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穿越•重生 >清穿之幼清 > 第187章 天津

第187章 天津

2023-11-07 22:30:34 作者: 涼城心不涼
  「草民是安徽淮南人,名叫陳二柱,草民狀告淮南知州盛懷仁,勾結山匪,侵吞賑災款,強搶民女,惡意殺人。」

  這罪名不小啊!

  康熙聞言臉色不好看。

  康熙對盛懷仁印象不是很深,大清幅員遼闊,外放的官員更是多不勝數,只和知州在地方上是個大官,但是放眼望去,真不算什麼。

  「可有證據?」上首的老大人繼續問道。

  「草民這就有份家鄉的聯名書,上面證詞是當地秀才公寫的,手印是鄉親百姓們按的,草民句句屬實,不敢欺瞞,還請大人為草民做主啊!」

  說著說著那人那邊哭嚎起來了。

  上首的老大人看了一眼康熙的位子,繼續道:「本官會派人核查證據,若是屬實,定會還你公道。」

  「草民謝大人。」

  「你且具體說說盛懷仁是如何勾結山匪,侵吞賑災款,強搶民女,惡意殺人的?」

  隨後在陳二柱的陳述中,事情要從六月開始說起。

  陳二柱家住淮南的一個村子裡,他雖然沒讀過什麼書,人比較機靈,十三四歲的時候便跟著外面結交的人出去跑商。

  他腦子活泛,一點就通,倒是賺了些銀子,到了十六七的時候,家裡便催他成親,他看重了鄰村秀才公的女兒明華。

  有意求娶,秀才公叫他雖然沒有讀書,但是見識不俗,家境尚可,倒是同意了。

  雙方家庭交換了更帖,定了成婚的日子,就快要成婚了,結果出事了。

  明華成婚前去街上買東西,被知州盛懷仁多看了幾眼,盛懷仁倒是沒說什麼,不過他身邊的「機靈」,把人偷偷帶進了盛府。

  盛懷仁這人本就心思不純,別人給他把人送來了,他也就沒有拒絕,只是明華不願意,她已有婚約,盛懷仁比她爹年紀都大,當然不願意委身於她,寧死不從。

  最後明華是被蒙著布抬出盛府的,盛懷仁沒當回事,陳二柱一直在找未婚妻的下落,因為跑商,認識的三教九流比較多,還真讓他打聽出來了。

  從盛府的一個婆子那裡知道明華已死,聽說死前身上連塊好皮子都沒有,陳二柱當即恨不得衝進盛府把盛懷仁給宰殺了。

  再後來,沒等陳二柱報仇,洪水便來了,朝廷救災及時,陳二柱家鄉受影響,但是尚且能保命,這個時候陳二柱還沒有放棄給未婚妻報仇,一直盯著盛懷仁的東西。

  他小心翼翼的跟著,還真讓他發現不少東西。

  盛懷仁跟附近的山匪勾結,劫了朝廷送來的賑災糧,轉頭以高價賣出去,如此來了好幾次,盛懷仁行事小心,出了陳二柱這個連日盯他的人,還真沒人發現。

  原本陳二柱是打算直接揭發盛懷仁的,只是盛懷仁這狗東西慣會做表面功夫,陳二柱怕自己沒給未婚妻報仇反而把自己搭進去了。

  這才聯合自己未婚妻的親爹,寫了這聯名狀,他進宮告御狀。

  陳二柱說的悲戚,不像是謊話,天高皇帝遠,像他說的這種情況不是沒有。

  審問後,康熙立馬派人去查。

  晚上康熙便道:「朕打算明年去一趟江南。」

  幼清:「也好。」

  「你跟朕一起去。」

  幼清點頭:「嗯,正好也去那邊看看,如今顏悅閣在江南可比京城的生意還要好。」

  這也有江南地大物博的緣故。

  十一月底,康熙派去江南的人查證回來,盛懷仁確實做了那些事,按照律法,抄家革職,斬立決。

  又過年了,康熙二十九年便這麼驚心動魄的過去了。

  這一年發生了很多事情。

  准格爾徹底敗了,歸順大清。

  蒙古通商一事漸漸有了眉目。

  百姓吃鹽困難的問題解決了。

  ……

  還有,康熙和幼清有了一個可愛女兒。

  康熙三十年,三月,康熙巡遊江南。

  從京城出發,先是去天津,然後再到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

  要是可以的話,康熙甚至想去福建廣東去看看,不過這個時間上怕是有些不夠。

  先是去了天津。

  天津離京城比較近,也就走了不到兩天就到了,一路上,大多數時候住驛站,不方便的時候就地駐紮。

  到了驛站,康熙打聽停留兩天。

  康熙的大部隊瞞不住人,他的到來,普通百姓不知道,但是天津的官員都是知道的。

  康熙讓太子,大阿哥等人招待這些官員,他則帶著幼清跟樂安出去了。

  兩人做尋常打扮,一家三口,身後跟著幾個伺候的奴才,看起來並沒有什麼特別的。

  「老人家,這木釵怎麼賣?」

  「十文錢一個,您要十五文錢兩個。」

  康熙點頭:「我瞧瞧。」

  他一遍翻看木釵一邊隨意的問道:「老人家多大歲數了?」

  「已經五十了。」

  五十了,可看著卻跟七十歲的人一樣。

  也不怪康熙,康熙平日裡見得都是朝臣,哪怕再不保養,吃的好,穿的體面,面容自然不顯歲數。

  「五十了,該抱曾歲了吧?」

  「去年大孫子的兒子出生。」

  「那挺好啊!」

  說到這裡,那老頭愁了臉:「好,可也不好。」

  「怎麼說?」

  「都吃不上飯,好什麼好!」

  「怎麼會,朝廷不是下發了便宜的肥料,能夠增產一倍有餘,怎麼會吃不上飯。」

  那老頭估計也是真覺得苦,聽人這麼問,便忍不住吐露了心聲:「原本聽說了新肥料的事情我們也覺得高興,只是沒高興多久,東家便長租了,足足提高了近一倍,收成是高了,但是糧食都到了東家糧倉里,我們活乾的更多了,到手都糧食還是那些,如何能夠說好。」

  「好人家祖上沒留有田產?」

  普通百姓,按理來說應該有田產才對。

  那老頭像是被人提起了傷心事似的。

  「更別提了,三十年前同村有個年近五十的秀才中了舉人,他便提議讓村裡的人把土地放在他名下用來避稅,剛開始還好,誰家的地誰種,可是後來那舉人沒兩年一命嗚呼,死了,這地就讓他兒子全都要了去,衙門只認地契,咱們整個村的地都成了別人家的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