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穿越•重生 >明騎 > 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和林

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和林

2023-11-09 01:19:45 作者: 隔壁小王
  何寧府,居住的軍官太多了,所以幕府後勤司,便在軍營之旁,建造了一片宅院,背靠大河,水草豐美。

  如此這裡,儘是衣著光鮮的男女,還有孩童們,依大明邊軍的福利,軍校級別的軍官,可以分得一處房舍。當然,只是普通標準的一進院子,想要更好的,自己建吧。眼前,一座座帶有後院花園假山的宅所,若放在外界,至少價格要翻個兩三倍。

  不過,在這邊遠之地,這幾乎成了邊軍軍官的標配,便是軍尉,甚至隊官想要購買一座宅院,並不是難事。

  「得得!」

  沿著鵝卵石道路,還有石橋,眾人策馬到達對岸,這片宅院,並未修什麼圍牆,現在這地界越來越太平,很多富戶百姓,紛紛在城外修建花園宅院,都不建什麼圍牆之類。

  一行十餘人,都穿著錦衣,戴著三山帽,顯得頗有氣勢,策在馬上,沿途引來紛紛側目。眼下,大明邊軍很多低級軍官,普遍的,都擁有了良田數百畝,便是擁有千畝土地,也是等閒。

  這塞外之地,地廣人稀,多的是土地可以分賞。土地,便是千百年來的夢想,心下處最深的熱誠。馬城也不擔心各人小富即安的心理,若想退伍,則參軍滿五年,立時便可申請退役,而他們的位置,也立時會被後來之人補上,並不會有人才的缺乏。

  而且馬城認為,進進退退,也可保持流水不腐,使軍隊,長久的保持活力與生命力。若沒了進取之心,反而不是好事。

  「得得。」

  十餘騎進了鄉堡,不久,堡內便開水一般沸騰起來。又不出半日,數千騎鮮衣怒馬,簇擁著一眾高級將領趕到堡外,就在這河邊上安營紮寨。城,馬城是不會進的,沿途躲在退伍邊軍聚居的邊堡中,稍作駐留。

  洗去一身塵埃,馬城興致不減,登上一座小山坡,往遠處看。和寧此城,背山面水,看當年蒙古帝國殘留的遺蹟,在各處山嶺蔓延,鄉堡一個連著一個,只是,古城各處,許多地方已然殘破。

  山嶺之間,大河之畔,種植著綠油油的菜苗,成片的高寒作物。這便是大明人,能耕種的地方絕不會浪費。三十里外,更有一座規模宏大的新城,拔地而起,代表著大明人建築的天賦。

  此時數十將領,屬官都聚在馬城身邊,指一處,看一處,贊江山如畫。

  這和寧是什麼地方,四百年前,這裡也曾經是世界的中心,從萊茵河畔的維也納,到黃河邊的汴梁,從北方寒冷的俄羅斯草原,到炎炎烈日下的阿拉伯半島沙漠,大半個歐亞大陸,都籠罩在這座城市的權力和威勢之下。

  昔年,羅馬教皇的傳教士、南宋朝廷的使節團、波斯商人的駝馬隊、高麗王國的進貢者都在這裡匯集。各種宗教和文化都在這裡融合,大汗的詔令從這裡發出,送達世界各地蒙古大軍。

  這裡集合了成吉思汗、窩闊台、蒙哥,從中歐、東歐、西亞、中亞、東亞、南亞諸國搶掠來的奇珍異寶,金銀珠寶,數以萬計。

  俱往矣,如今這座古城迎來了新的主人。

  從這裡,騎兵可以一路快速機動到喀山汗國,長達三千公里,一片坦途!所以歷史上匈奴遠遁歐洲、蒙古西征歐洲看似很遠,其實難度,大概和從嶺北機動到杭州是一樣的,輕而易舉。

  登高遠望,馬城不禁感慨萬千,徐徐道:「此城,易守難攻,此為兵家必爭之地,永樂二十年,成祖第三次親征漠北,大軍挺近此地,阿魯台不敢戰,盡棄輜重,逃往北面。」

  「可惜,宣德五年時,大明失大寧,廢興和,陽武侯薛祿多次奏請,大明遂棄地三百餘里。」

  左右眾將,隨著他的思緒回溯,不禁唏噓,一眨眼,距成祖永樂大帝兵臨城下,竟然已二百餘年。

  「宣德縮邊後,宣德五年至嘉靖三十八年,北虜大規模入寇,就有三十八次,從此北顧,寒煙衰草,中原之風自此隔絕矣。」

  一旁,白煥章哈哈大笑:「雖說咱也是讀書人,不過卻沒有殿下,如此多愁善感,這進進退退很正常,這不,我明軍不又出塞了?」

  「哈哈哈!」

  馬城不禁笑罵:「你老白,算個什麼讀書人。」

  「哎,人老了,就愛悲春話秋。」

  左右,忙恭維幾句:「這是什麼話,殿下年方四十,正當年。」

  「如今,不同了,這次來了,咱明人……就不走了。」

  一夜無話,馬城就在堡長家,安然入眠,堡外數百里之地,卻是鐵騎滾滾,正應了一句鐵馬冰河入夢來。塞外溫差很大,甚至再過段時間,就要打霜,而且紫外線很強。所以眾人,都穿上了厚厚的秋冬衣,裹著棉甲,騎著健馬。

  這地界風力猛烈,雁飛過此,如今已是農耕文明,與草原牧民雜居之地。便是此城,盡見中國之興廢。

  兩日後,拔營西進,眾騎在山谷山道上穿行,不時可見野獸出沒,出了山口,眼前一亮。疏林、柳叢、草地,還有河水蜿蜒,湖泊處處,一片片的樺樹,楓樹,很多樹葉,已然慢慢呈現金黃,內中攜著火紅,金葉交輝,迭翠流金!感覺,就象看到油畫。

  越來越多的屯堡,星星點點的裝飾著,居民多種植小麥、大豆、甜菜等物,且這裡草原廣闊,水草豐美,還有眾多畜場設立,皮毛、肉食等加工廠,也一個個設立。沿途過去,不時可見屯民正在幹活,這些新屯堡,主要是採取私有制,類似一個個大農場,屯民們,就象僱工,每月獲得口糧衣食,工錢鹽茶等。

  不過,擁有自己的田地,是中國之民千百年的期盼。當然,也不全是私有,也有官府衙門,這裡的衙門未必清廉……卻絕對高效。畢竟,單人獨戶,可能有興修水利,對抗災害的能力嗎?

  對遊牧民,只要是幹活認真者,可優先獲得歸化籍與漢籍,優先分得田地,各屯堡實行營田還是有效的,也有利於開荒種田,推廣馬耕等。這些屯堡,不但屯田,周邊,還有屬於他們的畜場,雞鴨場,菜園等。

  可不要小看他們的物力,歷次出征,大軍的後勤補給,一多半要靠這些屯堡支持,豬牛肉、蔬菜、木料、連棺木都有。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