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穿越•重生 >明騎 > 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治喪

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治喪

2023-11-09 01:19:45 作者: 隔壁小王
  同一時間,京城。

  京師這兒,內城不是一般百姓能住的,能住進去的都有點身家,住外城的,就多半是些種地的苦哈哈了,出了城就全是高梁花子,雖說是天子腳下,如今也不比外地強上什麼。

  京城這地方好的就是商貿發達,幾家湊一湊,買頭耕牛,買幾匹挽馬,騾子什麼的都很方便。

  這個年代,農具和畜力的缺乏是最明顯的,很多地方還在使用石犁來犁地,耕牛缺乏,幾戶人家能共用一頭牛,那就算是富裕地區。

  從西周之後,這片土地上就沒有大規模,產業化的農莊農業,各家各戶一小塊地伺弄,弄好了溫飽,弄不好全家餓死,不然就造反,逃荒。

  所以大明開國之初抑制土地兼併,百姓還有活路,國力也是蒸蒸日上。

  可是一旦土地兼併開始,再遇到災荒的年頭,大面積的減產導致無數的百姓破產,然後農民委身豪強,國家收入稅減,更進一步逼迫自耕農,讓更多的自耕農破產,託庇於豪強之下,就是這樣,一步一步的惡性循環下來,大亂大治,幾千年下來,令人思之而撫腕痛恨。

  京師到底是天子腳下首善之地,畜力農具比起別的地方要好的多,土地也是巴水的平原,雖然不比關外的肥沃。也不及江南的土地有河塘泥當肥料,總的來說,比起西南,西北,燕趙大地的耕地還是蠻不錯的了。

  但耍命的是水利工程。大明政府的財政系統一團糟。整個戶部就是一個大型的會計部門,負責計算收納,根本沒有對整個國家層面的財政進行統籌規劃,沒有戶部的支持,工部當然不會出頭來負責興修水利的事,而把這種事推到地方官員頭上。

  地方官員也不傻,他們只要把宗族敷衍好了,把地方伸士交結到了,不惹麻煩,再清正廉潔一些,斷案的那種黑心錢不撈。三年下來,一個卓異的考評就穩穩到手了,誰去幫老百姓挖溝通渠的,這不是有毛病不是?

  官府不出頭,地方上的水利建設,就主要是靠鄉伸帶頭了。

  江南地區做的最好,河塘溝渠多,不修斷然不成,指望官府也是指望不上,就只能靠自己了。好在,江南士仲多,民智開通,而且,最為要緊的就是百姓自己也要翻挖溝渠。

  當時種地,可沒有農藥化肥。土地高產不高產,全憑糞肥往上堆。當時俗話,肥水不流外人田,寧願憋著,也不能把糞便便宜給外人。拾糞也是門職業,農閒了,很多半大不大的孩子背著糞筐到處拾糞去,說起來也是生發。

  除了糞便,河泥也是肥料,每年年尾時清淤翻挖上來堆到地里,效果不比糞肥稍差。這樣一來,江南地區不必太多鼓動,年年疏通河渠已經成必然之勢,再加上河網密布,天生的養人的好地方,明初時候,松江和蘇州幾府交上的糧食幾占全國收入的八分之一,一隅之地出產如此之多,也是異數了。

  西北就不同了,江南一畝最高能收六石糧,西北地方原本就缺水,植被又被破壞,開發過度,原本漢唐時的水利工程無人維護,乾旱的時候沒水,下雨的時候坡地積不住水,沒有植被吸收,沒有河流蓄積,又容易沖壞田地,形成水災,每年種子種下去,能收到一石或是一石半,就是天開眼,正常年頭,七八斗一畝,五六斗一畝,甚至三四斗一畝,都是常態。江南一畝,可抵西北五六畝地,也是稀鬆。

  所以西北,特別是陝北和晉北地方,是明朝最為悽慘的地區,收成少,費力高,幾乎是十年九災,正常年頭,也就是勉強溫飽,稍遇災害,就得準備啃草根樹皮。超過幾年的大災一來,只能靠朝廷賑濟,不然的話,就得逃荒。

  於是大明亂起西北,亡於西北,這也不是偶然的。

  這時節情形卻完全不同了,如今的天子腳下是十室九空,有點本錢的都下南洋經商了,沒本事的都北上遼東墾荒了。

  京畿產生了大量無主的土地,很多近河的水田,崇禎初年還是無價之寶,收成高,旱澇保收,不必太操心水災旱災什麼的。一年兩季,五六石糧唾手可得,當時一石糧在江南地方要五六彬良子,京師地方,糧食吃緊,正常年頭就是一兩銀子幾百畝水田,一年幾千兩銀子收益是穩的。

  就是這樣旱澇保收的上好水田,如今也無人問津了,只能由官府派人維持著耕種,不至於荒蕪了。於是不經意間在大明內陸本土,京畿附近,就形成了大量規模化耕種的大型農場。

  這可比小農經濟先進多了,官府也樂得組織人力,物力耕種這些農場。

  後來這些農場被官紳們接手,逐漸演化成了一個個規模巨大的產業化農場,甚至誕生了一些公司。隨著明軍在前線的節節勝利,糧荒成了久遠的傳說,光是京畿這些農場出產的糧食,都已經放在府庫里發霉了。

  時交三月,官道兩邊的柳樹都安了芽,吐出淺淺的綠色來,這會兒出城到莊上來,是件樂事。但正好是倒春寒的天氣,北風料峭,吹在人身上直寒刺骨,城外又沒遮沒攔的,想找個避風的地方也是難,自然就叫苦不迭了。

  田間地頭,幾個衣著光鮮的官員,鄉紳談笑風生,這都是不願意離開鄉土,不願意跑去北邊吃苦的。

  遠處數騎飛至,帶來一個噩耗,京城留守孫承宗孫老大人,歿了。

  幾個官員鄉紳俱是一呆,匆忙趕回城裡治喪,此時,任誰都知道孫承宗的死很可能會成為一個契機,一個遼王殿下登上大位的契機。等馬城接到京城的奏報,再也不能耽擱了,立刻啟程往京城治喪。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