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十世之仇,猶可報也!
2023-11-08 14:20:09 作者: 煌煌華夏
統一制定天下的計量單位體系成為了建文五年下大明的第一件國策。
雖然朱允炆這個皇帝只要求了在時間和長度兩項標準上進行重新勘定,但底下人卻通過朱允炆這個態度推敲出皇帝對於統一計量單位的想法,繼而開始對天下中用得到的各種計量單位進行重新勘定整理,用以邀功。
工部的事自然由工部有司去推行落實,朱允炆這個皇帝只負責下令即可,他現在要將注意力轉移到大草原去了。
朱棣只從京營帶走了三萬騎兵,雖然每天都會有例行的軍報交斥候送來,但朱允炆呆在南京城裡還是覺得焦急。
南京離大草原實在是太遠了。
最新的軍報中,朱棣已經回到了他闊別五年之久的大本營北平城,開始著手指揮三地出兵,雄吞大草原的戰役,這一下更讓朱允炆心裡像是貓抓一般。
「難怪歷史上朱棣要遷都北京啊。」
嘴上感慨一句朱棣好打仗的急性子,當然朱允炆自己也知道朱棣遷都北京不單單是為了滿足他親征的想法。
不僅朱棣要遷都,朱允炆自己也打算遷都!
他要遷都,可不是為了那句明朝的傳世名句『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按照《太宗實錄》里的記載,朱棣遷都北京跟這兩句充滿消極色彩的話沒有任何關係。
堂堂永樂大帝,豪情干雲,哪能這麼悲觀?
無論是守還是死,都是被動的,朱棣的性格充滿了侵略性,他只想打仗,他也只喜歡征服,他遷都北京,純粹是為了更好的打仗,繼而逃避朝堂上那些令他感到厭惡的政治罷了。
熟悉大明政壇的人都知道,在大明的初期,大明朝堂上勢力最大的便是南派,淮西黨、浙黨和江西黨。
因為江南的文氣鼎盛,所以洪武年恢復科舉之後,大明朝堂上的部堂大員漸漸就被江南士子充任,繼而導致南強北弱的現象,而且南方人的土地和鄉黨情結非常重!
朱棣造反之後,為了穩定大明的江山穩定,除了殺人之外就是妥協,靠著妥協來為自己正名,間接導致了文官集團開始逐漸染指皇權,政鬥黨爭這個東西,就是在永樂朝開始萌芽的。
他想立朱高煦為太子遭到猛烈的反對,解縉跟楊士奇甚至還玩過聯名逼宮的把戲,氣的朱棣也只能殺掉解縉泄憤,然後一賭氣打仗去!
他也算是個奇葩,把朱高熾這個太子留在南京當『偽皇帝』,自己這個真皇帝天天忙著在北京身先士卒的打仗,後來更是乾脆把自己的大本營留在北京,不回南京了。
馬上生,馬上死。
朱棣渴望通過武功來為自己增加威望,希望能夠吞併大草原,從而使自己的威望比肩太祖,這樣他就可以乾綱獨斷,壓制住已經開始逐漸膨脹起來的江南士子集團,他的想法很好,可惜的是他失敗了。
第五次北伐,朱棣在軍營之中駕崩。
但是朱棣遷都北京還是很有作用的,因為自遷都之後,大明的政壇開始趨於平衡,朝堂上,北方學子開始逐漸冒頭,北方的經濟和民生也開始逐漸復甦繁榮起來,南強北弱的形勢得到改觀,也算是穩定住了大明的基本盤。
所以朱棣遷都北京,軍事和政治因素是占了極大部分的,只有他的後代才是正經的踐行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句話。
而朱允炆選擇遷都北京,自然也是跟這句話沒有半毛錢的關係,他想要遷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便是風氣原因,南京固然很好,也是眼下全天下最大的城市,但南京確實不適合作為國都存在,因為南京,太繁榮了!
溫柔鄉蝕斷英雄骨。
金陵這座紅粉佳人城,從里及外都散發著讓人目眩神迷的光彩,在這座城市裡呆的久了,那些曾經叱吒戰場,浴血豪情的將軍,一個個似乎身上都帶了不少胭脂香。
除了風氣的原因,便是政治原因。
不能再讓江南文人集團繼續強大下去,出於平衡政局的考慮,大明的政治中心勢必要北移。
再然後便是為了防微杜漸的控制住大草原以及遼東。
南京臨海,等到大航海時代的來臨,南京勢必會成為大明重要的拓海權城市,理論上來說比北京的地理優勢更大,但同樣的原因,戰爭的潛在威脅也很大。
而且起碼在兩百年之內,唯一能對華夏民族造成威脅的,仍然還是路面上的遊牧民族,所以朱允炆更在乎的是如何控制住大草原以及遼東那一片廣袤土地上的各種民族。
當然,雖說朱允炆眼下有了這種想法,但真等到實施的時候,又不知道哪一年的事了。
說到底,還是國家眼下沒錢啊。
跑北京又不單單只是修一座皇宮,還有遷民實城,要重新規劃城市,修繕城牆,修路、供排水系統,這些工程之浩大,可比修一座皇宮的花銷要大的多。
而就在朱允炆惦記著遷都事宜的時候,遠在北地的朱棣已經來到了東勝衛城。
這裡是漠南都司十幾個衛所的核心所在,也是宋晟的帥府署衙。
「一別五載,燕王殿下風采依舊啊。」
故人相見,難免一陣寒暄。
宋晟看著眼前白淨不少,身形更是微微發福的朱棣,已經很難將後者跟自己印象中那個同自己並肩作戰,喋血沙場的燕王聯繫到一起了。
宋晟在打量朱棣,朱棣也在打量宋晟。
久居高位,手握十幾萬大軍的宋晟比起當年多了三分氣勢,也不在是當年那個自己一心想要爭取的甘肅總兵官了。
朱棣整理一下複雜的心情,看到了宋晟身邊的宋瑄,笑道。
「將門虎子,令郎可不是當年那個傳令兵了,好生神俊,假以時日,又是我大明一員良將。」
聽到朱棣誇耀,宋瑄忙抱拳拱手:「末將見過燕王殿下。」
「犬子頑劣之材,哪裡配得上燕王誇讚。」
雖然面上客氣,但宋晟的話里還是下意識跟朱棣保持了幾分距離,邊疆重將要是跟宗親走的近,那可是大忌諱。
「老友相見,當痛飲一番。」
仿佛沒有感受到一般,朱棣把住宋晟的手臂便往城裡而走:「孤來,是奉了聖諭往漠北巡狩,看一看我大明草原的子民近況如何,西寧侯久在北地,便麻煩與孤介紹一下。」
看一看我大明草原上的子民?
宋晟臉上不由自主的浮起一絲笑意來。
早就聽說風言,當今皇帝的臉皮很厚,沒想到在南京呆了幾年,連朱棣現在也學壞了。
哪有帶著幾十萬大軍,披甲拿刀去看望的。
兩人有說有笑的進了城,當晚便在宋晟的帥府為朱棣安排了一場接風宴。
與宴的,都是漠南這一塊十幾個衛的指揮使,加上北平來的都指揮同知,這東勝衛城內,倒也稱得上一句將星如雲。
雖說故友相見,但實際上並沒有怎麼太熱烈的氣氛,眾人向著朱棣敬了一圈酒,寒暄幾句之後,這話題便不由自主的轉到了眼下即將要展開的戰事之上。
吞滅大草原!
一件讓人想想都熱血沸騰的大事,一場足以刻進青史中的偉大戰役!
「帖木兒汗國的軍隊已經撤退了。」
宋晟開口介紹著當下北地的戰事,他蹙著眉頭,有些失望。
「具體原因沒有探查到,只知道帖木兒汗國的軍隊走東察合台汗國借道往西,這還是半個月前的事情了,但是草原人的聯軍大部分至今還守在烏斯河,沒敢輕動,倒是鬼力赤和韃靼的軍隊分流了兩萬人,現在已經迴轉斡難河。」
草原人的軍隊迴轉了?
這個消息讓朱棣眉關緊鎖,頓時有些不爽。
他想的可是大軍齊出,直接不費一兵一卒的將斡難河包了餃子,而後迫降馬哈木、阿魯台兩人,但是眼下斡難河有了軍隊,那就勢必會增加大明吞併的難度。
可能連朱棣自己都沒有發現,跟著朱允炆的時間久了,現在的他不再是以前那個渴望鮮血和殺戮的大明燕王了,他竟然開始在戰端未開之前先想著如何利益最大化,想著不費吹灰之力就占一個天大的便宜。
「甭管如何,起碼現在可以確定的便是,大草原的元氣已經大傷,草原諸部正處在一個絕對的虛弱期。」
宋晟興奮道:「最少有將近二十萬的韃虜死在了烏斯河,現在整個草原,最多也不會超過十萬控弦之士,我漠南這麼些年一直在放養馬匹,加上這兩年草原的朝貢,良駒的數量也有近十萬之數,麾下健兒皆久習馬術,隨時可以上馬作戰。」
大明其實並不缺戰馬,甚至戰馬的數量十分龐大,要不然當年藍玉怎麼可能在捕魚兒海一戰畢全功,端了北元老窩?
難不成二十多萬大軍靠著兩條腿跑著去的嗎,人家遊牧民族除了文化不高,又不是沒腦子的傻瓜,任由藍玉的大軍把他們包圍。
打不過總能跑的過。
漠南衛的主要職責就是幫助大明豢養馬匹,漠南,就是後世的內蒙古地區。
這裡的水草豐美,水系眾多,加上沙漠化水土流失的現象遠沒有後世那般嚴重,所以眼下的漠南都司,其管轄的十幾個衛所,數十萬健兒跟遊牧民族幾乎沒有區別。
漠南都司的組成以漢族為主體,當年不願意跟隨殘元北撤而投降的蒙古人、兀敵哈人、女真人和各種少數民族為附屬,這裡還有部分回鶻人以及回族,早在洪武十八年的時候,太祖皇帝曾組織過一次使團西渡,出使了東察合台汗國、帖木兒汗國、奧斯曼帝國等中亞和東歐國家。
這些國家都曾向大明派出過朝貢的隊伍,而太祖問他們要的主要禮物,就是戰馬!
如帖木兒向大明幾次朝貢的數據,良駒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多為五百匹、一千匹左右,加上其他幾個國家的進貢,大明的戰馬數量絕對夠用。
而大明的馬場眼下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漠南的蒙古馬場,另一個便是蒙七衛的青海馬場。
「千載難逢之良機,不可輕忽,不可怠失。」
朱棣舉杯一飲而盡,眼神堅定起來。
「屆時漠南衛沿斡難河西側掃蕩,同時傳令遼東和兀良哈三部走大寧沿斡難河東側掃蕩,包圍圈不妨拉大一些,斷不能讓一個北元殘孽跑掉。一百年前咱們漢人崖山的仇,該報了!」
所謂春秋大義,十世之仇,猶可報也!
風水輪流轉,當年草原人鐵蹄南下,漢族國破家亡,神州陸沉,而今,也該讓他們嘗一嘗亡國滅種的滋味!
大堂之內的赳赳武夫無不亢奮,朱高煦甚至高呼著:「乾脆把斡難河這一百多萬全部殺光!他們當年在四川和常州犯下的血債,就應該用血來償還。」
看到朱棣面上不經意間露出的殘忍嗜血之色,宋晟皺起了眉頭,開口問道。
「這是陛下的意思,還是燕王的意思?眼下我大明的邊地情況特殊,如果沒有陛下的聖諭,此事斷不可行。」
漠南的民族情況複雜,一旦搞族群屠殺,漠南就會瞬間分崩離析,到時候難不成先搞內部清洗?而且關西的蒙八衛怎麼辦?
「西寧侯多慮了,高煦也不過是說說罷了。」
朱棣喝斥了朱高煦兩句,這才轉首看向宋晟,溫言道:「陛下的意思,是借著這個機會,順便將東察合台汗國滅掉。」
滅東察合台?
宋晟微微一怔,陡然眼亮起來。
「驅虎吞狼?」
看到大堂內一眾將領面露疑惑,朱棣哈哈大笑起來。
「一旦咱們將斡難河這些牧民吃下,就逼著馬哈木、阿魯台兩人帶著他們的聯軍去滅東察合台,讓草原人的血,來為咱們大明開疆闢土!」
朱棣離京之前,跟朱允炆君臣二人合計出的壞心眼。
一旦迫降了馬哈木和阿魯台之後,怎麼管理他倆?
他們一個個都是梟雄之才,手裡又有十來萬的軍隊,想要消化下來,費時費力。想要殺光更是困難,而且人家一旦投降,還下手去殺的話,蒙八衛瞬間就會反水,對國家有弊無利。
所以朱允炆給朱棣出了一個主意。
讓草原的聯軍去滅東察合台!
亦力把里,也是時候該回歸大明祖國的懷抱了。
(明天開始爆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