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抓獲吳三桂
2023-11-09 02:25:01 作者: 紫恪
「繳槍不殺!」
噹啷!
吳三桂丟掉手中的戰刀,大喊一聲:「我吳三桂敗了,投降!」
……
「報」
一名信使手中高舉著戰報,從光華門直接闖進武英殿,一路上沒有任何人敢阻攔。
相反,這些人看到是邊關的戰報,紛紛的避讓,生怕自己耽擱了國家的戰事。
「哪裡的戰報?是山東還是河南?」
一眾大臣正在武英殿外等待朱慈烺的會見,看到一路狂奔的信使,跟著跑起來詢問道。
「報,啟稟陛下河南大捷!」
信使單膝跪地,雙手捧著捷報,沉聲道。
「哦,快給我看看!」
正在忙碌的朱慈烺聞言,停下了手中的動作,快步跑了過來一把接過捷報。
「好一個李爾文,好一個李水生,朕當初沒有看錯人啊。不僅擊敗了吳三桂的三十萬大軍,還一舉光復了河南全境!」
朱慈烺看完手中的捷報,對二人的配合和取得的戰果稱讚不已,臉上的笑容更加的濃郁。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這個時候進門的程先貞等一眾大臣,紛紛拱手朝著朱慈烺祝賀。
「哈哈哈,全是諸位將士們的功勞。來人,傳朕的旨意。嘉賞第三軍和四軍的將士們,給他們的功勞簿上記上一等功。那些表現出色的將士一定要重點培養,獎賞士兵們每人十畝地,算是對他們的恩典吧!」
朱慈烺身後的小黃門,飛快的記錄下來,交由掌印太監蓋戳。
「陛下聖明!」
「陛下真是一代明君,一旦這樣將士們必定戰場殺敵更加用命!」
「陛下有堯舜之風」
一時間,整個武英殿「烏煙瘴氣」,各種讚美之聲溢於言表。
「陛下,這個吳三桂怎麼處理?」
這個時候,有大臣提到了吳三桂。
「這個可惡的叛徒,若不是他打開了山海關投敵,我大明也不會丟失京師,不殺難以泄民憤!」
「對,像他和孔有德這樣的人必須凌遲!」
「凌遲!」
殿下的文官們義憤填膺,他們其中的大部分都在京師呆過,那裡有他們不少的產業。
「陛下,老身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秦良玉站了出來,所有人都鴉雀無聲。
他們偷偷的看了看朱慈烺,又看了看秦良玉。
「秦司令,但講無妨!」
「陛下,吳三桂投降八旗,打開山海關的確是賣國之舉。但是,吳三桂也是一個可憐之人。若不是李自成殺了他的全家,搶走他的愛妾。此人定不會反,此人擅長騎兵作戰。而放眼大明通曉騎兵且對八旗鐵騎作戰方式極為了解也只有他一人。因此,老身覺得還請陛下從寬發落!」
說著,秦良玉拱手站到一邊。
朱慈烺一言不發,整個人很淡然,所有的大臣從他的表情上看不到任何的波瀾。
朱慈烺本人雖然秦良玉說的十分有道理,只是從個人感情角度說的,不太理性。
僅憑吳三桂投降了八旗,此人留不得。
這雖然和崇禎皇帝有直接的關係,崇禎用人多疑,使得手下的大臣們和將領們人人自危。
尤其是袁崇煥的事情之後,大明的武將對於崇禎都是又愛又恨。
出於自保,只能擁兵自重,或者明哲保身。
吳三桂也是吸取了袁崇煥和自己的舅舅祖大壽的先例之後,才選擇了自保。
但,這些理由,都不能成為吳三桂賣國求榮的藉口,對於這樣的大漢奸必須處死,不管他有萬般的委屈。
最終,朱慈烺托著下巴佯裝沉思起來。
下面的百官卻是低著頭,往往自己的皇帝一旦拖著下巴,指不定是誰要倒霉。
他們已經領教過朱慈烺的殺伐果斷了,誰也不想再觸這個霉頭。
「傳旨,判處吳三桂,凌遲處死!
擇日執行!
至於他那些投降的部下們,先丟到煤礦去挖煤,等待明年開春問斬!」
朱慈烺的話音落下,以秦良玉、黃得功、程先貞等一眾大臣霍得一下子眼前一亮。
紛紛在心底讚嘆自家陛下這步棋高明,叫人無法反駁。
「陛下聖明!」
程先貞第一個跳出來搖旗吶喊。
「臣等贊同陛下的旨意!」
其他的文官想要說什麼,卻發現根本沒有空子可鑽。
丟到煤礦去挖煤,叫吳三桂的部下們先還債,明年開春再殺頭。
這個邏輯沒什麼問題呀,也符合朱慈烺一貫的作風。
但是,他們沒有發現這其中的玄機。
朱慈烺和他們玩了一個文字遊戲,也就是看吳三桂的部下們表現,知錯能改就緩刑。
這樣不僅留下了免費勞動力,還能開採礦產,一舉多得!
一箭雙鵰,所有的大臣還說不出什麼。
很快,將吳三桂押赴南京的消息就傳到了許昌。
李爾文對於吳三桂的安全工作十分的看重,派了三萬人進行護送。
北京,攝政王府。
噹啷!
「什麼?吳三桂全軍覆沒,河南全境都落入了明軍的手中?」
聽到這個消息的多爾袞,激動地手中的茶杯都摔碎了。
他不敢相信,擁兵三十萬的吳三桂就這樣完了,還是完的這麼幹淨利落。
「吳三桂他本人怎麼樣了,他不是號稱曾經大明第一巴魯圖嗎?怎麼對上明軍,就一點都不靈了?」
多爾袞怒氣衝天,破口大罵吳三桂這個孬種。
一旁的多鐸卻是一言不發的看著,他的十四哥發起飆來,就是他這個親弟弟也不敢勸阻。
因為,按照兄弟兩人商量好的戰略,是吳三桂出兵牽制住一部分明軍的精銳。
他倆還在山東反撲,迅速的打開局面。
不曾想,吳三桂這個飯桶在他們還沒行動的時候,就全軍覆沒了。
徹底的打亂了他們的計劃,現在明軍主力脫身,可以集中至少三十萬人對付自己。
這種局面想都不用想了,肯定是八旗大敗。
現在他們八旗最需要的就是時間,工部製造新的火器需要時間,新的火器營適應火器需要時間。
本想吳三桂有關寧鐵騎,河南又是一馬平川,最適合騎兵作戰。
怎麼也能拖住明軍二十萬人的兵力,給他們爭取半年的時間。
「哼,吳三桂這個混帳!」
多爾袞怒罵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