惑,紛紛揭竿而起,開始反抗地主豪強的蠻橫無理。
但是這些地主豪強家中都有人當官為將,本來是民間衝突,愣是叫這群人以權謀私釀成了衝擊整個大明的農民起義。
就拿當年的福王來說,就他一個人就占到了五萬頃良田。
結果是闖賊流寇殺到開封之後,城破這個福王也被點了天燈。
從家中搜出白銀數千萬兩,帳本田契更是數不勝收。
若是算上宗室那可怕的人口基數,可想這件事情是多麼的可怕。
大明的宗室都是如此,更別提那些舉人、官員勛貴、巨賈商人了。
大明的土地兼併達到了各個王朝之最,百姓焉能不反?
因此,更加堅定了朱慈烺變革的決心,只有解決土地兼併,叫百姓都有田種。
才是大明解決農稅,最終徹底的根除大明癥結所在。
要想收取農稅,第一個開刀的就是大明宗室。
雖然現在的大明宗室遠不如從前,但是他們的人口基數依舊不可忽略。
以前,大明的歷代皇帝全都顧及同是朱家血脈這個東西。
就連當年崇禎最困難的時期,也不曾也不敢把手伸向這些宗室。
但是,朱慈烺卻沒有這方面的顧忌。因為朱慈烺身體的靈魂不姓朱。
因此,換個說法。朱慈烺壓根不是朱家的人,對於這樣一群腐爛到骨髓里的寄生蟲,朱慈烺沒有半點的好感。
更沒有一絲的憐憫,只要擋在百姓的前面的巨石,他都會毫不猶豫的去推翻。
只要這些宗室識相,交出自己霸占的土地,他都不會撕破臉皮,若是既不交出土地,也不繳納農稅,他就不介意舉起屠刀給這些傢伙生動的上一堂終身難忘的課程。
至於勛貴和士人階層,朱慈烺將會毫不猶豫的將他們全部納入稅收體系當中。
這樣光是這些人就能給大明的國庫帶來三千多萬兩白銀。
不僅如此,朱慈烺還計劃將土地收歸國有。這個計劃只不過等自己徹底的平定北方的八旗之後,再真正的實行。
現在這個時候,他計劃先行開展有關土地租賃的限制的條款。
將農民的土地的稅收降到三十稅一,地主的稅收則是提升至十五稅一。
畢竟,這對於那些不勞而獲的地主階級來說簡直就是九牛一毛。
只有這樣,這些該死的地主才沒有閒錢去購買大量的土地,土地兼併的現象也會降低很多。
稅收的重頭依舊是商稅,因此朱慈烺決定出台一系列的鼓勵經商的政策。
只有這樣,那些想要快速富裕的人,才會趨之若鶩。
這樣不僅會加速大明商貿的發展,更會使得腰包有錢的人,將自己的目光從土地上轉移出來。
這樣一來,土地買賣的價格就會降下來。
手裡有了閒錢的農民才會購買土地,這樣土地就回到了本來的主人的手中,發揮他該有的價值。
程先貞和高弘圖兩人聽了朱慈烺的構想之後,驚駭的半天說不出話來。
身為戶部尚書的高弘圖更是滿臉漲紅,雙拳握得緊緊的。
這已經不是一個稅改的問題了,而是一項恆古未有的巨變。
他們兩人清楚的知道,只要跟著陛下一起變革,一定會名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