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小說 >帝國爭霸 > 第808章 自找沒趣

第808章 自找沒趣

2023-11-07 22:18:24 作者: 閃爍
  林世平來到的時候,周涌濤剛結束一天的工作,正要去休息。

  已經凌晨2點,只是對於周涌濤,這不算太晚,特別是大戰爆發之後,他就沒有一天在凌晨之前結束工作。

  羅佑賓沒有給林世平好臉色,畢竟這也太晚了。

  離天亮還不到5個小時,不管多麼重要的事情,不能等到天亮後再來匯報?

  過去一個多月,周涌濤每天就只有4到5個小時的休息時間。

  如果遇到重大事件,還要熬通宵。

  比如在阿斯特拉罕失守之後,接連召開了幾場軍事會議,周涌濤熬了兩個通宵才把相關工作部署下去。又比如,在第五十一特混艦隊遇襲之後,也是連續熬了幾天幾夜來安排善後工作。

  別說七十多歲老頭,就算年輕人,這麼熬下去也受不了。

  這段時間下來,大部分軍政要員都掌握了周涌濤的作息規律,都會自覺避開首輔的休息時間。

  林世平在這個時候趕來,肯定有很重要的事情。

  這意味著,又要熬夜了。

  其實,周涌濤反到沒有抱怨。在見到林世平後,他還吩咐羅佑賓,去準備一些宵夜用的點心。

  在熬夜成習慣之後,周涌濤有了吃宵夜的習慣。

  不過,主要是用來待客,畢竟在大半夜來找他,向他匯報工作的官員,基本上全都是夜貓子。

  「這是剛剛收到的,你看看。」

  接住林世平遞來的文件,周涌濤只看了一眼就鎖緊眉頭,而且抬起頭,用很疑惑的目光朝林世平看了過去。

  「此事的關係太過重大,所以我親自送了過來。」

  「是張曉天讓你來的吧?」

  林世平癟了下嘴巴,算是回答了這個問題。

  他帶來的,就是白華偉從「劉長勛」號上發回來的電報。關鍵是,這份電報並沒發給軍情局。

  收電報的是海軍司令部!

  海軍參謀長張曉天沒來,反到是林世平火急火燎的來到首輔官邸,其中的含義自然不用多說。

  只是,往根本上講,還跟周涌濤有關。

  在陸海空三軍當中,準確說是三位軍種參謀長,最沒有存在感的,也就是海軍參謀長張曉天上將。

  原因無二,周涌濤原本就是帝國海軍元帥。

  雖然按照相關法律,周涌濤是在摘下元帥軍銜,準確說是從海軍退役之後,才成為首輔的候選人,在獲得推選之後,成為了帝國首輔,但是改變的只是頭銜,並沒有對周涌濤在海軍中的號召力產生影響。

  只要周涌濤還活著,海軍參謀長就是一個擺設。

  周涌濤在成為帝國首輔之後,海軍受到的影響,大致分成了兩個極端。一是海軍的地位得到了鞏固與提高,再一次成為三軍之首。二是海軍司令部的職能被削弱,成了傳達首輔命令的行政管理機構。

  正是如此,周涌濤與張曉天的關係不是很融洽。

  在其他人眼裡,張曉天有點怕周涌濤,也可以說成是不敢面對周涌濤。

  其實,這跟兩人的私交有關。

  張曉天是白止戰的外侄,也就是張小卿的侄子,在上次大戰結束後才參軍服役,而且托張小卿的關係,以參謀身份進入第四艦隊,當時擔任第四艦隊司令官的就是周涌濤,即周涌濤是張曉天的直接領導。

  要說的話,周涌濤也就只比張曉天大了14歲。

  顯然,兩人在身份,以及職權上的差距肯定不是14年能夠彌補的了。

  可見,也就是這段經歷,讓張曉天根本就沒有直接面對周涌濤的膽量,特別是在重大決策上。

  這裡,就包括本次作戰行動。

  不是艦隊指揮官的人選問題。

  張曉天是白華偉的表哥,雖然兩人差了十幾歲,但是親緣的關係,讓張曉天成了白華偉最堅強的後盾。

  說句不太客氣的話,白華偉在海軍中平步青雲,跟張曉天有很大關係。

  張曉天跟周涌濤的分歧,主要是在指揮權限上。

  按照張曉天的意思,應該適當的限制艦隊司令官的權限,確保在任何時候,都能如臂使指的控制艦隊。

  關鍵就是,隨著技術的進步,後方對戰場局勢的了解與掌握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不存在因為遠離戰場,無法準確掌握敵情的問題。憑藉先進的通信設備,能夠確保及時準確的把作戰命令下達給前線部隊。

  其實,這也是第三輪軍事變革的主要方向之一。

  按照設想,在完成對通信系統的改造之後,指揮系統將變得更加扁平,理論上,後方的司令官能夠直接向一線作戰部隊下達命令,甚至能夠從最小作戰單位,比如海軍的艦艇,獲取實時的戰場信息。

  雖然第三輪軍事變革才剛剛開始,遠沒有到完成的時候,但是從艦隊獲取戰場信息,並且向艦隊下達作戰命令,不存在太大技術難度。在過去幾年的艦隊對抗演習中,都有相關內容的演練科目。

  只是,周涌濤認為沒有必要做此調整,堅持採用傳統的指揮體系。

  當然,往根本上講,不是張曉天不信任白華偉,也不是周涌濤要放權,更不是為了艦隊的控制權。

  在根本上,兩人在此事上的分歧,其實是在戰略層面上。

  前面已經提到,周涌濤是新軍事學說的支持者,還一直在栽培丁鎮南,讓他獲得足夠的鍛鍊。

  相對而言,張曉天就是另外一個極端。

  要說的話,其實是兩人站的高度不同,才有不同的觀點。

  站在張曉天的高度,也就是海軍參謀長的位置,首先考慮的自然是海軍的利益,特別是發展方向。

  在某種意義上,這也是海軍將領大多反對新軍事學說的關鍵所在。

  不要忘了,白華偉在最初的時候也反對新軍事學說,還將其當成異端看待。

  關鍵就是,在新軍事學說里,海軍的地位遭到削弱,哪怕沒變得無足輕重,也不再是不可或缺的主要戰力。

  按照新軍事學說的討論,以小規模戰爭為主的時代,海軍扮演的角色,更接近於靠前部署的兵力投送平台,以及為地面部隊提供火力支援,並且在必要的時候對敵對國家發起戰略打擊。

  當然,還包括對敵國實施戰略封鎖與禁運。

  看上去是任務繁重,可是跟全球大戰相比,完全不在一個層面上!

  在全球大戰中,海軍能決定戰局發展,甚至是最終勝敗。關鍵是,在全球大戰中首先要確保的就是制海權,只有在掌握了制海權之後,才能夠發動戰略進攻,也才有希望取得最終勝利。

  可見,在全球大戰當中,一支強大的海軍是獲得最終勝利的先決條件。

  之前兩次全球大戰,無不是如此。

  在小規模局部戰爭當中,那就不是如此了。

  如果對手太過弱小,甚至不需要動員海軍參戰。

  由此不難看出,張曉天做的這些,其實是在捍衛海軍的利益。

  對海軍參謀長來說,這並沒有錯。

  要說的話,也就是眼界不夠開闊。

  在周涌濤的立場上,看到的不止是海軍的利益,也不止是海軍在未來戰爭當中所扮演的角色。

  只是,不能說周涌濤在住進首輔官邸之後,就置海軍利益於不顧。

  雖然新軍事學說主張通過小規模戰爭削弱敵人,以及獲取能夠掌握的現實利益,但是並沒有否定打全球大戰的可能。

  嚴格的說,新軍事學說只是強調得通過各種方式避免打全球大戰,或者說遏制。

  如果其他超級霸權發動戰爭,帝國顯然不能因為不想打全球大戰,就繳械投降。

  關鍵就在「避免」與「遏制」上。

  前者,主要靠的是謀略,以及高超的外交手腕。

  至於後者,依靠的就是軍事力量。

  講得直接一點,只有擁有全球最強的軍事力量,才有資格談遏制,讓敵國放棄靠戰爭獲取利益的蠢念。

  在對外作戰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海軍!

  由此可見,在周涌濤的眼裡,新軍事學說不但沒有否認海軍的重要性,反到有助於海軍發展。

  只有帝國擁有全球最強大的,而且能夠碾壓所有敵國的海軍,才有資格通過新軍事學說引領國際局勢,用對自己最為有利的方式發起戰略對抗,也才有希望在幾十年之後,取得最後的勝利。

  照此趨勢,海軍的地位還會得到提升!

  只是保持全球第一,就足夠讓海軍穩坐第一軍種的寶座。

  當然,周涌濤更看重的還是總體戰略。

  這個分歧,讓張曉天堅決反對賦予艦隊指揮官太高的自主權,主張增強後方指揮機構的權限。

  可惜的是,周涌濤肯定不會採納。

  結果就是,在收到白華偉的電報之後,張曉天沒來找周涌濤,而是轉給林世平,讓林世平來找周涌濤。

  當然,此事也跟軍情局有關。

  不要忘了,之前就是軍情局認定紐蘭海軍第51特混艦隊在東東望洋,白華偉才帶著第四十一特混艦隊去了約頓島。結果是,在東東望洋上活動的是幾艘改裝的貨輪,根本就沒有航母。

  被周涌濤詢問之後,林世平也很尷尬。

  「張曉天此舉,只是在其位,謀其政,並沒有做錯什麼。等今後,他肯定能明白其中的厲害關係。」周涌濤長出口氣,轉而說道:「可對你來說,在此事上依然是搖擺不定,就不應該了。」

  「不管怎麼樣,總得有人當和事老吧。」

  「在大戰爆發之前,確實需要和事老。可是到現在,要是仍然分不出輕重,那就不止是愚蠢!」

  林世平勉強笑了笑,神色變得更加尷尬了。

  當然,他知道,周涌濤的這番話沒有說他。

  相對而言,跟由新軍事學說推動的第三輪軍事變革相比,前兩輪軍事變革最多只能算得上是改革。

  關鍵就是,前兩輪軍事變革都集中在戰術領域,沒有新的軍事學說做指導。

  有點新瓶裝舊酒的味道。

  其實,這也決定了第三輪軍事變革將十分艱難。

  用林世平的話來說,也就是動了太多人的蛋糕。

  早在6年之前,周涌濤住進首輔官邸之後,林世平就提出過建議,以漸進的方式推動第三輪軍事變革。

  只是,在審時度勢之後,周涌濤沒有採納林世平的建議。

  以當時的局勢來看,周涌濤的做法並沒錯。

  但凡涉及到核心理論的重大變革,必然會打破現有的利益圈,並且遭到既得利益者的抨擊與反對。

  顯然,溫和的漸進式改革根本無法應付來自既得利益階層的衝擊。

  換個角度來看,如果漸進手段行得通,那也不叫變革了。

  周涌濤唯一沒有算到的,也就是戰爭會在這個時候爆發。

  再有一些時間,不要10年,5年就夠了,第三輪軍事變革的影響力就能展現出來,並改變國際局勢。

  反過來看,戰爭也是對第三輪軍事變革的考驗。

  大戰爆發之後,在第一次全體會議上,周涌濤就強調了一點,帝國上下得萬眾一心,戰勝來自敵人的挑戰。

  言外之意,也就是暫時放下內部紛爭。

  可惜的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把周涌濤的話聽了進去。

  在戰略層面上,體現得最為明顯。

  即便到了現在,依然有不少人相信能打贏全球大戰,準確說是通過全球大戰擊敗所有的敵國。這些人,一直在鼓動儘快發起全面戰爭動員,然後在各條戰線發起戰略反擊,掌握戰爭主動權。

  先不說軍事層面上的可行性,只是在開戰之後發動全面戰爭動員,就居心叵測。

  關鍵就是,任何國家維持動員狀態的時間都很有限。

  之前已經提到,在通常情況之下,最多也已經維持5年,如果國內局勢因為戰局失利而受到影響,能維持4年就不錯了。

  正是如此,戰爭動員都是分階段進行。

  比如,在第二次全球大戰中,帝國只是進行了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的戰爭動員,而第三階段,也就是全面戰爭動員,一直到大戰結束都沒啟動。道理很簡單,全面戰爭動員對民眾日常生活產生的影響非常的巨大。在生活物資受到管制,還必須強制勞動的情況下,民眾的鬥志與熱情會迅速降低。哪怕是捷報頻傳,也未必能夠抵消因為生活變得艱難而產生的抵制情緒。

  可見,那些在開戰之後大肆鼓吹為了最後的勝利進行全面戰爭動員的傢伙,肯定是另有所圖。

  關鍵還有,其中不乏軍方的高級將領。

  要說的話,這也是周涌濤感到憤怒的主要原因。

  普通人不懂得輕重,看不清大局,還可以原諒,畢竟並非人人都有大局觀,也不需要人人都有大局觀。

  軍隊的高級將領都站出來唱反調,那就完全無法原諒了。

  想到這些,林世平也很感慨,覺得今晚來找周涌濤,簡直是自找沒趣。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