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章 前後夾擊
2023-11-07 22:18:24 作者: 閃爍
遭到攻擊的不止是「劉長勛」號,發動襲擊的也不止是1艘大型攻擊潛艇。
幾乎是在同一時間,在「劉長勛」號西北方向大約50千米外的「周寬德」號也遭到了魚雷襲擊。
總共有6條重型魚雷射向這艘倒霉的航母。
要命的是,這6條魚雷來自前後兩個方向。
負責掩護的護衛艦擋下兩條魚雷,另外4條魚雷全都擊中了「周寬德」號。
所幸的是,只有1條魚雷在航母艦體下方引爆,從艦首方向射來的3條魚雷全都擊中航母的艦體。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埋伏在「周寬德」號前方的那艘潛艇很有可能受到了護航戰艦,也就是在航母前方開路的通用驅逐艦的影響,採用了線導加主動聲納的攻擊模式,沒採用尾流制導攻擊模式。大概是擔心魚雷脫靶,所以定深比航母的吃水深度稍微淺一點,由此導致魚雷直接擊中航母的艦體。
相對而言,命中艦體造成的破壞,反到小得多。
道理也很簡單,航母本身就有防魚雷隔艙,又是小分艙結構,巨大的內部空間能吸收與分散大部分衝擊波,從而降低爆炸產生的損傷。相對的,如果魚雷在艦體下方引爆,爆炸釋放的能量將直接作用到航母的艦體上,比如底部的龍骨,從而對航母的主體結構造成不可逆的永久性損傷。
如果魚雷的威力足夠大,比如由西陸集團研製,戰雷頭重達1噸,裝藥量達到750千克的65式重型魚雷,甚至能把萬噸級戰艦炸成兩截,在某些極端情況之下,炸斷航母的龍骨也不是不可能。
雖然MK48的戰雷頭輕得多,質量在250千克左右,裝藥量更少,但是毀傷戰艦的能力依然不可小覷。
要是4條魚雷都在艦體下方引爆,「周寬德」號肯定是凶多吉少。
關鍵就是,「陳炳勛」級大型航母在設計的時候,只要求在被3條533毫米重型魚雷擊中後,能保持不沉,而且針對的還是戰後服役的第一代重型魚雷,並非MK48這類新式重型魚雷。
在理論上,「周寬德」號被4條重型魚雷擊沉的概率超過了50%。
雖然魚雷直接擊中艦體,損傷情況比預估的輕一些,但是連續被4條魚雷擊中,沒有哪艘戰艦吃得消。
「周寬德」號的情況可以說非常嚴重,隨時有可能覆滅。
關鍵就是,從前方射來的三條魚雷的命中點都在艦首左舷的前部,三處命中點的分布範圍不到100米。由次導致的結果就是,左舷前部約三分之一的艙室迅速被海水淹沒。在短短的幾分鐘之內,艦體向前傾斜了約10度,橫向傾斜也超過15度。為了讓航母保持平衡,也就是不讓航母翻覆,艦長已經下令向右側艙室注水。因為要保持縱向平衡,避免因為受力不均而折斷龍骨,所以是向右後方艙室注水。結果是,不得不放棄位於注水區域內的2套動力系統。
「陳炳勛」級總共只有4套動力系統!
更加要命的是,從後方射來的魚雷炸毀了航母左舷外側的1號推進軸。
也就是說,在向右後方的艙室注水後,「周寬德」號失去四分之三的推進動力,僅剩下一套推進系統還能正常工作。
哪怕舵機能夠正常工作,依靠一根推進軸,航速最多只能達到12節。
因為左側舵機也遭到了衝擊,沒辦法正常工作,需要把右側舵機固定在一個角度上才能保持直線航行,導致航行阻力增加了許多,所以實際能達到的航速肯定沒有12節,能跑到10節就很不錯了。
按「周寬德」號發來的消息,正全力進行搶修,最快也要幾個小時之後才能確定能不能保住這艘航母。
只要再次遭到攻擊,就肯定會被擊沉。
所幸的是,在「周寬德」號遭到攻擊之後,護航戰艦就發現了偷襲的潛艇,而且在第一時間採取行動。
其實,在「劉長勛」號這邊也差不多。
在「周寬德」號發來消息的時候,反潛直升機已經找到了偷襲「劉長勛」號的潛艇,而且招呼了其他反潛力量。
雖然距離稍微遠了一點,超過反潛飛彈的射程,該方向上的通用驅逐艦沒有能夠在第一時間開火,但是遭到2架反潛直升機壓制,那艘紐蘭潛艇就只能逃命,準確說是連逃命都辦不到。
也就過了大約15分鐘,由「劉長勛」號派出的2架反潛巡邏機殺到。
要說的話,反潛巡邏機才是反潛利器,潛艇的夢魘!
跟反潛直升機相比,反潛巡邏機的最大優勢不止是飛行速度更快,還能搭載更多反潛設備與反潛武器。
就拿帝國海軍的「巡-4B」來說,在滿載起飛的情況下,能裝載144具聲吶浮標與6條輕型反潛魚雷或者是24枚深水炸彈。在一個任務周期裡面,能進行12次定點搜尋,並且用魚雷發起6次攻擊。因為通常是由2架反潛巡邏機協同作戰,分別負責搜尋與攻擊,所以戰鬥力還要提高一倍。
顯然,沒有哪艘潛艇能頂住2架反潛巡邏機用12枚反潛魚雷發起的輪番攻擊!
其實,在反潛巡邏機趕到前,由驅逐艦出動的2架反潛直升機就已經發起攻擊,先後投擲了4條反潛魚雷。
隨後,2架反潛巡邏機利用反潛直升機提供的信息,在敵潛艇可能逃逸的方向投擲了十幾條反潛魚雷。
只要能夠擊沉潛艇,沒人在乎使用多少條反潛魚雷。
在「劉長勛」號遭到襲擊之後還不到半個小時,指揮反潛作戰的驅逐艦就發來消息,宣稱擊沉了那艘潛艇。
確實是一艘「洛城」級大型攻擊潛艇。
戰鬥結束之後不久,驅逐艦撈起了一些潛艇的殘骸,包括幾件救生衣,以及破損的輕木家具。
不過,在幾個小時之後,驅逐艦才用聲納找到了已經沉到海底的潛艇殘骸,並且確認是一艘長度超過100米的大型攻擊潛艇。因為交戰海域的水深超過2000米,所以潛艇上的官兵絕無生還的可能。
「周寬德」號那邊,反潛戰鬥持續的時間更長。
雖然在第一時間就確定,偷襲「周寬德」號的潛艇至少都有2艘,但是在最初半個小時之內,只找到1艘潛艇。
埋伏在「周寬德」號前方的那艘。
必須得說,這艘潛艇的艇長,肯定是膽大包天。
在任何一支艦隊裡,尤其是航母特混艦隊,反潛的重點區域都在航線前方。
道理也很簡單,艦隊的航速更快,特別是處於戰鬥狀態的航母戰鬥群,平均航速一般都在20節以上,而大型攻擊潛艇的安靜航速在10節以內,更別說為了節省電力,必須嚴格控制高速航行的時間。因此在戰鬥當中,潛艇往往會選擇埋伏在艦隊航線的前方,而不是跟著艦隊航行。
正是如此,艦隊肯定會重點監視航線前方。
那麼,在實戰當中,潛艇一般都會選擇埋伏在航線兩側,在艦隊靠近之後,從側面或者後方發起偷襲。
只有這樣,才能避開位於艦隊前方的反潛戰艦。
顯然,除非是萬不得已,不然潛艇艇長不會蠢到去航母前方送死。
那艘潛艇在開火的時候,距離「周寬德」號大約有40千米,而距離在「周寬德」號前方開路的「陽城」號驅逐艦不到20千米。
由此不難看出,該艇已經來不及機動到更有利的位置上,也只能冒險在驅逐艦的眼皮底下向航母開火。
至於結果,顯然是不出所料。
雖然沒有能夠在第一時間發現敵潛艇,或者說沒有做出準確判斷,但是在「周寬德」號遭到魚雷攻擊之後,「陽城」號立即採取行動,啟動球形鼻艏裡面的主動聲納,發現了前方的敵潛艇。
距離近得,根本就不需要出動反潛直升機!
用幾分鐘獲取了潛艇的位置信息之後,「陽城」號就連續發射了4枚反潛飛彈。大概是擔心放跑了敵潛艇,在15分鐘之後,「陽城」號又發起一輪攻擊,向敵潛艇所在海域發射了4枚反潛飛彈。
要說的話,那艘紐蘭潛艇也夠倒霉的。
「陽城」號是「盧城」級的第17艘,屬於大改之後的第二批次。與第一批次相比,最為明顯的改動,也就是用8套八聯裝的垂直發射系統取代了多用途發射架,提高了載彈量與火力投射密度。
通常,在64具垂直發射管裡面,會裝載32枚反潛飛彈,16枚反艦飛彈與16枚中遠程防空飛彈。
這也很好理解,畢竟通用驅逐艦才是艦隊裡的反潛支柱。
隨後,由「陽城」號出動的反潛直升機發現了敵潛艇的殘骸,準確說是浮上海面的殘存物品。
只是,另外一個方向的反潛行動就沒有這麼順利了。
主要就是,在「周寬德」號後方,原本只有1艘遠洋護衛艦,也就是替「周寬德」號擋住了2條魚雷的「廬江」號。該艦屬於「宜昌」級,性能算不上先進,排水量也就3000噸出頭,在中雷之後就沉沒了。
也就是說,在「周寬德」號中雷之後,其後方沒有護航戰艦!
更加要命的是,「周寬德」號沒有趕在中雷之前派出反潛巡邏機,甚至沒讓反潛直升機起飛。
結果就是,在大約25分鐘之後,才有2架來自防空巡洋艦的反潛直升機趕到。
在錯過了「關鍵15分鐘」之後,要想找到逃逸的潛艇,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了。
這裡,涉及到最基本的潛艇戰術。
說得簡單一點,任何一艘潛艇在發起攻擊之前,都會儘量多保留一些電力,確保在攻擊之後能夠全速逃逸。
要說的話,這也正是大型攻擊潛艇的價值所在。
因為噸位更大,能裝載更多的蓄電池,所以能以最快的速度航行更久,從而趕在敵人的反潛兵力殺到之前離開危險海域。
當然,得益於更強大的推進系統,大型攻擊潛艇的潛航速度基本在30節以上。
在理論上,由2架反潛直升機組成的編隊,在一次搜索當中覆蓋海域的範圍在10海里以內,而且通常達不到。
如此一來,只要潛艇能夠趕在反潛直升機殺到之前跑出10海里,逃脫概率就超過了百分之80%。
這也是大型攻擊潛艇確定性能指標的一大依據!
即便處於戰鬥狀態,反潛直升機緊急起飛,一般需要20分鐘才能飛到50千米之外,因此大型攻擊潛艇的最快潛航速度至少都需要達到30節,才能確保在反潛直升機趕到前航行10海里。
因為存在各種意外因素,比如搜尋潛艇也需要時間,所以留給反潛直升機的反應時間就只有15分鐘。
其實,這也是帝國海軍高度重視反潛巡邏機的關鍵原因。
即便是10噸級反潛直升機,作戰半徑也很難超過150千米,因此在追擊快速逃逸的大型攻擊潛艇的時候,往往是力不從心。相對的,反潛巡邏機不但飛得更快,而且作戰半徑超過了500千米。
如果需要追擊潛艇,能夠依靠的肯定是反潛巡邏機。
很多時候,反潛的主要的作戰方式都是追擊敵潛艇,而不是搜尋那些還沒有暴露行蹤的潛艇。
關鍵就是,搜尋潛艇的難度極大。
直到45分鐘之後,由「劉長勛」號出動的2架「巡-4B」才趕了過來,此後又有2架來自「賀永興」號的「巡-4B」趕到。
在此後的幾個小時之內,先後有數架反潛巡邏機與十幾架反潛直升機趕到。
只是,一直到艦隊轉向撤離,都沒有找到那艘紐蘭潛艇。
奇怪的是,也沒截獲任何不明無線電信號!
通常來說,潛艇在偷襲得手之後,最遲在離開危險海域之後就會發出戰報,而大型攻擊潛艇一般使用通信浮標。關鍵是,通信浮標能設定工作時間,比如說延遲幾個小時,從而讓潛艇有足夠的時間撤離。
顯然,那艘紐蘭潛艇沒使用通信浮標,確實很奇怪。
直到大戰結束之後,帝國海軍才得知,那艘潛艇也被紐蘭海軍列入了「失蹤」名單。又過了20多年,才被1支民間的探險隊伍找到。其沉沒地點是「周寬德」號遇襲海域西北大約30千米之外的一條海溝。潛艇的殘骸上沒有遭到外部攻擊的痕跡,很有可能是在緊急下潛的時候,超過了最大潛深,導致耐壓殼碎裂。因為採用的是大分艙結構,所以該艇連自救的機會都沒有。
只是,這艘潛艇也沒有白白犧牲。
由該艇發射的3條魚雷,不但擊沉了「盧城」號護衛艦,還重創「周寬德」號,而且就是這條魚雷造成的損傷,讓「周寬德」號窮途末路。只不過,最為關鍵的,其實是吸引了大量的反潛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