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大明科學院
2023-11-09 02:25:01 作者: 紫恪
紫禁城中,朱慈烺已經享受了幾天的婚後生活。
不得不說,這皇宮中有了女主人後,才算是有了生氣。
由於沒有太后,這幾日二人也不需要行禮。
除了偶爾需要接見慶賀官員外,二人都在享受著自己的甜蜜生活。
直到今日。
按照慣例,今日要召開新年伊始的第一場朝會。
離開坤寧宮的時候。
朱慈烺終於明白了,什麼叫做: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要不是徐如芸不斷催促。
朱慈烺估計還不捨得離開。
應天殿。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百官山呼聲中,朱慈烺道:「平身。」
雖然過年,這幾日百官的奏摺也沒有斷過。
所以朝會上還有事上奏的人不多。
只有寥寥數人。
「陛下,前幾日大雪摧毀南京前往湖口驛道,邊上沒有州縣負責,如何處置?」
朱慈烺道:「由戶部撥派銀兩,志願召集賦閒百姓修路。」
「……」
待群臣上奏完。
朱慈烺說出早就想好的詔令:「新年伊始,天下未定,大明各行業百廢待興,朕欲發布求賢令,廣納天下英才!」
「陛下英明,只是這求賢令,若有人應,該做如何安排?」
「是啊陛下,若不能安排妥當,恐怕會讓有才者為難?」
朱慈烺道:「此事朕已有安排。」
「朕打算,在六部之外,另外設立大明科學院。
大明科學院中,包含農田水利、天文地理、格物巧匠等等,不一而足,凡有才能者皆可入內。
朕這份求賢令,求得便是此等賢才。有應徵者,盡入大明科學院!」
「先從工部所屬工匠中,挑選技藝精湛、德才兼備者入科學院!
但凡大明科學院中,做出功績者,加官進爵,乃至一品高官,朕都應允!
朕要向天下昭示,不吝獎賞!」
朱慈烺的話一說完。
百官驚訝無比。
有人忍不住反駁道:
「陛下,臣等以為,求賢令還是求賦閒大儒為好,工匠之輩,有何治國才能?」
「陛下,成立科學院臣等毫無疑義,只是這加官進爵,似乎有些不妥吧?」
「陛下,工匠者,奇技淫巧也,怎可入朝為官?」
「陛下若需要戶部所屬工匠做事,直接吩咐便是,何須大費周章,成立什麼科學院?」
朝堂上官員都屬於士大夫階層。
大明的士大夫,在科舉之外都各有研究。
不過雖然他們博文廣識,但骨子裡還是看不起其他人的。
先前科舉另開格物新科都遭到了激烈反對。
更遑論直接讓工匠入朝為官。
與他們相提並論。
這些官員們不懂。
是因為他們沒有見識。
而有著遠超他們幾個時代見識的朱慈烺,自然不會如此。
眼下這大明,恐怕只有他一個人明白,科學院的重要性。
畢竟,後世的華夏,就是因為科技落後,才致使國家衰落。
以致於在於西洋人的較量中,落於下風。
那綿延上百年的屈辱歷史,讓朱慈烺有些心痛。
落後就要挨打!
這個教訓,朱慈烺受夠了!
在這個時代,這樣的場景,不能再有了!
因此,振興科技、發展科學,刻不容緩!
「一群見識短淺之輩!」
朱慈烺眼神冷冽地瞥了一眼那些自以為是的百官:
「朕說的話,不管用了嗎?」
淡淡一句話,響徹在應天殿內。
那股帶著殺意的話語,令人震驚。
霸道至極的天子氣,充斥著整個大殿。
恍然間,百官想起了陛下登基以來的所作所為。
瞬間,百官噤若寒蟬!
朱慈烺不容拒絕道:「朕意已決,立刻著手成立科學院,發布求賢令!」
如今的大明,冶煉、工業、火藥、種植,都還很落後。
科技,乃是推動國家、文明進步的根本。
加快大明發展的速度。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有了科學院才能聚集大明所有的人才,將他們的智慧轉化為實物。
這是發展科技的必然舉措。
而工匠,則是一切的根本,是發展的源泉。
此舉,乃是成就大明輝煌的萬世之基!
朱慈烺絕不容許!
群臣感受到了陛下的霸道與強勢。
再加上朝堂大清洗剛留下的餘威。
龍有逆鱗,觸之者死。
如此壓迫下,百官像是在面對高山,無人再敢出聲反對。
朱慈烺強硬的態度下。
整個朝堂迅速地按照他的意志運作了起來。
工部所轄的,原本處於底層的,技藝精湛的工匠一個個被發掘出來。
經過考驗測試之後,紛紛進入科學院。
同時,由於朱慈烺的重視。
原本只能幹髒活累活的工匠地位,也有所提升。
同時,一紙求賢令被傳往如今大明掌握的各省,被張貼在各州縣最為顯眼的地方。
「朝廷這貼的是什麼啊!俺不認字,誰能來念念!」
「求賢令,怎麼全是工匠啊!」
「還有這種地的也能算賢人嗎?什麼人都要!」
「咱們陛下果然是愛民如子,可招這些人不是浪費嗎?」
「俺祖祖輩輩都是種地的,這科學院,我是不是也能入得?」
對於百姓的反應。
朱慈烺早有預料。
隨著求賢令前往各地的,還有前往各地的錦衣衛人員。
這些錦衣衛人員,在負責為百姓講解疑惑的同時,還肩負著一項重要使命。
尋人!
找到陛下親自囑咐的那個人。
「若爾等有身懷絕技者,不論貴賤,各行各業都可前往京城考核,若考核成功者,可入科學院!」
「入科學院,凡立功者,可賞賜官身,賞銀一百兩起,並且由國家來為你們發放俸祿!」
錦衣衛人員一出聲,周圍瞬間安靜下來。
問道:「怎麼才算立功呢?」
「你們不都說會種地,只要你們種的地能讓糧食增產,並且普及開來,那就算立功了!」
「只要能為大明做貢獻,你們就是功臣!」
「真的假的,還有這種好事?」
「天上掉餡餅的事情,還能落在老百姓身上嗎?」
「陛下金口玉言,言出即遂,休要聒噪!」
像這樣的對話,同時發生在大明各地的每一個角落。
消息以極快的速度傳播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