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穿越•重生 >明騎 > 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掃蕩

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掃蕩

2023-11-09 01:19:45 作者: 隔壁小王
  金山寺,始建於東晉明帝時。金山寺布局依山就勢,使山與寺融為一體。金山之巔矗立著慈壽塔、江天一覽亭、留玉閣,大、小觀音閣圍繞山頂。歷代帝王,無不對金山寺青睞有加,可說是江南名寺之首。

  開城四年這一日,金山寺山門洞開,如虎似狼的標營士卒,往來其間。

  金山寺大難臨頭,大兵壓境,一部軍士進寺掃蕩抓人,另一部就地展開,將山門堵了個水泄不通。身穿紅色棉甲的騎兵,全副甲胃,四周圍全都是衣甲鮮明,如虎似狼之士,列成銃陣橫隊,肅殺之氣瀰漫開來。

  寺外,趕來聲援的信眾,無不失聲,在這支雄壯的標營新軍面前,瑟瑟發抖的信徒們突然覺得,這些時日他們多方奔走的所作所為,是多麼的可笑。面對山門外黑壓壓的金山寺信眾,帶隊的標營軍官,也不跟他們廢話。

  年輕的標營軍官,騎在高大白馬上,直接從懷中掏出一紙文書,殺氣騰騰的念道:「奉命,將金山寺大小僧人三百五十一名,一併拿下!」

  「走狗!」

  「同他們拼了!」

  寺內,突然衝出來一夥僧兵,人人凶神惡煞的,手持棍棒戒刀,嗷嗷叫著沖向那年輕的軍官。山門外一片譁然,不知道多少雙眼睛盯著,這可是江南名寺之首呀,難不成官兵還真敢殺人。

  「放!」

  震耳欲聾的火銃聲響成一片,大團騰起的硝煙中,十幾個僧兵被射翻在地。

  山下頓時死一般寂靜,無數雙眼睛看著寺內僧兵,被黑洞洞的森嚴銃陣,割草一樣射翻在地。嘩啦,前排後退,後排上前,又是一輪密集的銃聲過後,百十個僧兵被成片射翻,山門處血流成河了。

  擊潰了僧兵的抵抗,那標營軍官一擺手,重重的哼了一聲:「出!」

  呼啦,大批紅衣紅甲的標營新軍,蜂擁上前,掄起硬木銃柄,見人就砸,幾個僧兵嚇傻了,下意識想逃跑,迎面吃了一個重重的銃托,立時臉面開花。血流如注。紛紛捂著臉面,跪倒在地,痛的大聲尖叫起來。

  標營軍官的嘶吼聲,在金山上迴蕩:「寺內人犯,不得妄動,否則以叛國論處,格殺勿論!

  在嚴厲的喝令聲中,山腳下,亂成一鍋粥的信徒隊伍總算停止下來,一個個面無人色地站著,個個呆若木雞。還有他們周邊的家奴地痞,也嚇的癱坐在地,有人驚覺自己手中持有瓦片石塊,趕忙丟掉。

  濃厚的血腥味在陽光下瀰漫,看著地上的屍體,聽聞傷者齊聲呻吟,很多人忍不住嘔吐起來。一些膽小的婦人更是怕的哭了起來。鐵證如山,寺內很快查抄出堆積如山的金銀,大宗地契憑據,容不得狡辯。和金山寺有牽連的不論官商,又或是士紳人家,直接就從家裡抓走了,名下田產商鋪,盡數封存,有敢拒捕者,格殺當場

  繼壽山案後,金山案也很快爆發了,這回鬧的動靜更大。

  數天後,十一月,南京。

  再說丁文朝給定國公出了個什麼主意吶,認罪,伏法,且戴罪立功。

  魏國公徐宏基覺得這個主意不錯,於是乎,在軍情司單獨關押的大牢里,見到了可憐巴巴的堂兄弟。定國公被關了這些天,早萎靡了,他只要能從牢里出去,叫他幹什麼,就幹什麼,就都依了丁,徐兩人。

  七天後,第二份律政司報紙,新鮮出爐。這份別出心裁的報紙,邊邊角角的,刊印了一些各地方風土人情,離奇曲折的案例,以通俗直白的文字編成故事,寫出來,顯得十分生動有趣。

  有一篇故事,說的是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間,沛郡相縣有一個叫唐賜的人,平時嗜酒。一天他到鄰村人的家中喝酒,回家後得了急病,嘴裡吐出十多條蠱蟲,且腹痛難忍。古代對於這種怪病也沒什麼救治的方法,唐賜也感覺自己命不久矣,但是他不甘心。

  所以臨死之前,唐賜再三叮囑妻子,要她在他去世後剖開腹部,看看肚裡究竟是什麼東西在作怪。之後張氏按照丈夫的遺願,剖開他的肚子檢驗病情,發現內臟都糜爛了。妻子張氏遵從亡夫遺願,持刀剖屍,不管從膽量,還是勇氣來說都是值得稱頌的。

  然而當時的她,卻成了大逆不道的罪人,被官府判了重罪。

  這樣的故事,奇聞,堂而皇之的刊登在律政司刊行的報紙上,也算是開了一代奇聞雜誌的先河。這故事後頭,還有主事吳英親筆撰寫的筆記,大讚那婦人張氏的勇氣,痛批古代律法中的迂腐條款。

  這是不起眼的一件小事,這律政司出品的第二期周刊,還在頭版正面,刊印公告了一件大事。這件大事說的是,當朝定國公徐允禎,涉壽山寺一案有了定論,定國公認罪伏法,甘願接受大明律法的制裁。

  一位國公爺,當眾認罪,還將其罪印在報紙上,刊行天下,這在大明朝歷史上,還是破天荒的頭一遭。只聽說過下罪己詔的皇帝,可從未聽說過主動認罪的國公,這可真是件稀奇事,免不了鬧的沸沸揚揚。

  有心人,從這篇頭版文章里,卻又瞧出了別的門道。

  這位定國公不但認罪了,還幹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他把家中的佃戶,莊客都遣散了,一心向善了。定國公府有多少田產吶,從永樂二年算起,九代定國公積攢的田產,數量不下幾十萬畝,真正富貴千秋的大地主。

  這位定國公在獄中不但痛改前非,遣散佃戶,莊客,還把千百年來盛行的佃戶制度,大罵了一頓,說天下弊政,皆起于田畝兼併之禍云云。這篇認罪書一出,平民百姓只當是熱鬧看了,有心人,卻能琢磨出點非同尋常的味道。

  定國公是誠心認罪的麼,當然不可能,除非他是傻了,痴了。

  那麼這樣的做法,必然是有人授意,那麼是誰授意他這樣做的吶,能讓當朝國公乖乖低頭的,還能有誰。於是乎,大江南北千百雙眼睛,都死死盯著這位國公爺,瞧著他會是個什麼下場。更有些頭腦清醒的,從前後兩份報紙上,嗅到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壓抑氣息。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