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節奏太過超前

2023-11-08 00:03:54 作者: 薄荷雨
  董向東跟小得一起進山,到了榆樹村下面兩里多路的岔口那兒,車就開不上去了。

  岔口這邊有個護林站,另一條路就是上山的路。

  他倆把車停到護林站門口,小得熟門熟路的去打了個招呼,給塞了兩包煙,出來後拉著董向東往榆樹村走。

  榆樹村是他們這個鎮最窮的村子之一。

  比榆樹村更窮的,據說是二十公里外大豐鎮的楊江村。那個村子在山頂上,一共一百一十戶人,不算小。早些年都是山里散居的獵戶,後來禁獵之後,才給集中到了一起。

  但是楊江村的人很固執,不肯搬到山下來,哪怕山上啥都沒有,連生活用品都要人背上山,他們也不肯離開居住了上百年的地方。

  榆樹村要好很多,據說他們村今年新換了個大隊長和村長,兩人打算好好謀劃謀劃,替榆樹村找條致富路出來。

  董向東跟小得過來找人幫忙抓魚抓螃蟹和河蝦,在河邊就遇到了一身樸實老農打扮的新任村長。

  村長很年輕,部隊剛轉業回來。本來可以在縣城安排工作,端鐵飯碗的。但他捨不得老家的父母長輩,思來想去,跟妻子離了婚,一個人回到了農村。

  「這河蝦也能賣錢?」

  「當然可以,就是運輸不太方便。」董向東很板正的回答村長的話,「我妹說,這東西很好,城裡人很喜歡的。就是運輸得仔細點,利用充氧設備,或者冰塊來輔助運輸。但是這樣就增加了成本。所以沒有明確的銷路也不建議盲目的往城裡送。」

  村長有點點失望,又狐疑的看了他們倆一眼。

  「那你們這收去是打算怎麼處理?」

  「我爸媽在縣城開了個小食店,做成食物出售價格高一點也能接受。但是需要的量不是很大,所以我們自己來收一點就行了。」

  聽完,村長嘆口氣,背著手轉身要走。

  「對了,村長,我妹讓我找你們村打聽打聽,你們這邊有麼有什麼冷水魚養殖。」

  「什麼冷水魚養殖?」村長完全沒聽過,「我們這裡的魚都是河裡的野生魚,你們想要吃,自己弄去。」

  董向東撓撓頭,不知道該怎麼說,眉頭都皺成一團了。

  旁邊小得似乎有點明白他在想什麼,拉了拉他胳膊:「你問這個幹嘛?」

  「我妹啊,說什麼我媽媽的小食店只賣小吃太浪費了,想讓她盤個大點的鋪子,開什麼自助火鍋店。還特別挑剔,不要一般的魚,要什麼冷水魚,說那魚肉的肉質才是真的好。」

  「你家老三可真講究,不愧是去首都讀大學的高材生。」

  村長在旁邊聽得眉頭一跳,忙不迭拉著董向東和小得,散了他倆一人一根劣質香菸,想要問清楚這個冷水魚是啥玩意兒。

  「村長,我也不懂,要不你看這樣成不,你有空的話,就跟我回去找我妹,要是沒空,過兩天我們來收河蝦,把我妹也帶過來,你當面問她。」

  村長考慮了一下,果斷說他啥事兒都沒有,等會兒就直接跟他下山去找董宴如問個清楚。

  甚至都嫌他們幾個人動作慢,回頭招呼了一聲,嘩啦啦就冒出十幾個青壯大小伙子,小一百斤的螃蟹小魚跟河蝦,又是他們幫忙背下山,裝上了農用車的。

  小得跟董家爸媽也很熟,見狀,直接在董家村外面把他倆扔下,自己一個人駕車去了鎮上取冰,然後又馬不停蹄的趕往縣城。

  董宴如今天正好在家裡做鐵鍋燉小魚,旁邊還貼了一圈鍋邊饃。

  小魚是河裡撈出來的野生魚,一個巴掌大小,肉不厚,刺還有點多。她怕被魚刺卡住,特意過了油,又加長了燉小魚的時間,就想著讓骨酥肉爛一點才好吃。

  家裡吃飯的人有點多,她表舅兩口子連帶兩個外孫子,還有喬家老兩口,另外還有隔壁小五家的三兄弟。

  米飯蒸了一桶,又炒了些青菜,做了個碎蝦米炒粉條,拌了新鮮的筍絲。

  分量很足,全是用盆裝的。

  董向東帶著榆樹村村長到的時候,剛趕上吃飯。

  董宴如一看小得沒來,就白了她哥一眼,說黃世仁都沒他這麼摳門的。

  董向東眼神飄忽,承認自己也沒想這麼多。

  董宴如用兩個飯盒,裝了些菜放到櫥櫃裡,跟董向東交代,下午去鎮上的時候,記得把菜給小得送點過去。人家幫著忙前忙後,連頓吃的都撈不著,下回還有誰願意幫忙的。

  知道榆樹村的村長來了,表舅直接把他們村的村長和大隊長也叫了過來,加上喬爸爸,正好幾個人可喝一盅。

  董宴如見狀,想了想,去把之前買的豆腐皮切成絲,加了點肥肉和干辣椒,炒了一大碗,給他們下酒正好。

  酒過二巡,就說到冷水魚的事兒。董宴如表舅都還是第一次聽到這個說法,問董宴如啥叫冷水魚。

  其實說這個的時候,董宴如都是脫口而出的。在這個年代,大部分人連養魚的念頭都還不具備,特別是他們這種農村,都是想吃魚了自己去河裡捕魚。

  但是再過幾年,隨著工業的發展,農業的過度化學污染,水質變壞,野生魚的生存資源進一步減少,這時候才是人工養殖魚的高速發展期。

  不過現在要忽悠她表舅他們,也不用拿出真正的冷水魚來說。

  「其實就是四大家魚了。只不過山澗水養殖的魚,肉質更好,也因為水質的原因,魚不容易生病,體內的微量元素更豐富,所以比普通魚塘的魚要優質一些。價格也更貴一些。」

  不過就價格這個因素,已經是最早起桎梏養殖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同樣的功夫養魚,人家能一年出一塘,你只能兩年出一塘,這不就拉大了差距了麼。

  所以在後期,冷水魚基地才會發展高品質高品種魚類的養殖,跟傳統的溫水性魚類拉開差距。

  不過現在,就算他們想要養貴的,也找不到可以提供魚苗的地方。

  董宴如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訴了他們,另外還多說了幾句。

  「我之前去圖書館翻縣誌,早幾百年前,我們這邊好像是盛產茶和花椒的,這些年都沒看到有人種了。」

  她說者無意,可兩位村長就聽者有心了。

  最近都沒人投票票,留言了。拋棄我了嗎?

  疫情到現在,我都快兩年沒去冷水魚基地那邊吃魚了,好饞啊。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