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小說 >帝國爭霸 > 第766章 漏洞百出

第766章 漏洞百出

2023-11-07 22:18:24 作者: 閃爍
  這個空戰結果不算意外。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才是真正的匪夷所思。

  正常情況,在空中突擊受挫之後,梵羅軍隊應該對作戰部署做出調整,比如加強炮火準備的力度。

  在擬定計劃的時候,就得針對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做好預案。

  俗話說的,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顯然,梵羅軍隊沒有針對意外情況的預案,或者根本就沒有想過,首輪空中突擊會遭受失敗。

  雙方的實力差距實在太大了。

  梵羅空軍出動近千架作戰飛機,而巴鐵空軍可用的作戰飛機總共還不到600架。

  巴鐵空軍算得上堪用的制空戰鬥機,只有120架「戰-10AP」,此外就是大約100架退居二線的「戰-7MP」。另外的300多架「攻-6EP」,屬於專用攻擊機,缺乏執行防空作戰任務的能力。

  也許在制訂計劃的時候,梵羅空軍的參謀人員覺得,哪怕是一比一拼消耗都能拼光巴鐵空軍。

  在首輪空中突擊中,梵羅空軍出動了80架F-15A/B與120架F-16A/B,顯然是衝著巴鐵空軍的戰鬥機去的。

  其實,在第二次南方次大陸戰爭當中,梵羅空軍確實是通過拼消耗的打法,壓制住巴鐵空軍,最終奪得制空權。

  可惜的是,經過20多年的發展,空戰早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比如,在20多年前的空戰當中,主要武器是航炮,不要說中程空空飛彈,就連格鬥飛彈都不太好用。發展到現在,配備主動雷達導引頭的中程空空飛彈已經是絕對主力,在波沙灣戰爭中,超過五成的戰果是由KK-12A取得,格鬥飛彈成為了自衛武器,航炮基本退出了空戰舞台。

  作戰手段發生變化,空戰的方式,以及決定空戰結果的主要因素,也必然發生變化。

  波沙灣那邊的戰鬥已經證明,決定製空權的不再是兵力多寡。

  即便是高強度對抗,少數配備了先進飛彈的新式戰鬥機就能改變實力對比,決定空戰的勝負。

  因為沒有預案,加上執行突擊任務的地面部隊提前進入進攻陣地,基於無線電的通信系統又遭到壓制干擾,所以在空中突擊失敗之後,梵羅軍隊並沒有調整部署,仍然按照原定計劃發動了地面進攻。

  這絕對是一場災難!

  不過,那是梵羅陸軍的災難。

  在凌晨3點30分過後,梵羅陸軍開始了進攻前的炮火準備。

  僅持續了30分鐘!

  對一場已經失去突然性,空中打擊沒有到位的戰略進攻來說,30分鐘的炮火準備肯定遠遠不夠。

  此外還有,梵羅陸軍沒有使用戰術彈道飛彈與遠程火箭炮等戰區級的打擊武器。

  原因也很簡單,戰場遮斷等遠程打擊任務都由空軍承擔,因此在作戰計劃當中並沒有陸軍的部分。

  要說的話,梵羅空軍也確實下了血本。

  按後來解密的資料,梵羅空軍在第一輪突擊中,安排了8個中隊的100餘架F-4E與4個中隊的50多架F-16A/B專門執行戰場折斷任務。其中2個中隊的20多架F-16A/B攜帶剛剛從紐蘭共和國獲得的GBU-24B「寶石路3」雷射制導炸彈,負責摧毀梵羅河支流薩特萊傑河上的8座公路與鐵路大橋。

  這些2000磅級的雷射制導炸彈,梵羅空軍總共只有120枚,而這些F-16A/B就掛載了50多枚!

  此外,梵羅空軍也只有這20多架F-16A/B進行了改進,能在進氣道下緣前端的設備掛點上掛載雷射指示吊艙,能夠單獨使用「寶石路」系列雷射制導炸彈,對敵方的高價值目標進行精確轟炸。

  在理論上,一枚GBU-24B就能摧毀一座大橋!

  只要取得成功,梵羅陸軍能夠在數日之內,攻占與控制薩特萊傑河的東岸,從而取得戰略主動權。

  可惜的是,這些F-16A/B都沒有完成任務。

  除了被擊落的幾架之外,其他F-16A/B都在遭到巴鐵戰鬥機攔截之後,倉惶投下攜帶的炸彈,並轉向逃逸。

  至於那些攜帶普通炸彈,從超低空突防的F-4E,大部分在飛過邊境線之後,就胡亂投下炸彈。

  其中一些,甚至沒有飛過邊境線,把炸彈投在了梵羅國境內!

  等到梵羅陸軍發動進攻,本該被摧毀的8座大橋仍然屹立在薩特萊傑河上。

  有趣的是,在梵羅空軍發布的戰報中,這8座大橋全都被摧毀了。

  雖然幾個小時之後,由紐蘭偵察衛星拍攝的照片就戳穿了梵羅空軍的謊言,但是耽擱了幾個小時,一切都晚了。

  其實,也就是這份戰報出了問題。

  在首輪突擊中,頭號任務是完成戰場切割。

  空軍沒奪得制空權?

  等到地面戰鬥打響,制空權反到成了次要問題,畢竟巴鐵空軍算不上強大,戰略上處於防守態勢。

  再說,巴鐵空軍欠缺有效的打擊手段,而且梵羅陸軍擁有相當強大的野戰防空系統。

  在梵羅陸軍的裝甲洪流面前,巴鐵空軍那些性能落後的攻擊機最多能製造一些麻煩,不可能扭轉乾坤。

  上次戰爭就是如此。

  站在梵羅陸軍的立場上,真正需要關心的,其實就是能不能阻止部署在縱深地帶的巴鐵裝甲部隊趕赴前線。

  因為國土較為狹長,且寬大的側面對著梵羅國,所以從戰略層面來看,巴鐵並沒有防禦縱深可言。

  巴鐵的戰略防禦體系高度依賴梵羅河,以及主要的支流。

  在第二次南方次大陸戰爭中,巴鐵就因為把陸軍主力放在了邊境地區,在開戰之後遭受重創,基本喪失戰場主動權。如果不是巴鐵空軍拼上了老命,在梁夏帝國增援之前,伊堡就會被梵羅大軍攻陷。

  此後,巴鐵一直把主力部隊,也就是重兵集團部署在薩特萊傑河西岸。

  只是,這也帶來了一個問題。

  在開戰後,需要3到5天時間來部署這些裝甲部隊,必須確保薩特萊傑河上的大橋安然無恙。

  如果丟掉那些大橋,西岸的主力部隊就不可能及時馳援。

  在戰略上,丟掉薩特萊傑河東岸地區是不可承受的失敗!

  關鍵就是,薩特萊傑河匯入幹流,也就是梵羅河的地方,恰好在巴鐵本土的正中間!

  雖然薩特萊傑河東岸是塔爾沙漠,基本上沒有居民,少數的城鎮都在河道附近,但是靠近交匯處的汗布爾,具有無與倫比的戰略價值。只要梵羅軍對攻占了這座城鎮,就能將巴鐵本土分成南北兩個戰區。

  要走到這一步,巴鐵軍隊必然是首尾難顧。

  由此不難看出,梵羅陸軍的目的,其實就是在開戰之後完成戰略分割,為消滅巴鐵打下基礎。

  最關鍵的,就是薩特萊傑河上的大橋!

  真要追究責任,梵羅空軍絕對是罪魁禍首。

  按後來解密的資料,梵羅陸軍在開戰之前,獲得了4套紐蘭共和國援助的,性能非常先進的「潘興2」型中程彈道飛彈系統,總共32輛機動發射車與64枚飛彈,全都配備了末端制飛彈頭。

  這種飛彈,可以說是非常的先進!

  說得直接一點,「潘興2」是全球第一種具備了精確打擊能力的彈道飛彈!

  只是,紐蘭共和國研製「潘興2」並不是用來對付地面目標,針對的梁夏海軍,準確說是帝國海軍的航母。

  高達2100千米的射程,使其能夠部署在艦載航空兵的打擊範圍之外。

  不到50米的圓規誤差,在對付長度超過300米,甲板寬度達到70米的航母時,單發命中率高達80%。

  重1000千克,終點速度超過了6馬赫的彈頭,1枚就能夠重創超級航母。

  末段變軌機動能力,足以突破當今最為先進的艦隊防空系統。

  總而言之,這是一種能夠改變海戰面貌的武器。

  要說的話,也就是這些飛彈,促成梵羅國參戰。

  有了這些飛彈,梵羅國第一次擁有據地於國門之外,也就是直接對抗帝國海軍,打擊帝國海軍艦隊的能力!

  至少看上去是如此。

  對好高騖遠的梵羅統帥來說,顯然不會考慮瞄準的問題,即如何才能找到在1000千米之外的航母戰鬥群。

  因為「潘興2」在紐蘭共和國的「禁售清單」之內,所以雙方都沒有大肆聲張。

  為了保密,運送這些飛彈的船隻都在夜間進港,而且去的是偏僻地區的小港口。

  此外,梵羅陸軍還將這些飛彈藏在地下洞窟里。

  為了讓這些飛彈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紐蘭陸軍還安排了幾百名官兵,以教官身份去梵羅國。

  能夠打航母的飛彈,用來對付大橋肯定是綽綽有餘。

  哪怕無法保證命中橋墩,也有很大的把握炸斷橋面。如果用數枚飛彈對付一座大橋,同樣有可能摧毀橋墩。

  在擬定計劃的時候,梵羅陸軍還專門提到,可以考慮使用「潘興2」對付戰略目標。

  可惜的是,梵羅空軍太自大,而且紐蘭教官也堅決反對,所以用動用「潘興2」的提議遭到否決。

  「潘興2」實在是太金貴了,紐蘭軍隊只裝備了10套,援助給梵羅國4套後,就只剩下了6套。

  既然是「撒手鐧」武器,肯定不應該隨便使用。

  關鍵還有,這些飛彈在開戰之前,全都部署在梵羅國的南部地區。

  部署地點,距離前線戰場超過2200千米。

  恰好在最大射程的外面!

  可見,如果梵羅空軍沒謊報戰果,那麼在4日上午,最遲下午的時候,這些彈道飛彈就能夠發揮價值。

  因為耽擱的這幾個小時,加上梵羅軍隊決策體系造成的延誤,所以直到4日下午才決定由陸軍用「潘興2」摧毀薩特萊傑河上的大橋,此後還需要幾個小時,到5日凌晨才能做好準備。

  也就是說,耽擱了整整一天!

  以東方集團的動員體系,即便在完全沒有預兆的情況下,帝國空軍也能夠在24小時內出兵增援巴鐵。如果提前做好了相關準備,比如把保障設備部署到位,還能把動員時間縮短到12個小時以內。

  最快在4日的下午,最吃在5日凌晨,帝國空軍的作戰飛機就會出現在戰場上。

  關鍵,就是針對主要軍事設施的戰略轟炸。

  總而言之,因為自身的問題,梵羅軍隊並沒有趕在開戰之後,立即摧毀8座至關重要的大橋。

  在戰略層面上,梵羅軍隊已經走上了不歸之路。

  其實,在戰術上也乏善可陳。

  因為巴鐵早就提高了部隊的戰備級別,空戰還提前2個小時打響,準確說是梵羅陸軍的炮火打擊晚了1個半小時才開始,所以持續30分鐘的炮擊更像是在告訴巴鐵軍隊,地面戰鬥就要開始了。

  要說的話,梵羅陸軍的臉皮厚度,不比梵羅空軍薄多少。

  按照其公布的首份戰報,在進攻前的炮火準備當中,摧毀了巴鐵邊境防線上80%的防禦工事,讓5個邊境守備師減員40%到60%,摧毀了近一半的主戰裝備,還擊潰了主要進攻方向的守軍。

  事實並非如此。

  在這半個小時裡面,巴鐵的5個邊境守備師僅有不到200名官兵傷亡,而且主要是負責修復通信線路的工程兵。至於靠前部署的主戰裝備,本身就沒有多少,畢竟邊境守備師是步兵性質的二級部隊。

  防禦工事確實被炸掉了很多,不過巴鐵軍隊從來就沒有指望靠這些工事來抵禦入侵。

  依託陣地防禦,那還是第一次全球大戰的打法。

  早在第二次全球大戰中,以裝甲部隊為主的野戰就取代了陣地戰,不管多麼堅固的防禦工事,其存在的價值就是被進攻武器摧毀。即便是在戰略上處於防禦態勢,在戰術上也必須注重進攻。

  其實,在西北戰區,也就是大陸戰場那邊,東方聯軍就已經證明,反擊才是最為有效的防禦手段。

  當然,在發動反擊之前,肯定要花時間做準備,也就需要遲滯敵人的推進速度。

  要說的話,這也是巴鐵邊境守備師的主要任務。

  與伊拉克軍隊一樣,在薩特萊傑河的東岸,巴鐵守軍主要依靠的就是地雷。

  在第二次南方次大陸戰爭結束後的20多年裡,巴鐵軍隊在這邊,埋設了大約300萬枚地雷!

  這裡肯定是全球地雷密度最高的地方。

  所幸,塔爾沙漠裡人跡罕至,不需要擔心誤傷平民。

  與伊拉克軍隊不同的是,巴鐵軍隊不是被動的埋設地雷,而是利用精心布置的雷場,在航空兵與遠程炮兵的掩護下,在邊境地區構築了如同迷宮一般的防禦陣地,以達到阻擊與遲滯敵人的目的。

  可見,巴鐵軍隊的目的非常明確。

  從不指望靠5個守備師守住邊境,而是在邊境地帶爭取3到5天時間,讓後方主力部隊完成動員。

  收到戰報,知道巴鐵空軍挫敗了梵羅空軍的第一輪突擊行動,丁鎮南就意識到,除非紐蘭共和國立即出兵參戰,不然最快在3天之後,最遲就5天,南方次大陸上的戰局就會發生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不過,前提是,帝國空軍能及時參戰。
關閉