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復興
2023-11-09 01:19:45 作者: 隔壁小王
盧象升百忙之中,仍是推開公務見了李澤安,這位李醫官是名醫李時珍的嫡孫,如今官拜少將官,還是大都督府上的常客,連盧象升也得給他幾分薄面,不敢小視之。
大都督馬城喜好雜學,結交三教九流,這是天下盡人皆知的。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大都督馬城的影響下,雜學末流在關外大行其道,軍中尤其重雜學。關外明軍中造炮的,管軍需的,醫官可都是有軍職的,顯赫一些的甚至還有不低的爵位,人前顯赫,人後富貴,家有良田千萬畝,自春秋戰國以來罷黜的雜學百家,在大明關外之地漸漸復興了。
在這個等級森嚴的時代,一個人的影響力可以有多大。
大都督馬城如今的影響力,便可以改變一個時代,被神化是難免的事情,民間尤其如此,借一人之力改良祖制,開百家爭鳴之風,怕是也便只有馬城方能做到,也責無旁貸。
帥營中,落座。
盧象升瞧著面前一個落魄的青年,軍服有些污穢,袖子上還沾著些乾涸的血跡,雙目赤紅鬍子拉碴的,不認識他,還只會以為是個落魄的秀才,這是幾天沒合過眼了吧,和和氣氣的請了茶。李澤安心中極是忐忑,只敢半邊屁股坐在椅子上,如坐針氈。
他便只是個沒進過學的醫門子弟,打小在醫館裡摸爬滾打,何曾見過統帥二十萬軍民的一方諸侯,不免心虛。這兩年他便如同身在夢中,他為了完成祖父遺願,將祖父李時珍畢生心血編著的本草綱目,獻與朝廷,後來得大都督馬城器重,從軍為官。
感念大都督馬城對李氏一門,極是尊崇,故李氏子弟多在遼軍供職。
兩人對坐無言,李澤安將心一橫,便拱手道:「下官此來,請盧帥開恩,要動些藥材救命。」
他說話間,便從袖中取出一張雪白的信箋,遞了上去。
盧象升心中疑惑,和氣道:「既是李大人開了口,自無不可。」
等他瞧見那信箋上請調的藥材,面色一變,當即便改了口:「請調麻沸散五百副,決計不成!」
李澤安早知他不肯答應,情急下追著道:「盧帥開恩,沒有這麻沸散,要死人的!」
盧象升只是將牙關咬緊,一口回絕:「絕無可能,李大人請回吧!」
兩人便在帥營官廳中爭執起來,盧象升起身要走,李澤安情急下起身一扯,嗤啦,一身大紅軍服下擺撕裂,外面親衛聽見響動沖了進來,瞧見盧帥與李大人拉拉扯扯,面紅耳赤竟面面相覷,也不知該不該動手。
李澤安打小混跡於市井之間,鬼心思多,見狀雙膝一軟便要跪下去,他官拜少將,掌管遼軍三千醫官,權高位重,這一拜可是將盧象升嚇壞了,情急之下一把撈住他,哪能真的讓他跪下去。李大人執意要跪,盧帥面紅耳赤扯著他,不讓跪,數十個親兵護衛早看傻了。
「請盧帥開恩,那戰死的都是同袍兄弟吶!」
「出去!」
盧象升惱羞成怒低喝一聲,瞧著這位李大人一副執拗的樣子,心中一軟便應諾了,心中一軟又是一嘆,這麻沸散本就是李氏一門獻出來的,隨他處置吧,此藥製作十分不易,價值萬金的療傷聖品,他全軍不過配發了五千副,如此這般,一下便用掉了一成。
李澤安哪管的了這樣多,瞧著盧帥在信箋上用了印,方喜滋滋的走了。
盧象升便只有苦笑的份,說起來這麻沸散頗為神奇,不管受了多重的傷,一劑藥便會安靜下來,覺察不到任何痛苦。盧象升自詡飽學之士,也常讚嘆世間竟真有此奇物,此物產自南疆濕熱之地,從野生洋金花提煉而來,服後昏睡不痛,然而它確實是有毒的。
毒性大小與服用者體質,干係極大,江湖上常用的所謂蒙汗藥,便是此物。
然而此物有毒,如同羅藝那般用來救人,便十分荒謬,當日那明軍軍官服用了一包蒙汗藥,醒來後沒有變成傻子,純粹是運氣使然。倘若換個身體素質稍差一些的,早被那江洋大盜視為珍寶的蒙汗藥害死了,那樣一個不通醫理的積年悍匪,哪裡曉得那麼多。
名醫李時珍的後人,自然不會如此荒謬,李氏子弟精研醫理,將大毒的金洋花以乾草等藥中和,解毒,竟然真的製成了傳說中的麻沸散,此藥製成也不過數月,存量稀少,每一副都價值萬金。大都督衙門緊急發公文去南疆,調派此物,然而路途遙遠一時也無可奈何。
瀚海城,深夜,傷兵營中安靜了下來。
同一時間,海參崴要塞。
兩副麻沸散灌倒了一頭狗熊,那兇悍的狗熊服了藥,竟四仰八叉的呼呼大睡,一睡便是一個時辰,周圍明軍將領看的嘖嘖稱奇,贊此藥可謂救世良方,不多時便紛紛恭維起來,大都督英明。
馬城瞧著被藥翻的狗熊,心中不免有些得意,所謂復興漢唐麼,便是如此,興雜學,挖瑰寶,從老祖宗的故紙堆里,將這些遺失在歷史長河中的瑰寶,重新挖掘出來,功莫大焉。深夜聚將,自然不是為了藥翻一頭狗熊,命人將那狗熊牽走。
眾將落座,大軍換裝的事情便提上了日程。
為應付北方戰事的需求,大明軍工急匆匆的定型了新型火銃,將大量裝備的短火銃加粗加長,提高射程與威力,使之能夠與歐洲人大量裝備的重火繩槍抗衡,事關重大,塞北明軍將在三個月內換裝,耽誤不得。樣銃擺在眾將面前,雖只是加粗加長了銃管,材質上卻大大提高了。
大明工匠吸取了西方之長,又得到了印度富鐵礦,多年苦心經營,東西方技術的碰撞迸發出了絢爛的火花。換裝一事很快定了下來,解散了軍議,馬城緩緩步出白虎節堂,瞧著西邊陰沉的天空,竟似乎瞧見了那萬里冰原上,縱橫馳騁的大明鐵騎,一往無前。
崇禎十四年,正月末。
盧象升已兩日夜未曾合眼,手按地圖,身側參謀官進進出出,不時有輕騎飛出帥營聯絡前線各部。西邊,北邊,都出現了克里米亞人的大股騎兵,來勢洶洶,盧象升一拳砸在地圖上,雖雙目赤紅卻異常亢奮,當即收縮前線兵力,欲將克里米亞人的主力大軍徐徐引誘到瀚海城下,背城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