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奴隸
2023-11-09 01:19:45 作者: 隔壁小王
然而在大明朝,天下大亂,流寇遍地,卻剛好同時具備了這兩個條件。
沒有生產資料的勞動者,等於流民,大量貨幣財富,等於殖民戰爭,奴隸制。
話說英國的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是如何完成的,後世任何一個中學文化的人都能做出正確的回答,圈地運動,羊吃人。馬城自然是懂的,馬城驚訝的發現,大明滿足以上所有條件,已然具備了走向資本主義的所有條件。大明不需要三百年時間完成圈地運動,用不著多久便到處都是流民了。
金銀產地,殖民掠奪麼,大明也有,東南亞,甚至或者後金,對於將後金八旗變成礦井裡的森森白骨,馬城還是極有興趣的。大明具備了所有邁向資本主義帝國的條件,剩下的便是耐心等待了。好消息是,毛文龍,李旦這樣的大明人,正本能的正在這樣做。這純粹是出於本能,卻契合了後世西方列強崛起的道路,只能用殊途同歸來解釋。
連著幾天了結了朝鮮國事,恰巧一船奴隸自台灣運到,馬城便登船往台灣一行,弄清毛文龍和台灣鎮軍正在弄什麼勾當,這些土著奴隸到底是從哪裡來的,還有一事,便是東海水師提督李旦的副將,鄭芝龍大婚之日。
鄭芝龍此人八面玲瓏,擅長鑽營,既是東海水師提督李旦的副將,也是台灣巡撫衙門的通事。
這個通事的官職是台灣巡撫衙門特設,全稱是通番邦事。
馬城對鄭芝龍的婚事有興趣,全是因為鄭芝龍迎娶的正是倭國平戶藩士田川七左衛門之女,田川松。這可不就是鄭成功的生母麼,馬城對這個倭國女子的印象便在於,這雖然是個倭國女子卻性子剛烈,清軍攻占安平時,這個剛烈的女子是自殺殉節的,鄭成功之所以一生仇恨滿清,和生母死於清軍之手大有關係。
十二月初,一支由三艘四桅戰艦護航的船隊在台灣靠岸。
淡水,紅毛城。
乙巳日,正是該到吉神值日之時,諸事皆宜,不避凶忌。是為「黃道吉日」。
宜嫁娶,訂盟,納采,動土,徙遷。
鄭芝龍的大婚之日便定在了此日,聽聞大帥自朝鮮而來,剛巧趕上他的大婚,鄭芝龍喜出望外在一干同僚面前,極有面子。馬城倒不介意被人誤解,只是單純的好奇鄭成功還會出生麼,也很想見一見那個為大明盡忠的倭國女子。
馬城若是騰出手來,聯手李旦攻下日本也是有機會的,只是實在騰不出手來。
鄭芝龍迎娶田川七左衛門之女,多半是李旦的意思,這個田川衛門多半又是李旦在倭國的心腹。在這沒有武士道的時代,倭國也是有倭奸的,和後世狂熱的日本有極大的不同,這時代的倭國就是一盤散沙,才剛經過戰國時代的混戰,十分虛弱。
這南省的禮節是極為繁雜的,諸般該提前走到的程序,早在此日之前便都已經走過了。這禮節,是明人根據朱熹《家禮》中有關婚禮的內容而制定的。再往遠說,這朱熹的《家禮》,其實所依照的還是自周朝以來便就形成的《士昏禮》。
大婚這日,賓客雲集。
鄭芝龍天沒亮就起了身,新郎官大婚,不能一個人去迎親。便在早幾天,為表示不忘舊人之意,他還就特地從駐守淡水的軍中召來了許多老弟兄,以及多是海匪出身,如今都做了大明的台灣鎮軍,正牌子的官兵。天還沒亮迎親隊伍就來到了府門外,還都隨身帶的有長刀短刃,還真是海盜本色。
門口兩側,大紅的燈籠高高挑起。
除了這些陪同迎親的人們之外,又有上百的精銳士卒,有騎馬的,有徒步的。他們的任務是淨街清場並沿途護衛。因天色尚暗,不少人還打著火把。與燈籠互相映襯,把一整條街道映照的都是紅彤彤。又有許多的府上僕役,或用捧、或用抬,取出迎親時所會用到的物事。這些物事,都早安排了有專人看管,分別都分下去。
不過人雖多,事雖繁忙。說話的卻沒幾個。
夜色未去,靜悄無聲。也不知過了很久,又似乎剛剛過去片刻,總之,便在天將亮未亮之時,猛然間,聽到府內有人似乎高聲說了句什麼。緊接著,府內傳出來了一片喧譁之聲。陪同迎親的諸人竊竊私語,莫不是時辰到了麼。
此時的鄭芝龍年紀不過二十,神采飛揚,燈籠映照之下,滿面喜氣堂堂。
奏樂,起行,按照禮制,婚禮不用樂。但自前宋時,就已經普遍開始用樂。每有婚禮之時,往往迎親的隊伍所過之處,「鼓樂喧天,笙歌聒耳」,頓時音樂具舉,一時間,聲破夜空,熱鬧非凡。前頭樂隊鼓吹,中間鄭芝龍與眾迎親的伴當策馬徐行。其後,又有成百的家人、僕役抬舉著諸般諸樣的物事,有花瓶、有花燭、有洗漱妝檯、有裙箱、有衣匣等等,跟隨而行。
再往前,在樂隊之前,又有一百步卒開道,火把照亮。再往後,僕役之後,又有一百步卒殿後,這迎親隊伍該要走的街道,卻都是提前便就規定好的。繞著淡水城轉了足有半圈,總算來至了鄭家門外,天光已然大亮。
新娘子已出,諸伴當齊聲高呼,又是一陣大叫:「新婦之,催上轎!」
轟然叫好,連南居益也哈哈一笑,新娘子高興了也將大把的花紅自灑將出去。
拜天地,入洞房,鄭府一片喜氣洋洋。
馬城,南居益,李旦三位上官自然不能在前廳湊熱鬧,獨在後院擺了一桌,有份上桌的也只有十餘人。
久未見面,丁文朝先敬了酒,便落淚道:「少爺可清減了。」
馬城心中發酸,笑罵道:「大喜的日子,別惹人笑話。」
丁文朝才抹了把淚,嚷嚷著要回開原軍前效力,南居益也便答應了,台灣鎮軍已成只需時日,便是一支天下強軍,三萬鎮軍都已經熟悉開原操練之法,基層士官也已經成長起來,丁文朝便可以卸任了。馬城心中也極歡喜,身邊少了丁文朝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如此甚好,也是該將人要回去了。
南居益也大方道:「文朝,可挑選軍中精銳,帶去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